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2014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2284363 上传时间:2017-11-26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14.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夏2014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宁夏2014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宁夏2014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宁夏2014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宁夏2014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宁夏2014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夏2014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http:/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l3 题。从心所欲和胡范曾从一个画家的作品,大体可以看出他是从心所欲还是胡,也可以看出他创作时是心如秋月还是躁动不安。八大山人的用笔其 实是并不狂肆的,他运用中锋,沉稳而准确地推移毫颖,画面每一笔都没有逃出他理智所控制的范围。那是一种至极的理性与至极的感悟的高度 统一,在佛家称“无缘大悲”。这时,八大山人是“从心所欲”的,同时也是“不逾矩”的。在“从心所欲”的状态下所恪守的法度,那必然是遵循着自然规律的,因此他的画明净端庄、了无渣滓,绝不是如一般人所想象的那样轩堂遗矢、醉酒作画,那是不会“与天地精神相往

2、还”(庄子语)的。与天地精神相往还的人,在庄子书中称为至人,儒家称为圣人,佛家称为尊者,那都是有着极高修养的人,非一般凡夫俗子所可梦见者。徐渭固 为 不世之天才,然则其作画、写字恐怕心境不似八大山人宁静空寂,所以偶尔一两下败笔。 这 在八大山人是几乎不可能发生的事。所赖徐渭才气干霄,瑕不掩瑜倒成了徐渭蓬 头垢面不掩国色的特征。现代李苦禅的用笔,我以为是在八大山人和徐渭之间的, 这与苦禅先生的性格大有关系。他一面喃喃而语,对画坛的丑陋和愚蠢奉上鞭挞、调 以谐谑,大笔洋洋洒洒地在 纸 上跌宕运行;到紧要关头,先生不免语住,紧闭着嘴,这必是神之笔诞生的瞬间;然后,先生又恢复怡然自得之态,在率意中把握

3、着分寸。苦禅先生的画面是不会有败笔的, 现在坊间的赝 品,一眼便可识别,但凡首先跳入眼帘的,正如庄子书中从炉中跳出的 恶金,必不能成 为 莫邪之剑,画上的败笔非徒不能状物传神,而只能起着破坏的作用。以上所举三人,都是从心所欲的大 师,同 时我也论及了他们 差异所在,其作品是十分值得我们细细辨析的。对历史上的每一位大 师“审问之、明辨之”,是美术史家的本分,同时可以鞭笞画坛的劣迹以昭示后之者。 现在大写意的画家多了起,大概和“立竿见影”的心态有关,他们作画时神涣气散,横涂纵 抹,自以 为做到了“我不思则 我在”,与笛卡儿的“我思故我在”的理性为仇寇。殊不知“胡”的 结果是满纸败笔、惨不忍睹,心中

4、倾慕狂士的潇洒恣肆,而笔下却出不了他们的豪纵任侠,用力 过猛,立刻 恶浊;泼洒无度,必成墨猪。有自知之明的,团起扔进纸篓;无自知之明者则裱以精工, 悬诸华堂, 获笑天下士。我们不要太相信古人文章所描述的狂士,以为只有在神经 失控状态才会有神之笔,那就上了古人的当了。石涛曾很激赏新安吴子作画的状态, “每兴 到时,举酒数过,脱巾散发,狂叫数声,发十斗墨,纸必待尽”。我想,石涛所欣 赏的不是最后吴子之画,而只觉得他做人疯好玩儿,画者决不可以为典范。怀素“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显然他心知肚明,那是在捉弄观众。其实,怀素三分醉意是有的,他却偏做酩酊大醉状而已。傅抱石先生“往往醉后”一印,曾

5、引 发过无数的遗闻轶事,描述傅抱石如何大醉之后画出了神品,我想这大大误解了傅翁的 “往往醉后”的文学意味。这“醉”字,正是傅翁忘怀得失、纯任情性,逍遥于太虚,与天地精神侔合的最佳状态。据罗时慧先生告诉我,傅翁手不离酒则有之,浅酌而不豪饮,正是名士风流的真实状态。无道之士是狂不起的,那仅仅 是胡。庄子自知狷狂,但却放言恣肆,皆入环中,所 谓“猖狂妄行而蹈乎大方”。刘熙载称: “凡物险者易颠,非具有大力,奚以固之。 ”(刘熙载艺概卷五书概)狂而无方,便是胡,初 执笔者其慎诸。1下列有关“从心所欲”和“胡”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从 心 所 欲 ”是 一 种 至 极 的 理 性 与 至 极 的

