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2240929 上传时间:2017-11-26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81.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12月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2年12月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2年12月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2年12月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2年12月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年12月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年12月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 年 12 月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卷本试卷共 8 页,包括四道大题,共 24 道小题。共 10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一、现代文阅读(20 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 题。儒学在两千多年的演进过程中,尽管有时式微,但总体来说却生生不息。孔子在“礼崩乐坏”的社会环境下,为救世而奔走于各诸侯国,整理编纂“六书”。整理编纂的同时,孔子吸取了前人理论思维的营养,创立了儒家学派,建构了儒学理论思维的基本框架,使儒学成为“显学”。从诸侯割据到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社会实现了大变革、大转型。如何适应社会大转型的需要,如何才能使国家长治久安,是当时法、道、儒各家所议

2、论的热门话题。汉武帝为使刘汉政权“传之亡(无)穷”,而举贤良文学之士,以对策的形式“垂问乎天人之应”。董仲舒经过“三年不窥园”的殚精致思,吸收先秦名家、法家、道家、阴阳家等各家思想入儒,创立了以“天人感应”为核心的新儒学理论思维体系,回应了汉武帝“天人之应”的“垂问”,为当时社会治理中所存在的政治制度、伦理道德、政令刑罚、礼乐教化、学术思想等方面的冲突和由此产生的现实危机,提出了化解之道,使儒学获得了新生命。自汉末至唐,由于内外种种因素的影响,儒学未能创造出化解现实社会中错综复杂的冲突和危机的方法,从而淡化了其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理论思维、价值观念、伦理道德等领域应有的效能和作用。尽管如此,

3、在儒释道三教长期的冲突和融合的过程中,儒学以其特有的理论思维、礼乐制度,获得了生命的意义。面对佛教的强势文化,宋、元、明、清时的理学家以其“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精神,出入佛道,“尽究其说”。他们援佛道入儒,适应了新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伦理道德、价值观念、终极关切的需要,体现了时代精神的精华,使颠错于秦火、兴盛于汉代、幽沉于六朝的儒学,焕然大明于世。由于理学家的创新,儒学不仅获得新生命,而且发展到顶峰。儒学之所以得以开创,董仲舒和宋明理学之所以赋予了儒学新生命,归根到底就在于创新。创新是指在继承往圣和诸子的基础上,超越往圣和诸子,既不是照着讲,也不是接着讲,

4、而是在“穷理尽性而至于命”的效能上,充分体会和把握时代的现实需求和时代的主流精神,以新思想、新观点、新方法、新话题,建构新的哲学理论思维体系,是自己讲,讲自己。在当代,若要开创儒学的新局面,赋予儒学新生命,必须借鉴宋明理学的经验,建构“自家”哲学理论的新体系、新观点、新话题和新方法。若仍是唱唱老调子,就会使儒学愈唱愈衰落,愈唱愈脱离社会发展的实际。若执著于对儒家文本的照着讲,或者以秉承衣钵的方式接着讲,就会使儒学愈讲愈枯燥,愈讲愈贫乏。为改变这种状况,使儒学得以新生,必须“自家”创造出新理论体系、新核心话题、新诠释文本,激发新儒学的生命智慧。(节编自张立文儒学的生命在于创新)1下列对于“儒学”

5、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2 分)A在“礼崩乐坏”的社会环境下,孔子整理编纂“六书”时吸取前人理论思维的营养,创立了儒家学派,建构了儒学理论思维的基本框架。B如何适应社会大转型的需要,如何才能使国家长治久安,这些热点问题引发了当时法、道、儒各家学派的议论,促进了儒学的发展。C董仲舒吸收名、法、道等各家思想入儒,建构了新儒学的理论思维体系,提出现实冲突和危机的化解之道,使儒学获得了新生命。D自汉末至唐,儒学未能找到化解现实冲突和危机的方法,原因在于它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效能和作用。2根据原文信息,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A宋元明清时的理学家,援佛道入儒,适应了

6、新时代的需要,体现了时代精神的精华,使儒学不仅获得了新生命,而且发展到了顶峰。B儒学的开创和发展,归根到底在于创新。但创新并不意味着完全抛开往圣和诸子,而是强调在继承往圣和诸子的基础上去超越他们。C在当代,若要使儒学获得新生命,必须在全盘接受宋明理学经验的基础上,建构“自家”哲学理论思维新体系、新观点、新话题和新方法。D儒学如要在当代得到发展,必须充分体会和把握时代的现实需求和时代的主流精神,而不能仍是唱唱老调子,否则就会愈唱愈衰落。(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3-6 题。自私的父亲凤凰男孩的父亲突然全身发抖,肌肉萎缩。母亲急忙把父亲送进医院。医生检查后告诉母亲说先住下来,观察几天,如果需要,

