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常春藤叶》教学设计(升华情感)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2292192 上传时间:2017-11-26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50.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学设计(升华情感)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学设计(升华情感)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学设计(升华情感)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学设计(升华情感)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学设计(升华情感)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学设计(升华情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后的常春藤叶》教学设计(升华情感)(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 16最后的常春藤叶教学设计孙吴四小崔元华教材简析本文讲述了老画家贝尔曼为了鼓励贫病交加的青年画家琼珊顽强地活下去,在风雨之夜挣扎着在墙上画了一片永不凋零的常春藤叶,他为此杰作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但青年画家却因此获得勇气而活下来。教学目标1、能认识建立精神的支点对人生的重要性,学习主人公“牺牲自我,成全他人”的精神。2、理解小说曲折生动的情节对人物塑造和主题表达的作用,体味欧亨利式结尾的妙处。3、体会破折号的不同作用,积累喜欢的词句。4、能够独立认识“艾、琼、珊”等 6 个生字,会写“艾、珊、联、筹”等 8 个生字,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教学重、难点1、在阅读理解中学习主人公“牺牲自我

2、,成全他人”的精神。2、学习小说构思技巧和刻画人物的方法。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2 / 161、曾经在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上,看到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名叫田世国的人,在年迈的母亲病危之际偷偷地献出了自己的肾。是他,将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回馈给了慈爱的母亲,使得母亲的生命得以延续。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吗?2、田世国令我们感动,他用自己生命的一部分为母亲铸就生命的支柱,用自己的奉献延续了母亲的生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作家欧亨利的小说最后的常春藤叶,一起去感受用生命铸就生命的动人故事。(板书:最后的常春藤叶)3、教师简介作者。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按要求学

3、习。2、检查多音字读音。3、概括段意。4、默读课文,思考问题:最后的常春藤叶与文中的人物有着怎样的关系?三、梳理情节,分析人物1、最后的常春藤叶与琼珊有怎样的关系(关系到她的生死)?相机解释“肺炎”。2、你是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出来的?用笔画出来。交流出示句子: 3 / 16A、外面见到的只是一个空荡荡、阴沉沉的院子依附在那堵松动残缺的砖墙上。(1)学生朗读句子并谈谈感受。小结:窗外的常春藤经受了怒号的北风,倾泻的雨水,在漫漫的长夜中,一点点被剥蚀。让人感觉到悲凉。(2)这悲凉的景物描写与琼珊有什么关系?小结:用这悲凉的笔调来暗示对这凄风苦雨的世界已不再抱任何希望的琼珊的生命之火,也在一点点的微弱

4、下去,病情越来越重。(3)带着悲凉的情感朗读句子。B、叶子,常春藤上的叶子。等最后一片掉落下来,我也得去了往下飘,往下飘(1)请学生朗读句子,并说说应带着怎么样的感情读?(2)学生有感情地读,在句中的省略号处用低沉、舒缓的语气表达出自己感悟的情感。小结:是啊!当时的琼珊是多么灰心,多么绝望,对她来说叶子是希望的象征,若叶子落了,她也就给自己找到了放弃对抗病魔的理由。当然只要叶子不落她就有所抗争,有所期待,所以最后的常春藤叶关系到琼珊的生死。四、拓展延伸,情感升华如果此时的你和苏艾一样都是琼珊的好友,面对已经 4 / 16灰心,已经绝望的琼珊,你会用什么话语来帮助她?学生自由表达。出示:“活着是

5、要有些精神的,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有了精神,我们才能积极乐观地生活,才能有目的地生活。”指导学生朗读名言。(让学生用发自内心的语言来表达,进行劝说,符合语文课的“言意兼备”的特点。在自由表达后适时拓展与文本相关的信息,既是丰富学生阅读积累,又能加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对人物内心的体味。)春藤叶第二天起来的时候是不是落了,担心琼珊是不是为此放弃了生命。(4)你能不能通过朗读读出贝尔曼当时的心情?B、贝尔曼先生今天去世了,他也得了肺炎,只病了两天。头天早上,看门人在楼下的房间里发现他痛苦得要命。他的鞋子和衣服都湿透了,冰凉冰凉的。(1)读读这段话,说说你明白了些什么?(那是一个凄风苦

