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2013-2014学年高一上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2269901 上传时间:2017-11-26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482.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2013-2014学年高一上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历史-2013-2014学年高一上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历史-2013-2014学年高一上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历史-2013-2014学年高一上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历史-2013-2014学年高一上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2013-2014学年高一上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2013-2014学年高一上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江苏省盐城中学 20132014 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时间 100 分钟,总分 150 分)一、选择题(共 30 小题,每题 3 分,共 9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 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周王姓姬)独居五十三。 ”这段材料能够说明西周分封制中分封的主要对象是A周王的亲族 B战争中立功的将士 C周王的姻亲 D商朝的王族和贵族2、西周时期出现了“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的现象。这反映了A长幼有序是宗法观念的核心 B血缘关系的亲疏是分封的依据C授民授疆土是分封制的内容 D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的核心3、商代统治者凡事都要通

2、过占卜予以决定,这一现象体现了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B权力高度集中于商王手中C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D决策体现了原始民主色彩【答案】C24、史学家指出,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传成,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这应指的是我国历史上的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汉时期 C隋唐时期 D明清时期5、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了专制体制。秦王赢政改称“皇帝” ,自称为“朕” ,命为 “制” ,令为“诏” 。这样做是为了A突出皇帝的至尊地位 B削弱丞相在百官中的影响C确立中央政府的权威 D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6、关于秦

3、朝设郡的数目,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如王国维秦郡考考证共有 48 郡,谭其骧秦郡新考推定为 46 郡。某同学在考证秦朝设郡的具体数目时,收集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资料,其中最可信的应是A秦简的记载 B史家的学术观点C民间的传说 D 史记中的记载37、徐天麟在西汉会要中说:“汉祖龙兴,取周秦之制而兼用之,其亦有意于矫前世之弊矣。 ”以下制度的实行印证了这一观点的是A宗法制 B三公九卿制 C皇帝制 D郡国并行制【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由材料中的叙述不“汉祖龙兴,取周秦之制而兼用之,其亦有意于矫前世之弊矣。 ”,材料当中的“取周秦之制而兼用之”说明当时汉高祖在制定制度时,一方面借鉴了秦代的政治制度,另一

4、方面还借鉴了西周的政治制度,联系史实可知,在汉代初年,一方面实行郡县制同时还分封了诸侯王。因此此题应选 D 项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郡国并存8、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汉武帝对内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奠下中央集权官僚体制运作的理论与方法” 。下列属于汉武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措施的有平定“七国之乱” 颁布“推恩令” 形成“中朝” “外朝”体制 建立对地方高官的监察制度 A B C D【答案】【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据所学知平定“七国之乱”的是汉景帝,故排除,正确的选项为 B。其他均符合汉武帝。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

5、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9、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一书中说: “隋及初唐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下面有关隋唐政治制度的“突破性进展”的叙述,正确的是A相权三分,独立施政 B中央集权,地方分权C分工明确,相互牵制 D完善机构,皇权顶峰410、分化削弱宰相的权力,是古代中国皇帝实现个人专制的一贯做法。宋代行使宰相权力的“中书门下”主要行使的是A决策权 B行政权 C军政权 D财政权11、下列选项中有关两图所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的表述,错误的是A两者分别实行于汉初和元朝 B对中央集权所起到的作用截然相反C均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D实施均是吸取和借鉴了前朝的教训512、中国古代官吏的选拔经历了“

6、世袭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过程。下列说法与“科举制”的实行有关的是A “世胄嗫高位,英俊沉下僚” B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C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D “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13、 “虽 无 相 名 , 实 有 相 职 。 既 有 相 职 , 却 无 相 权 。 既 无 相 权 , 却 有 相 责 。”材 料 描 述 的 这 一部 门 指 的 是A秦代的三公 B元代的中书省 C唐代的三省 D明朝的内阁【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秦朝的三公九卿” 、 “唐代的三省制” “元中书省”其长官是宰相,不符合材料“无相名”的说法,故 A、C 项不正确;明代废宰相,以殿阁大

7、学士来为皇帝襄理文墨,备顾问,因此其“无相名” ,后来并可以参机务,又“实有相职” ,这是内阁,故答案选择 D项。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废丞相设内阁14、 如果你到故宫参观,你可以在“军机处”景点的说明上发现这样的文字: “军机处一日日程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6(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 ,这说明了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A纵论军务,谋划战事 B辅佐皇帝,参与决策 C陪读陪写,赋诗作画 D跪受笔录,上传下达15、 “它标示的不只是这场战争胜败的严峻性,更因为它标示着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作为中国的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是

