《曹刿论战》学案029030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2326104 上传时间:2017-11-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8.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曹刿论战》学案029030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曹刿论战》学案029030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曹刿论战》学案029030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曹刿论战》学案029030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曹刿论战》学案02903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曹刿论战》学案029030(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无志之人常立志,有志之人立长志 2010-11-221第 21 课 曹刿论战 学案编号:029 班级: 姓名: 命题人:王钦锋 审核人:任得宝 学习目标:1积累文章重点字词。2能够背诵、翻译课文。课前预习案一、了解文学常识1.左传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史记和汉书艺文志都认为它是孔子的同代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书中保存了大量古代史料,文字简练生动,尤其善于描写战争及复杂事件,又善于通过对话和行动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对后代散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左传分年记事,没有篇名。晋杜预把它按年代顺序分附在春秋后面,认为它是

2、用史实来阐述春秋经义的。春秋记事非常简单,近乎大事年表,例如这篇课文所记之事在春秋中就只有一句话:“十年春,王正月,公败齐师于长勺。”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左传节文的标题,都是后人 加的。2关于历史散文体例历史散文也称史传文,它有国别、编年、纪传三体。国别体:通过各国史事个别独立地排列载述,以完成对某一历史进程的叙述。国别体史书有国语和战国策。国语是以记言为主,兼及记事;战国策是以记事为主。编年体:即以时间为经,以事件为纬来叙写史实。它的优点是线索清楚、背景明确、系统性较好;不足是不便于集中而广泛地描写人物。春秋左传和资治通鉴都是编年体。纪传体:即以人物为中心叙写历史,为司马迁所独创。古代官方编辑的

3、“二十四史”用的都是纪传体。这种体例对后世影响很大。二、知识预习1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小惠未徧 2一词多义(1)师:A、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B、齐师伐我 ( ) (2)间:A、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 ) B、又何间焉 ( ) (3)安:A、衣食所安 ( ) B、安求其能千里也 ( ) (4)乘:A、车六七百乘 ( ) B、公与之乘 ( )(5)故:A、公问其故 ( ) B、故逐之 ( )C、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 ) D、温故而知新 ( )无志之人常立志,有志之人立长志 2010-11-222(6)以:A、可以一战 ( ) B、必以分人 ( )C、必以情 ( ) D、属予作文以记之

4、( )E、太祖常劝以读书 ( ) F、不以物喜 ( )(7)于:A、战于长勺 ( ) B、苛政猛于虎也 ( )C、余将告于莅事者 ( ) D、太守与客来饮于此 ( )(8)而:A、登轼而望之 ( ) B、吾恂恂而起 ( )C、黑质而白章 ( ) D、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 )3指出下列古今不同义的字并解释。(1)肉食者鄙 古: 今:(2)牺牲玉帛 古: 今:(3)小大之狱 古: 今:4指出下列词类活用的字并解释。神弗福也 一鼓作气5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1)曹刿请见 (2)弗敢加也 (3)小信未孚(4)忠之属也 (5)公将鼓之 (6)齐师败绩(7)公将驰之 (8)遂逐齐师 (9)既克(10)望其旗

5、靡6指出下列句式并翻译此句。(1)何以战(2)夫战,勇气也7翻译下列句子(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3)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无志之人常立志,有志之人立长志 2010-11-223(4)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第 21 课 曹刿论战 学案编号:030 班级: 姓名: 命题人:王钦锋 审核人:任得宝 课中探究案1曹刿认为战争取得胜利的先决条件是什么?2选文写乡人对战争的冷漠态度和鲁庄公的见识浅陋是为了反衬曹刿的_和_。3曹刿在这场战役中的表现给了你哪些启发?答:_4文章结尾一段表现了曹刿哪些方面的才能?答:_5曹刿为什么要“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这

6、表现了曹刿什么样的特点?答:_6曹刿认为鲁国“可以一战”的条件是什么?答: _7曹刿认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战前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答: _8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目的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第段中,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用原文回答)答: _9齐军重兵压境,曹刿问“何以战”,鲁庄公前两次回答被曹刿否定,最后一答“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说:“可以一战”。从曹刿与鲁庄公问答的过程中,你认识到他们各是怎样的人?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答:_10曹刿不听乡人劝阻,执意请见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答: _11长勺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

7、弱胜强的战役。作战中,曹刿两次抓住战机,出奇制胜,第一次是在_之时,第二次是在_ 之时(用原文填空)。12曹刿的“远谋”体现在哪里?请用自己的话从政治、军事两方面作简要分析。答:无志之人常立志,有志之人立长志 2010-11-224_13文中刻画人物采用的方法是什么?文中运用的主要写作方法又是什么?答:_课后拓展案(09 辽宁阜新)阅读甲乙两文,回答 912 题。 (10 分)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

8、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 晋明帝数岁,坐元帝 膝上。有人从长安 来,元帝问洛下 消息,潸然流涕 。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 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 ?”答曰:“日

9、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 。 ”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 ”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 ?”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元帝:司马睿,其长子司马绍后继位为明帝。 长安:西晋的封国,此时的长安已失守。 洛下:洛阳,西晋时京都所在地。 潸然流涕:不自觉地流下了眼泪。潸(shn),流泪的样子。涕,眼泪。 东渡:晋元帝为琅琊王时住在洛阳,好友知天下将要大乱,就劝他回到自己的封国,镇守建康,意欲建立一个复兴帝室的基地,这就是所谓的“东渡” 。 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你认为长安和太阳相比哪个更远?意谓,认为。 居然可知:根据这一点可以知道。 邪(y):同“耶” 。 9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2 分)(1)神弗福也_ (2)彼竭我盈 _(3)明帝问何以致泣_ (4)元帝异之 _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 分)(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2)具以东渡意告之。无志之人常立志,有志之人立长志 2010-11-22511有人认为,甲文中的鲁庄公是“ 肉食者鄙”的形象,其实他并不“鄙” 。请结合原文内容阐释其“不鄙”的理由。 (2 分)12甲乙两文都主要以 描写来表现人物。乙文这个小故事表现了明帝的_。 (2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