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员工激励问题的研究与探讨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2286702 上传时间:2017-11-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9.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员工激励问题的研究与探讨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对员工激励问题的研究与探讨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对员工激励问题的研究与探讨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对员工激励问题的研究与探讨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对员工激励问题的研究与探讨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对员工激励问题的研究与探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员工激励问题的研究与探讨(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员工激励问题的研究与探讨激励是研究如何真正调动其员工的内在积极性,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方管理科学经过本世纪以来的发展,积累了一系列各具特色的激励理论。本文首先对知识经济时代的特点以及知识型员工的特点进行了具体的分析,然后对管理理论的一些新发展和传统的激励理论进行了介绍和分析,论文最后提出了关于知识型员工的激励理论和方法。知识经济时代的显著特征就是知识成为经济发展、企业生产经营的主要资本。而知识的所有者就是企业的员工,这种知识型员工有着和以往普通员工明显不同的特点。知识型员工有较强的自主性、劳动具有创造性,劳动过程很难监控,劳动成果难以衡量,成就动机强等特点,因此对知识型员工的激励侧

2、重于自我发展为主,使员工成为激励的主体,关心员工的成长与发展,让员工在成长与发展中完成工作。本文对知识型员工的激励提出了可操作的激励方法,对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有积极的作用。摘要:人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是企业的主体,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都是在员工的主动参与下完成的。现代企业管理是对人的管理,也是通过人的管理来指导人们的行为,沟通人们之间的信息,增强相互的理解,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并激励每个员工自觉地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共同努力。所以在现代企业的管理中也越来越重视员工激励的问题,企业也愿意将更多的精力和财力花费在员工激励上面。如何根据人的行为规律采取有效的激励手段,使参与企业活动的人始终保持旺盛的士气

3、,高涨的热情,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取得较好的绩效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关键词: 员工激励 激励方式 影响因素一、 关于激励的各种观点及激励理论瑞斯(MRJones)1955 年写道:激励涉及“行为是怎样发端,怎样被赋予活力而激发,怎样延续,怎样导向,怎样终止,以及在所有一切进行过程中,该有机体是呈现出何种主观反应的。”阿特金森(JWAtkinson)1964 年指出:激励就是“此时此刻对行动的方向、强度与持续性的(直接)影响 ”。弗鲁姆(VVroom)则在 1964 年给激励的实质作了这样的说明:激励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主宰着人们在多种自愿活动的备选形式中所作出的抉择”。坎波尔和普利特

4、查德在 1976 年是这样来解释激励的:“激励必须研究一组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这种关系在(人的)智力、技能和对任务的理解以及环境中的各种制约条件都保持恒定不变的条件下,能说明一个人行为的方向、幅度与持续性。”斯蒂芬P罗宾斯(StephenPRobbins)在 1979 年编写出版的组织行为学教科书中是这样描绘的:“我们把激励定义为通过高水平的努力实现组织目标的意愿,而这种努力以能够满足个体的某些需要为条件。 ”二、激励的定义 激励是指在外在诱因的作用下,个体通过有效的自我调节,从而达到激发、引导、维持和调节个体朝向某一既定目标而努力奋斗的心理过程。在现代企业管理中 ,激励的心理过程的模式可以表

5、示为: 源于需要,始于动机,引起行为和指向目标这几个程序,具体来说就是员工个体因为自身内在或者外在的需要和动机而产生了一系列的需求,随后又由动机支配引导自己的行为,而这些行为都是个体为了达到某个目标的活动,借此满足自己的需要,而这一行为刺激和行为强化了其原来的动机,从而形成一个闭合的循环。 二、激励方式提起员工激励,很多人都会想到涨工资或发奖金,实际上,激励是对员工需求的满足,员工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所以激励的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的。物质激励(涨工资或发奖金)只是其中的一种途径,其实还有许多其他途径。我们可以根据激励的性质不同,把激励分为:(一)金钱激励按照赫茨伯格的管理理论,金钱激励虽然只是保健

