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中科院心理所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实验心理学考试大纲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2216951 上传时间:2017-11-2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0.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5年中科院心理所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实验心理学考试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05年中科院心理所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实验心理学考试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05年中科院心理所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实验心理学考试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05年中科院心理所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实验心理学考试大纲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05年中科院心理所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实验心理学考试大纲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5年中科院心理所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实验心理学考试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5年中科院心理所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实验心理学考试大纲(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科院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实验心理学考试大纲本实验心理学考试大纲适用于心理学各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本考试大纲包括两部分:实验心理学部分和心理统计部分。第一部分:实验心理学实验心理学是基础心理学中重要的方法理论课,是心理学各学科专业的基础课程。其主要内容包括心理学实验方法的基本概念、实验范式、测量方法以及心理学有关领域的重要理论。要求考生理解掌握基本概念,灵活运用实验范式,熟练掌握测量方法,对重要理论达到理解的程度,并具备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实验,实施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考试内容(一)心理学实验和它的各种变量1、心理学实验方法的特点2、心理学实验的变量(二)实验设计与数据统计分析1

2、、实验设计中的基本问题1) 变量的控制2) 误差的种类和控制3) 实验的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2、真实验设计1) 完全随机化设计随机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设计、随机实验组控制组后测设计、随机多组后测设计2) 多因素实验设计完全随机析因设计、完全随机双因素析因设计、3) 随机化区组设计随机化区组单因素设计、随机化区组多因素设计3、准实验设计和非实验设计1) 单组准实验设计时间序列设计、相等时间样本设计2) 多组准实验设计不相等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设计、不相等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时间序列设计、平衡设计(拉丁方设计)3) 非实验设计单组后测设计、单组前测后测设计、固定组比较设计、事后回溯设计(三)心理物理

3、学方法1、 心理物理学的定义2、 感觉阈限的测量1) 绝对阈限和差别阈限的操作定义2) 测量感觉阈限的方法3、 信号检测论1) 什么是信号检测论2) 信号检测论中:操纵特征曲线3) 信号检测论的方法:有无法、评价法4、 心理量表1) 顺序量表、等距量表和比例量表的定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差异2) 差别阈限法、等距量表与 Fechner 定律3) 数量估计法、比例量表与 Stevens 定律4) 对偶比较法、等级排列法与顺序量表5) 心理物理判断的相对性(四)反应时间1、反应时间的概念2、反应时间的测定方法1) Donders 的三种反应时:反应时间的相减法及其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2) 反应时间的相加

4、因素法及其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3) 反应时间的“开窗”实验4) 反应时间的速度与准确率的权衡3、影响反应时的因素(五)视觉与听觉1、 视觉系统的特点和基本功能(了解)2、 用视觉通道呈现刺激时要注意控制哪些因素?3、 明视觉与暗视觉4、 视觉敏度的测量方法5、 色盲的种类及其原因6、 相加颜色混合与相减颜色混合7、 听觉系统的特点8、 用听觉通道呈现刺激时要注意控制哪些因素?1) 听觉感受性2) 听觉掩蔽3) 响度4) 音高5) 双耳听觉(六)知觉1、 知觉的基本问题2、 知觉组织的高级过程1) 图形背景知觉2) 格式塔知觉理论3) 形状知觉的拓扑学研究4) 影响形状知觉的时间因素)3、 运动

5、知觉:诱导运动、似动、后效4、 单眼和双眼视觉5、 知觉恒常性和错觉6、 视觉错误的种类及产生原因(七)注意1、 注意的认知机制模型2、注意能量有限理论及其实验依据1) 注意能量有限理论2) 双耳同时分听的追随程序的实验3) 正负启动实验4、 两种加工过程的理论及其实验依据1) 控制性加工和自动加工2) 两种加工过程理论的实验依据:记忆扫描实验3) 特征整合论:视觉搜索实验;非对称性搜索实验5、 注意的促进和抑制及其正负启动实验1) 启动实验方法2) 负启动效应的实验(八)记忆1、艾宾浩斯和巴特利特的记忆研究2、记忆过程:编码、存储与提取1)记忆的多重存储模型2)记忆的加工层次3)记忆的提取过