6、雨的夜晚,贝尔曼急切地在离地面 6 米多高的地方画藤叶。)(2)有感情地朗读句子。小结:在那个凄风苦雨的夜晚,连雨具也没有带,急 5 / 16切地为琼珊画上那片生命之叶,生怕在此期间琼珊会出什么事情,多么可敬的一个老人啊!(本环节借助重点词句,通过朗读,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入手,形成丰富的表象来触动体验,并在推测中激发情感,感受贝尔曼的高尚品格。)二、填补空白,丰满想象1、多么不平凡的一片叶子,多么不平凡的贝尔曼!但整篇文章对贝尔曼的描写并不多,甚至连最感人的画叶子的镜头都没有写,同学们,你能发挥想象来填补这段情节的空白吗?2、学生练笔,讨论交流。小结:正像同学们所想、所说,我们可以想象,在那个

7、风雨交加的夜晚,老人是怎样踉踉跄跄爬到离地面 6 米多高的地方,颤抖着调拌着黄色和绿色,在墙上施展他的艺术才能,而最终却因此患病献出了宝贵的生命。3、同学们刚才讲得都很充实,我们可以把所写的部分放到文中的哪个地方?(第 10 自然段后面。)4、讨论:贝尔曼老人形象如此高大,作者为何不用浓墨重彩去勾勒他的形象呢?三、探究主旨,情感升华(一)、贝尔曼老人在艺术界是个失意的人,那么最后人们是如何评价这幅画的?请同学们再读课文。 6 / 16(二)、为什么称得上是杰作,而且没有加引号?1、多么不平凡的一片叶子,多么不平凡的贝尔曼!但整篇文章对贝尔曼的描写并不多,甚至连最感人的画叶子的镜头都没有写,同学

8、们,你能发挥想象来填补这段情节的空白吗?2、学生练笔,讨论交流。小结:正像同学们所想、所说,我们可以想象,在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老人是怎样踉踉跄跄爬到离地面 6 米多高的地方,颤抖着调拌着黄色和绿色,在墙上施展他的艺术才能,而最终却因此患病献出了宝贵的生命。3、同学们刚才讲得都很充实,我们可以把所写的部分放到文中的哪个地方?(第 10 自然段后面。)4、讨论:贝尔曼老人形象如此高大,作者为何不用浓墨重彩去勾勒他的形象呢?四、小结对于琼珊来说最后的常春藤叶是她的精神支点,她重新燃起了生命的火炬。对于贝尔曼老人来说,是他艺术的升华,是爱的结晶,是体现贝尔曼老人人生价值的不朽杰作。 7 / 16二

9、0 一六年三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孙吴四小崔元华阅读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训练项目之一。阅读也是人们重要的活动之一,它能使人积累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让人身心愉悦,每一个有时代感、责任感的教师都应该重视学生的阅读。宋代的理学大家朱熹也曾指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杜甫也曾倡导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无不强调了多读书,广集益的好处。在现实生活中,作为教师,不能不由此而深思:应该如何及早引导学生去正确面对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博览群书,开拓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身心得以健康的成长,潜能得以充分地发挥呢?阅读是教学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那么,怎样才能充分激发

10、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我就此谈谈自己的体会。一 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阅读课上教师的讲解不能完全代替学生的自主活动,教师应千方百计地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给学生充分阅读的时间,让学生自己用心读课文,调动各种感官,读出感觉, 8 / 16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因为,学生只有在良好的个性化阅读氛围中,才会有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感觉,于是,才能积极地思考,去把握、分析和赏析课文,使阅读成为个人化的行为,只有学生主动、自由地个性化阅读,才能在其中形成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体现以学生为本,充分认识学生是一个有着自主意识的生动活泼的人