7、可能会动手术,叫母亲准备好钱。家里穷,母亲急得四处借钱。母亲还没有凑够给父亲治病的钱,男孩也全身发抖,肌肉萎缩。母亲吓得赶紧把男孩送到医院。医生检查后告诉母亲说,跟他父亲是一样的病,可能是遗传。两天后,医生告诉母亲说,他们都得动手术,但是,动手术并不一定就能救活他们。母亲很着急,很伤心。借的钱,也许还不够一个人的费用,两个人,怎么办呢?更何况,动手术,还不一定有救!母亲急得团团转,母亲泪流满面。这样倒霉的事,怎么就摊在了自己的身上?母亲不能失去丈夫,不能失去儿子。不能救两个,至少要救一个,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希望,也要试一试。可是,救谁呢?一个是自己的丈夫,一个是自己的儿子。母亲对父亲和男孩说,

8、对不起,实在没有钱,只能先救一个。你们说说,先救谁?父亲说,先救我!先救我!我是你丈夫,我跟你最亲!男孩听了父亲的话,他没有说话,把脸转到一边,悄悄地流泪。什么是亲情?这就是亲情!在最关键的时候,父亲居然要先救自己,放弃他,父亲太自私了!母亲沉默了。她想,我真的就只是救丈夫,不救儿子吗?她知道,她的决定,可能会伤害到另一个人。她说,我想,谁的身体强,就救谁吧。因为身体强,希望才最大,你们说呢?父亲说,也是啊,好吧,就这样吧!男孩说,好吧,我同意!在此之前,男孩曾想过主动放弃,让母亲把钱花在父亲身上。他想自己没有报答父亲的机会,这一次,就把生的希望让给父亲吧。可是现在,他不会放弃,他要活下来,因

9、为父亲太自私,他不配当自己的父亲,他不值得自己为之牺牲。男孩大口吃药,哪怕再苦,他都不皱一下眉头。男孩大口喝水,大口吃水果,大口喝粥,他要让自己的身体强壮,他要让自己的精神抖擞,他不能输给父亲。输给父亲,他就只有死。两天后,父亲的身体更加萎缩,精神更加萎靡。男孩的身体和精神都比父亲要好得多。在这种情况下,母亲,还有医生,都决定救男孩。当然,也不是说就完全放弃父亲。父亲依然住院,依然吃药,依然观察,母亲依然四处求人,只要有足够的钱,依然会救父亲。男孩进行手术。手术非常成功。医生说情况很好,只要不出意外,他活几十年都没问题。男孩的身体一天天恢复,父亲的身体一天天萎缩。最终,男孩能大口地吃饭,能下床

10、走路。而父亲,骨瘦如柴,目光呆滞,跟死人没多少差别。医生告诉母亲说,没救了,抬回家去吧!男孩出院那天,父亲也出了院。男孩是自己走回去的,父亲却是让人抬回去的。每天,男孩蹦蹦跳跳,说说笑笑,好像他不曾得过疾病。而父亲,在一个早晨,终于死去。那时的父亲,只剩下一把骨头。父亲的去世,男孩一点也不悲伤,因为,自从医院里父亲说出那么自私的话后,他就不再认他是自己的父亲。既然不是自己的父亲,那么,他就没有理由悲伤。母亲对男孩说,孩子,你爸死了,你怎么一点都不伤心呢?你给他磕几个头吧!男孩摇头,他说,他不是我爸!我不给他磕头!母亲说,我知道,在医院,你爸说过救他的话,显得很自私,你恨你爸。可是,孩子,我要告

11、诉你,真相并不是那样的。其实,一开始,你爸就要放弃自己,就要让我救你。可是我不同意。后来,实在借不到钱,只能救一个人,我才只好答应他救你。可是,他担心因为救你而放弃他,让你内疚一辈子,才不得不说出那样自私的话来。那些话,可能会伤害你,但是却能让你与他比赛,激发你活下去的信心,增强你与命运抗争的斗志。其实,一直以来,他都在把自己的药省给你吃。他说只要你活着,他就是死了也值。如果不是为了救你,我想,他现在可能还活着!男孩早已泪流满面。他走到父亲的棺木前,“咚”地一声跪下。(选自意林少年版,有删改。)3. 下列对父亲说出自私话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A父亲认为妻子和自己最亲,理所当然应先

