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妈妈的节日》教学设计 (2)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2294097 上传时间:2017-11-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3.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美术《妈妈的节日》教学设计 (2)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小学美术《妈妈的节日》教学设计 (2)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小学美术《妈妈的节日》教学设计 (2)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小学美术《妈妈的节日》教学设计 (2)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小学美术《妈妈的节日》教学设计 (2)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美术《妈妈的节日》教学设计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美术《妈妈的节日》教学设计 (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妈妈的节日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设计 一、活动主题的提出“母亲节”要到了这是一个怎样的节日你与妈妈或年长的女性有怎样的感情,为什么送给自己的妈妈一份节日礼物。二、活动目标的定位1. 知识目标:1) 知道 “母亲节”节的来历,并初步掌握一些查找的方法。2) 培养学生调查、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会进行简单的数据收集、处理,并对结果做出一定的解释。3) 了解女性在社会的重要性,懂得尊重、谦让女性。2. 情感态度目标: 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让他们主动探究,让学生到社会去调查了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3. 价值取向目标: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意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表达、沟通的能力,培养和提高

2、学生的实践能力。3、活动的时间:3 课时四、活动的内容:1. 查找资料 :“母亲节”的来历。2. 实践活动:利用综合课的时间指导学生制作小礼物:结合节日特点制作一些适合培养和提高该年龄段学生动手能力的手工制品,如纸制康乃馨、手工相框等。3. 交流汇报:1)展示自己亲自制作的小礼物。2)讨论:我还可以送给妈妈什么样的节日礼物?4. 进一步实践:1)为妈妈分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2)讨论:我还可以为妈妈做些什么?5. 活动延伸:1)经常利用休息日、节假日帮妈妈做事情。2)召开一次以回报母爱为主体的班队会,并邀请自己的母亲参加。四、涉及学科:语文、美术、信息技术、品德与生活五、教学方法:谈话法、交

3、流指导法、调查研究法、演示法、激趣法、合作学习六、活动的实施步骤第一课时:明确主题、确立研究子课题一、认识这个节日(一)课前引入:1. 教师:(出示课件)看到课件中的人物,你知道他们的节日都是什么,是哪一天吗?2. 学生:看图,思考并回答。3. 教师:(出示课件)下面一段文字说的是谁,她的节日是什么,是哪一天?4. 学生:看文字,思考并猜出人物及其节日。(二)引入主题:妈妈的节日1. 教师:“母亲节”就要到了,你知道她的来历吗?2. 学生:各抒己见,要求:自己真实的想法或调查所得。3. 教师:在黑板上记录交流的结果。(三)分析交流结果、建议设立研究子课题:1. 教师:从交流的结果可以看出,同学

4、们对于母亲节的来历并不是十分了解,我们是否愿意把它作为我们需要研究的一个子课题?2. 学生:同意将“母亲节”的来历作为研究的一个子课题。二、你了解自己的母亲吗?1. 教师:下面这些问题,你们能答出几个:1)妈妈的生日是哪一天?2)妈妈每天都要做些什么?3)妈妈喜欢吃什么食物?4)妈妈最喜欢什么颜色?5)妈妈喜欢看哪些书或影视节目?2.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要求:自己真实的想法或调查所得。3. 教师:统计回答结果。从同学们的答案可以看出,我们并不了解自己的母亲,有的同学甚至不知道自己母亲的生日是哪一天。那么,我们是否应该把了解母亲也作为我们需要研究的一个子课题呢?4. 学生:同意将了解母亲作为

5、研究的一个子课题。三、说说你最尊敬的女性1. 教师:仔细想想看,除了母亲以外,你认为最值得你尊敬的女性是谁?最值得你学习的女性是谁?最能激励你的女性是谁?说说为什么?2. (出示课件)以一组图片引导学生(林巧稚、居里夫人、刘胡兰、蒋敏) ,谁愿大胆的说出自己的答案。以随机采访的形式,请大家说说你的答案。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观点,将尊重爱戴女性的思想形象化、情感化。 (将学生答案总结写在黑板上)(在这个环节中使学生发现还有许多女性是值得我们尊敬的,油然而生要在节日中为妈妈或这些值得我们尊敬的女性做些什么的想法。 )四、说说我们的好想法1. 教师:“怎样表达我们的节日祝福?”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6、。2. 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向大家介绍。3. 教师:指导学生互相学习。归纳礼物的种类,表现方式(实物类和文艺类) 。提议将作为研究的两个子课题。4. 学生:同意将制作实物类礼物和收集、创作文艺类礼物作为研究的两个子课题。五、课堂小结,布置课后准备1. 明确本次活动的四个子课题(“母亲节”的来历、了解母亲、制作实物类礼物、收集创作文艺类礼物) 。2. 思考自己喜欢研究的问题、研究可以用到的方法和需要的材料,为下节课的分组活动做准备。第二课时:形成小组,确定活动任务及方案1、提出问题,形成小组我们都选择好自己喜欢研究的课题了吗?根据学生选择自动形成四个活动小组。2、确定活动任务,明确个人分工1. 教