11、,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坦率真诚地面对学生,信任与鼓励多于指责,允许学生犯错误,对于学生的回答不全盘否定,而是鼓励学生通过与同学和老师的交流,逐步明确正确的答案。教师要主动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与学生平等的对话,提倡教师与学生要多向交流,形成一种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情境,可以是教师提问学生答,可以是学生提问教师答,或者是学生提问学生答。在课堂上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多向交流。形成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始终保持轻松、愉悦的心理状态。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师生之间互相交流、互相质疑,共同探讨问题,使师生成为交流的伙伴。把课堂还给学生,这样学生就会有阅读的兴趣与欲望。二 提倡探究性阅读和创

12、造性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联系阅读教学,就是要提倡自主性阅读、交流性阅读、创造性阅读。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地提供给学生主动权,让学生在自主学 9 / 16习的过程中,有自我发现、自我探索的空间,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因此教师就要做到激发学习兴趣,保护好奇心。激发小学生阅读的兴趣,是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要鼓励学生敢于和善于质疑。激发乐于提问的兴趣,变要我提问为我要提问。在教学中,教师除了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直观的教具、联系学生的社会生活实际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等来培养和形成学生的兴趣外,有着重要作用的仍是语文学科教学

13、本身的魅力。就是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求知欲望和创造欲望得到充分满足。学,为什么还能写出长长的信给爷爷?教师组织学生讨论,让大家展开思路,丰富想象,各抒己见,就会提出以下问题:(1) 凡卡是俄国契诃夫写的一篇著名长篇小说,其中的一些内容可能是虚构的。(2)凡卡七八岁时,可能上过小学,加之聪明好学,所以学会了很多字。(3)凡卡当学徒受尽欺凌,心理有吐不完的苦水。这样,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的思维,促进了学生质疑和提问。在阅读探究中如果小学生能有一点独特体验,哪怕是肤浅的,但确实是自己在读中悟到的见解,都应给予鼓励。三 培养学生熟练地掌握阅读的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求学生学会和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具

14、体包括精读(含朗读)、略读(含默读)、浏览(快读) 三类。在小学阅读教学中,精读、略读、浏览是 10 / 16综合运用的。在阅读一篇课文的过程中,三者还常常遵循快读略读精读的次序:先用快读法,迅速选择阅读材料;再用略读法,迅速抓住阅读材料中的主要内容,确定阅读重点;最后用精读法,正确而有创见地理解阅读材料,从而达到自己的阅读目的。四 要多读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课外书在抓好课内阅读的同时,也要大力开展课外阅读,使小阅读教育向大阅读教育方向发展。从阅读内容来说,不但要选择真、善、美的读物,而且要博览新、活、宽的读物;小学生各方面都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最佳时期,无论是心理、大脑,还是神经系统,都会随年龄的

15、增长,对事物的感知能力及明辨是非的能力都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对课外读物的选择,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来选择,比如,低年级要选择推荐寓言故事、短篇童话之类的书籍,如童话作品 安徒生童话,科普读物 十万个为什么等;而中高年级的学生由于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实践经验,在学校中也积累了一定量的科学知识,所以他们的认知能力会随年龄的增长而不断提高,向其推荐的读物也应随之而变化。此外,教师、家长要善于发现学生个性特点,并根据学生个性特点推荐课外读物,以此来生发兴趣。比如:性格内向的学生给他们推荐一些古今中外科学家成才的故事,如爱因斯坦传、李四光等;性格外向、天性好动的学生,向其推荐英雄保家卫国,具有战斗场面的读

16、11 / 16物,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林海雪原等;喜欢音乐的学生让他们多读聂耳、贝多芬的故事等。二 0 一六年六月最后的常春藤叶教学反思孙吴四小崔元华最后的常春藤叶是欧亨利的一篇小说。在讲课过程中,我感觉在文本的解读、教学技艺等方面都学到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这篇文章采用活动单导学的课堂模式,用三个活动引导学生理清情节,分析人物,理解主题。教学思路是很清晰的,也便于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小说的主人公是谁”这一问题的设置与探究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采用活泼生动的教学形式,如分角色朗读,极大地活跃 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产生了明显的教学效果。 在前几次的试讲中,教师语言表达不够简练准确,过渡语随意影响了教学,后来就先预设了一个课堂实录,特别注重课堂语言的锤炼,尽量用自己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来引导学生共同进行探索和思考,并用最精炼的语言对重要 12 / 16的教学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