6、因素,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励职工,起到安抚职工的作用。经济人假设认为,人们基本上是受经济性刺激物激励的,金钱及个人奖酬是使人们努力工作的一个很重要的激励,企业要想提高职工的工作积极性,经济性报酬是一个很好的途径。虽然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人们生活水平已经显著提高,金钱与激励之间的关系渐呈弱化趋势,然而,物质需要始终是人类的第一需要,是人们从事一切社会活动的基本动因。所以,物质激励仍是激励的主要形式。如采取工资的形式或任何其他鼓励性报酬、奖金、优先认股权、公司支付的保险金,或在做出成绩时给予奖励。(二)目标激励目标激励就是确定适当的目标,诱发人的动机和行为,达到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目的。目标作为一种

7、诱因,具有引发、导向和激励的作用。一个人只有不断启发对高目标的追求,才能启发其奋发向上的内在动力。每个人实际上除了金钱目标外,还有如权力目标或成就目标等。管理者就是要将每个人内心深处的这种或隐或现的目标挖掘出来,并协助他们制定详细的实施步骤,在随后的工作中引导和帮助他们努力实现目标。当每个人的目标强烈和迫切地需要实现时,他们就对企业的发展产生热切的关注,对工作产生强大的责任感,平时不用别人监督就能自觉地把工作搞好。这种目标激励会产生强大的效果。(三)尊重激励我们常听到“公司的成绩是全体员工努力的结果”之类的话,表面看起来管理者非常尊重员工,但当员工的利益以个体方式出现时,管理者会以企业全体员工

8、整体利益加以拒绝,他们会给“我们不能仅顾及你的利益 ”或者“你不想干就走,我们不愁找不到人 ”,这时员工就会觉得“重视员工的价值和地位 ”只是口号。显然,如果管理者不重视员工感受,不尊重员工,就会大大打击员工的积极性,使他们的工作仅仅为了获取报酬,激励从此大大削弱。这时,懒惰和不负责任等情况将随之发生。尊重是加速员工自信力爆发的催化剂,尊重激励是一种基本激励方式。上下级之间的相互尊重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它有助于企业员工之间的和谐,有助于企业团队精神和凝聚力的形成。(四)参与激励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经验和研究表明,现代员工都有参与管理的要求和愿望,创造和提供一切机会让员工参与管理是调动他们积

9、极性的有效方法。毫无疑问,很少有人参与商讨和自己有关的行为而不受激励的。因此,让职工恰当地参与管理,既能激励职工,又能为企业的成功获得有价值的知识。通过参与,形成职工对企业的归属感、认同感,可以进一步满足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五)工作激励工作本身具有激励力量。为了更好地发挥员工工作积极性,管理者要考虑如何才能使工作本身更有内在意义和挑战性,给职工一种自我实现感。管理者要进行“工作设计”,使工作内容丰富化和扩大化,并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还可以通过员工与岗位的双向选择,使职工对自己的工作有一定的选择权。(六)培训和发展机会激励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当今世界日趋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知识更新速度的

10、不断加快,使员工知识结构不合理和知识老化现象日益突出。他们虽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积累知识,但仍需要对他们采取等级证书学习、进高校深造、出国培训等激励措施,通过这种培训充实他们的知识,培养他们的能力,给他们提供进一步发展的机会,满足他们自我实现的需要。(七)荣誉和提升激励荣誉是众人或组织对个体或群体的崇高评价,是满足人们自尊需要,激发人们努力进取的重要手段。从人的动机看,人人都具有自我肯定、光荣、争取荣誉的需要。对于一些工作表现比较突出、具有代表性的先进员工,给予必要的荣誉奖励,是很好的精神激励方法。荣誉激励成本低廉,但效果很好。当然我们在荣誉激励上,存在着评奖过滥过多的不正确现象。如评优中的“

11、轮庄法”、“抓阉法”、“以官论级法”、“以钱划档法”、“老同志优先、体弱病残者优先”等的“优先法”等等,都使荣誉的“含金量”大大降低,使典型的榜样示范作用大打折扣,这是必须要大力加以纠正的。另外,提升激励是对表现好、素质高的员工的一种肯定,应将其纳入“能上能下”的动态管理制度。(八)负激励激励并不全是鼓励,它也包括许多负激励措施,如淘汰激励、罚款、降职和开除激励。淘汰激励是一种惩罚性控制手段。按照激励中的强化理论,激励可采用处罚方式,即利用带有强制性、威胁性的控制技术,如批评、降级、罚款、降薪、淘汰等来创造一种令人不快或带有压力的条件,以否定某些不符合要求的行为。但物极必反,真理再前进一步就是

