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讲座——论课堂上教师关注学生的问题(六)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2319793 上传时间:2017-11-2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9.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研讲座——论课堂上教师关注学生的问题(六)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教研讲座——论课堂上教师关注学生的问题(六)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教研讲座——论课堂上教师关注学生的问题(六)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教研讲座——论课堂上教师关注学生的问题(六)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教研讲座——论课堂上教师关注学生的问题(六)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研讲座——论课堂上教师关注学生的问题(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研讲座——论课堂上教师关注学生的问题(六)(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论课堂上教师关注学生的问题教研活动专题讲座讲稿一、 教师关注学生:一个被教师忽略的问题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在我们的果园里,我们不独喜欢果子结的早的树木,同时也喜欢果子结的迟的树木,因为每一件东西都有它值得赞美的时期,然而我们为什么在学问的花园里却只希望智力前进活拨的一批儿童受到宽容呢?谁也不要排斥,除非是上帝没有给他感觉与智力。 ”这一段话形象地说明了学生是有差异的,学生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但每个学生都有潜力的,都会取得成功。作为教师就必须尊重学生的差异,相信每个学生的潜力,尤其是对那些后进的学生,必须用耐心和热情去对待。可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总是很自然地喜欢并重视了那些“开花结

2、果”较早的学生,而轻视、忽视甚至于歧视那些“果子结的迟”的学生。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不同关注与期待会对学生的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那些备受重视者经常能得到表扬和鼓励,即使在他们做错事的情况下,教师也能以较宽容的态度处理,此乃所谓的“一俊遮百丑” 。而教师最容易轻视、忽略甚至歧视的是那些课堂纪律差、学习成绩落后、性格内向、参与不积极、家庭贫困、长相一般的学生,他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常常成为最直接的牺牲者,他们在课堂中落后于教学的进度与节奏,不进缺乏教师的帮助,而且常常会因为对教学不感兴趣、回答不上问题、完不成作业而受到不公平的待遇。事实上,课堂教学是学生一段特殊而重要的人生经历,是他们生活的有意义

3、的构成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当前及今后的多方面发展和成长。然而传统的课堂教学却是建立在牺牲大多数学生的生命价值与保障少数学生发展的悖论基础之上的。课堂中存在着严重的教育不公平现象,对于那些常常被教师轻视、忽略甚2至歧视的学生而言,课堂教学不进成为他们生活中极不愉快的组成部分,而且时间的漫长和主体的无奈更加使他们对课堂教学失去情趣,时间久了,就是我们常说的“学差生” 、 “调皮生“了。只要熟悉课堂教学的教师和常进入课堂作研究的理论工作者,都非常清楚传统的课堂教学较为普遍的情况:有的学生“吃不饱” ,而有的学生“吃不了” ,成绩好的学生越学越有劲,而成绩差的学生越学越信心,以至于对课堂教学内

4、容不感兴趣,导致学校教育对这部分学生来说逐渐失去了吸引力。即使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在新的教学方式被普遍采用的教学中,积极参与的学生与消极被动的学生同时存在,喜欢表达与沉默寡言的学生依然如此,发展迅速的学生与停滞不前的学生差异明显,即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两极分化现象不仅没有在新课程新方法中被消除,而且还有扩大化的倾向。这便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起重视和不断改进的关注学生问题。教师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影响下,很少意识到这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当教师成为研究者后,研究自己的课堂或者走进同事的课堂中,作为旁观者就十分清楚地意识到了这种不公平教育对那些特别的学生的重要影响,也就很自然地意识到他们所需要的特别的

5、关爱,从而将这种意识作为教学反思的素材,通过课堂教学中有意识的行为改进,把特别的爱播撒向以前很少关注的那些所谓的“落后生” ,真正实现“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二、 教师关注学生:“马太效应”式的不公平现象通过课堂观察与研究,发现课堂中教师在关注学生方面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 课堂提问与回答机会的不均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当教师提问或与学生互动时,全班学生会有不同的表3现,教师让谁来回答问题或让谁来发言,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方法,但通过课堂观察发现,最为普遍的方法就是教师常常把最多的机会让给那些自己喜欢的好学生,因为他们反应快、举手快、积极主动且常常能回答正确。那些性格内向、不

