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技学案(新人教版七年级下)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2270410 上传时间:2017-11-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77.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口技学案(新人教版七年级下)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口技学案(新人教版七年级下)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口技学案(新人教版七年级下)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口技学案(新人教版七年级下)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口技学案(新人教版七年级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口技学案(新人教版七年级下)(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共 4 页 第二十课 口技学案【学习要求】一、朗读课文,了解本文所涉及的语言文字知识。二、认真阅读并理解文中作者对口技激动 表演的几个场景的描写。三、深入感悟文中完整而曲折的情节、行文采用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技巧,以便在今后的写作中借鉴。四、认识口技表演的强烈的艺术效果、表演者精心的设计与巧妙的构思,从而了解我国民间艺人的智慧和才能。【内容精讲】一、了解本文所涉及的语言文字知识1、补充注音屏 png 障 zhng 少 sho 顷 qng 犬吠 fi惊觉 jio絮 x 絮 x 不止 咳 k 嗽 su 未几 j 意少 sho 舒 几 j 欲先走2、补充注解京中有善口技者 口技,用

2、口摹仿各种声音的技艺。会宾客大宴 宾客大宴,即“大宴宾客” ,大摆酒席,宴请宾客。于厅事之东北角 于,介词,在。之,结构助词,相当于“的” 。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在文言文中,数词一般都直接放在名词之前,翻译时要加上量词。而已,句末语气词,表示仅止于此,相当于“罢了” 。但闻 但,只。无敢哗者 哗,声大而嘈杂。遥闻深巷中犬吠 遥闻,远远地听见。深巷,里巷的深远之处。吠,狗叫。其夫呓语 其,代词,她的。夫亦醒 亦,也。妇拍而呜之 而,连词,此处可表承接,也可表修饰。之,代词,代“儿” 。当是时 是,代词,这。大儿初醒声 初,刚刚。以为妙绝 以为,认为。微闻有鼠作作索索 微,微弱,隐隐约约

3、。作作索索,象声词,摹拟老鼠活动的声音。稍稍正坐 稍稍,渐渐。正坐,正了身子(不再“伸颈” “侧目”了)百千儿哭 百千,概数,极言其多。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中,中间 jin。间 jin,夹杂。崩倒,倒塌。中间还夹杂着劈里啪拉房屋倒塌的声音。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凡,凡是。所应有,名词性“所”字短语,指应当有的声音。所不有,也是名词性“所”字短语,指不具有。虽人有百手 虽,连词,表让步关系,即使。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于是,在这种情况下。于,介词,在。是,指示代词,这。席,席位,座位。几欲先走 走,逃跑。以为妙绝 绝,极,极度。第 2 页 共 4 页 群响毕绝 绝,灭,这里指消失。3、归纳通假字(古

4、今字)满坐寂然“坐”通“座”满坐宾客无不伸颈4、归纳词的活用京中有善口技者 善,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擅长。妇抚儿乳 乳,名词活用作动词,喂奶。众妙毕备 妙,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妙处,指奇妙的声音。不能名其处也 名,名词活用作动词,说出。妇手拍儿声 手,名词作状语,用手。妇拍而呜之 呜,动词的为 wi 动用法,即“为之呜” ,为哄小孩入睡而轻声哼唱。5、本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不少,这些词语既表明事件的时间关系,也具有衔接前后事件的作用。大致可归为以下几类:表示突然发生:忽,忽然。表示几件事同时发生:一时。表示两件事相继发生:既而。表示在特定的某个时间之内发生:是时。表示过了很短时间就发生:俄而;少顷;

5、未几。二、了解背景本文选自秋声诗自序作者林嗣环(生卒年不详) ,字铁崖,明末清初福建晋江人。顺治六年(1649)进士。著有铁崖文集和湖舫存稿 。本文原文收在清张潮所编的虞初新志卷一。虞初是西汉小说家,后世尊他为小说家之祖,常用他的名字作小说集的书名,如收唐传奇的小说集就叫虞初志 。 虞初新志所收多为明末清初人写的文言短篇小说,并附评语。全书二十卷。 秋声诗自序是林嗣环为自己的秋声诗写的一篇序言,他在这篇序言中写道:秋声诗刚写成,正好有几位客人来,他就“令客各举似何声最佳” ,几个客人相继举出机声、书声、棋声等等,他都不满意。这时有位客人用大杯斟满酒,上前说:“你喜欢听人们没有听过的声音,那就请

6、允许我举出一些,让您高兴高兴。 ”于是,就口述了这篇奇文。 自序最后写道:“若而人者,可谓善画声矣!遂录其语,以为秋声序。 ”所谓“善画声” ,就是善于绘声绘色的描摹音响,等于说这是一位口技专家。口技是一种用口模仿各种声音的民间技艺,在我国已有相当长的历史。本文记叙了一次精彩的口技表演,不仅是一篇出色的记叙散文,也是我国艺术史上一篇重要资料。三、概括段意第一段,写演出前的准备和会场情景。第二段,写口技艺人的精彩表演之一 夜阑人静,一家人惊醒后的喧闹情景。第三段,写口技艺人的精彩表演之二 四口之家由喧闹而恢复宁静的情景。第四段,写口技艺人的精彩表演之三 惊心动魄的深夜失火、救火的情第 3 页 共