12、谬误。我们在利用激励的同时,必须注意不能出现过度激励。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任何事物的利用都必然会出现收益递减现象,最终甚至出现负收益。资本、劳动、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投入如是,作为制度的激励的作用亦如是。资本、劳动、技术不是万能的,激励也不可能是万能的,收益递减现象必将出现。就像被媒体爆炒的北京房地产业发生的现代城 6 位销售副总监集体跳槽事件,正说明了“过度激励”的后果。此次事件的发生虽说有外部原因,但根本原因被雇主和雇员双方一致认定为“压力太大”。该公司每月都要淘汰掉 6 个销售小组中销售额最少的那个小组的销售副总监,而不管其销售额的增长速度、各个小组的实力不同等因素。在这样的压力下,人员要保持

13、稳定是不可能的。因此激励不能过度,必须考虑人的承受能力。三、影响激励的因素激励无非是想让被激励者产生动力,而人的动力大小取决于多种动机的先后秩序,后者则取决于一个人的需要强度结构。需要强度结构是指一个人各种不同需要的强烈程度的组合。通过满足一个人最强烈的需要,可以使其产生最大动力。物质需要受经济因素影响较大,而精神需要则受价值观影响较大。因此经济因素和价值观也是影响员工激励的重要因素,具体包括:(一)宏观要素宏观要素在这里是指从整体上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企业的员工激励模式的主要因素1.经济发展水平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当地人的需要强度结构,从而也决定着企业所采取的激励模式

14、。西方资本主义各国的工业化进程,大体上都在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得以实现。虽然说经济因此有了空前发展,但工人却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富裕,这是因为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和经济危机的转嫁。因此,早期的管理学家(如弗雷德里克泰勒)比较强调物质激励,即以提高工人的货币收入为吸引,让他们学习采纳更有效的工作方式,并不再磨洋工。这在当时是符合客观实际的,因而也是行之有效的。因为当时工人的生活水平总体上说并不高,基本需求依然左右着他们的行为。所以货币收入是他们最看中的要素,因而也最能使他们产生动力。但是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基本需要逐渐下降,而较高层次的需要也成为产生动

15、力的重要源泉。这样,西方的管理学家为了适应这种变化而进行了新的探索。结果是开始强调情感激励,例如满足员工受尊重、关怀的需要,满足员工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在企业内部)的需要,满足员工参与管理的需要,满足员工工作成绩要求被认可的需要等。到现在,西方发达国家除了重视员工这些需要以外,还格外重视员工的自我发展,根据员工兴趣帮助员工建立职业发展计划,并提供相应的培训,例如美国固特异轮胎及橡胶公司(Goodyear Tire and Rubber Company )的大学生培训计划。当然这些必须是有助于实现企业整体目标的。这些企业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们发现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在他们员工的心目中越来越突出。

16、总之,经济发展变化直接导致了人们需要的变化,为了通过满足员工需要而使员工产生工作动力,企业采用的激励模式也随之发生着变化。然而,我国许多企业却并没有探求国外先进激励原理和模式产生的经济背景,而是盲目的学习模仿。我国许多地区,尤其中西部经济发展尚比较落后,加之人口众多,使得人均收入和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很低,另外国企改革,住房改革,高等教育改革等一系列关系居民切身利益的改革使人们对自己的收支预期也不乐观。更多的货币收入无疑是他们当中大多数人的最大动力。当然这并不是说企业可以不尊重员工的人格和基本权利,不需要其他方面的激励。只是要说明在经济不发达地区,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孰轻孰重的问题。目前无论在理论界还是在实践中,许多人都认为金钱对员工已不是最重要的东西,过分地强调非物质激励,这似乎成了一种风尚。事实上,每一个企业应该根据本地区的经济状况及企业本身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激励模式,而不应该盲从风尚。2.传统文化任何国家或地区企业的员工激励模式无不受本地区传统文化的巨大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