12、救自己。B父亲出于无私的父爱,想要放弃自己,先救孩子。C父亲不希望因为自己放弃治疗而让孩子背上包袱。D父亲希望孩子与他比赛,激发孩子活下去的斗志。4. 下列对母亲形象的分析,正确的两项是(4 分)A母亲深深地爱着自己的丈夫和儿子。为了给二人治病,她一个人挑起了生活的重担,她到处借钱,希望至少要救一个。B母亲总是心怀希望。虽然借不够治疗父子二人的费用,心里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但只要有一线希望,她都不会选择放弃。C母亲是一个优柔寡断的人。她不能失去丈夫,不能失去儿子,如果只能救一个,先救谁让她难以做出决定。D母亲是一个非常理性的人。由于没有足够的钱,当男孩的身体明显比父亲强壮的时候,母亲果断地决定放

13、弃父亲。5. 下列对小说中男孩心理变化过程,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 分)A起初,男孩曾想过主动放弃,让母亲把钱花在父亲身上。因为他觉得父亲身体比他强壮,治愈希望应该比他大。B男孩听了父亲的话,他没有说话,把脸转到一边,悄悄地流泪。这是因为母亲放弃自己的做法让他伤心绝望。C男孩开始想先救父亲,后来又不想放弃自己的生命,他要活下来,因为他觉得父亲太自私,不值得自己为之牺牲。D自从医院里父亲说出那么自私的话后,男孩就不再认他是自己的父亲,但父亲去世的时候,男孩还是有一点悲伤。E. 男孩得知事情的真相以后,泪流满面,并且在父亲的棺木前跪下,因为此时此刻他终于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6. 下列对这篇小说艺术

14、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A以“自私的父亲”为标题,为读者留下悬念,父亲为什么自私,父亲怎样自私,引发了读者心中一连串的疑问。B男孩的身体变得强壮,而父亲的身体更加萎缩,精神更加萎靡,这些情节为下文男孩康复、父亲去世做了铺垫。C塑造父亲这一形象时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父亲的话让人觉得他很自私,但小说最后揭示了他的慈父情怀。D塑造男孩这一人物时综合运用了语言、动作、心理、肖像等多种描写方式,这些描写凸显了他的性格特点。E小说的结尾在母亲叙述事情真相后戛然而止,对儿子的反应一字不提,给读者留下充足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二、古诗文阅读(16 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711 题。曹

15、利用,赵州宁晋人。利用少喜谈辩,慷慨有志操。父谏卒,补殿前承旨,迁为鄜延路走马承受公事。景德元年,契丹寇河北。真宗幸澶州,射杀契丹大将挞览。契丹欲收兵去,使王继忠议和,择可使契丹者。枢密院以利用应选,遂授阁门祗使,奉书诣契丹军。帝语利用曰:“关南地归中国已久,不可许;汉以玉帛赐单于,有故事。”利用愤契丹,色不平,对曰:“彼若妄有所求,臣不敢生还。”帝壮其言。利用驰至军中,耶律隆绪母见利用。饮食毕,果议关南地,利用拒之。耶律隆绪母曰:“晋德我,畀我关南地。周世宗取之,今宜还我。”利用曰:“晋人以地畀契丹,周人取之,我朝不知也。若岁求金帛以佐军,尚不知帝意可否,割地之请,利用不敢以闻。”其政事舍人

16、高正始遽前曰:“我引众以来,图复故地。若止得金帛归,则愧吾国人矣。”利用曰:“子盍为契丹熟计,使契丹用子言,恐连兵结衅,不得而息,非国利也。”契丹度不可屈,和议遂定。利用奉约书以归。擢东上阁门使、忠州刺史,赐第京师。契丹遣使来聘,遂命利用迎劳之。利用在位既久,颇恃功。天禧二年,辅臣丁谓、李迪争论帝前,迪斥谓奸邪,因言利用与之为朋党。利用曰:“以片文遇主,臣不如迪;捐躯以入不测之虏,迪不逮臣也。”迪坐是免。章献太后临朝,中人与贵戚稍能轩轾为祸福,而利用以勋旧自居,不恤也。凡内降恩,力持不予,左右多怨,太后亦严惮利用。利用奏事帘前,或以指爪击带鞓,左右指以示太后曰:“利用在先帝时,何敢尔邪?”内侍罗崇勋得罪,太后使利用召崇勋戒敕之。利用去崇勋冠帻,崇勋恨之。会从子汭为赵州兵马监押,而州民赵德崇诣阙告汭不法事。奏上,崇勋请往按治,遂穷探其狱。汭坐被酒衣黄衣,令人呼万岁,杖死。及汭诛,谪左迁知随州。又坐私贷景灵宫钱,贬崇信军节度副使。命内侍杨怀敏护送,行至襄阳驿,怀敏不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