7、师要指导学生的要点:1)举例说明小组分工及制定活动方案地方法。 (出示课件)2)组织学生讨论列举研究可用的方法(出示课件)和需要的材料。2. 各小组依据教师指导结合本小组子课题,自行制定小组内的分工及活动方案。3. 各小组交流、讨论、评价活动方案,提出修改意见并讨论。教师给与适当评价 。4. 各小组修改活动方案,并再次进行交流、评价。教师针对不合理之处进行指导。5. 各小组再次修改方案,并最终确立活动方案。三、课堂小结各小组在课后依照自己的活动方案进行活动,并为下节课的成果展示做准备。第三课时:成果展示,交流学习一、提出问题我们的准备如何?(小组汇报准备的情况)二、成果展示,评价交流1. 各小

8、组进行汇报展示。2. 每个小组展示后,进行小组间的交流、评价,总结结果,发现怎样的问题,教师进行适当评价。三、说出活动的感受1. 鼓励学生谈谈活动的感受,有哪些收获?2. 建议学生课后将感受写下来。四、拓展活动1. 指导学生制作纸制康乃馨。2. 建议为妈妈或长辈、尊敬学习的人分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经常利用休息日、节假日帮妈妈做事情。3. 召开一次以回报母爱为主体的班队会,并邀请自己的母亲参加。五、活动总结通过活动,学生们知道了“母亲节”节的来历;同时使他们了解了女性在社会的重要性,懂得尊重、谦让女性。通过让学生到社会去调查了解,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的情感和实践能力;培养他们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

9、意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表达、沟通的能力。评价方式及标准:1. 评价方式: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2. 评价标准: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在活动中的表现等。资料:1. “母亲节”的来历:母亲节起源于希腊,古希腊人在这一天向希腊神话中的众神之母 赫拉致敬。在 17 世纪中叶,母亲节流传到英国,英国人把封斋期的第四个星期天作为母亲节。在这一天里,出门在外的年青人将回到家中, 给他们的母亲带上一些小礼物。 现代意义上的母亲节起源于美国,由 Amanm、Jarvis(18641948) 发起,她终身未婚,一直陪伴在她母亲身边。于 1905 年世纪,在母亲去世时, Amanm 悲痛欲绝。两

10、年后(1907年) ,Amanm 和她的朋友开始写信给有 影响的部长、商人、议员来寻求支持,以便让母亲节成为一个法定的节 日。Amanm 认为子女经常忽视了对母亲的感情,她希望母亲节能够让人 多想一想母亲为家庭所付出的一切。 第一个母亲节于 1908 年 5 月 10 日在西弗吉尼亚和宾夕法尼亚州举行, 在这次节日里,康乃磬被选中为献给母亲的花,并以此流传下来。 1913 年,美国国会通过了一份议案,将每年 5 月的第二个星期天作为 法定的母亲节。母亲节从此流传开来! 随着基督神在欧洲的扩散,这个节日转为对Mother Church的崇敬:表达人们对赋予他们生命、保护他们免於伤害的精神力量的感

11、谢。从此,教会的仪式便与母亲节的庆祝活动相结合,以同时传达人们对母亲与教会的感念。 母亲节创立后,也得到了全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持。安娜贾维斯在世时,设立母亲节的国家已达 43 个。十七世纪英格兰,为表达对英国母亲们的敬意,乃订四旬斋的第四个星期日为Mothering Sunday ,人们在这一天回家探视双亲,并致礼表示敬意。 (注:四旬斋是指复活节前夕之前,星期天除外的 40 天) 。 当时,有许多的穷人必须在有钱人家里帮 讨生活,而被迫离家寄宿在主人家里,在Mothering Sunday 这一天,主人们会放他们假,并鼓励他们返家与妈妈团聚。为增加欢乐气氛,也发展了一种特别的蛋糕称为mothe

