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苏州园林的意境美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2270516 上传时间:2017-11-2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9.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苏州园林的意境美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谈苏州园林的意境美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浅谈苏州园林的意境美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苏州园林的意境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苏州园林的意境美(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苏州园林的意境美苏州园林实习报告01209113陆 磊早在高中时代,就看过有关苏州园林的文章,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 “虽由人造,宛若天成” ,我在想,该是怎样高的艺术成就让如此多的文人墨客竞相赞赏;也看到一些亭台楼阁上的对联, “苍松翠竹真佳客,明月清风是故人” , “风蓬鸣秋雨,水槛出苍烟” ,不禁赞叹造园者的高雅情操与园林如诗如画的意境。后来又看到一些园林的图片,碧波烟雨,红阑画桥,林圃亭榭,雕梁画栋,更为感叹园林的精美与诗情画意。这次短学期的实习去了网师园、拙政园、留园,得以身临其境地去感受这些园林,荷塘、楼廊、亭台、漏窗,都饱含造园者精心的设计,但又犹如出自自然,不加雕琢。

2、坐在网师园的月到风来亭,看绵绵的雨丝落入池塘,池上的几片荷叶,池边的绿树、山石构成了一副意境优美的画卷。苏州园林的意境美,我想大家都深有体会的。回来之后,查阅了一些相关资料加上自己的思考与整合,明白了苏州园林的意境美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空间组织苏州园林有些很小,但走在其中时,穿厅堂,过楼廊,水池、花木、假山一一呈现,我们不会觉得它小,依然觉得它有丰富的层次感,游了网师园之后,这种感觉尤为强烈。而这种丰富的层次感得益于它可大可小,时断时续,或开或闭的空间处理手法,正是这种巧妙的空间处理才使咫尺园林也可容纳青山绿水。在一块不大的基地上,又要做建筑又要构筑人工的自然景象是比较困难的,而要让建筑与自

3、然互相融合又不互相隐没更为困难。但匠心独运的造园者运用对景、借景、对比、因借、抑扬顿挫等多种空间处理手法,建筑与景观交织交融,让游人步入其中,步移景异,充分体验空间的丰富层次感。在空间组织上,以网师园为例,它以道古轩、琳琅馆等厅堂为全园活动中心,面对厅堂设置水池、假山、花木、桥、廊等景物,作为厅堂的对景,在水池边设月到风来亭,不仅点缀了厅堂的对景,而且也成为观景的良好去处。坐在月到风来亭,对面的半亭、假山、绿树在云墙的衬托下成为一道构图优美的风景,而站到半亭看月到风来亭,亭、曲桥以及集虚斋又给游人带来了视觉享受,月到风来亭旁有墙,不仅分隔了空间,而且墙上的漏窗、门以及巧妙设置的镜子不仅起到借景

4、的作用,同时也增加了景观的层次。走过书屋,走出狭窄的走道,来到水池边,走道的狭窄与水景的开阔形成抑与扬的强烈对比,让人更觉得空间豁然开朗,丝毫不觉园子的空间局促。亭榭与厅堂常以花木、云墙分隔,又以连廊相联系,使网师园和其他园林一样可居、可观、可游,而且又多了一份精致小巧之美。空间因借苏州园林之所以具有如此的意境之美,和造园者空间因借的处理手法是息息相关的。空间因借加强了空间美的感受,因借的手法也有很多,有邻借、仰借、俯借、镜借、远借等多种。邻借最典型的是拙政园“别有洞天”旁假山上的两宜亭。拙政园西部原为补园,与其一墙之隔,其园主为借赏拙政园的美景,在墙边以土石造山,植树、造亭,以为观景之用,和

5、拙政园的两宜亭互为借景。网师园的梯云室仰借高处的树与假山,甚至是云和月, “梯云”之名也是由此而来,各园中因借水中倒影或登高处看荷塘游鱼都是俯借,网师园月到风来亭里的镜子借对面风景为镜借。邻借、仰借、俯借、镜借,借的景多为园中之景,使园中不同处的景物或是景物与建筑互相交融。而远借可借园外之景,甚至远景,从而让身处园林的人感受到空间的延伸感。如留园冠云楼远借虎丘山景,从拙政园的倚虹亭可以看到中部水面上的北寺塔影。这些景物或清晰,或模糊,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景的层次。除了实体的青山绿水之外,造园者也有“因时制宜”的借,借日出,借晚霞,可以“爽借清风明借月” ,因借的手法使空间自然通透、虚实结合。“清