6、积极参与、表达困难的学生和学习成绩较差的或天赋较低的学生则很少甚至是没有发言的机会。作为教师首先能够认识到这一问题,然后才能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考虑提问的对象与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均等与公平问题。2、 鼓励与表扬的机会不均等学生从教师那里得到表扬、鼓励和肯定会成为影响他们学习态度与成绩的十分重要的因素。但常常一些教师对后进生很少表扬和鼓励,在他们眼中这些学生身上没有闪光点,而只有缺点和不足。因此,表扬和鼓励就逐渐成为那些教师喜欢的好学生的专利,而学业成绩不好的学生得到的多是批评和指责。如在一节物理课堂上看到这样一个镜头:教师让学生做“鸡蛋在水中浮起来的”浮力试验时,以为调皮的学生把鸡蛋钻了个孔,倒出

7、蛋黄和蛋清,从而使蛋壳在水中浮起很高,与别人的不一样,而且还自称发现了潜水艇的原理,当教师发现满屋的臭鸡蛋气味时,就已破坏实验用品为由,不仅批评了这位学生,而且还不让他继续进行实验作业。教师为什么不能从另一个角度,看到这位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与创新发现而加以表扬与鼓励呢?在课堂教学中,一些特别的学生其实更需要表扬与鼓励,哪怕是一点点来自教师的肯定,都会成为他们投入学习的动因。作为专业的教育工作者,教师为什么就不能这样做呢?3、 多种交往形式中受关注的不均等课堂上教师总会有意无意地把目光停留在成绩比较好的学生身上,而那些后进生、成绩比较差的学生很少有机会迎合到教师的目光。教师与不同学生的对话与交流时

8、,脸上的表情也是有明显的差异,他们总是把微笑送给好学生,4而把严肃与冷漠送给那些“不听话者”和“学习差者” 。这种现象在中小学课堂中比比皆是,即使是在幼儿园,教师也总是爱抚摸那些聪明伶俐、穿戴整齐、长相可爱的孩子,而一般的小朋友却很少有此殊荣,以致落在被爱遗忘的角落。事实上,教师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有着非常多的形式与方法,如眼神、表情、语气、手势、微笑、交流、合作、指导、家访等,但有一点却是这些形式与方法中所必需的,那就是作为“父母替代者的教师”的无私的爱,有了这种爱,才有可能产生教师对学生发自内心的关注。那些“听话、聪明、学习好、可爱”的学生是极容易引起教师的关注的,这也是教学工作中十分正

9、常的事情,但作为专业教育工作者的教师,更要学会关注那些最需要关注而没有被关注的学生。三、 教师关注学生:主要原因透视为什么会出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关注的差异与不公平现象呢?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1、 传统教育观的弊端一个时期以来,由于社会对教育筛选功能的强化,社会对教育在选拔人才方面的要求也就非常突出,导致了传统教育观的产生与形式:教育目标狭隘,教育手段单一, “应试”成为核心的教育目标,家庭、学校和社会都把学生上大学看做是成才的唯一途径, “升学率”成了评价所有学校教育质量好坏的唯一尺度,高考、中考自然也就成为各级各类学校办学的指挥棒,一切教育活动都围绕着这个指挥棒在转。这种以“应试

10、升学”为终极目标的教育观,选拔的是是和教育的儿童,而不是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因此,长此以往,教师和学校把目光集中在那些有望考上高中、大学的学生身上,而评价这些学生的标准就是成绩的好坏,成绩好了就“一好百好” ,就是教师眼中的好学生、好苗子,5而那些升学无望的学生自然也就得不到教师的关注与期待。2、 教师自身因素的影响教师对学生的关注,不完全是教师个人的行为,它是由许多因素组成的,有时已是教师集体的一种无意识行为。它带有鲜明的文化特征和制度痕迹,也包括教师个人的教育观念。教师作为普通人的一面也有喜好和厌恶,像“爱”之类的情感因素是很难加以控制的,虽然它们是影响学业成就的一个主要方面,但要求对全体

11、学生充满爱也是不现实的。每个教师的经历与水平都是有限的,照顾到每个学生的特殊要求和特殊情况是很难做到的。如果把教师的修养、态度、情感、教学方法等作为教育资源来看待,该如何合理地分配自己的教育资源呢?留给大家做以反思。3、 教育评价制度的影响传统教育的评价,是它存在的那个时期的社会文化和教育期待的体现,是一种维持教育秩序的工具。它规定着教师行为的方向和活动方式,是“马太效应”的直接影响源。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是考试学科成绩,这是“学而优则仕”的传统思想的反映。考试成绩好坏成为衡量一个学生好坏的唯一尺度,作为教师自然就会更多地关注那些成绩好的考高分的学生。四、 教师关注学生:“学会关注”成为一种理