12、ring cake 。 日本的母亲节也是 5 月的第二个星期日。节日里人们送给母亲一枝红石竹,表示祝贺。 法国首次庆祝母亲节是在 1928 年,节日定在 5 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节日这一天,数以百万计的妈妈们,怀着喜悦的心情接受各自子女们的“节日愉快”的美好祝愿。 泰国于 1976 年宣布 8 月 12 日为母亲节。这一天也是泰王后丽吉的生日。节日里,全国要开展“优秀母亲”的评选活动。儿女们手持芳香馥郁的茉莉花,献给自己的母亲。 阿拉伯地区的许多国家的母亲节定在 3 月 21 日“春分”这一天。当地人认为“春分”是春天开始、一年之始,以此表示母亲的伟大。葡萄牙人的母亲节在 12 月 8 日;而

13、印度尼西亚则定在 12 月 22 日。 母亲节在我国是地区性节日,最早是在港澳台地区有此节日。改革开放后,母亲节也为内地所接受。广东省于 1988 年开始,杭州等城市于 1989 年开始,都由各级妇联组织母亲节的庆祝活动,并把评选“好母亲”作为节日的内容之一。 时至今日,欢庆这个节日的国家就更多了。母亲节,已经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国际性节日。按惯例, “国际母亲节”被定在每年的 5 月 11 日举行。虽然,有一些国家是在一年中不同的时节庆祝属於他们的母亲节。然而,多数国家如丹麦、芬兰、意大利、土耳其、澳大利亚和比利时等等,都是在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庆祝母亲节的。 2. 人物简介玛丽居里( Mari

14、e Curie) , (1867.11.71934.7.4) ,出生于波兰,是波兰的物理学家、化学家。世界著名科学家,研究放射性现象,发现镭和钋(p)两种天然放射性元素,一生两度获诺贝尔奖(第一次获得诺贝尔物理奖,第二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用了好几年在研究镭的过程中,作为杰出科学家,居里夫人有一般科学家所没有的社会影响。尤其因为是成功女性的先驱,她的典范激励了很多人。很多人在儿童时代就听到她的故事,但得到的多是一个简化和不完整的印象。世人对居里夫人的认识,很大程度上受其次女在 1937 年出版的传记居里夫人 (Madame Curie)所影响。这本书美化了居里夫人的生活,把她一生所遇到的曲折

15、都平淡地处理了。美国传记女作家苏珊昆(Susan Quinn)花了七年时间,收集包括居里家庭成员和朋友的没有公开的日记和传记资料。于去年出版了一本新书:玛丽 居里:她的一生(Maria Curie: :A Life) ,为她艰苦、辛酸和奋斗的生命历程描绘了一幅更详细和深入的图像。她的长女伊伦娜,核物理学家,与丈夫约里奥因发现人工放射性物质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次女艾利,音乐家、传记作家,其丈夫曾以联合国儿童基金组织总干事的身份接受瑞典国王于 1965 年授予该组织的诺贝尔和平奖。刘胡兰,原名刘富兰,1932 年 10 月 8 日出生于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的一个中农家庭。母亲早亡,父亲刘景谦续娶

16、胡文秀为妻。胡文秀将刘富兰名中的“富” 字改为自己的姓氏“胡”,从此更名刘胡兰。继母积极投身于妇救会工作,并非常支持刘胡兰参加革命。刘胡兰 8 岁上村小学,10 岁起参加儿童团。1945 年 10 月,刘胡兰参加了中共文水县委举办的“妇女干部训练班 ”。学习了一个多月,回村后她担任了村妇女救国会秘书。 1946 年 5月,刘胡兰调任第五区“ 抗联 ”妇女干事;6 月,刘胡兰被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并被调回云周西村领导当地的土改运动。1946 年秋,国民党军大举进攻解放区,文水县委决定留少数武工队坚持斗争,大批干部转移上山。当时,刘胡兰也接到转移通知,但她主动要求留下来坚持斗争。这位年仅 14 岁的女共产党员,在已成为敌区的家乡往来奔走,秘密发动群众,配合武工队打击敌人。云周西村的反动村长石佩怀,为阎锡山军派粮派款、递送情报,成为当地一害。1946 年12 月的一天,刘胡兰配合武工队员将其处死。阎锡山匪军恼羞成怒,决定实施报复行动。1947 年 1 月 12 日,阎军突然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