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襄阳市高中调研统一测试高二语文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2240677 上传时间:2017-11-2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4.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年1月襄阳市高中调研统一测试高二语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1年1月襄阳市高中调研统一测试高二语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1年1月襄阳市高中调研统一测试高二语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1年1月襄阳市高中调研统一测试高二语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1年1月襄阳市高中调研统一测试高二语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年1月襄阳市高中调研统一测试高二语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年1月襄阳市高中调研统一测试高二语文(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机密启用前 试卷类型:A2011 年 1 月襄阳市高中调研统一测试高二语文命题、审题:襄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徐国政 整理制作:青峰弦月本试卷第一、二、三大题为选择题,第四、五、六、七大题为非选择题。全卷共 8 页。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机读卡密封线内,将考号最后两位填在答题卷右下方座位号内,同时把机读卡上的项目填涂清楚,并认真阅读答题卷和机读卡上的注意事项。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正确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机读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代号涂黑,如需改动,必须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代号,答在试题卷上

2、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卷上各题规定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考试结束,请将机读卡和答题卷一并上交。一、基础知识部分(15 分,每小题 3 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洒脱 哂笑 恓惶 风吹日晒 两栖动物B估量 训诂 故旧 沽名钓誉 怙恶不悛C沉疴 坎坷 呵护 苛捐杂税 百舸争流D偶尔 寓所 遭遇 向隅而泣 藕断丝连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腊黄 缅怀 腼腆 前合后偃 阴谋鬼计B游弋 砍肩 国粹 青萃欲滴 蜂拥而来C不啻 麇集 潦倒 撩人心弦 阒无一人D馥郁 撕打 倦怠 卷轶浩繁 安贫若素

3、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和我素昧平生的外国小说欣赏精选了不同国家、不同时代、不同流派的小说作品,使我眼界大开,受益颇丰。B语文老师精心挑选的优秀作文引起了全班的强烈共鸣,同学们对这些文章评头论足,交口称赞。 C博尔赫斯在沙之书的开头,显得煞有介事。只要继续读下去,我们很快就会发现博尔赫斯在“说谎” ,因为他在小说中提到的那本“沙之书” ,在现实生活里是压根不存在的。D作为中国女排队长兼二传手的魏秋月,是全队的核心,在广州亚运会上她只凭颐指气使就能组织一次次精彩的进攻。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为确保安全,学校做出规定:出入校门的师生必须出示工作证和学生证。B受快餐文化的

4、影响,真正喜欢阅读中外名著的中学生并不多,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广大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中外名著就显得非常重要。C有的学生在考试前会出现失眠、烦躁等现象,这往往是因为他们太在乎考试成绩,心理负担过重造成的。D今天学校组织我们进行徒步郊游,我们班的同学全都按时返校了,只有两个同学还没有到校。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符合规定的一项是A 声声慢起下十四字叠字,总言心情之悲伤。心中无定,如有所失,故曰“寻寻觅觅” 。房栊寂静,空床无人,故曰“冷冷清清” 。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 )B近几个月来,世界多个国家相继出现感染“超级细菌”的病例。虽然这种新型细菌不会传染,但是由于它对几乎所有的抗生素“免疫” ,因而

5、死亡率很高。C “在幼儿园抢凳子,有人说我爸是科长 ;在小学欺负同学,有人说, 我爸是主任 。”一则报道引用“拼爹”游戏中令人难堪的流行语,将社会转型期的“二代”问题展示在公众面前。D柳永(约 987-约 1053) ,字耆卿,原名三变,崇安人(今福建崇安) ,北宋词人。二、 (12 分,每小题 2 分)阅读下面几段文字,完成 6-9 题。语言的模糊性与模糊语言(节选)扎德认为,自然界有很多东西,是不能进行精确分类的。他说,像星鱼、细菌这类对象,分在动物还是不分在动物类,就产生一种含混状态。 “比 1 大得多的实数” , “美人” ,“高个子” ,这些概念是含混的,带有模糊性,它们不构成数学意

