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三语文复习专题——文言文词类活用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2234368 上传时间:2017-11-2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5.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高三语文复习专题——文言文词类活用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语文)高三语文复习专题——文言文词类活用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语文)高三语文复习专题——文言文词类活用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语文)高三语文复习专题——文言文词类活用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语文)高三语文复习专题——文言文词类活用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高三语文复习专题——文言文词类活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高三语文复习专题——文言文词类活用(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高三语文复习专题文言文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指甲类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备了乙类词的语法特征,并进而产生出某一新的意义这样一类语法现象,它是语义语法的临时性体现,即此处活用彼处未必活用。根据考纲要求,我们重点分析以下六种情况:一、动词、形容词、名词用作使动用作使动的动词,对宾语含有“使它怎样”或“ 使它成为什么 ”的意味, “使动”必须使宾语所代表的事物发生变化。1动词的使动用法在古代汉语里,动词的使动用法一般只限于不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用于使动时,后面就带有宾语。例如: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使之归。 “归” ,动词的使动用法。今以钟磬置水中,虽

2、大风浪不能鸣也。 (苏轼石钟山记不能使(之)鸣。 “鸣” ,动词的使动用法。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是使宾语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工师得大木,则王喜匠人斵(zhu) 而小之,则王怒。 (孟子梁惠王下 )匠人斫削,把它弄小,国王恼火。 “小之”是“ 使它小”的意思。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值,居为奇贷。 (蒲松龄促织 )“昂其值”是“ 使其值昂(抬高) ”的意思。3名词的使动用法 令尹南辕反旆。 (左传宣公十二年 )“南辕”是“ 使车辕向南”的意思。以膏泽斯民。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膏泽”,名词,恩德,带宾语,作动词,为“ 使得到好处 ”的意思。二

3、、形容词、名词用作意动意动就是形容词、名词带宾语,主观上对宾语含有“感到它怎样”或“把它看作什么”的意味。 1形容词用作意动例如: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孟子尽心上 )“小鲁”,感到鲁国很小;“ 小天下”,感到天下很小。2名词用作意动例如:友风而子雨。 (荀子赋 ) “友风”,以风为友; “子雨”,以雨为子。2三、名词用作一般动词名词活用为动词有以下几种情况:1名词带宾语 例如:籍吏民,封府库。 (司马迁鸿门宴 ) “籍吏民”即登记百姓户口。2能愿动词+名词例如:沛公欲王关中。 (司马迁(鸿门宴 )“王”前带能愿动词“欲”。 “王”译为称王。读 wng。3名词带补语例如:沛公军霸

4、上。 (司马迁(鸿门宴 )“军”带补语“ 霸上”,用作动词,驻军。4 “所”+名词例如:昔先皇颁僧保所货西洋珠于侍臣。 (记王忠肃公翱事 )特殊的指示代词“所” 的后面一般只粘附动词或动宾词组,名词“货”粘附在“ 所”的后面,用作动词,作“购买” 讲。5副词作状语+名词例如:恐托付不效。 (诸葛亮出师表 ) 名词“效”受否定副词“ 不 ”的修饰,作“奏效,有效果”讲。6名诃作句中的谓语例如:或师焉,或不焉。 (韩愈师说 ) 名词“师”充当“或”的谓语,作“ 从师”讲。7名词 + “者”例如: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特殊的指示代词“者” 的前面一般只粘附动词或动宾词组,名

5、词“名”粘附在“ 者”的前面,作“指名,识其本名,说明白”的意思讲。8名词 + “之” 例如:以故其后名之曰 “褒禅” 。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代词“之”一般不受名词修饰。 “名”用在代词“之”前,作 “命名”讲。9名词 + 名词例如: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两个名词“事” 连用,不存在并列、同位和修饰关系。不带计量意义时,第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事(第一个)作“做,从事”讲。 10在复句中充当一个叙述性状语分句,名词活用为动词。例如:权,然后知轻重。 (孟子梁惠王上 )“ 权” ,在此句中作动词“称量”讲。3四、名词用作状语 1表示比喻