12、念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以人为本,呼唤人的主体精神。黄沙如海,找不到绝对相似的两颗沙粒;绿叶如云,寻不见完全雷同一双叶片。那么我们也可以说,人海茫茫,教海无边,我们既找不到两个完全相似的学生,也不会找到能适合任何学生的同一种教学方法。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就是其在教学中的具体表现,它意味着:关注每一位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在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6中,包括每一位学生在内的全班所有学生都是自己应该关注的对象,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牵挂,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1、 在教学观念上,教师对学生不仅要有信心,而且还要有爱心教师要相信每一位学生都

13、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积极成长的,是有培养前途的,是追求进步和完善的,是可以获得成功的,因而对教育和每位学生充满信心。教师专业化要求教师成为“父母替代者” ,教师在对学生的爱上既要有父母那样无私的爱心,又要有与父母之爱不同的严格与专业教育。2、 在教学理论上,要不断学习、接受、创新教育理论新课程中吸收了多元的智力理论,构建了多元的课程智力结构和多元的评价体系,将改变那种“清一色”的学生智力观。新课程还将现代心理学的最新理论引入学生的学习方法之中,把促进学生发展放到了中心位置。这些都是教师在课程改革的“通识培训”中需要系统学习的理论。同时,教师还要结合课程标准,针对每一位学生的

14、发展的特征,在遵循共同规律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的同时,打破以往按统一模式塑造学生的传统做法,要做到“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3、 在教学方法上,为每个学生提供均等的教育机会在课堂师生互动中,教师的行为对象并非是特殊的学生个体,而是学生群体。所以一个真正关注学生发展的教师,会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创造性提供条件;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不仅是知识的)和为每个学生提供主动积极活动的保证。教师能够用不同的语言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关注,能读出不同学生眼中的意愿,能观察感觉出后进学生哪怕是细微的进步和变化,能让学生感觉到自己的精神脉搏与他们一起欢跳。教师只有用特别的爱对待特别的学生,才7能让全体学生都能感受到爱

15、,都能够沐浴到教育的春风。教学过程是教师真诚面对全体学生的全身心的投入,教师的生命意蕴只有通过关涉每一个生动个体的幸福才能体现。如果教师把自己的劳动当做是一种负担的话,那么从他嘴里发出的任何道德教诲,在学生们听来都是对真理的一种嘲笑,也会摧残青少年的心灵。只有用特别的爱对待特别的学生才能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生命的涌动和成长,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也能换得花香满径。这种机会不但不受家庭背景、社会经济等地位等客观因素的影响,而且也要尽量排除施教者的主观情感。在教学中,真正实施多元智能理论,给每个学生提供让其处于能够达到其能力顶峰的最佳情景,给每个学生同样的机会得到不同方式的对待。这种公平

16、观的一个假设就是:一个人的能力决不可能在任何给定的时刻内被认识清楚,而只能设想如果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机会的话他可能怎样。另外,为了使每个人的能力都得到发展,必须提供不同的教育,做到因材施教。同时对教育结果提供不同的评价标准。这样做的标准是:个体间必须存在差异,他们的发展道路和目标也不尽相同,只有提供不同水平、方式的教育才能让所有学生有所得。教师的教学组织方式和教学方法是可以控制的,如果在这方面教师拥有丰富的储备且能够合理的利用,那么就可以在有限的条件下获得教育平等的结果。在目前情况下,给强者以不利条件是不可取的,但是给弱者以有利条件是可行的。其前提就是对大多数的学生平等对待的条件下,改变教学策略,给弱者以较多的具体指导或暗示,以提高他们的学业成就。如果用统一的要求和进度对待全体学生,这对那些成绩较差的学生而言就是一种不公平,剥夺了他们受应得教育的机会。忽视学生差异的做法和整齐划一的要求,必然会造成课堂教学过程中教育机会的不均等。这就要求教师要学会倾听,把注意力放到全体学生8身上,关注每个学生的反应变化,已做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