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2271504 上传时间:2017-11-26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吉林省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吉林省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吉林省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吉林省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吉林省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1 -长春市十一高中 2010 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 文 试 题 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 满分为 150 分,测试时间为 150 分钟。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书写在答题纸上。2第、卷选择题答案确定后,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3主观题的答案一律书写在答案纸规定的范围之内。第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清明节的人文精神 清明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

2、统节日。我国 传统节日的形成与二十四 节气有关。 记载了二十四节气的先秦古籍逸周书时训中说到:“清明之日,桐始华。 ”这里记载的节气不等于节日,节气是季节时序的标记。而清明 节气的重要特点是冬季即将 过去,而春天已 经降临。这个时候人的活动要与物候相对应,将社会活 动的节律与自然的时间进 程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大 约两千五百多年的 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学术界认为清明节的起源与寒食 节有关。关于寒食节的起源有各种说法。有的学者认为由纪念介子推起,推

3、而广之要祭拜自己的祖先。后来,由于清明节和寒食节的日子接近,而寒食节是民间禁火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唐玄宗在公元 732 年颁布诏书曰:“寒食上坟,礼经 无文,近代相 传,浸以成俗。 ”现在寒食节在某些地区已经消失,而清明节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节日流传至今。我国的 传统节 日都有贵人伦、重 亲情的特点,春秋祭祀,以时思之,春秋祭祖,符合人们春祈秋报的心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祭祖敬祖的传统,尊重祖先、尊重祖先创造的 优良传统, 这是中华民族的美德。这种传统已经积淀为一种民俗文化心理,成为人们的集体意 识。清明节的习俗又与现在消失了的节日上巳节有关。 农历三月三日的上巳 节有两个

4、活动内容,一是人们在春天到来之时 到野外踏青嬉戏,一是招魂 续 魄,召唤亲人的亡魂,也召唤自己的魂魄回归。随着原始信仰的淡化,上巳节演变成了春游,上巳节消失了,这个文化因子在清明节中得到充分的体现。人们 在节日里踏青郊游,尽享春光。或家族合 欢,或交友团聚, 总之在密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增加凝聚力。清明节的另一项民俗活动是插柳,清明 节又一个说法叫“插柳 节”。插柳有多种形式。有的插在家里的门楣上,有的戴在 头上。民 间有“清明不戴柳,死后变黄狗”“清明不插柳,红颜变皓首”的说法。柳枝插在门楣上,其文化含义在于辟邪除灾,民间认为这样做是图个吉利。另外柳枝插在门楣上,还有意味着家庭 兴旺的文化含

5、义。而把柳插在头上,为的是求生保健,青春永驻。中国人喜柳爱柳,柳树是旺盛的生命力的象征。 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2 -我国传统的节日不仅在节气的选择上与自然界的变化合拍,而且人们的活动也适应季节、气候、物候的变化。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传统节日又一主 题。经过历史的演变,现代的清明 节主要的民俗活动是扫墓和植 树。 这是传统继承中的变异。但是无论如何变异,都存在着古老的文化因子。农历节日及其习俗是几千年文化积累的结果,民众习惯用它们来表现自己心中的价值,走 过有意义的人生 历程, 这种价值与文化形态的契合是很难改变的。清明节是中国民众共享的文化,是中 华民族的集

6、体 记忆。保护和弘扬清明节文化,可以增加民众的文化认同意 识,成 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 财富。 (邢 莉)1下列不能体现清明节所包含的人文精神的一项是( )A将社会活动节律与自然的时间进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B在清明节,人们拜祭自己的祖先,体现了贵人伦、重亲情的特点。C清明节继承了上巳节的一些传统,人们在清明节踏青郊游,尽享春光。D在现代生活中,清明节的主要活动是扫墓和植树。2下列关于清明节起源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清明节的起源不仅与寒食节有关,而且与古代已消失的上巳节有关。B清明最开始是一个节气,后因与寒食节日子接近,而渐渐合二为一,形成了一个节日。C清明节起源于寒食节,由纪念介子推开始,

7、推而广之要拜祭自己的祖先。D古人在“插柳节 ”那天在门楣和头上插柳祈福,这一习俗也是清明节的起源之一。3下列各项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清明之日, “桐始华” ,古籍用极为简练的文字说出了清明的节气特点。B人们喜欢在清明节时到野外踏青,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C古人常在农历三月初三那天到野外招魂续魄,后演变成踏青郊游,上巳节因此消失。D到现代社会,那些积淀着民族文化的传统节日需要得到进一步的保护,使之成为我们共同的精神财富。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一)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46 题 9 分,每小题 3 分;7 题 10 分)刘敬者,齐人也。汉