6、例如:又闻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司马迁陈涉世家 )“狐鸣”,像狐狸那样叫, “狐”名词作状语。2表示对待人的态度例如: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司马迁鸿门宴 )“兄事之”,像兄长一样对待他。名词“ 兄”用作动词“事”的状语。3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向例如: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 )“东南”,向东南,方位名词作状语,表示“ 飞”的方向。4表示动作行为所用的工具例如:手巾掩口啼。 (孔雀东南飞 )“手巾”,用手巾,作“掩”的状语。5表明时间、动作的连续性例如: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 (孔雀东南飞 )“日”,一天天地,充当“ 胜贵”的状语。 6表示动作行为使

7、用的方法例如: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诸葛亮出师表 )“躬”,亲身,作“ 耕”的状语。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邹忌讽齐王纳谏 )“面”,当面,是“ 刺”的方式,作“刺“的状语。7表示处所例如: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文天祥(后序 )“草行露宿” ,在草地上行,在露天里宿。名词“ 草”“露”分别作“行”“ 宿”的状语。8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 例如:从流石蛇行而上。 (游黄山记 )“蛇”,像蛇一样。名词“蛇”作“ 行”的状语。五、形容词活用为名词作主语或宾语特征:形容词的主要功能是作谓语、定语;如果一个形容词作了主语或宾语,这个形容词就可能活用为

8、名词了。(1)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 (贾谊过秦论 )4“贤”本是形容词“ 德才优秀 ”的意思,这里指“贤士、贤人”,用作名词。 (2)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司马迁陈涉世家 )“坚、锐” 本是形容词“ 坚硬、锐利”的意思,这里指“ 坚固的盔甲、锐利的武器”,用作名词。(3)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诸葛亮出师表 )“良实” 本是形容词“善良诚实”的意思,这里指“善良诚实的人”,用作名词。六、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后

9、带宾语形容词是不带宾语的,如果带了宾语,而又没有使动、意动的意味,就是用作一般动词。 (1)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司马迁 鸿门宴 )“善”原本是形容词“ 好”的意思,在这里是“亲善,交好”的意思。(2)卒使上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司马迁屈原列待 ) “短”原本是形容词,在这里是“ 说别人的短处、坏话” 的意思。词类活用练习(一)一、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的意义,并辨明活用的类型。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 2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_3尘泥渗漉,雨泽下注_ 4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_5其下平旷,有泉侧出_ 6内立法度_7而相如廷叱之_ 8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_9吾妻死

10、之年所手植也_ 10事不目见耳闻而_11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_12常以身翼蔽沛公_13人皆得以隶使之_ 14吾得兄事之_15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_16道芷阳间行_17孔子师郯子、苌弘、师囊、老聃_18鼎铛玉石,金块珠砾_19稍稍宾客其父_二、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句的一项是( )5A人皆得以隶使之 B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C此人皆身至王侯将相,声闻邻国 D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 A襟三江而带五湖 B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C天下云集响应 D吾从而师之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沛

11、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B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C项伯杀人,臣活之 D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词类活用练习(二)一、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的意义,并注明活用的类型。1舍相如广成传舍_ 2名之曰褒禅_3王无罪岁_ 4渔樵于江渚之上_5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_ 6增数目项王_7左右欲刃相如_ 8籍吏民,封府库_9族秦者秦也_ 10面欲以力臣天下之主_二、1、与“左右欲刃相如” 中的“ 刃 ”用法不同的是( )A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块以示之者三 B五亩之宅,树之以桑C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D妪,先大母婢,乳二世三、翻译划横线的句子:季文子相宣、成,无衣帛之妾,无食粟之马。仲孙它谏曰:“子为鲁上卿,相二君矣,妾不衣帛,马不食粟,人其以子为爱,且不华国乎!”文子曰:“吾亦愿之。然吾观国人,其父兄之食粗衣恶者犹多矣,吾是以不敢。人之父兄食粗而衣恶,而我美妾与马,无乃非相人者乎!且吾闻以德荣国为华,不闻以妾与马。 ”节选自国语 鲁语上(1)季文子相宣、成,无衣帛之妾,无食粟之马。_(2)人其以子为爱,且不华国乎!_(3)无乃非相人者乎!_6词类活用练习(三)一、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的意义,并辨明活用的类型。1徐孺下陈蕃之榻_ 2屈贾谊于长沙_3窜粱鸿于海曲_ 4臣具表以闻_5项伯杀人,臣活之_ 6从百余骑_7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_ 8舞幽壑之潜蛟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