7、 4 页 景。第五段,写演出结束,呼应篇首,对开首的“亮底”加以印证。四、赏析全文本文是三百多年前北京城里一次口技表演的真实记录,文章通过对口技表演中各种声音的生动逼真的描摹,赞扬了京中善口技者的高超技艺,反映了我国古代口技艺人的智慧和才能。本文写作上的一大特点是依照事物的逻辑顺序记叙,层次井然,有条不紊。文章重点记叙口技艺人的表演,依次写了由两个声响场景组成的一次深夜火警。这前后两个场景,先由静到动,再由静到大动。音响由远及近,由外到内,由小及大,由简单到纷繁,由缓慢到急速,由细微到强烈,安排得严谨有序而又错综复杂,高潮迭起,变化多姿,给读者的印象清晰而又完整,把口技表演者技艺之“善”淋漓尽

8、致地表现出来。本文写作上的又一特点是正面描写同侧面烘托的巧妙结合。作为一种表演艺术,口技的魅力在于艺人是仅凭一张口就创造了酷似实际生活的音响形象,因此,作者从正面直接描绘了两个精彩动人的音响场景,以此作为主体来显示艺人的口上功夫,即口技的精妙。作为一种表演艺术,口技又是以听众为欣赏对象的,听众是艺术水准高低的最好裁判者,即所谓观众“叫好”才算好。因此,作者又从听众的反应着墨,对艺人的表演加以烘托。如当艺人表现到一家四口各种声音“一时齐发,众妙毕备”的当儿,文章写道:“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当表演到这个四口之家终于宁息入睡时,文章又写道:听众“意少舒,稍稍正坐” 。又

9、如当艺人表演到深夜火警惊心动魄的当儿,文章又写到听众对这一场面的反应:“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听众被吸引,被征服,说明表演的艺术效果,这是从侧面来烘托口技的精妙。另外,文章开头和结尾两次交代口技艺人的道具仅有“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这对口技艺人技艺的高超也有烘托作用。把口技的声音语言转化为文字,让读者也像听众一样获得身临其境、如闻其声的艺术感受,表现了作者驾驭语言能力的高超。两个音响场景的描绘,让读者由衷感到“若而人者,可谓善画声矣” 。此外,像描绘声音的“深巷犬吠” 、“儿含乳啼” 、 “妇梦中咳嗽”等;写时间短促的 “少顷” 、 “既而” 、 “未几”

10、 、“俄儿”等;描绘听众情态的“伸颈” 、 “侧目” 、 “微笑” 、 “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等,都是作者在细致入微地观察事物的基础上,对词语经过精心选择的。我们学习写作,就要注意观察事物。本文情节完整而曲折,开端、发展、高潮、结束,条理清晰,委婉细腻。行文采用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善于随声赋形,因物敷形,语言简练而又具体,形象而又传神,构成自然、清新、感人的格调。这种技巧要在学习中深入感悟,以供在今后写作中借鉴。【课外作业】一、根据提示,将课文中描摹声响的语句填在括号里,然后背诵全文。(一)表现深夜一家四口由睡到醒、由醒入睡的过程。(参考:“遥闻”写声音之远, “犬吠” 、 “

11、欠伸” 、 “呓语”写声音由远而近,由外而内;“欠伸” 、 “呓语” 、 “大啼” 、 “含乳啼” 、 “叱大儿声” ,写声音由小到大;“妇手拍儿声” 、 “口中呜声” 、 “儿含乳啼声” 、 “大儿初醒声” 、 “夫叱大儿声”到“一时齐发” ,是写声音由分而合。 )第 4 页 共 4 页 2、由大而小,由密而疏,微闻余声。(参考:“齁声” 、 “渐拍渐止” ,写声音由大而小,由密而疏;“微闻”声音更小。 )(二)表现从失火到救火的情况。1、响声大作,由少而多。(参考:“有鼠作作索索” 、 “妇梦中咳嗽” ,写声音的微弱、简单;“百千人大呼” 、 “百千儿哭” 、 “百千犬吠” ,写声音由微弱

12、到喧闹,由简单而纷繁。 )2、百千齐作,应有尽有。(参考:呼声、哭声、犬吠声、房屋倒塌声、拉塌房屋声、呼喊声、火爆声、抢夺声、泼水声,一齐发作,应有尽有。 )二、体会课文的写作技艺,回答下列问题。1、找出课文中描述听众反应的语句,说说这些描述起什么作用。(参考:(1)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状写全场听众的激动神情,目的在于反衬并赞美口技艺人技艺之“善” 。 (2)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听众的情绪,时时随着表演者表演的起伏而变化,再一次表现口技的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或艺术感染力。 (3)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通过对听众神色

13、、动作、情感、心理的传神描述,从侧面描写了口技艺人的技艺达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它使听众身临其境,几乎忘却了是在表演,这不能不令人拍案叫绝。 )2、文中前后两次清楚地交代了极简单的道具,这对文章的结构和表现艺人的演技有什么作用?(参考:文章开头用四个“一”介绍道具,暗示道具“简单” ,表明口技表演者并非借助外物吸引人,而是靠超人的技艺或真实本领演出的。文章结尾又用四个“一”再点道具,这绝不是简单的重复。假如说开头对道具的交代是为了“亮底” ,那么结尾处重复一笔是为了“印证” 。文章前后照应,与中间的绘声绘色、形神兼备的精湛 zhn 表演形成鲜明对照,突出地表明了表演者技艺的精湛,并紧扣题目。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