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金币》合作学习案例-赵冬梅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2287262 上传时间:2017-11-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8.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枚金币》合作学习案例-赵冬梅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一枚金币》合作学习案例-赵冬梅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一枚金币》合作学习案例-赵冬梅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一枚金币》合作学习案例-赵冬梅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一枚金币》合作学习案例-赵冬梅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枚金币》合作学习案例-赵冬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枚金币》合作学习案例-赵冬梅(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枚金币教学案例敦煌市北街小学 赵冬梅教材分析:一枚金币是十单元“金钱”主题首篇课文,本篇课文的教学既要抓住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理清思路,又要抓住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在阅读理解课文时,可以引导学生在感悟的同时,把重点放在课文两处“受不了”时人物的心情体会上,在此基础上领悟文章的中心思想。教学中,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父亲的失望和痛苦的心情。最后,通过角色互换,体会儿子受不了的心情。从而揭示主题,让学生明白只有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获得的金币,才懂得珍惜。教学目标:1使学生懂得只有亲手创造的财富才会予以珍惜的道理。2了解人物特点,体会人物心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感知反义词

2、在刻画人物中的作用。教学难点:了解人物特点,揣摩其在不同环境下的心情,展开联想,读出感受。教学过程:一、 激情谈话,趣味引入1不管大人还是小孩,人人都喜欢钱。千百年来,金钱一直是人们最热衷议论的话题之一。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是中国的古训, “钱不是万能的,但没钱是万万不能的”是现代人的说法, “有钱能使鬼推磨”是另一部分人的人生哲学。你还知道哪些有关金钱的名言呢?你能说说钱能做什么吗?2大家都知道父母最爱自己的孩子,可是有一位父亲却打算将所以的财产送与别人,而决不留给自己的儿子,这是为何?请看课文一枚金币 。(初步了解学生对钱的感受,引入本单元“金钱”这一主题)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1自由

3、读课文:读准生字读音,把课文读通读顺,了解课文大致内容。2黙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这篇课文中有几个角色?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1)说出具体事情:(儿子花钱如流水、懒惰父亲要儿子挣一枚金币母亲放纵儿子来欺骗老人,两次被识破劝儿子自己去挣金币儿子自己挣来的金币被父亲第三次扔进火里,儿子连忙从火里把金币抓出来父亲相信这枚金币是儿子挣来的)(2)用关联词把这几件事串联起来说:(因为儿子花钱如流水,懒惰,所以父亲要他自己挣一枚金币。因为母亲溺爱、放纵儿子欺骗老人,两次被识破,所以母亲劝儿子去挣金币。因为儿子见自己辛辛苦苦挣来的金币被扔进火炉里受不了,所以父亲相信这枚金币是儿子挣来的。)(引导学生抓住文中

4、重点词语体会人物特点,并在这一过程中进行了基础知识的训练反义词的应用。学生也从中感悟到这对父子截然相反的性格特点,突破了难点,也为后边理解父亲受不了的原因奠定了基础。 )三、合作学习,小组交流1儿子一共交给父亲几枚金币呢?(三枚) 。父亲是怎样对待儿子交给他的这三枚金币的?(把它扔进火里。 )父亲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父亲认为这金币不是儿子自己挣来的。 )2在文章中,父亲与儿子有几场对话?三场,请你把它们找出来并读一读。3在这三场对话中,父亲与儿子的神态、心情有什么变化呢?学生分组展开讨论并填表。(小组合作学习,在讨论中取长补短,升华理解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但这一过程需要教师训练、引导,教师

5、能充分利用教材金钥匙的内容:做重点发言人,事先要做好准备,想想说什么,怎么说。对学生进行此项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4前两次父亲扔掉儿子的金币,儿子只是笑笑而已,为什么第三次金币被父亲扔掉儿子就“受不了”?(因为是儿子辛次数 老人的动作、语言、心情 儿子的动作、神态、心情第一次 接过 扔进,不是你挣来的,伤心 失望走开,笑了,冷漠 自私第二次 接过 扔进,不是你挣来的,痛恨 失望走开,笑了,冷漠 自私第三次 接过 扔进,是你挣来的钱,相信 满意抓出 大叫,受不了 愤怒辛苦苦挣来的。 )哪些句子体现了儿子挣钱的辛苦?当辛苦挣来的钱被父亲扔掉后,儿子是怎样的心情?(伤心与气愤)

6、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读儿子的话呢?指导朗读。5课文中有几处“受不了”?分别是谁“受不了”?儿子“受不了”是因为辛苦挣来的钱被父亲扔掉,那么,父亲为什么“受不了”呢?是呀,父亲因为儿子不愿挣钱,只会花钱,是个无用的人,因此非常失望痛苦,你能读出父亲的这种心情吗?指导朗读。(教师、学生共同与文本对话。紧紧抓住文中两次出现的“受不了”一词,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激发想象,从而层层深入理解本文的中心思想,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6父亲与儿子的这三场对话,有哪些相似之处,又有哪些不同之处呢?父亲与儿子的情感又有哪些变化呢?请同学分角色朗读这三场对话。你觉得他们读得好吗?好在哪里?不足之处又在哪里?四、探

7、究学习、师生互动快速浏览课文:1老人想让儿子明白什么道理?(你懂得了什么道理?)2假如你是这个儿子,你会怎样做?假如你是这个父亲,你又会怎样做?3你觉得老人、儿子、母亲是怎样的人?你想对他们说什么?4结合课文说说你父母的钱你会怎样用呢?(在这一环节中,学生通过与文本对话,将自己的感受融入其中,文章的中心也会凸现出来。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对“金钱”这个主题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教学反思:学生在阅读中易形成一种角色认同,在教学中,可以让他们进行角色置换:“假如你就是那个儿子,你这时笑什么?说说你心里是怎么想的。 ”如果要体会儿子“受不了”时的心情,也用此法,相信会很奏效。应该会有很多学生能把自己当成儿子,用儿子的口吻,说出了他当时的想法,这就能很好地理解了人物心情。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阅读教学要以读为主,让学生在不同形式的读中体会文章的含义,感悟其中的思想感情。但这一节课我觉得读的部分还是不够。虽然学生一次读有一次的目的,一次读有一次读的效果。但总体来说还是不够读中感悟。要让学生在读中想象,在读中思考,在读中感受人物心理。在体会父亲失望痛苦的心情时,还有儿子挣钱的辛苦时,都联系了生活实际,更好地理解了课文;而在学文后,谈怎样看待父母的钱,则又把课堂延伸到生活中,从而使学生在受到语言文字熏陶的同时,又深化了对所学的认识,指导了学生的行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