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自然科学教学论文多给学生一些时间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2294199 上传时间:2017-11-2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4.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自然科学教学论文多给学生一些时间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小学自然科学教学论文多给学生一些时间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自然科学教学论文多给学生一些时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自然科学教学论文多给学生一些时间(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多给学生一些时间浅谈自然教学中的时间分配问题自然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自然教学的基本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认识自然事物和应用所获得的知识,教师要尽可能地启发学生自行探求和应用知识。 ”在自然教学中,要真正做到这点,我认为最根本的条件就是“多给学生一些时间”,让学生用各种手段去感知研究对象,然后自主的开展观察、实验、研讨等各种探求和应用知识的活动。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却很少有教师能做到这点。98 年 10 月,在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自然教学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上,现场展示了 12 节课,为了评课,章鼎儿老师对这些课中学生活动的时间作了一次统计:学生活动时间平均每节课 9 分 27 秒,最长的

2、一节 15 分钟,最少的仅3 分钟。因此,有人说:看来还没有一节真正意义上的让学生自行探求知识的课。在自然教学中,要做到多给学生一点时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能够自主地开展实验,研讨等活动,教师必须在以下几方面努力:一、转变观念,充分给予时间改革后的自然课学习过程,不是让学生记住某个观念,结论,也不是简单的验证某个事实结论,而是要从具体的客观的事物出发,通过自己的观察,实验、讨论等多种活动,发现丰富的事实,然后像科学家那样“真刀真枪”地“ 搞”出材料中所蕴含的意义来。这样一个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在两三秒钟是完成不了的。要让学生在有限的 35 分钟内获得尽可能大的效益,

3、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多给学生一些时间。首先,要给足学生获取事实的时间,让学生用各种手段去感知研究对象,然后自主地开展观察、实验等活动。如在物体的热胀冷缩(二) 的教学中,教师在学生明确研究内容并熟悉实验器材后,便放手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由于教师给足了时间,学生热情高涨,思维活跃,利用同材料设计出了许多种实验方法。在这个过程中,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而且充分的事实也为后续的探究活动奠定了基础。其次,教师要给足学生整理事实的时间,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语言谈出各自的感性认识以及对现象的看法。由于参与研讨的对象是学生,所以必须给足时间让他们广泛交流,从而使他们在认识上经历一个不断精化的过程,并最终达成共

4、识。一般来说,一节课 用于学生获取事实 、加工整理事实的时间不能少于 1520 分钟。这是对于时间的硬性分配,也是从较低的操作层面来保证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 二、精简环节,合理分配时间近年来,自然教学中出现了不少种环节的课堂教学模式,如“五步法”、 “六段式”、 “八环节”等。这些课在取得一些成功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由于一堂课只有 40 分钟,有的甚至只有 35 分钟,如果再分成那么多环节的话,那么每个环节平均不足 10 分钟,而每一环节又都需要一定的导入、说明、指导、小结等辅助活动。这样,教师的言行势必占去大量的时间,学生活动的时间自然就少了,连活动时间都无法保证的学习是发挥不出主体

5、作用的。纵观我们的自然教材,不难发现,教材中的许多观察、实验都是简单易行的。如果教师充分准备好了材料,则学生只需稍加点拨,便能自行操作了。这样,把几个观察、实验并在一起上,不但可以集中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去活动,让他们获取更多、更广泛的事实材料,而且还可以使学生的活动更自主、更灵活,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在活动中得到充分的体现。例如教学声音的产生时,我给学生准备了多种能发声的物体,包括皮筋、军鼓、音*等,然后要求学生想办法使这些物体发出声音来,并要求注意它们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特征。整整半节课的时间让学生自由活动,结果,学生不仅很快完成了教材上的要求,而且还创造了一些小实验。如有同学发现纸片吹动之后也能发出

6、声音,还有同学发现扇动书本也会发声,这些事实为学生进一步研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三、言简意赅,积极争取时间在听课过程中,经常看到许多课都有“拖课”现象。究其原因,并非是时间分配不合理,而是由于教师自己语言罗嗦,占用了时间,一节自然课,只有教师语言简练,才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时间,才能让学生更直接明白教师的意思,进行观察和实验。反之,如果教师语言罗嗦重复,本来一句话就可以说明白的,教师说几句也没说清楚,则不仅浪费时间,而且还给学生的理解增加了 麻烦。四、精心准备,充分利用时间教师备课,除了深钻大纲,吃透教材之外,还应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并精心准备有结构的材料。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学生不能按照自己意

7、愿回答时,处惊不变,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大纲要求及教材意图考虑不同的启发方式和途径。这样,不但可以避免同一个问题问了几遍也没有人能回答的尴尬局面,而且还节省了时间,把大量的时间交给学生,让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行探求知识。美国学者兰本达说:“一节课你如果一半时间是学生在活动,一半时间是教师在活动,则教师只是个及格的教师;上课时教师活动的时间越少,你越是一个好教师,甚至是一个优秀的教师。 ”在自然教学中,教师只有不断的更新观念,深入钻研大纲,创造性地使用好教材,并尽可能地从学生学的角度设计教学,精简教学环节、教学语言。才能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观察、实验、描述、整理加工事实材料,从而使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都得到一定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