6、感 悟 的 高 度 统 一 , 在 佛 家 称 “无 缘 大 悲 ”, 同 时也 是 “不 逾 矩 ”的 。 八 大 山 人 在 绘 画 时 画 面 每 一 笔 都 逃 不 出 理 智 所 控 制 的 范 围 。B “从心所欲”是恪守的法度的,是遵循着自然规律的。八大山人的画明净端庄、了无渣滓,还可以醉酒作画,并体会到 “与天地精神相往还” 。C “胡”就是与笛卡儿的“我思故我在”的理性为仇寇。现在大写意的画家大概和“立竿见影”的心态有关,在作画时神涣气散,横涂纵抹,自以为做到了“我不思则我在” 。D “胡”的画家虽然心中倾慕狂士的潇洒恣肆,而笔下却出不了他们的豪纵任侠,用力过猛,立刻恶浊;泼

7、洒无度,必成墨猪。结果是满纸败笔、惨不忍睹。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徐渭作画、写字恐怕心境不似八大山人宁静空寂,再加上本就不是世之天才,才气也没多少,所以偶尔一两下败笔。B石涛激赏新安吴子作画的状态:“每兴到时,举酒数过,脱巾散发,狂叫数声,发十斗墨,纸必待尽” 。作者认为石涛只是觉得吴子做人疯好玩儿,但画者决不可以为典范。C怀素只有三分醉意,却偏装作做酩酊大醉状。显然他心知肚明,自己在捉弄观众。D傅 抱 石 先 生 忘 怀 得 失 、 纯 任 情 性 , 逍 遥 于 太 虚 , 与 天 地 精 神 侔 合 的 最 佳 状 态就 是 “醉 ”字 , 实 际 上 , 傅 翁 手

8、 不 离 酒 则 有 之 , 浅 酌 而 不 豪 饮 , 正 是 名 士 风 流 的 真 实 状 态 。3根据原文信息,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八大山人、李苦禅、傅抱石等书画家的作品,就大体可以看出他们是从心所欲还是胡,也可以看出他创作时是心如秋月还是躁动不安。B我们不要太相信古人文章所描述的狂士,以为只有在神经失控状态才会有神之笔,那就上了古人的当了。古代所谓画坛狂士,其作品的神之笔并非出自神经失控的状态。C无道之士是狂不起的,那仅仅是胡。狂而无方,便是胡,初执笔者其慎诸。美术史家的职责之一就是要鞭挞画坛上的胡现象,从而警示后人。D绘画大师、书法大师少有败笔,是因为他们在作画时不仅能

9、打破规矩,而且能达到“与天地精神相往还”的精神境界。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一)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袁崇焕,字元素,东莞人。万历四十七年进士。授邵武知 县。 为人慷慨负胆略,好谈兵。遇老校退卒,辄与论塞上事,晓其厄塞情形,以边才自许。天启二年正月,御史侯恂请破格用之,遂擢兵部职方主事。无何,广宁师溃,廷议扼山海关,崇焕即单骑出阅关内外。部中失袁主事,讶之,家人亦莫知所往。已,还朝,具言关上形势。曰:“予我军马钱谷,我一人足守此。 ”廷臣益称其才,遂超擢佥事, 监关外军,发帑金二十万,俾招募。寻令赴前屯安置辽人之失业者,崇 焕即夜行荆棘虎豹中,以四鼓入城,

10、将士莫不壮其胆。在晋深倚重之,然崇焕薄在晋无 远略,不尽遵其令。十三山难民十余万,久困不能出。大学士孙承宗行边,崇焕请:“将五千人驻宁远,以壮十三山势,别遣骁将救之。宁远去山二百里,便则进据锦州,否则退守宁远,奈何委十万人置度外?”承宗谋于总督王象乾。象乾以关上 军方丧气, 议发 插部护关者三千人往。承宗以为然,告在晋。在晋竟不能救,众遂没,脱归者仅六千人而已。及承宗驳重城议,集将吏 谋所守。阎鸣泰主觉华,崇焕主宁远,在晋及张应吾、邢慎言持不可,承宗竟主崇焕议。已,承宗镇关门,益倚崇焕。崇焕内拊军民,外饬边备,劳绩大著。崇焕尝核虚伍,立斩一校。承宗怒曰:“监军可专杀耶?”崇焕顿首谢,其果于用法

