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组第九周语文集体备课教案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2274373 上传时间:2017-11-2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8.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组第九周语文集体备课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四年级组第九周语文集体备课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四年级组第九周语文集体备课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四年级组第九周语文集体备课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四年级组第九周语文集体备课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年级组第九周语文集体备课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组第九周语文集体备课教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四年级组第九周语文集体备课教案主备: 汤桂华教学时间:2013 年 11 月 4 日11 月 8 日教学内容:语文园地五、第 20 课教学课时:8 课时语文园地五学习目标:1、以“保护文物”为题,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文物保护意识。2、学写介绍“世界遗产”的导游词,提高书面与口头表达能力。3、领悟并在学习中运用“比照”的写法。4、积累风景名胜区的有名对联。课前准备:与中国的“世界遗传”有关的音像图文资料,搜集有关文物保护的资料,搜集泰山风景图片资料。课时安排:5 课时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教学目标: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提高文物保护意识,树立“保护文物,人人有责,从我做起,从小处做起”的观念。教

2、学 过 程 教学建议一、激发兴趣,引入课题。长城是华夏儿女的骄傲!然而,她却正在遭受毁灭性的破坏。出示相关报道。1、 生自读这段文字,谈一谈读了这段文字后的感受。2、 师出示长城被破坏的图片,进一步激发学生要保护长城的爱心。3、 得出课题:不仅要保护长城,而且要保护其他的文物。4、你有什么感受?板书: 口语交际-保护文物二、 具体谈谈保护长城。1、 分小组商议保护长城的建议。2、 全班交流。分小组商议保护长城的建议,就“如何做一个文明的游客”这一话题展开讨论,在推荐代表全部交流。23、 分析总结出一系列保护长城的措施。三、 拓展1、 认识世界遗产标志,以及什么是世界遗产。2、 交流了解,中国有

3、多少世界遗产!3、 我们为什么要申报这些风景名胜等为世界遗产?这些世界遗产对我们有什么好处?中国世界遗产的现今状况如何?4、 怎样来保护世界遗产?5、 形成书面建议或倡议书。四、课堂小结,表扬激励。作业设计:小组合作写一份“保护长城的倡议书” 。课后反思:第二、三课时 习作教 学 过 程 教学建议一、创设情景。1、有一批外国游客专门到中国游览“中国的世界遗产”,我们要成立“导游团”评选十佳导游,大家愿意吗?2、要求:(1)熟悉景点风光,了解有关故事,明确注意事项;(2)写出并熟悉导游词。二、交流资料。1、你想介绍哪一处“中国的世界遗产”重点介绍什么?2、说说你最有特色的内容。三、阅读范文,借鉴

4、写法。教师出示一篇导游词,让学生自主发现如何写,在默读教材中的揭示语,进一步明确写法和要求。四、自主完成习作。提醒学生注意导游词的特点。课后反思:3第四课时教 学 过 程 教学建议一、我的发现:1、生自由读例句,想一想,看能从中发现什么。2、分角色读小林域小东的话,看看他们有什么发现。3、分析比较:自己的发现和小林小东的发现有什么不同?4、 再读句子,体会:文中句子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使句子更加具体形象。 )5、 作者用了什么方法来使句子更加形象具体的呢?6、 用熟知的事物来作比照,使人很容易想象出文中描绘的事物的具体形象。7、 找一找:在已学的课文中找一找类似的句子,体会这样

5、写的好处。并试着自己写一写。二、日积月累1、 生自读对联。2、 指名学生读对联,师范读、纠正字音,指导学生读好对联。3、 交流自己对这几幅对联的理解,之后,教师展示对联所描绘的相应的风景名胜的图片。4、 熟读背诵。读例句,想一想,从中发现了什么?让学生读一读,纠正字音。指导读好对联,交流自己对对联的大体理解。作业设计:课后搜集有关“风景名胜区的有名对联” 。课后反思:第五课时 宽带网教 学 过 程 教学建议一、明确任务。指名读,说一说本次资料搜集的范围。二、交流方法。1、方法展示台。你是采用什么方法搜集资料的?遇到困难是怎么克服的?教师随即板书:随时摘抄、剪贴、或复印;查阅或购买书籍、杂志、碟

