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翻译中归化和异化的认识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2269067 上传时间:2017-11-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3.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翻译中归化和异化的认识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浅析翻译中归化和异化的认识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浅析翻译中归化和异化的认识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浅析翻译中归化和异化的认识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浅析翻译中归化和异化的认识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析翻译中归化和异化的认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翻译中归化和异化的认识(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摘 要:归化和异化是处理语言形式与文化因素的两种不同的翻译策略,它是意译和直译的进一步延伸,从二者的概念入手,用实例阐述了它们在翻译过程中相辅相成,并用互补的辩证关系。关键词:归化;异化;概念;辩证关系一 归化、异化的概念归 化 和 异 化 这 对 翻 译 术 语 是 由 美 国 著 名 翻 译 理 论 学 家 劳 伦斯 韦 努 蒂 (Lawrence Venuti)于 1995 年 在 译 者 的 隐 身 中 提 出 来的 。 归 化 (domestication):是 要 把 源 语 本 土 化 ,以 目 标 语 或 译 文 读 者为 归 宿 ,采 取 目 标 语 读

2、 者 所 习 惯 的 表 达 方 式 来 传 达 原 文 的 内 容 。归 化 翻 译 要 求 译 者 向 目 的 语 的 读 者 靠 拢 ,译 者 必 须 像 本 国 作 者 那样 说 话 ,原 作 者 要 想 和 读 者 直 接 对 话 ,译 作 必 须 变 成 地 道 的 本 国语 言 。归 化 翻 译 有 助 于 读 者 更 好 地 理 解 译 文 ,增 强 译 文 的 可 读 性和 欣 赏 性 。所 以 归化是指在翻译中采用透明、流畅的风格,最大限度地淡化原文的陌生感的一种翻译策略。它应尽可能的使源语文本所反映的世界接近目的语文化读者的世界,从而达到源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之间的“文化

3、对等” 。 Nina 可以说是归化翻译的典型代表人物。他提出了“最切近的自然对等” 的概念。他从社会和文化的角度出 发,把目的语读者置于首位,并仔细分析源语信息的意图。Nina 在各种不同场合重复他的这一观点,即“译文基本上应是源语信息最切近的自然对等”。在 Nina 看来,动态对等(或功能对等)的目的是,译文的表达方式应是完全自然的,并尽可能地把源语行为模式纳入目的语读者的文化范畴。这种关于翻译的概念不强调读者为了理解源语信息一定得接受源语文化的模式。因此,他提出了“功能同构 ”的策略作为解决的方法,以求在不同体系中取得相同的效果。 异 化 (foreignization):是 “译 者 尽

4、 可 能 不 去 打 扰 作 者 ,让 读 者 向作 者 靠 拢 ”。在 翻 译 上 就 是 迁 就 外 来 文 化 的 语 言 特 点 ,吸 纳 外 语 表达 方 式 ,要 求 译 者 向 作 者 靠 拢 ,采 取 相 应 于 作 者 所 使 用 的 源 语 表达 方 式 ,来 传 达 原 文 的 内 容 ,即 以 目 的 语 文 化 为 归 宿 。使 用 异 化 策略 的 目 的 在 于 考 虑 民 族 文 化 的 差 异 性 、保 存 和 反 映 异 域 民 族 特 征和 语 言 风 格 特 色 ,为 译 文 读 者 保 留 异 国 情 调 。所 以 异化是指偏离本土主流价值观,保留原文

5、的语言和文化差异(Venuti,2001:240)1;或指在一定程度上保留原文的异域性(foreignness),故意打破目标语言常规的翻译(Shuttleworth&Cowie,1997:59)2 ,主张在译文中保留源语文化的“异化派 ”提出翻 译的主要目的是文化 间的交流,源语文化将会丰富目的语文化和目的语的语言表达方式。读者的阅读目的也包括想了解异国文化,译者应相信读者的智力和想象力能理解异国文化的特异之处韦努蒂(Venuti) 可以说是异化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了 “反翻译论”的概念。这种翻译刻意在目的语的文本中,在 风格和其他方面突出原文之“异 ”。韦努蒂公开声言, “其目的是要发展一种

6、翻译理论和实践,以抵御目的语文化占主导地位的趁势,从而突出文本在语言和文化这两方面的差异。 ”3在这一概念中,他提出了一种反 对译文通顺的翻译策略,即译文故意弄得不通顺。有些译者也对读者毫不妥协,要求读者接受异国文化的特异之处。实质上,异化派是主张译文应以原语和原文作者为归宿,注重展示原语的表达方式,刻意保留文化异质以促进各文化间的交流与融合。由于经济全球一体化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各种不同文化也相互碰撞、相互影响,相互渗透与融合,各族人民之间彼此了解的需求也与日俱增,因而,主张异化的学者也越来越多。用通俗的语言概括,即归化法要求译者向译语读者靠拢,采取译语读者习惯的译语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

7、内容;异化法则要求译者向作者靠拢,采取相应于作者使用的原语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二 归化、异化区别于意译、直译从 历史上看,异化和归化可以视为直译和意译的概念延伸,但又不完全等同于直译和意译。直译和意译所关注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在语言层面处理形式和意义,而异化和归化则突破了语言因素的局限,将视野扩展到语言、文化和美学等因素。按韦努蒂(Venuti)的说法,归化法是“把原作者 带入 译入语文化” ,而异化法 则是“接受外语文本的语言及文化差异,把读者带入外国情景”。 (Venuti,1995:20)由此可见,直译和意译主要是局限于语言层面的价值取向,异化和归化则是立足于文化大语境下的价值取向,

