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策略的研究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2293294 上传时间:2017-11-26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50.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策略的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小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策略的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小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策略的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小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策略的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小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策略的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策略的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策略的研究(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小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辉县市百泉学校 任凤仙一、课题的提出 兴趣是人们从事或探究某种事务活动的积极的心理倾向,是推动人们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重要动力源。而学习兴趣则是学生对学习活动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自主掌握学习方法,从小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自觉形成一套适合自己学习的方式或技能的心理支持平台,同时也是一种自发的、积极的、主动的学习情绪体验和内部动力。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在大脑深处形成最优的兴奋中心,促使各种感官处于最佳状态,自发地引起学生学习的高度注意,从而为全身心参与学习,投身学习提供最佳的学习心理准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和技术支持(方

2、式、方法和习惯)。据统计,至少有 40 的小学生对学习数学感到非常困难,从而成为学困生,他们的学习是被动式的学习,这种状况的延续,不利于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实施,也不利于当前教学改革的发展。所以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入门的向导”“兴趣是推动学习的强大动力,又是激发求知欲,开发智力的催化剂。 ”当学生对学习本身产生浓厚的兴趣后,就能使其整个认识活动活跃起来。兴趣一旦形成,就会- 2 -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这时,对学生来说,学习不再是吃苦受累,被人强迫的事,而是来自内心深处的一种需要,是一项充满积极情绪体验的活动,达到“乐学学乐” 境界。这正是我们教育者需要深思和研究的问题,

3、也是实现素质教育和培养新时期合格建设者的需要。为此,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提出了小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策略的课题研究。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学生的学习取得一定成就时,会产生学习的价值感、荣誉感和喜悦感,促进学习兴趣的深化和丰富,反过来,又会使学生产生新的学习需求,并采取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从而为推进和深化素质教育“添砖加瓦”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教育心理学理论认为:从信息论、控制论、神经生理学的角度看,无论人们进行什么活动(包括学习活动),都必须有心理活动的积极参与,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学生的学习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脑力劳动,要成功地完成学习任务,不仅需要较好的智力,还需要有

4、对学习活动的兴趣、热情以及顽强的毅力,自信心等性格特征。快乐教育理论认为:人类的需要得到满足就是快乐。快乐与人与外界事物或与他人处于和谐境地,使人处于超然自由的状态。而快乐的情境常常伴生兴趣,兴趣使人产生接近或愿意接近事物(的情感),产生钻研、探索、创新的愿望,从而又孪- 3 -生快乐。也正因为这样,快乐为智慧活动提供了最好的情感背景。在实践中,一旦兴趣衰退趋势出现时,由兴趣引起的快乐情感状态对维持兴趣起到了十分重要的维护、激活作用,用快乐的松懈活动解除兴趣集中带来的紧张,用快乐的向往提供兴趣再生和巩固的动力,而这种效应是一切学习创造活动所不可缺少的,不可忽视的。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创设

5、快乐氛围,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学习心理学理论:小学生贪玩好动、记忆力强、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遇事总好问个为什么?对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就像海绵吸水一样积极主动参与并能获得心理感应。掌握学习教学理论研究表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除了认知方面的差异之外,还存在着情感上的差异。这种差异是在学生兴趣、态度和自我观念中体现出来的。那些带着兴趣和热情的学生会比那些没有兴趣和热情的学生学习得更容易,速度更快,达到的成绩水平更高。积极的情感态度可以促进学习,消极的情感态度会防碍学生的学习。苏霍姆森斯基教育思想也认为:智育,包括获取知识,形成科学世界观,发展认知和创造能力,养成脑力劳动的技能,培养对脑力

6、劳动的兴趣和要求,不断充实科学知识和运用科学于实践的兴趣和要求。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 4 -我们将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1.创设氛围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唤醒自信如何引发学生学习兴趣;3.体验成功如何巩固学生学习兴趣;4.结果反馈如何提升学生学习兴趣。通过该课题的研究,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明显提高,乐学善学,课堂高效有趣;实 践能力,自强精神,自主意识,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然后以研究报告的形式结题,与教育战线上的同仁们一道在培养小学生学习兴趣,自主能力,创新精神等诸多方面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四、课题研究的方法我们课题组将在我校小学部低.中.高三个不同学段分别选择一个教学班,作为本课题的研究对

7、象。研究方法如下: 1.个案研究法。从本课题出发,针对某一节课案例,某一个教学片断,某一学段内容或者学生某一阶段的学习行为等进行个案研究,最终提炼出共性的结论来。 2.行动研究法。即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边实践,边探索,边反思,边完善,边总结。把研究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探索出小学阶段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培养的策略。3.文献研究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用心关注与本课题有关- 5 -的研究成果,将研究成果借鉴到本课题的研究之中。4.观察分析法。观察学生在课堂和课外学习兴趣的不同表现,进行记录分析,案例研究采取信息调查,为课题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五、课题研究的过程1.研究准备阶段:(2013 年 5 月20

8、13 年 6 月)在调查了解的基础上针对研究课题进行初步探讨,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为进一步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2.研究实施阶段:(2013 年 6 月2014 年 4 月)进行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策略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我们通过观察研究,反思和总结,记录和收集整理资料,使课题提升和完善。3.研究总结阶段:(2014 年 4 月2014 年 5 月)对课题研究进行总结,撰写研究报告并进行成果鉴定。六.课题研究的成果(一)创设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对于他所熟悉的生活世界更感兴趣,如果能在课堂上呈现这种基于生活的教学氛围,就能够拉近数学知识与学生的距离,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9、。 轻松活泼- 6 -的课堂氛围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活动中,促进学生主动建构知识。那么我们的氛围创设就应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让学生真正感兴趣。角和直角与实际生活有紧密联系,生活中的许多物体上都有角。在教学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时,我是这样设计的教学环节: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校园生活情景图让学生找角,用熟悉的场景感受角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接着充分挖掘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巩固对角的认识,在初步感知什么是角的基础上,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上有角,引导学生在教室里找一找、向教室以外想一想。而后,教师展示、介绍了一些学生没有想到但源于生活、为学生所熟悉的物品上的角,开阔