8、五年,戍陇西, 过洛阳,高帝在焉。娄敬脱挽辂 ,衣其羊裘,见齐人虞将军曰:“臣愿见上言便事。 ”虞将军欲与之鲜衣,娄敬曰:“臣衣帛,衣帛见; 衣褐,衣褐 见: 终不敢易衣。 ”于是虞将军入言上。上召入见,赐食。已而问娄敬,娄敬说曰:“ 陛下都洛阳, 岂欲与周室比隆哉 ?”上曰:“然。 ”娄敬曰:“陛下取天下与周室异。周之先自后稷、尧封之邰,积德累善十有余世。今陛下起丰沛,收卒三千人,以之径往而卷蜀、汉,定三秦,与项羽战荥阳,争成皋之 险,大 战 七十,小战四十,使天下之民肝脑涂地,父子暴骨中野,不可胜 数,哭泣之声未绝,伤痍者未起,而欲比隆于成、康之时,臣窃以为不侔也。且夫秦地被山带 河,四塞

9、以 为固,卒然有急,百万之 众可具也。 因秦之故,资甚美膏腴之地,此所谓天府者也。陛下入关而都之,山东虽乱,秦之故地可全而有也。夫与人斗,不搤其亢,拊其背,未能全其胜 也。今陛下入关而都,案秦之故 地,此亦搤天下之亢而拊其背也。 ”高帝问群臣,群臣皆山东 人,争言周王数百年,秦二世即亡,不如都周。上疑未能决。及留侯明言入关便,即日车驾 西都关中。于是上曰:“本言都秦地者娄敬, 娄者乃 刘也。 ”赐姓刘氏拜为郎中,号为奉春君。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3 -太史公曰:语曰“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也;台榭之榱,非一木之枝也;三代之际, 非一士之智也”。信哉!夫高祖起微细

10、,定海内, 谋计用兵,可谓尽之矣。然而刘敬脱挽辂一说,建万世之安,智岂可专邪!(节选自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注:挽辂:绑在车辕上供人拉车使用的横木。成、康之时:指西周成王、康王的鼎盛时代。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臣窃以为不侔也 侔:等同B卒然有急 卒:突然C案秦之故地 案:按照D信哉!夫高祖起微细 信:确实5以下各组句子中,与高帝定都关中有直接关系的一组是 ( )积德累善十有余世 使天下之民肝脑涂地秦地被山带河 此亦搤天下之亢而拊其背也留侯明言入关便 三代之际,非一士之智也A B C D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虞将军要求娄敬换上好

11、衣服,娄敬却坚持穿着粗布短衣去拜见,这体现了他在 立身行事上保持本色的一面。B刘敬本姓娄,因去陇西戍守路过洛阳,便主动劝说高祖建都关中,高祖最终采 纳了他的意见,并赐姓刘,拜为郎中。C这是一篇相当精彩的传记作品,人物性格鲜明、突出,对刘敬的语言描写集中地反映了他的远见卓识。D最后一段作者评价说高帝虽然出身低微,但很有雄才大略和政治远见,所以才能够平定四海,成就一代帝王的伟业。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因秦之故,资甚美膏腴之地,此所谓天府者也。 (5 分)(2)群臣皆山东人,争言周王数百年,秦二世即亡,不如都周。 (5 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8阅读下面的唐

12、诗,然后回答问题。 齐安郡晚秋 杜牧 柳岸风来影渐疏,使君家似野人居。 云容水态还堪赏,啸志歌怀亦自如。 雨暗残灯棋散后,酒醒孤枕雁来初。 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4 -可怜赤壁争雄渡,唯有蓑翁坐钓鱼。 注齐安郡,即黄州。此诗为杜牧受权贵排挤,谪任黄州刺史时作。 (1)诗题为“齐安郡晚秋”,诗歌借哪两个意向来表现“晚秋”的?颔联和颈联分别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6 分)(2)尾联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诗人的用意何在?(5 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 分,每空 1 分) ,梨花一枝春带雨。 (白居易长恨

13、歌 )映阶碧草自春色, 。(杜甫蜀相)江流宛转绕芳甸,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梦入神山教神妪, 。(李贺李凭箜篌引) ,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李密陈情表) , 但愿长醉不用醒。(李白将进酒)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13 题。看 望 德国海格兰特上午最后一节课刚开始,有人从外 头喊:“培德莱默斯,你妈妈来看你来了!收拾一下东西,今天 别上课了。 ”妈妈来了!培德全身的血往上涌,耳根都 红了。他把数学本子收到一块儿,然后磕磕绊绊地离开了教室。 她在接待室里,坐在最前排的一把椅子上。 满脸皱纹、瘦瘦小小的妈妈穿着一件旧式大衣,灰色的头发上是一条黑头巾。身 边是那只古老的笨重的方格 纹手提包这种手提包现在只有粗壮结实的农民才提着它出门。 “培德,儿子!”他感觉到了妈妈长 了茧子的手握住了自己的手,闻到了她那只有过节才穿的衣服上的樟脑丸味儿。他的心在感 动和压抑之间犹豫。 为 什么她偏要在今天,在上课的日子里来!在这儿,大家都会看见 她!那些有钱的、傲慢的男孩子们,他们的父母,都是开着小汽车到寄宿学校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