8、两者之间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不能混为一谈。归化和异化,一个要求“接近读者”,一个要求“接近作者” ,具有较强的界定性;相比之下,直译和意译则比较偏重“形式” 上的自由与不自由。有的文中把归化等同于意译,异化等同于直译,这样做其实不够科学。归化和异化其实是在忠实地传达原作“说了什么” 的基础之上,对是否尽可能展示原作是“怎么说”,是否最大限度地再现原作在语言文化上的特有风味上采取的不同态度。两对术语相比,归化和异化更多地是有关文化的问题,即是否要保持原作洋味的问题。三、归化与异化的均衡实际上,归化与异化只是一个相对的区分。从翻译概念(内涵)的本义来说,翻译是归化与异化的悖论。 “翻译”这词本身就

9、包含了一种归化的过程。因为翻译意味着把陌生的原本语言文化传达的信息输送到目的语语言文化,给它穿上目的语语言文化的外衣,以便让目的语读者认识、适应、理解。正如 韦努蒂所认为的那样,翻译总是传达一种解释(理解),传达一个有倾向性、经过更改的外国文本,往里面添加了一些目的语独有的特质而使其不再神秘莫测,用富有特色的本土风格使之变得易于理解;而这整个过程表明翻译必然执行着一项归化的功能。5然而,作为跨文化的翻译,在翻译的信息内容上总有一些挑战归化的异域特质,而必须直译。鲁迅也说,其 实世界上也不会有完全归化的译文,倘有,就是貌合神离,从严辨别起来,它算不得翻译。6因此翻译中总是有异化的成分,归化中总有

10、异化。如韦努蒂所说,归化翻译是要同化原本,抑制、消解其异域特色或风情,使译本符合目的语语言文化的主流价值观,社会规范,诗学和意识形态;异化翻译则是要打破目的语语言文化的社会规范和主流诗学,保留原本的异域特色和差异。5异化的策略通常是丰富目的语语言文化的重要方法,因为它能够引进更多的新事物(异域特色),有助于扩展目的语读者的视界和目的语文化的疆界。但是,异化总是相对的,从原语到目的语本身就包含一个归化的过程;再者,译者采用异化的策略翻译时不能不考虑目的语读者的接受,异化的翻译不能牺牲译本的接受,否则翻译就毫无意义。为了目的语读者的接受,异化中总有归化的成分。因此,翻译同时包含了归化和异化,是归化

11、与异化融合共生的载体。在实际的翻译中,都同时存在两种过程。有些学者认为归化和异化,无论采取哪一种都必须坚持到底,不能将二者混淆使用。然而我们在实际的翻译中,是无法做到这么纯粹的。翻译要求我们忠实地再现原文作者的思想和风格,而这些都是带有浓厚的异国情调的,因此采用异化法是必然;同时译文又要考虑到读者的理解及原文的流畅,因此采用归化法也是必然。选取一个策略而完全排除另一种策略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也是不现实的。它们各有优势,也各有缺陷,因此顾此失彼不能达到最终翻译的目的。 因此我们在翻译过程中,必须通过选择使译文在接近读者和接近作者之间找一个“融会点 ”。这个“ 融会点”不是一成不变的“居中点”,它有

12、时距离作者近些,有时距离读者近些,但无论接近哪一方,都要遵循一条原则:接近作者时,不能距离读者太远;接近读者时,不能距离作者太远。即异化时不妨碍译文的通顺易懂,归化时不失去原文的味道,同时,我们应坚持对语言形式采取归化的策略,而对其文化因素进行异化处理。这样,译文作品可兼两策略之长而避其短,使两者有共同 发展的空间。由此,在实际翻译过程中归化与异化应该是相辅相成,并有互补的辩证统一关系。四 小结归化和异化只是翻译的一种策略,一种手段,无论是归化多些还是异化多些,只要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能将二者结合得很好,将其辩证统一的关系充分体现,既再现了原作的风格,又结合了读者的文化及语言习惯,就是成功的翻译

13、。无论从语言、文化层面,还是从哲学、诗学、意识形态层面看,归化与异化都是翻译过程中同时存在的对立统一体。归化与异化在翻译过程中矛盾对立但并不对抗。归化与异化只是一种翻译策略或手段,它并非翻译标准。实践证明,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只有善于兼用异化和归化两种方法,采取“ 两条腿走路”的方针,才能完成翻译的双重任务。无论采用的是归化还是异化,只要符合翻译标准,达到了翻译的目的,那么就算是成功的翻译,很难判断孰优孰劣。而且,事物总是不断地向前发展的,对于同一翻译材料,今天用归化译法为佳,明朝说不定用异化为上,有时甚至只有两种策略结合起来使用才能完关。因此,归化与异化作为两大翻译手段是辩证对立的统一。正如

14、张谷若先生所说:原来是地道的语言文字,翻译时也要译成地道的语言文字参考文献1Venuti,L. Strategies of TranslationM. Routledge Encyclopedia of Translation Studies.Baker,M. &. Mlmkjaer(eds.). 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2001.2Shuttleworth, M.& Cowie,M. Dictionary of Translation StudiesM.Manchester: St Jerome,1997.3郭建中 .翻 译中的文化因素:归化与异化J. 外国语,1998.4朱健平 .归 化与异化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5孙致礼 .翻 译:理论与实践的探索C. 南京:译林出版社,1999.6陈丽 莉.翻 译的异化和归化J. 中国科技翻译,1999(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