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撒”现象及其方言文化解读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2319342 上传时间:2017-11-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7.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撒”现象及其方言文化解读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黑撒”现象及其方言文化解读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黑撒”现象及其方言文化解读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黑撒”现象及其方言文化解读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黑撒”现象及其方言文化解读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黑撒”现象及其方言文化解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撒”现象及其方言文化解读(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黑撒”现象及其方言文化解读【摘 要】 以“黑撒”为代表的陕西方言摇滚在文化传播领域引起广泛重视和研究。本文从社会语言学和文化学视角,分析“黑撒”歌词中的杂语并置形态与地域文化特征,以及背后的社会与时代因素。指出作为一种新的方言艺术样式, “黑撒”现象有利于扩大陕西方言影响力,也为提升陕西方言生存空间提供了新路径。【关键词】 黑撒;方言;文化陕西西安被誉为中国摇滚的故乡,曾孕育了郑钧、张楚等中国著名摇滚歌手。近几年,又出现了以“黑撒(black head) ”、 “十三狼” 、 “玄又玄”为代表的基于陕西方言的摇滚。有别于陕北民歌“信天游”的陕西方言歌曲传统样式,这些作品以陕西方言中的关中话

2、为主体唱音,涵盖蓝调、秦腔、爵士、摇滚等多种音乐元素,是陕西方言歌曲更具时代性的新样式。陕西方言摇滚在文化传播领域引起广泛重视和研究, “黑撒”以及“黑撒”现象被央视评论员白岩松视为古城西安的又一城市名片和文化地标。让我们从歌词及其所蕴涵的地域文化特征来解读“黑撒”现象背后的社会与时代因素。一、 “黑撒”陕西方言摇滚特征“黑撒”歌词最大特征在于方言唱腔和关中俗语、俚语的使用。第一张专集起的比鸡还早的歌页上都标有每首歌里的方言词 汇注解,比如“碎娃” (指不懂事的小孩) 、 “嘹咋咧(指非常棒) ”、“别言传(别吭气、别说话) ”等。除过运用方言词汇,黑撒在唱腔中还利用特色的陕西方言发音,比如:

3、“那个碎娃”中的“那”在陕西方言中发“wo” , “别言传”发“bao nian chuan” 。这些方言表达及其唱腔增强了歌曲的诙谐效果,拉近了歌曲与听众的情感距离,各种音乐混搭又提升了方言听觉的美感。除过陕西方言,黑撒歌词还出现了标准普通话、网络流行语和英语三种杂语,歌词充斥着陕西方言与网络流行语和大众文化熟语的并置。比如“我以为有一天我能成为 rock star,可发现自己被生活洗刷刷” ,“还记得 long long ago”。这种杂语并置和语码转换混搭形式颠覆了传统方言歌曲单语独白的特征,表现了都市生活的现代气息。“黑撒”歌词还具有极高的精神主题和文化维度。方言是语言现象,也是社会文

4、化现象,其功能更多是传递其蕴涵的文化信息和价值。方言有助于保存本地文化的记忆,能促进一个地区或民族的共同价值观和文化认同感。 “黑撒”歌词以叙事为主,尽显摇滚精神,表现了西安民俗、青春生活主题和城市反思主题。单曲陕西美食形象地描写了“羊肉泡” 、 “葫芦头” 、 “凉皮” 、 “锅盔” 、 “钟楼小奶糕” 、 “冰峰”等接近种陕西风味小吃、名点与饮料。西安人耳熟能详的街区“小寨” 、 “八里村” 、 “长安路” 、“东大街” 、 “城墙” 、 “钟楼”等地名跳跃在不同的歌曲中,唤起 听众对古城西安的美好回忆。如果说老狼的校园民谣曾经关注毕业离别与青春的逝去, “黑撒”则是对校园民谣内容的当下观

5、照。单曲流川枫和苍井空表现的当代语境下毕业离别的无奈触碰到了听众的某些回忆,我们能够从中窥探当代青年群体在生活压力之下的主体状态、精神构造方式以及生存状态。通过幽默和自嘲,黑撒还刻画了青年一代面对住房、晋升、相亲、梦想失落等境遇时最真实的心理状态。 “黑撒”还充斥着摇滚乐作品反现代工业文化的精神内核,歌词淡淡的“寻根与历史情怀”忧伤情结透露出西安这座古城在社会现代性进程中引发的文化反思。二、黑撒现象的社会文化解读“黑撒”现象有其特殊的文化语境。在当代社会多种压力下,人们需要暂时放弃严肃、高雅,而寻求轻松、流行和时尚,希望得到生活的调剂、情感的交流参与、角色的认同和自我身份的肯定,需要在标准普通

