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研工作计划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2294115 上传时间:2017-11-2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5.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教研工作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学校教研工作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学校教研工作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学校教研工作计划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学校教研工作计划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校教研工作计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教研工作计划(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 1 -学校教研工作计划、指导安排教研工作。(2)教研组要定期召开日常工作会议,要求定时定点。活动内容要详细记录并上报教科室。3、坚持集体备课等教研活动。教研组每两周至少开展一次集中教研活动,要求定时定点。内容可以是集体研讨、分析学情、审定备课提纲、反馈教学实践信息等集体备课活动和各种专题研讨交流及理论学习。教研组长须根据事前计划,确立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确立中心发言人并使之做好充分准备。活动过程要围绕主题,除中心发言人外,全体人员都应积极参与和发表见解并作好记录,做到每次活动有效果,人人有收获。活动内容记录及时上报教科室。4、学校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教科研中的带头作用。县级骨干教师每

2、人必须有一个教研专题或参与一项课题研究,每年至少写一篇教研论文或优秀案例,每学期有本组至少评选出一名同志参加优质汇报课活动,主讲一节示范课。5、进一步做好教科研,提高教师科研意识和能力。新型的教师应该是一名科研型的教师,走教科研结合的道路,是培养新型教师的最为有效的途径。教学不应再是纯粹的教学活动,必须围绕一定的研究专题开展,必须有明确的研究方向,有计划、- 2 - 2 -有过程、有结论;学校要求人人有研究课题,周周有研究活动,凡有实验课题的教师要广泛搜集资料,扎扎实实进行实验。市级以上的实验课题必须定期向全体教师进行展示,接受大家的评价,要求实验教师学期初要有实验计划,实验过程中要设立教科研

3、学习实验记录,其中相关教科研知识学习不少于 10 篇,课题实验记录不少于10 次,学期末要有阶段性实验总结。真正做一个反思型、研究型的教师.并积极做好学校申报的课题研究工作,争取做好每一个课题组教师的分内工作,做出优秀的课题研究,积极做好课题的立项和结题工作。6、开展“ 达标课、示范课、优质课 ”教学研究活动,树立榜样和旗帜,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1)每学期初第一个月,每位获县市级以上优质课的教师或县市级以上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主讲主讲一节示范课,明确本学期各学科课堂教学的方法以及努力方向,使每位教师开好头,起好步。(2)每学期初第二个月达标课:由未获县市级优质课的教师主讲。按课堂教学的

4、一般原则和规范上课,达到常规教学标准,符合一个合格教师的教学水平。(3)每学期初第三个月优质课:在达标课和示范课的基础上,学校评出 30%的教师参与优质课。学校以此评出本期优质课,发给优质课证书。(4)每学期新调入和新分配的教师要在学期初上一节展示- 3 - 3 -课,学校及本教研组教师参与听评,有关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要给予辅导,力求提高快、效果好。到外地听课学习的教师,回校后要上一节能体现新的教学思想的汇报课。(5)为了激励全体教师互相学习,共同提高,也为了便于期末优秀教研组的评选,教科室对“三课”的听课情况以教研组为单位量化统计并及时公布。同时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听评课应达到10 节以上。附

5、:具体活动安排三月1、开展“ 四级备课 ”活动2、业务学习(案例与反思)3、新教师汇报课4、九年级中考研讨会5、教学案一体化研讨活动四月1、集体备课(月备课)2、公开课、教研组听评课3、骨干教师汇报课4、举办课堂大赛5、业务讲座6、知识树说课活动五月- 4 - 4 -1、案例与反思总结座谈会2、期中成绩分析会3、集体备课4、业务讲座5、九年级中考研讨会6、组织公开课、说课、听课、评课活动六月1、业务讲座2、集体备课总结3、课堂评优4、教研材料归档2017 年 3 月第五篇:学校教研工作计划教 研 工 作 计 划(2017-2018 学年度第二学期)义岗小学 2017 年 3 月义岗小学教研工作

6、计划(2017-2018 学年度第二学期)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新课程为导向,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紧紧围绕课程改革,以科研为先导,素质教育为核心,通过校本教研,提高校本教研管理水平和校本教研质量,不断提升学校办学理念和办学水平。二、总体目标:- 5 - 5 -通过开展校本教研,使教师们领悟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树立科学的教育价值观、现代教育观,解决教师在教学中遇到问题或困惑,使教师熟悉新的课程标准和各学科之间的联系,提升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促进教师向专业化方向发展。三、总体思路:突出一个中心,实现两个