6、片;查找相关古诗;登陆网站查找;调查访问亲朋好友;观看有关的电视节目。2、资料展示会。展示搜集的图片、文字资料,简要谈谈搜集的过程。结合实际指导搜集的途径。帮助学生解决搜集资料过程中的实际困难。43、老师的建议:建立资料袋,分类收藏;组成合作小组进行收集整理;要纠正一些不当做法。三、课后实践。进一步搜集相关资料,为专题展示活动准备。课后反思:20.古诗两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 5 个生字,背诵并默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体会朋友之间的友情和依依惜别的感情。3、结合课文注释或查字典、词典,体会诗句的含义,体会诗的意境。 4、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想

7、象的能力。 教学重点:1、背诵并默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体会末两句诗的情感。教学难点: 体会诗的意境。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有关李白和孟浩然生平的材料。 读熟诗歌。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 学 过 程 教学建议一、 导入新课:小朋友们是否遇到过与亲人或与小朋友分别的情形呢?如果有,那么你们当时的感觉是怎样的?(学生自由的说)下面我们来看看伟大诗人李白送别友人孟浩然时的情形是怎样的?今天我们就来学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送别诗。教师向学生5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二、 解题:学生读题,让学生先自己理解题目。引导学生理解:黄鹤楼: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

8、山的黄鹄矶上,传说有神仙在此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之”的意思是去、往; “广陵”是今天的江苏扬州;题目的意思是“李白在黄鹤楼送孟浩然到广陵去” 。三、预习检查:让学生读准下列五个字的读音、记住字形:孟(mng) 、浩(ho) 、陵(lng) 、辞(c) 、 唯(wi) 。四、交流搜集的有关资料1、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人? (唐代著名的诗人)2、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关系? 3、这首诗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五、理解诗意1、学生自学古诗2、自学要求: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熟读古诗,借助文后注解或字、词典,理解字词,翻译诗句,做好讲解古诗的准备。 3、检查交流自学情况学生自愿或学习小组推荐 1 个学生讲解

9、古诗 教师指点,并点出这首诗中的几个关键的不易掌握的字词。“西辞”“尽”。(诗意:老朋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花红柳绿的三月去扬州。你乘坐的船儿越行越远,驶向水天相接的地方,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我眼前只有那浩瀚的长江水,还在向天边奔流。 ) 六、体会诗境1、你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2、想象描述“烟花三月”是一个什么样的图景。李白这时有心情赏景吗?为什么? 3、这时长江里是不是只有孟浩然的一只船?李白为什么只见“孤帆”简要介绍。引导学生借助课后的注释试着弄懂每句诗的意思,然后小组交流。6? 4、李白站在岸边看好友孟浩然的船只由近而远心里会想些什么? (结合末两句体会诗

10、人的感情)5、借助插图体会诗的意境。 6、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诗的意境。 七、能力训练:我们能不能分角色表演一下当时的情景呢?1、学生先以小组为单位,集体合作设计这分别情景的表演,要注意事情发生的时间、环境,人物的动作、语言、表情等等。 2、学生自愿或推荐表演,表演后师生共同评议,选也最佳表演小组。3、根据表演效果,再看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诗句的意境。八、作业练习:1、背诵并默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搜集并阅读有关友人送别的诗歌,体会诗人的感情。 作业设计:1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2、按课文内容填空(1)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作者是( )朝诗人( )。(2)这