6、义上的类或集;也就是说,不能给它们下精确的定义。但是这种带有不精确定义的“类” ,却仍在人的思维活动中,特别是在图像识别、信息通讯和抽象的领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扎德把这个对象称为“模糊集” 。世界上有些事物和现象是确定的,有些事物和现象是不确定的。这里存在着不确定性,有两种不确定性:头一种可以下明确的定义,但它不一定出现,这种事物的不确定性称为随机性这是控制论以及一些新兴的边缘科学所要研究的对象;另一种是已经出现或已经存在,甚至大量存在而又很难给它下精确定义的那种不确定性,称为模糊性。模糊概念就是从模糊性出发来分析问题的一种概念。我们不来论证或判断这样一个原理(不兼容原理)是否完全符合实际这个

7、原理断言,高精度与高复杂性是不相容的。但是我们不能无视这样的事实,即人文学科(处理社会现象)是十分复杂的,且力求用高精度的计算机,处理如此复杂的现象时,目前效果还不够理想。即使用最精确的数值计算,也很难掌握人类思维过程以及决策的高度复杂性。或者说,要对最复杂的事物进行分析研究,有助于将来解决怎样能够修改或推翻上面所举的高精度与高复杂性不兼容的原理。如果按照形式逻辑来看模糊语言,那么,模糊语言是同精确语言相对立的。既然科学的进步以及社会生活的进步,愈来愈要求信息表达的精确性,能不能认为应当绝对排斥模糊语言呢?不能够这样认为。其原因之一是人类社会生活是复杂的,而且趋势不是走向简单化,而是更加复杂化

8、;要适应这种复杂性,在语言交际的过程中,任何场合,任何情景,任何语境都使用绝对精确的语言,是办不到的,不需要的,有时反而是不利的。原因之二是因为模糊性与精确性的对立,是辩证的统一,不能认为 A 即是 A,B 即是 B。 “辩证法不知道什么绝对分明的和固定不变的界限,不知道什么无条件的普遍有效的非此即彼!” (恩格斯)恩格斯批评格林的形而上学论点,德国方言不是高地德意志语,就是低地德意志语,而且认为法兰克方言完全消失了。恩格斯经过周密的论证,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只是在格林死后法兰克语才重新被发现;萨利克语革新成尼德兰方言,里普利安语革新成莱茵和下莱茵的方言,这些方言部分地在不同的程度上转变为高地

9、德意志语,部分地则依然是低地德意志语,所以法兰克语是一种既是高地德意志的,又是低地德意志的方言。 ”(着重点是恩格斯加的)我们完全有理由说,在社会生活中既需要精确的语言,又需要模糊语言,不能够因为在特定场合要求精确度很高的语言甚至达到不能读出来的机器语言那样精确的程度而一概排斥模糊语言;不只不能排斥,有时还要很好地加以利用。6文章第一段中“这个对象”指代的是A星鱼、细菌B比 1 大得多的实数、美人、高个子C带有不精确定义的“类”D在图像识别、信息通讯和抽象的领域中起着重要作用的东西7恩格斯在自己的结论中,给“既是” “又是”加上着重号,意在强调什么?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强调不可形而上学地将德国方

10、言分为矛盾的两部分。B强调法兰克语的同一性(统一性) 。 C强调高地德意志方言与低地德意志方言是不可分割的。D强调必须批判格林的形而上学的论点。8下列对这篇节选文字有关内容的阐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二段中的“不确定性” ,可以分为随机性和模糊性两类。在第三段中,作者对“高精度与高复杂性不兼容的原理(不兼容原理) ”的认识是:现实存在着高精度与高复杂性不兼容的现象,将来有可能修改或推翻不兼容的原理。B在第三段中,作者要表明的主要意思是力求用高精度的计算机处理复杂的社会现象,目前效果还不够理想,但将来是必然能够做到的。C在第五段中,恩格斯说的“只是在格林死后法兰克语才重新被发现” ,恩格斯这么说,

11、是因为格林曾断言“法兰克方言完全消失了” ,其含义是法兰克方言并未完全消失,而是部分地在不同程度上转化为高地德意志语和低地德意志语而存在着。D作者认为不能绝对排斥模糊语言有两个原因:其一是使用绝对精确的语言反映复杂的人类社会生活是不行的,其二是模糊语言与精确语言之间没有绝对分明固定不变的界限。9根据文中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模糊语言是不可排除的。B模糊语言来源于客观事物的模糊。C模糊语言是由语义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决定的。D世界上存在着可以互相转化的矛盾,所以模糊语言终将被精确语言所代替。三、 (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2 题。赠黎安二生序曾巩赵郡