6、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 ,空间因借带来的景物的交融与渗透以及空间的延伸给有人以美的空间感受。想起苏轼的“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苏州园林的造园艺术让游人可以“仰观” ,也可以“俯察” ,在丰富多彩的空间与景象中感受园林的意境美。景物的景深和层次在增加景物的景深和层次方面,造园者也煞费心思。造景深多利用水的长方向,往往在水流的两面布置林木或建筑,形成两侧加持的状态,同时巧妙的隐藏“水源”让人更加觉得水的深远,如网师园里的水池,水头与水尾均用隐藏的手法,从而让人体验到更大的景深。我们应该有这样的体验,在欣赏景物时,如果一览无余,即使空间很大,但它给我们的感觉也会很小,这就是因为这样

7、的景物缺乏层次。景物层次越多,景物越是若隐若现,越容易营造深远的空间感。为了扩大空间感受,在造园手法上,常运用障景的手法来增加景物的层次。以拙政园中部园林为例,由梧竹幽居亭沿着水的长方向西望,不仅可以获得最大的景深,而且看到的景物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空间层次结束于隔水相望的荷风四面亭,其南部为邻水的远香阁和南轩,北部为水中的两个小岛,分列着雪香云蔚亭与待霜亭;通过荷风四面亭两侧的堤、桥可以看到结束于“别有洞天” 半亭的第二个空间层次;而拙政园西园的宜两亭及远借的园林外部的北寺塔,高出很矮游廊的上部,形成最远的第三个空间层次。一层远似一层,视野开阔,虚实结合,空间感比实际的距离深远得多。

8、景物的象征美“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古人偏爱以植物表达自己的操守与品行,植物也是堆山理水不可或缺的点缀。苏州园林对花木的选择不仅与花木本身的习性、姿态有关,更取决于园主追求的精神境界。中国人一向很追求以物体名字的谐音以及某些特点来赋予它象征意义,以表达自身美好的寄托与愿望。这种象征手法,在造园艺术里也不例外。我们常听说的梅兰竹菊四君子,在园林中很常见,园主借此象征自己品格的高尚、坚韧与气节或是对崇高品格的追求。拙政园“雪香云蔚亭”取梅花芳香之意,网师园有“竹外一枝轩”,拙政园有“梧竹幽栖”,拙政园的“远香堂”是说荷香,取荷花高洁之品性,此外,兰常象征隐逸情怀。“花若解语还多事,石不能言最可

9、人。”不仅是花,石头也是园林造景中常用的意象,石头本身有坚韧不拔、正义凛然的象征意义。而在园林中常见的是某块石头的形状与某种有吉祥意味的动物相似而受到造园者以及园主的青睐,石头棱角鲜明,姿态各异,像太湖石又有“瘦、皱、漏、透”的特征,或立于池中,或掩映在花木之中,或堆石造山都别有一番情趣,耐人品味。此外,园林中,无论是显而易见的石头花木,还是不易被人看到的门环、地漏都被造园者赋予了某种象征意义。门环上常是蝙蝠的图案,蝙蝠象征幸福,龟与鹤象征长寿,有些地漏也做成了铜钱的形状,象征富贵。墨香与诗意苏州园林的意境美在于它的诗情画意,诗意一方面融合在景物里,一方面隐藏在诗里。在苏州园林里,不管你走到厅

10、堂,还是坐在亭台,或是走在楼廊,都随处可见一副副对联,这些对联不仅可以将眼前之景归纳融入诗句,起到点景作用,同时也耐人琢磨,为游园之乐增添更深的意味。例如,拙政园的“荷风四面亭”有一副抱柱联“四壁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这幅对联巧妙地点出了在亭中可观赏到的四季景象:“四壁荷花”为夏,“三面柳”为春,“半谭秋水”为秋,“一房山”为冬。再如,“柳絮池塘春暖,藕花风露宵凉”,“恰是画楼灯影上,两行烟柳近黄昏”,“爽借清风明借月,动观山水静观山”。这些对联均给人呈现了诗意的氛围,与眼前的风景相映成辉,为园林更添意境。园林之美,虽“宛若天成”却真是“由人造”,造园者匠心独运,空间组织有序,空间处理手法多样而又恰到好处,景物层次丰富,且赋予景物美好的象征意义,再加上对联诗句的润色,让游人徜徉其中,不觉身在园中,犹觉身处自然。这次园林实习感触很多,但对于园林,我深切体会到的还是它的意境美,园林的造园艺术也应是博大精深的,我只将自己所见、所感、所想作以上总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