11、首诗写的是他送别好友( )的情景。诗的前两行叙事,后两行( ),景中寄情。3、写一写:孟,浩,陵,辞,唯。课后反思:送元二使安西教学目标:71、学习古代诗歌,帮助学生了解唐宋诗歌在我国诗坛上的重要位置。了解古代历史和古人的社会生活,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和人民。 2、会认 5 个生字,会写 7 个生字。3、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教 学 过 程 教学建议一、导入新课: 唐朝(公元 618907 年)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 唐代的诗人特别多。李白、杜甫、白居易固然是世界闻名的伟大诗

12、人,除他们之外,还有无数诗人,像满天的星斗一样。最难得的是其中不少诗人,能用自己独特的风格和技巧,从各个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当时人们的一些思想、感情以及社会生活的复杂面貌。 今天,我们将要一起学习另一位唐朝著名诗人王维写的一首古诗送元二使安西。 二、指导自读 (一)自读送元二使安西 1、 学生自读诗歌并完成以下作业:(出示小黑板) (1)查字典解释下列词语: 悒 客舍 尽 故人 (2)试着理解古诗的意思。 2 、讨论自读作业:(师生共同评定、明确) 第 1 题:浥:悒()湿润。 客舍:客店、旅店。此处指饯别的处所。尽: “进”。故人:老朋友。此处指元二。 第 2 题:从诗题可知,这是一

13、首送人赴边之作,被送者元二,是诗人的挚友,姓元,在族兄弟排行是老二,唐人喜欢以行第相称,表示亲切和引导学生借助课后的注释试着弄懂每句诗的意思,然后小组交流。8敬重。使,指元二是奉命出使。安西,指元二出使的地点。(引导看注解) 本诗辞情意兼美,有景语,有情语,情景交融,感情深蕴,余味无穷。首句,点明送别的地点、时间、天气,早晨一场蒙蒙的细雨,如丝如雾、轻轻地洒扫了昨天灰尘飞扬的阡陌交通。滋润了渭城的大街小巷,暗中酝酿送别气氛。 第二句:为送别布景设色,紧承首句。一场如酥小雨,滋润了清晨初春的空气,给人以清新舒心之感,只见逆旅之余,瓦楞青青,路边柳色其新如洗。 以上两句勾勒了一幅色调清新明朗的图景

14、,为送别提供了典型的自然环境。 三、四两句由写景转入送别,老朋友相送饯别,心中依亦不舍,千言万语无从说起,只能频频劝酒,再干一杯吧,向西出了阳关,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以寻常话语表达了蕴藉无穷的感情。 3、 在自读基础上试译全诗。 译文: 渭城早晨的细雨,润湿了路上轻飘的浮尘, 客舍边一片青翠,柳色嫩绿清新。 临别的时候,劝你再喝完这杯酒, 向西边出了阳关,就再也没有我这样的故人! 4 、试背这首诗。三、拓展练习。我还知道别的表达人间真情的古诗词,我来给大家背一背。作业设计:一、我会读。(给正确读音打“”)浥轻尘 (s y) 客舍青青(sh sh)更尽 (jn jn) 朝雨(zh o cho)二

15、、精挑细选。(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里)91.“渭城朝雨浥轻尘”中“渑”的意思是( )A.城市 B.湿润 C.吹洒2.“劝君更尽一杯酒”中“尽”的意思是( )A.饮完 B.全,都 C.尽头3.“西出阳关无故人”中“故人”指( )A.死去的人 B.老朋友 C.故事中的人三、诗句诊所。(在错字下画“” ,并改正在下面)1.胃城朝雨邑清晨,客社清清柳色新。2.劝军更近一杯洒,西出洋关无顾人。课后反思;第三课时 练习课 一、选择(说法正确的画上“” ,错误的画上“” )1、 “辞”:左右结构,部首是“舌” ,音序是“” 。 ()2、 “孟”:上下结构,部首是“子” ,音序是“” 。 ()3、 “君”:半包围结构,部首是“口” ,音序是“” 。 ()二、写出诗句的意思1、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10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光无故人。三、填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