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模拟考)语文科试卷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2241261 上传时间:2017-11-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53.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模拟考)语文科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1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模拟考)语文科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1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模拟考)语文科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1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模拟考)语文科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1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模拟考)语文科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模拟考)语文科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模拟考)语文科试卷(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1 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模拟考)语 文 科 试 卷一、基础(24 分)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共 10 分。)子曰:“,可以为师矣。 ” (论语为政) ,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谈笑有鸿儒, 。 (刘禹锡陋室铭) 教师如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他们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常使我们想到李商隐无题中的名句,。(李商隐无题)了却君王天下事, 。 (辛弃疾破阵子)默写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的颔联和颈联。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漳江边。来源:Zxxk.Com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词语。 (4 分)我写家的时候我仿佛在跟一些人一块

2、儿受苦,跟一些人一块儿在 m zho( )下面挣扎。我陪着那些可爱的年轻的生命欢笑,也陪着他们哀哭。我知道我是在挖开我的回忆的坟墓。那些惨痛的回忆到现在还是异常鲜明。在我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我就常常被逼着目睹一些可爱的年轻生命横遭 cu cn( ) ,以至于得到悲惨的结局。那个时候我的心因为 i lin( )而痛苦,但同时它又充满恶毒的 z zhu( ) 。m zho( ) cu cn( )i lin( )z zhu( )3.选出有语病的一项是( ) (3 分)A、通过理论学习,全体干部进一步提高了认识水平。B、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C、大学毕业后,他被分到这所学校当英语老师。

3、D、据有关专家鉴定认为,这一科研成果总体上达到了国家先进。4.任选下列所给词语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并要求用到关联词“如果那么” ,阐述一个观点,写一段连贯的话。 (3 分)糟粕 猎奇 孤陋寡闻 共鸣 意境 关联 抽象5.探究下列材料,写出你的发现。 (4 分)材料一 爷爷一提到“粮票”“烟票”“人民公社”就感慨不已。对他的孙女来说,这些词语太陌生了,她经常说的是“上网”“粉丝”“低碳”等新词语。材料二 某个娱乐节目搞“海选”,不久到处都“海选”;电视台刚播蜗居,老百姓全在说“蜗居”。这些名称一出现, 就成了各大媒体报道中的热点词汇。材料三 李老师在 批改随笔时,看到了天书般的一段话:“偶

4、灰常稀饭周杰伦,那天偶拿他的片片到班里亮骚,被老斑发现收了去,真是 7456”李老师当场 “晕倒”。探究发现:_ _二、阅读 (46 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第 620 题(一) 出 师 表(节选) (10 分)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来源:Z|xx|k.Com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

5、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 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 任也。6.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2 分)A.由是感激是马也 B.以伤先帝之明明察秋毫 C.奉命于危难之间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D.恐托付不效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3 分)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_ _8.下列对 文段内容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2 分)A.诸葛亮自叙生平,是为了让后主相信自己,与出师无关。B.“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表达了作者对刘氏父子的感情。C.“苟全性命于乱世 ,不求闻达于诸侯 ”表明了作者的政治愿望

6、。D.选文乃至全文,表达了作者有感于先帝的知遇之恩而图报、对刘氏父子的一片忠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思想感情。9.诸葛亮在奏章中叙述自己的的身世和追随先帝的的经历,这与邹忌劝谏齐王时叙说自己的事情有什么不同?(3 分)来源:学,科,网_来源:学#科#网 Z#X#X#K(二)学习语文不能要求速成 (13 分) 我常常接到这样的信,信上说: “我很想学语文,希望你来封 信说说怎样学。 ”意思是,去一封回信,他一看,就能学好语文了。又常常有这样的请求,要我谈谈写作的方法。我谈了,谈了三个钟头。 有的人在散会的时候说: “今天听到的很解决问题。”解决问题哪有这么容易?哪有这么快?希望快,希望马上学到手,

7、这种心情可以理解;可是学习不可能速成,不可能画一道符,吞下去就会了。学习是急不来的。为什么?学习语文目的在运用,就要养成运用语文 的好习惯。凡是习惯都不是几天工夫能够养成的。比方学游泳。先看看讲游泳的书,什么 蛙式,自由式,都知道了。可是光看书不下水不行,得下水。初下水的时候很勉强,一次勉强,两次勉强,勉强浮起来了,一个不当心又沉了下去。要等勉强阶段过去了,不用再想手该怎么样,脚该怎么样,自然而然能浮在水面上了,能往前游了,这才叫养成了游泳习惯。学语文也是这样,也要养成习惯才行。习惯是从实践里养成的,知道一点做一点,知道几点做几点,积累起来,各方面都养成习惯,而且全是好习惯,就差不多了。举个最

