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宣武区2006年高三年级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附答案)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2268491 上传时间:2017-11-2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48.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宣武区2006年高三年级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附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北京市宣武区2006年高三年级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附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北京市宣武区2006年高三年级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附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北京市宣武区2006年高三年级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附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北京市宣武区2006年高三年级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附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市宣武区2006年高三年级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附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宣武区2006年高三年级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附答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北京市宣武区 2006 年高三年级第一次质量检测高 三 语 文本试卷分第 I 卷和第 II 卷两部分,共 150 分,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第 I 卷(选择题,共 30 分)一. (15 分,每小题 3 分)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巨擘(b) 殷( yn)红 标识(sh ) 身陷囹圄(y)B. 吮(shn)吸 惩 (ch ng)罚 恫吓(h ) 应(yng)运而生C. 粗犷(gung) 角(ju)色 铜臭(xi ) 酩酊(dng)大醉D. 木讷(n) 内疚 (ji) 胴(dng)体 命运多舛(chun)2.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2、疾首蹩额 倍尝艰辛 针砭时弊 初露端倪B. 不可思议 四季常青 轻歌曼舞 和言悦色C. 言简意赅 心劳日拙 贻笑大方 瞻望未来D. 绿草如茵 一枕黄粱 物资溃乏 人情世故3.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谭盾自感艺无止境,于是他转而向民间学习,从而_了音乐创作的境界。在高三紧张的复习阶段,我们也不能熬夜,因为充足的睡眠是健康的_。一个人如果一味得过且过,不思进取,甚至好逸恶劳,那么_一事无成。讲好普通话是每个老师必须具备的技能,_是语文老师,就更不必说了。A. 开创 保证 往往 何况B. 开创 保障 往往 况且C. 开拓 保障 必然 况且D. 开拓 保证 必然 何况4. 下列

3、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女足在这次世界大赛中惨遭失败,她们立志要卷土重来,争取下一次的胜利。B. 改革开放以后,国家 河清海晏,各项政策开明,广大知识分子终于可以一展鸿图。C. 这个曾被认为有教无类 、不堪造就的孩子,在本次国际钢琴比赛中竟然脱颖而出。D. 近年连续发生多起耸人听闻 的煤矿爆炸案,中央下决心严打官煤勾结的不法行为。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如果说中华民族的文化是一部雄浑壮美的交响乐,那么中华节日文化便是其中一组亮丽的乐章。B. 竞聘考核上岗的人事制度改革,对于那些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的干部,的确会感到很大的压力。C. 最近,为我校年事

4、已高的张老师体检的医生惊奇地发现,他患了多年的心脏病竟然2不治而愈了。D. 许多相声谜十分推崇郭德纲,因为不仅他基本功扎实,而且有一颗甘愿为底层百姓表演的热心。二、 (15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610 题。凡人主必信。信而又信,谁人不亲?信立则虚言可以赏矣。虚言可以赏,则六合之内皆为己府矣。信之所及,尽制之矣。制之而不用,人之有也;制之而用之,己之有也。己有之,则天地之物毕为用矣。君臣不信,则百姓诽谤,社稷不宁;处官不信,则少不畏长,贵贱相轻;赏罚不信,则民易犯法,不可使令;交友不信,则离散郁怨,不能相亲;百工不信,则器械苦伪,丹漆染色不贞。夫可与为始,可与为终,可与尊通,

5、可与卑穷者,其唯信乎!信而又信,重袭于身,乃通于天。以此治人,则膏雨甘露降矣,寒暑四时当矣。齐桓公伐鲁,鲁人不敢轻战,去国五十里而封之。鲁请比关内侯以听,桓公许之。曹刿谓鲁庄公曰:“君宁死而又死乎?其宁生而又生乎?”庄公曰:“何谓也?”曹刿曰:“听臣之言,国必广大,身必安乐,是生而又生也;不听臣之言,国必灭亡,身必危辱,是死而又死也。 ”庄公曰:“请从。 ”于是明日将盟,庄公与曹刿皆怀剑至于坛上。庄公左搏桓公,右抽剑以自承,曰:“鲁国去境数百里,今去境五十里,亦无生矣。钧其死也,戮于君前。 ”管仲、鲍叔进,曹刿按剑当两陛之间曰:“且二君将改图,毋或进者!”庄公曰:“封于汶则可,不则请死。 ”管

6、仲曰:“以地卫君,非以君卫地,君其许之。 ”乃遂封于汶南,与之盟。归而欲勿予。管仲曰:“不可。人特劫君而不盟,君不知,不可谓智;临难而不能勿听,不可谓勇;许之而不予,不可谓信。予之,虽亡地亦得信。以四百里之地见信于天下,君犹得也。 ”夫九合 注 之而合,一匡之而听,从此生矣。管仲可谓能因物矣,虽失乎前,可谓后得之矣。(节选自吕氏春秋贵信 )注九合:指齐桓公多次盟会诸侯。6.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信立则虚言可以赏矣 赏:鉴别。B. 器械苦伪,丹漆染色不 贞 贞:纯正。C. 信而又信,重袭于身 袭:侵袭。D. 钧其死也,戮于君前 钧:通“均” ,同,同样。7. 下列各

7、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制之而不用,人之有也许之而不予,不可谓信B. 可与卑穷者,其唯信乎君宁死而又死乎?其宁生而又生乎?C. 鲁请比关内侯以听以四百里之地见信于天下D. 听臣之言,国必广大乃遂封于汶南,与之盟8. 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成分,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夫可与(它,指诚信)为始,可与(它,指诚信)为终。3B. 庄公曰:“请(他,指齐桓公)从。 ”C. 钧其死也, (我,庄公自指)戮于君前。D. (这是)以地卫君,非以君卫地。9. 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表达“人主必信”的好处的一组是( )信而又信,谁人不亲?六合之内皆为己府君臣不信,则百姓诽谤膏雨甘露