11、 类此。崇焕初议和,中朝不知。及奏报, 优旨许之,后以 为非计, 频旨戒谕。崇焕欲藉是修故疆,持愈力。而朝鲜及文龙被兵,言官因谓和议所致。文龙既死,甫逾三月,大清兵数十万分道入龙井关、大安口。崇焕甫闻变 即千里赴救,自谓有功无罪,然都人骤遭兵怨, 谤纷起,谓崇焕纵敌拥兵。朝士因前通和议,诬其引敌胁和,将为城下之盟。帝颇闻之,不能无惑。会我大清设间, 谓崇焕密有成约,令所获宦官知之,阴纵使去。其人奔告于帝,帝信之不疑。十二月朔,再召对,遂缚下诏狱。法司坐崇焕谋叛,三年八月。遂磔崇焕于市。兄弟妻子流三千里,籍其家。崇焕无子,家亦无余赀,天下冤之。 明史袁崇焕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

12、一项是(分)A为人慷慨负胆略 负:具有B晓其厄塞情形 厄:控制C发帑金二十万,俾招募 俾:使 D然崇焕薄在晋无远略 薄:轻视5下列句子全都表现袁崇焕“负胆略”有“边才”的一组是(3 分)予我军马钱谷,我一人足守此 将五千人驻宁远,以壮十三山势而崇焕甫闻变即千里赴救 阎鸣泰主觉华,崇焕主宁远议发插部护关者三千人往 崇焕内拊军民,外饬边备A B C D6以下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袁崇焕为人正气有胆量,好谈兵,有边才。他动不动和退役老校谈边塞之事,他曾单骑出关了解关内外形势,返回朝廷时,能将塞外之事详细地汇报。B袁崇焕注意安抚军民,整顿边防,敢于果断执法。崇焕在关门,内抚军民

13、,外整边防,曾查核到虚报名额的队伍,立刻斩杀一个校官,此事还惹怒了孙承宗。 C袁崇焕与清廷议和,朝廷不许,但他坚持有力。他最初本想借议和兴复原明廷失去的疆域,所以提议和大清议和,朝廷频频降旨劝阻禁止。D袁崇焕擅杀文龙,招致祸患,不幸身亡。毛文龙死后,清军大举入关,又使计策说与崇焕密订条约,最终皇帝判了他凌迟处死,天下的老百姓都为他感到冤枉。7翻译下面的句子(10 分):无何,广宁师溃,廷议扼山海关,崇焕即单骑出阅关内外。 (5 分)会我大清设间,谓崇焕密有成约,令所获宦官知之,阴纵使去。 (5 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89 题。裴迪南门秋夜对月 注钱起夜诗酒兴

14、,月满谢 公楼。影 闭重门静,寒生独树秋。鹊惊随叶散,萤远 入烟流。今夕遥天末,清光几 处愁。【注】裴迪:钱起、王维的友人,几人多有诗作唱和。谢公,宋谢灵运,一说为齐谢朓,诗中以“谢公楼”比喻裴迪住处。8. 这首诗首联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5 分)9. 清人沈德潜对钱诗中 “萤远 ”一句的评价为:“月夜萤光自失,然远入烟丛,则仍见其流矣。此最工于体物。 ”(唐诗别裁集卷十一) “工于体物” ,指在写物方面很见功力。试从景情两个角度分析诗中“萤远”一句在“体物 ”方面的精妙之处。 (6 分)(三)名句名篇默写(6 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 分)(1)群臣进谏, ,数月之后

15、, 。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2)连峰去天不盈尺, 。飞湍瀑流争喧豗, 。 (李白蜀道难 )(3)影布石上, ,俶尔远逝, 。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 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2 乘以 3 得 8赵 新我 7 岁还没上学,不识字也不 识数,当然更不会算 账。村里人说我是个傻二小。有 一 年 ,我 家 的 斜 对 面 开 了 一 家 小 小 的 杂 货 铺 ,卖 针 头 线 脑 、纸 张 文 具 ,也 卖 些 吃 的 喝 的 。掌柜 的 是 我 的 本 家 赵 泰 爷 爷 ,一 个 很 斯 文 的 白 胡 子 老 头 。开 张 那 天 ,他 先 放 了 两 挂 鞭 炮 ,然 后 在 大 门上 贴 了 一 副 鲜 红 的 对 联 。我 问 他 这 对 子 上 写 的 什 么 ,他 告 诉 我 ,上 联 是 “有 酒 今 日 醉 ”,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