6、话的主流之外,通过“杂语喧哗”和“语言的狂欢”来释放压力。 “黑撒”不仅应对了这种情感诉求,注重个人的实际生活、情感际遇和感情宣泄,还凸现了地域文化自我确认和自我肯定的文化诉求。“黑撒”歌曲中语码转换现象反映了我国大城市当今社会语言的多元现状。陕西人的日常交际中,陕西方言和普通话的转换最为普遍,如今网络文化的流行使更多人话语中夹杂网络流行语,英语教育水平的提高和英语电影的传播也使得青年人在交际中有 选择地使用英语表达。这种语言多元现状导致陕西方言在使用中与其他言语样式共生的现象,而这种共生正是“黑撒”歌词中语码转换与并置的社会因素。歌词主创曹石是西安“土著” ,把陕西关中人最常用的、口语化的方

7、言词汇与网络流行语、英文混搭融合,营造了陕西方言歌曲的新样式,也使方言歌曲从单语独白走向杂语喧哗,创造了基于方言的流行文化。文化认同是指个体对于所属文化以及文化群体内化并产生归属感,从而获得、保持与创新自身文化的社会心理过程。方言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文化认同和地域文化的直接载体,是一个人从属于某个社会群体的重要标志。有学者指出,地方方言作为一种文化事象虽然被语言学家所注意和研究,但并未得到市民心理意识层面的重视。 “黑撒”的创作源于创作者个体对陕西方言的一种高度认同,不仅唤醒了西安市民的地域文化认同,它使陕西人对自己的方言更感自豪,同时凝聚了地处他国异乡的陕西人的家乡情节,对社会和谐稳定

8、具有重要意义。黑撒现象也是和谐文化的一种载体,其广泛传播不仅有助于地域文化认同感的提升,更彰显了方言强大的文化归属和文化认同引力。三、黑撒对陕西方言生存空间提升及传播的作用“黑撒”现象成为我们观察陕西方言生存空间与质量的新的研究文本,一定程度上从市民心理意识层面改变了人们对陕西方言的态度。如果说多年以前曾经流行的“西北风” 、 “信天游”给大 家留下一种陕西方言很“土气” 、很乡村的惯性感觉,那么“黑撒”通过中西结合的摇滚元素则使人们感到陕西方言的美感和都市气息。 “黑撒”现象证明,在积极推广普通话的同时,地方方言作为地域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更应以创新的方式继续存在和传播,方言摇滚的流行使人们

9、更加热爱方言、主动地传播方言,这为拓展并保护方言的生存空间提供了可行路径。“黑撒”现象为方言艺术载体的创新提供了思路。各种地方戏曲和说唱艺术都以方言作为其创作和记载的方式,相声对于北京话的传播,评弹对于苏州话的保存,越剧对于绍兴话的影响都是具有重要意义。如今在方言被冲击、被同化乃至于被消解的境地下,这些传统艺术形式的表现力都将会受到严重影响,甚至会随着方言一起消亡。 “黑撒”现象证明,方言载体在一定的经济社会条件下,只要以新的形式获得开发,就会产生惊人的文化力量。在保持传统的以“秦腔”为主要方言艺术载体前提下,我们应创新方言艺术载体多元的格局,支持以方言为主的杂语音乐发展,不仅使方言得以最大化

10、地保护与传承,更要促进方言艺术形式对地方文化发展的能效。方言歌曲的文化内涵是其持续发展的关键。 “黑撒”现象的出现有其现实合理性,展现了自己的价值,为方言歌曲可持续发提供了思路。方言文艺的娱乐性和轻松的平民叙事反映出现代社会中文化的娱乐化转向,然而娱乐化决不是方言歌曲发展的持久动力。 黑撒的流行不仅依赖陕西方言说唱的魅力,更取决于其它极具特色的陕西文化价值。三秦大地是黑撒的根据地、栖息地与生长点,地域文化特色决定了“黑撒”歌词的具体创作必定与社会文化背景密切关联。方言歌曲中方言只是工具,方言歌曲生命力的持久更依赖从文化内涵角度对社会环境的深刻表现。 “黑撒”能在西安同类方言乐队中脱颖而出,靠的正是其(下转第 51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