8、简单的例子,写完一句话要加个句号,谁都知道,一年级小学生也知道。但是偏偏有人就不这么办。知道是知道,就是没养成习惯。一定要把知识跟实践结合起来,实践越多就知道得越真切,知道得越真切就越能起指导实践的作用。不断学,不断练,才能养成好习惯,才能真正学到本领。有人说, 某人“一目十行” ,眼睛一扫就是十行。有人说,某人“倚马万言”,靠在马旁边拿起笔来一下子就写了一万字。读得快,写得快,都了不起。“一目十行”是说读书很熟练,不是说读书马马虎虎;“倚马万言”是说写得又快又好,不是说乱写一气,胡诌不通的文章。这两种本领都是勤学苦练的 结果。要学好语文就得下功夫。开头不免有点勉强,不断练,练的功夫到家了,才

9、能得心应手,心里明白 ,手头纯熟。离开多练,想得到什么秘诀,一 下子把语文学好,是办不到的。想靠看一封回信,听一回演讲,就解决问题,是办不到的。有好习惯,也有坏习惯。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 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想改也不容易。譬如现在学校里不少学生写错别字,学校提出要纠正错别字,要消灭错别字。错别字怎么来的呢?不会写正确的形体吗?不见得。有的人写错别字成了习惯,别人告诉他写错了,他也知道错,可是下次一提笔还是错了。最好是开头就不要错,错了经别人指出,就勉强一下自己,硬要注意改正。比方“自己”的“己”和“已经”的“已”搞不清楚,那就下点儿功夫记它一记,随时警惕,直到不留心也不会 错才

10、罢休。10.这篇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选出正确的一项。 ( ) (2分)A.学语文要把知识跟实践结合起来。 B.要学好语文就得下功夫。C.学习语文不能速成,要养成运用语文 的好习惯 。 D.养成好习惯,一辈子受用。来源:学科网来源:学*科*网11.请写出选文第段的论证思路。 (4分)_ 。12.选文第段中,作者反复说“是办不到的” ,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_。 13.举出你学习语文的一个好习惯(或坏习惯) ,并谈谈这一习惯对你的影响。 (4分)_。 来源:学科网(三)父 亲 (15分)1989 年发生在美国洛杉矶一带的大地震,在不到 4 分钟的时间里,使 30 万人受到伤害。在混乱的废

11、墟中,一个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便冲向他 7 岁的儿子上学的学校。他眼前,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笑的漂亮的三层教室楼已经变成了一片废墟。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 阿曼达,我的儿子!”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 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他知道儿子的教室在一层左后角处,他疾步走到那里,开始动手。在他清理挖掘时,不断有孩子的父母急匆匆地赶来,哭喊过后,他们绝望地离开了。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说:“太晚了,他们已经死了。 ”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来帮助我?” 没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头挖着

12、。救火队长挡住他:“太危险了 ,随时可能起火爆炸,请你离开。 ”这位父亲问:“你是不是来帮助我?”警察走过来:“你很难过,难以控制自己,可这样不但不利于你自己,对他人也有危险,马上回家去吧。 ”“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人们都摇头叹息着走开了,都认为这位父亲因失去孩子而精神失常了。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 ”他挖了 8 个小时、12 个小时、24 个小时、36个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浑身上下破烂不堪,到处是血迹。来源:学科网到第 38 个小时,他突然听到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是儿子的声音!父亲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爸爸,真的是你

13、吗?”“是我,是爸爸,我的儿子。 ”“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来救我,也就能救出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你现在怎么样?有几个孩子活着?”“我们这里有 14 个同学,都活着,我们都在教室的墙角,房顶塌下来架了个大三角形,我们没被砸着。 ”父亲大声向四周呼喊:“这里有 14 个孩子,都活着!快来人!”过路的几个人赶紧上前帮忙。50 分钟后,一个安全的小出口开辟了出来。父亲声音颤抖地说:“出来吧!阿曼达。 ”“不,爸爸。先让别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这对了不起的父子在经历了巨大的磨难后,无比

14、幸福地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14对本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 分)A本文的主要事件是 :地震中父亲怀着坚定的信念,战胜困难,抢救儿子B本文采用对比和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来突出父亲的爱子之心C本文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议论和说明等方式,增强了表达效果D本文在记叙上采用了顺叙的方式,显得情节紧凑,动人心魄15文中写“他挖了 8 个小时、12 个小时、24 个小时、36 个小时”,为什么不直接写“他挖到第 38个小时”? (3 分)答:_ _16 “反复”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方法,文中反复出现“ 谁愿意来帮助我? ”“你是不是来帮助我?”这些话强调了什么意思?突出了什么样的感情? (4 分)答: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