7、转变,促进三个提高,达到五个结合 一个中心:以教师专业水平不断提高为中心。两个转变:教育观念与教学行为的转变。三个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教研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提高。五个结合:学习与交流相结合,教研与科研相结,学习与考核相结合,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点上突破与面上推进相结合。四、校本教研形式建立以“ 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核心要素,以“网络教研、集体说课、主题教研、反思交流”等活动为基本形式的教研制度。集体说课:以教研组为单位,每两周进行一次集体说课活动。每次说课要事先定好说课的内容和中心发言人,说课时组内教师要认真听取中心发言人的发言,并提出改正意见,经过大家讨论形成共识。

8、反思交流:通过每周教研时间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或困惑进行反思交流,促进教师与同伴的对话,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促进教师共同提高。- 6 - 6 -主题教研:以教学中的问题或困惑为研究内容,确立一个教研主题进行研究,教研组内每人至少围绕主题选择一单元进行备课,再选择这一单元中的重点内容上公开课,通过说课、听课、评课、教学论坛等多种形式展开讨论,谈自己的想法、看法,集思广益达到同伴互助、共同提高。理论学习:围绕教学主题组内教师还不明白,这时候需要理论指导。理论学习做到组内学习与自己自学相结合,通过理论来指导教育教学实践,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五、主要工作措施:1、本学期课堂教学研究的重点是落实、

9、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2、各教研组要围绕校本教研主要形式积极开展活动,落实好集体说课、反思交流、主题教研、理论学习的四项活动,在活动时把集体说课与反思交流活动结合起来,主题教研与理论学习结合起来。每次教研活动,相应教师要按时参加并积极发言,与同伴互动、共同进步,并形成文字材料。3 、积极参加上级部门举办的教研培训学习、讲座等活动,形成进行教学反思的习惯。六、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1、备课。做到每科有备课,课课有教案。做到每科有备课,课课有教案。备课要有学期目标单元目标,有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具准备、教学时间、教学过程、作业设计、板书设计等。- 7 - 7 -衡量备课的优劣主要“

10、四看” ,一看教学理念是否符合课改精神,二看教学设计是否依托标准思想,三看集体备课调整是否认真,是否符合班级实际,四看教后小记是否具有针对性、指导性。学校将对教师的备课隔月检查,并将结果,记入教师业务档案。2、上课。课堂教学要改革传统的教学,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要落实新课标提出的“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交流 ”新的学习方式,给每个学生提供均等的学习和发展的机会,面向全体学生。上课时做到“七不”:不坐着上课、不喝茶、不吸烟、不接待客人、不接电话、不拖堂、不体罚变相体罚学生。评价一节课的重要标准:看是否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3、作业。要求每次作业量适中,教师精心设计作业内容,学生书写

11、工整,作业批改及时认真仔细,红笔下无误。家庭作业有布置有要求有检查,作业量适中。学校将进行优秀作业评比,以更好的促进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学校将对学生的作业批改作定期检查,要求作业字迹工整、清楚,批改及时规范,每一种作业批改要有激励性评语。每位科任教师都要重视学生的书写质量,把学生的书写作为重点来抓。4、辅导。教师辅导既是对学生的负责,也是对学生的尊重,教师辅导要做到“三心” , “两性”即:细心、耐心、恒心;及时性,针对性。5、评价。要改革以往单一的以考试成绩为主的评价方法,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以教研组为单位,加强学生平时知识的检测,- 8 - 8 -将评价方法,评价手段和方式由单一的、定量

12、的、静态的变为多元的、定性的、动态的。要以课堂表现、技能测试、纸笔测试三者相结合,进一步完善学生学业评价标准。七、面向全体,整体优化,大力推进素质教育1、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个性,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从实际出发,组织各种兴趣小组,活跃第二课堂,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继续开放学校图书室,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各班要多举行小学生多项技能的素质竞赛。2、进一步加强艺术类课程、活动类课程、计算机教学的研究。3、加强文化节日实践教育, 鼓励学生多参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技能素质和创造才能。八、完善教研机构,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学校教研组要在学习教育理论,广泛搜集各科教研信息的基础上,结合上级的要求和学校的实际,确定教研的目标,全盘部署教研工作,各学科教研组要依据学校的教研目标及学科特点,确定科组的教研计划,组织教研活动,真正做到有计划,有实施,有记录,有考勤,有总结,落到实效。附各教研组本学期工作安排:学校教研工作计划范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