8、显而易见的。 ”材料中的“它”是指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抗日战争 16、下表中的相关史实,表述完全正确的是717、作为台湾附属岛屿之一的钓鱼岛,历史上很早就属于中国管辖,这一点可见之于中日史籍图志,中国对钓鱼岛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近代日本通过下列哪个不平等条约强行割占了钓鱼岛A 南京条约 B 天津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18、慈禧曾说:“我本来执定不同洋人破脸的,中间一段时期,因洋人欺负太甚了,也不免有些动气。虽是没阻拦他们,始终总没叫他们十分尽意的胡闹。我若由他们尽意的闹,难道一个使馆有攻不下来的道理?”慈禧所称的“他们”是指A顽固派 B洋务派 C义和团

9、D太平军【答案】C819、下列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致远”号撞向敌舰 刘永福与台湾军民誓师抗日 义和团战士A反抗外来侵略 B寻求救国之路 C掀起民主革命 D推翻清朝统治 20、 “万里长征,辞却了,五朝宫阙。暂驻足,衡山湘水,又成离别。绝徼移栽桢干质,九州遍洒黎元血待驱除仇寇,复神京,还燕碣。 ”这首大学校歌出现的时期应是A1912-1919 年 B1946-1949 年C19271936 年 D1937-1945 年21、 “麻雀叫,麻雀叫,日本人,真凶暴。夺我东三省,杀我们同胞。小朋友!大家起来闹,日本糖果我不吃,东洋玩具我不要。 ”这首童谣的出现是由于发生了A一二八事变 B九一八事变 C

10、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922、国民革命军第 129 师师长刘伯承在战士不情愿换掉已经穿戴了多年的红军装、五星帽,而要换上青天白日帽徽时说:“这帽徽是白的,可我们的心永远是红的!,同志们,为了救中国,暂时向红军帽告别吧!”他这样说的主要目的是A倡导国共合作,进行国民大革命 B争取抗战局面,保障工农割据 C促成统一战线,确保民族大解放 D坚持正面战场,彻底消灭日军【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材料反映了国共第二次合作共产党改编红军为八路军和,此举目的在于促成统一战线,保障抗战胜利,选择 C 项。第二次国共合作是党外合作,排除 B 项。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全民族抗战

11、23、雅虎知识堂评价某战役“是国共合作、共创民族抗战伟业在战役上配合的典范从阎锡山接受周恩来建议,建立战地动员会,到八路军吸收友军阵地战、阻击战经验,整个战役过程中无不闪烁着民族团结精神的光辉同时也为新形势下的国共合作积累了经验。”它评价的战役是A太原会战 B淞沪会战 C徐州会战 D百团大战24、1853 年,英国一家报纸曾登文指出:“叛乱运动的最后成功将是敌视在中国的外国人10的信号,我们的损失将是很大的。我们的所得将是零。 ”文中的叛乱是指太平天国运动 表明中外民族矛盾趋于缓和暗示太平天国运动面临双重敌人 说明侵略者极端仇视中国革命A B. C. D.25、1862 年 7 月 7 日马克

12、思在中国事件一文中说:“(太平天国)除了改朝换代以外,他们没有为自己提出任何任务他们给予民众的惊惶比给予老统治者的惊慌还要厉害。他们的全部使命好像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来对立与停滞腐朽。这种破坏没有一点建设工作的苗头。 ”太平天国运动与此材料的观点不符的是A动摇了封建统治 B破坏了社会生产力C造成了社会动荡 D未提出建设性方案26、 “以天国的理想作为现实奋斗的目标,以政治上的平等与经济上的平均作为政治动员的口号。 ”下列文献内容能够印证该观点的是A 海国图志 B 天朝田亩制度C 资政新篇 D 中外纪闻1127、北京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基座上的浮雕,有两块是反映 1851 年和 1911

13、年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其相似之处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口号 在革命政党的领导下进行武装斗争曾在南京建立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 领导人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A B C D【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联系所学,1851 年指太平天国运动兴起、1911 年指辛亥革命爆发,两场旧民主主义时期的革命运动相似之处,第项说法错误,太平天国运动提出反侵略的要求,辛亥革28、1911 年 4 月 21 日,中国海军巡洋舰“海圻”号出航,出使英国参加乔治五世国王的加冕庆典,并出访美国、古巴。13 个月后,它回到上海,应升起的国旗是A. 大清王朝的龙旗 B. 中华民国的五色旗 C. 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旗 D. 新中国的五星红旗1229、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国民全体。 ”在当时,其本质意义在于A建立了民主共和政体 B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条件C否定了君主专制政体 D使人民获得了政治权利30、梁启超称辛亥革命具有“空前绝后的大意义” 。 “第一,觉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