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学语文试题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2240667 上传时间:2017-11-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7.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年1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学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1年1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学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1年1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学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1年1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学语文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1年1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学语文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年1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学语文试题(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2011 年 1 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学语文试题课程代码:00011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有一个正确的答案,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 1分,共 8 分)1.倡导“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是( )。A.老子 B.孔子C.孟子 D.墨子2.“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二句所用的修辞手法是( )。A.用典 B.拟人C.排比 D.叠字3.六一居士是( )。A.欧阳修 B.白居易C.李清照 D.陶渊明4.世说新语是一本( )。A.笔记小说集 B.鬼怪故事集C.训诂工具书 D.诸子语录集5.“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 ”这句话出自( )。A.寡人之于国也

2、 B.谏逐客书C.答司马谏议书 D.论语6.茅盾香市的主题是通过( )表现出来的。A.比兴手法 B.巧设象征C.渲染氛围 D.今昔对比7.五四时期,小说多采用“自叙传”方式和第一人称写法的著名作家是( )。A.郭沫若 B.冰心C.茅盾 D.郁达夫8.下列哪位作家是美国人?( )A.培根 B.契诃夫C.欧亨利 D.莫泊桑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有二个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将所有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题干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每小题 2 分,共 12 分)1.登高一诗是( )。A.古乐府 B.古体诗 C.近体诗D.七绝 E.七律2.下列关于李商隐无题一诗说法正确的有( )。A

3、.爱情诗 B.政治诗 C.讽刺诗D.男女相思 E.无主题3.苏轼的前赤壁赋体现了文赋的哪些形式特征?( )。A.主客对答 B.抑客伸主 C.散句、骈句交错使用D.押韵 E.含蓄朦胧4.我国著名的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朱光潜的代表作有( )。A.谈文学 B.谈美书简 C.西方美学史D.文艺心理学 E.悲剧心理学5.冰心的往事(一之十四)通过塑造海神的形象,揭示了大海的 ( )的性格。A.温柔沉静 B.神秘有容 C.眷恋祖国D.超绝威严 E.虚怀若谷第 2 页6.下列哪些作品属于契诃夫的小说?( )A.三姐妹 B.一个小官员之死 C.草原D.万卡 E.樱桃园三、填空题(每小题 1 分,共 4 分)1.

4、苏轼江城子:_,不思量,自难忘。2.李煜虞美人:小楼昨夜又东风,_。3.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_ 。4.培根论学问:史鉴使人_,诗歌使人巧慧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四、词语解释题(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1.既来之,则安之。安:2.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王:3.邻国之民不加少。加:4.未成一篑。篑:5.胡虏易与耳。与:6.虽欲去,必不达。去:7.然尚恨有缺者,不为许远立传。恨:8.信誓旦旦信:9.操吴戈兮被犀甲被:10.但为君故,沉吟至今。但:五、翻译题(将下面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第 1、2、3 句各 1 分,第 4 句 2 分,共 5 分)1.浩浩乎如冯虚御

5、风,而不知其所止。而不知其所止:2.昨日里胥方到门,手持尺牒榜乡村。手持尺牒榜乡村:3.越陌度阡,枉用相存。枉用相存:4.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1)以千百就尽之卒:(2)战百万日滋之师:六、简析题(第 1 题 4 分,第 2 题 3 分,第 3、4 题各 7 分,共 21 分)1.阅读赵威后问齐使中的一段: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曰钟离子无恙耶?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是助王养其民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叶阳子无恙耶?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是助王息其民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北宫之女婴儿子无恙耶?彻其环 王 真 ,至老

6、不嫁,以养父母。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胡为至今不朝也?此二士弗业,一女不朝,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於陵子仲尚存乎?是其为人也,上不臣于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诸侯。此率民而出于无用者,何为至今不杀乎?”(1)这一段体现了赵威后怎样的政治观点?(2 分)第 3 页(2)这一段议论方式有何特点?(2 分)2.请说明陶渊明饮酒(其五 )中“悠然见南山”一句里 “见”字的妙处。如果换成“望”字如何?(3 分)3.阅读毛泽东的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中的一段: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人的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

7、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1)这段文字的论题是什么?(1 分)(2)这段文字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 分)(3)这里主要采取了哪一种论证方法?(2 分) 是如何运用的?(2 分)4.阅读高尔基鹰之歌中的一段:“海还在灿烂的光辉中闪耀,浪涛威严地冲击着海岸。“在浪涛的狮吼声中,轰隆隆地响着颂赞那高傲的鸟的歌声,山岩被波浪冲击得发抖,天空被那威严的歌声震撼得战栗了:“我们歌颂勇士们的狂热的精神!“勇士们的狂热的精神就是生活的真理!啊,勇敢的鹰! 在同敌人的战斗中,你流尽了血 但是将来总有一天,你那一点一滴的热血将像火花似的在黑暗的生活中发光,许多勇敢的心将被自由光明的狂热的渴望燃烧起来!“你就死去吧

8、!但是在精神刚强的勇士们的歌曲里,你将是生动的模范,是追求自由、光明的号召! “我们歌颂勇士们的狂热的精神!”(1)这段文字的景物描写主要采取了哪种修辞手法?(2 分)(2)文中“高傲的鸟”指的是什么?(1 分)(3)“勇士们狂热的精神”指的是什么?(2 分)(4)这段景物描写渗透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2 分)七、作文题(40 分)以市场漫步为题写一篇散文。字数不少于 600 字。浙江省 2002 年 7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学语文(本)试题参考答案课程代码:00011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8 分)1.C 2.B 3.A 4.A 5.B6.D 7.D 8.C二、多项选择题(每小

9、题 2 分,共 12 分)1.CE 2.AD 3.ABCD 4.ABCDE 5.ABDE 6.BCD三、填空题(每小题 1 分,共 4 分)1.十年生死两茫茫2.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3.狂人日记4.明智四、词语解释题(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1.安:使动用法,安定。2.王:作动词,统治。3.加:增益,更加。4.篑:盛土的竹筐。5.与:对付。6.去:离开。7.恨:遗憾。8.信:真诚9.被:同“披” 。第 4 页10.但:只是。五、翻译题(第 1、2、3 句各 1 分,第 4 句 2 分,共 5 分)1.而不知其所止:而不知停在哪里。2.手持尺牒榜乡村:手拿免租公文张贴在乡村里。3.枉用相存:

10、枉驾你们来问候自己。4.(1)以千百就尽之卒:用千百个渐趋覆没的士卒。(2)战百万日滋之师:迎战百万日益增多的大军。六、简析题(第 1 题 4 分,第 2 题 3 分,第 3、4 题各 7 分,共 21 分)1.(1)体现了赵威后“以民为本”的政治观点。(2)这一段议论方式的特点是以连续诘问的方式展开。2.“见”是无意而见,传神地写出了作者采菊时偶然之间抬头见山的悠然自得,境与意会,融合一片。如果换成“望”字,则是有意而看,会破坏整首诗悠然的情趣,使全篇神气索然。3.(1)这段文字的论题是“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2)这段文字的中心论点是: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3)这里采用了筛除法。先提出两个错误论点,然后逐一加以否定,接着十分自然地摆出正确论点。4.(1)拟人。(2)指的是那只受伤的鹰。(3)指的是生活的真理。(4)渗透着作者对革命战士斗争精神和献身品格的赞颂与景仰。七、作文题(40 分)要求:1.突出环境和场面描写,以考察学生的观察力和细节描写能力。文章要求层次清晰,过渡自然。2.字数不足,每少 50 个字扣 1 分。3.每三个错别字扣 1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