10、学生的视野。这个教学片段的设计很好地向学生诠释了数学源于生活的理念,从而激发起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生动的生活环境,有助于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加对数学的亲近感,体验用数学的乐趣。因此,我们要了解学生的生活,善于以学生熟悉的、身边的话题,已有的经验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氛围。每一节数学课都有一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学习氛围的创设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根据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来创设,有所选择和取舍。氛围创设的最终目标就是为教学目标服务、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服务。我们倡导标新立异,但不能华而不实;倡导创新教材,但不能脱离教材;倡导形式多样,但不能哗众取宠;倡导丰富多彩,但

11、不能喧兵夺主。氛围创设作为一种教学策略只- 7 -是教学的一种形式并服务于教学,切忌为氛围创设而创设,那将是画蛇添足适得其反了。在教学二年级上册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时,教材提供了一幅参观博物馆的主题图。我采用故事情境引入教学:今天,天气晴朗,百泉学校二年级的同学们在操场上排好队,准备出发参观博物馆。随即出示主题图,提问:图上都有什么?说了一件什么事情?学生回答,我作小结:百泉学校二年级的同学们准备去参观博物馆,学校为他们准备了两辆客车,每辆客车准乘 70 人。继续提问:他们遇到了什么问题?你能帮助他们解决吗?激起学生助人为乐的优秀品质,顺利进入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学习中。氛围创设是

12、丰富多样的,氛围创设应具备灵活性。如果教学中的氛围创设形成固定、单一、程序化的模式,久而久之,学生心生厌倦,很难赢得他们的欢迎和喜爱,氛围创设必将失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创设氛围可根据不同的学生对象、不同的教材内容、不同的教学手段、不同的教学过程选择和组织不同的教学氛围。这样,学生学习的氛围是鲜活的,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学生学习的热情也会随着氛围的变化而不断高涨。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不断学习理论知识、先进经验,深入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精心设计教案,不断创造和更新自己的教学行为。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积极学习, 培养端正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低年级数学教学取得事半

13、功倍的效果。又如我在教学能被 2、5 或 3 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我- 8 -创设了一个教学情境让学生报上自己的学号,然后请学号是 2 的倍数的同学站起来,并说说怎样算出自己的号数是 2 的倍数。再让学生观察这些号数的特征。学生们有的说:“它们之间相差 2”,有的 说“ 它 们都是双数”,有的说:“它们差不多都大于2”我都微笑点 头 称对,同时轻描淡写地说:“ 哪个同学还能从这些数的个位去观察?”一位学生惊呼:“ 它们的个位上怎么都是 0、2、4、6、8?”一石激起千 层浪,其他学生也纷纷提出了同样的疑问。抓住此良好时机,引出学习的内容。这样,在整个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身边非常熟悉的事情,以他们已

14、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呈现教学内容增加了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和现实性,使学生在学习时,不再感到枯燥乏味,增强了教学实效。培养学生对现实生活中规律的关注和发现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二)唤醒自信引发学生学习兴趣“自信心” 是指个体相信自己的才能,相信自己有力量和能力去实现自己所追求目标的一种心理状态。心理学认为:自信心是一种个体自我评价后作出的并长久保持的一种自己持赞许的看法,它表明了个体对自己的能力、重要性和价值性的一种认同程度,相信自己所追求的目标是正确的,也相信自己有力量与能力去实现所追求的目标。- 9 -“数学学习 自信心” 是指学生在数学学 习过 程中,对自己的数学能力

15、、数学认知、数学实践等方面的信念,相信自己能学好数学,并愿意去尝试、去努力、去体验。它反映学生对自己学会新的数学知识及在数学活动中顺利完成任务的确信程度。小学生自信心的培养立足于教育,重在指导。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强调尊重学生人格和个性的发展,注重学生情感领域的需求,让学生在各方面有充分的表现机会,挖掘学生的潜能,维护学生的自尊,激发学生勤奋学习。例如:在学习四年级上册统计里面的求平均数一课时,我是这样设计教学环节的:分男女两队,各队推送一名最具实力的人代表本队比赛。一男生10 秒拍球 18 个,一女生只拍了 12 下,我宣布男生获胜。女生马上不服气, “不行!不行!一个人代表不了大家的

16、水平!再多派几个人!” 于是,两 队又各派了 3 名,结 果还是男生获胜,男生们高兴地跳了起来,女生们沮丧的地下了头。这时,我“有心” 走到女生旁边悄声说:“我来加入你 们队好不好?”“太好了” 。于是,我现场拍了 26 下。 “快算算,这回咱们女 队拍球的总数是多少?”女生们很快算出是 106 下。这次我宣布:女生队获胜了!女同学脸上露出了灿烂的微笑。男生们立刻反驳道:“不公平!不公平!我们是 4 人小组,你们成了 5 人小组,这样比赛不公平!”“哎呀,看来人数不等,用比较总数的办法来比较显然不公平,这可怎么办呢?”一个男生脱口喊出“ 求平均数”。在一次次的矛盾激化中,在现实生活的需求中, ,学生们“请” 出了 “平均数”。这样,既使孩- 10 -子们从实际问题的困惑中产生了求平均数的迫切要求,又培养了学生失败后的自信,同时,还把教学重点恰如其分的落实到平均数的统计上了。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小学生自信心增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