8、降矣,寒暑四时当矣国必广大,身必安乐夫九合之而合,一匡之而听A. B. C. D. 10.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第一段总写君主讲求诚信的意义,只要有诚信的态度便可拥有、使用天地万物。B. 第二段写了各种行业都要讲求诚信,以此来突出为人君者更须讲求诚信的道理。C. 第三段以齐鲁的故事为例,说明只有讲求诚信才能赢得天下,获得最终的胜利。D. 本文采用正反论证等方法,讲道理,摆事实,反复强调了君主须讲求诚信的道理。第 II 卷(共 120 分)三. (18 分)11.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用“”线给文中画线的文字断句。 (5 分)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

9、抵两岸,悉皆怪石,敧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 溪 若 在 山 野 则 宜 逸 民 退 士 之 所 游 处 在 人 间 则 可 为 都 邑 之胜 境 静 者 之 林 亭 而 置 州 以 来 无 人 赏 爱 徘 徊 溪 上 为 之 怅 然。(节选自唐代元结右溪记 )12.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问题。 (7 分)摊破浣溪沙李璟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何限恨,倚栏干。(1)下列对作品中词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 “菡萏” ,即荷花的别称。 “菡萏香销” ,写花之凋零,也

10、寓有美人迟暮的意味。B. “韶光” ,即美好的时光。 “还与韶光” ,写光阴荏苒,含有对青春易逝的慨叹。C. “鸡塞” ,代指边塞远地。 “梦回鸡塞” ,写梦中思念,表现出对战争的愤慨与无奈。D. “玉笙” ,对笙管的美称。 “吹彻玉笙” ,写楼上奏乐,含有独尝寂寞的凄清与哀伤。(2)这首词与李清照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都表现了主人公对远人的思念之情。它们在写法上有哪些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各答出两点即可) (4 分)相同之处:_4_不同之处:_13. 将下面的古诗文补充完整(任选六小题) 。 (6 分)戍卒叫,函谷举,_,_!(杜牧阿房宫赋 )哀吾生之须臾,_;挟飞仙以遨游,_。 (苏轼

11、前赤壁赋)_,_。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刘禹锡秋词 )_,_。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李贺李凭箜篌引 )_,蓝田日暖玉生烟。_,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锦瑟 )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_,_。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 (王安石桂枝香 )_,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_!(李清照声声慢 )二十桥仍在,_,_。念桥边红药,_!(姜夔扬州慢 )四. (12 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417 题。宋代“分茶”(1)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有两句诗:“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一些选本将“分茶”释为“品茶” 。薛瑞生先生撰文,认为“分茶”并非“品茶” ,而是“用煎

12、好的水去点茶 ,然后分给吃茶者” 。薛先生对释“分茶”为“品茶”的批评是对的,但对“分茶”的解释却难以服人。(2)观陆游临安春雨初霁全诗,可知“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是说在百无聊赖中以“闲作草”与“戏分茶”来打发时光,排遣苦闷。其中“戏”字给“分茶”定了性质,即“分茶”既非品茶也非“点茶” ,更不是用煎好的水去“点茶”再分给吃茶者。宋人杨万里有一首专咏“分茶”的诗澹庵座上观显上人分茶 ,其中“纷如擘絮行太空,影落寒江能万变”等句,是说“分茶”乃一种能于茶汤面幻化出奇异物象的供人观玩的游戏。这种游戏在陆、杨前的五代、宋初人陶谷所著清异录卷下茗荈条记云:“近世有下汤运匕,别施妙诀,使汤纹

13、水脉成物象者时人谓之茶百戏 。 ”陆、杨诗中的“分茶”无疑就是这种早已存在的“茶百戏”或曰“汤戏” ,但在宋人诗词中不见“茶百戏”或“汤戏”之称,盖其初起俗称“茶百戏” ,而文人参与后又给它起了“分茶戏”的雅名并简称“分茶”而已。(3)至于“分茶”与当时盛行的“点茶”有什么关系?“分茶”即“点茶”是薛文与茶学界共同的观点,但杨诗所言“分茶”毕竟与宋徽宗大观茶论中写的“点茶”不同,故持此观点者又说“分茶”偶尔又专指点茶法中特有的技巧。虽然目前将宋人诗词中的“分茶”均释为茶游戏尚有一定困难,有时解为“点茶”似乎可通;但可证“点茶”为茶技艺者无任何记载,而“分茶”为茶游戏毕竟有陆、杨诗与清异录可证。

14、(4)宋代还盛行“斗茶” ,它与“分茶”又是什么关系呢?薛文又说:“正因为分茶是一种技艺,才有斗茶之举;斗茶即分茶的本领,相去仅一水二水5而已。 ”此乃不了解“斗茶”历史之误。唐代已有比试煎(烹)茶技艺的,又称茗战。宋人撰梅妃传记唐玄宗语:“此梅精也,吹白玉笛,作惊鸿舞,一座光辉,斗茶今又胜我矣。 ”至宋,煎茶方式发展为“点茶” , “斗茶”则变为斗“点茶” 。建安斗“点茶”以汤面水痕出现早晚定胜负,即宋徽宗大观茶论中所言“相去一水二水”也。是否有斗“分茶” ,则值得怀疑,因为“分茶”所幻化出的奇异物象须臾即散,没有分辨优劣高下的时间。14. 请根据作者的观点,对“分茶” “点茶” “斗茶”分别作出解释。 (3 分)“分茶”指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