12、苏轼,余之同年友也。自蜀以书至京师遗余,称蜀之士,曰黎生、安生者。既而黎生携其文数十万言,安生携其文亦数千言,辱以顾余。读其文,诚闳壮隽伟,善反复驰骋,穷尽事理;而其材力之放纵,若不可极者也。二生固可谓魁奇特起之士,而苏君固可谓善知人者也。顷之,黎生补江陵府 司法参军。将行,请余言以为赠。余曰:“余之知生,既得之于心矣,乃将以言相求于外邪?”黎生曰:“生与安生之学于斯文,里之人皆笑以为迂阔 。今求子之言,盖将解惑于里人。 ”余闻之,自顾而笑。夫世之迂阔,孰有甚于予乎!知信乎古,而不知合乎世;知志乎道,而不知同乎俗。此余所以困于今而不自知也。世之迂阔,孰有甚于予乎!今生之迂,特以文不近俗,迂之小

13、者耳,患为笑于里之人。若余之迂大矣,使生持吾言而归,且重得罪,庸讵止于笑乎?然则若余之于生,将何言哉?谓余之迂为善,则其患若此;谓为不善,则有以合乎世,必违乎古,有以同乎俗,必离乎道矣。生其无急于解里人之惑,则于是焉,必能择而取之 。遂书以赠二生,并示苏君,以为何如也?【注】赵郡:今河北省赵县。苏轼是四川眉山人,由于他的远祖唐代文学家苏味道(公元 648705 年)是赵州栾城人,所以苏轼除署“眉山苏轼”外,又称“赵郡苏轼”。江陵府:今湖北省荆州市。司法参军,官名,置于各州,掌议法断刑。迂阔:迂远而不切实际。择而取之:指在古文、道与时文、世俗之间的选择。10对下列句子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14、A自蜀以书至京师遗余 遗:赠送B二生固可谓魁奇特起之士 特:突出的C余闻之,自顾而笑 顾:回头看D且重得罪,庸讵止于笑乎 庸讵:怎么、难道11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迂阔”之“患”的一组是而其材力之放纵,若不可极者也生与安生之学于斯文,里之人皆笑以为迂阔(余)困于今而不自知世之迂阔,孰有甚于予乎重得罪,庸讵止于笑乎有以合乎世,必违乎古,有以同乎俗,必离乎道矣A B C D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赵郡的苏轼和黎生、安生是作者在同一年结识的好朋友,但是黎生、安生二人对作者却不够尊重,并凭其才能而显得很放纵。B作者认为黎生的迂阔和自己相比,还是算小的,自己因为迂阔而一直

15、仕途不得意,到现在还不自知,是迂阔的最厉害的人。C这篇文章的“文眼”是“迂阔”二字。从行文上来看,全文紧紧围绕“迂阔”二字来写;文章议论的中心,也在于“迂阔”二字;文章的主旨,也是为了表达对于世人所讥笑的这种“迂阔” ,作者自己是矢志不渝的。D作者认为不必急于解答“里人之惑” ,才能在古文、时文及道、世俗之间作出选择。写这篇文章送给黎生、安生,同时也想把这篇文章送给苏轼看。四、 (24 分)13把上面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1)今求子之言,盖将解惑于里人(3 分)(2)今生之迂,特以文不近俗,迂之小者耳,患为笑于里之人(4 分)(3)然则若余之于生,将何言哉(3 分)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8 分)秋日酬王昭仪汪元量 愁到浓时酒自斟,挑灯看剑泪痕深。黄金台愧少知己 ,碧玉调将空好音 。万叶秋风孤馆梦,一灯夜雨故乡心。庭前昨夜梧桐雨,劲气萧萧入短襟 。【注】汪元量:南宋末人,以善琴供奉内廷。南宋亡,汪元量与王昭仪俱被掳北去。黄金台:在今河北易县东南十八里,燕昭王置千金于其上,以延天下士,遂以为名。碧玉:“碧玉歌者,宋汝南王所作也。碧玉,汝南王妾名。 ”(乐苑 )劲气:寒气。(1) “愁”是这首诗的诗眼,诗的首联、颔联是如何表现这种浓愁的?(4 分)(2)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