6、程3、启动效应与记忆系统1) 启动效应的概念与测量方法2) 遗忘症病人的实验性分离现象3) 正常人的实验性分离现象4、关于启动效应的两种观点1) Tulving 的多重记忆系统观点2) Roediger 的传输适当认知程序的观点(九)心理语言学1、 语言获得的研究方法:自然观察法、调查法2、 儿童元语言学意识的研究3、 字词识别中的词频效应研究4、 句子加工5、 语篇分析(十)思维1、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1) 功能固定化2) 定势3) 噪声2、 问题解决的计算机模拟3、 思维的计算机模拟的局限性4、 推理5、 决策1)决策策略2)概率判断(十一)情绪、动机与归因1、 研究情绪的方法:辨认面部表情

7、和模拟表情、面部表情程序、面部表情与情绪体验关系的研究2、 研究动机的方法:奖励和惩罚3、 研究归因的方法:卡通片研究法、问卷调查法二、考试要求实验心理学中基本包括了四类知识点:第一类是基本概念,要求理解掌握;第二类是各个研究领域研究中所运用的实验范式,要求能够灵活运用;第三类是测量方法,要求熟练掌握;第四类是有关领域的基本理论,要求达到理解的程度。三、主要参考书目:朱滢,主编. 实验心理学.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第二部分:心理统计本心理统计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专业所有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之用, 心理统计是心理学专业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一、考试内容(一)数据的搜

8、集、整理与显示1常见数据的特点2数据的整理3数据的显示(二)数据分布特征的度量1集中趋势的度量2离中趋势的度量3分布形状的度量(三)相关分析1相关系数2各种相关系数的计算(四)概率与概率分布1随机事件及其概率2. 概率的性质与运算法则3. 条件概率与独立事件4. 加法公式和乘法公式5. 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和方差6. 二项分布7. 正态分布(五)抽样与总体参数的估计1. 抽样2. 样本分布3. 点估计4. 区间估计5. 总体平均数的估计6. 总体比例的估计7. 估计总体平均数和总体比例时样本容量的确定8. 总体方差的估计9. 两个总体平均数差异的估计10.两个总体比例差异的估计11.两个总体方差

9、比的估计12.总体相关系数的估计(六)假设检验1. 假设与假设检验2. 假设检验中的两类错误3. 单侧与双侧检验4. 一个总体平均数的差异显著性检验5. 两个总体平均数的差异显著性检验6. 一个总体比例的差异显著性检验7. 两个总体比例的差异显著性检验8. 一个总体方差的差异显著性检验9. 两个总体方差的差异显著性检验10.相关系数差异显著性检验(七)方差分析1. 方差分析中的一些基本概念2. 方差分析的假设条件3. 方差分析的步骤4. 单因素完全随机实验设计的方差分析5. 单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设计的方差分析6. 析因设计的方差分析 (八)卡方检验1. 拟合度检验2. 独立性检验3. 列联表中的

10、相关测量(九)回归分析1. 一元线性回归2. 多元线性回归(十)非参数检验方法1. 非参数检验的优缺点2. 独立样本的差异显著性检验3. 相关样本的差异显著性检验4. 等级方差分析二、考试要求(一)数据的搜集、整理与显示1常见数据的特点了解类别数据、顺序数据、等距数据和等比数据四种不同类型数据的特点及数学特性;了解不同类型的数据所涉及到的统计指标及检验方法。2数据的整理掌握不同类型数据的整理方法,了解次数分布表、频率分布表、累积次数、累积次数分布表、累积百分比、列联表。更好地理解组距分组的方法和操作步骤。3数据的显示理解条形图、饼图、直方图和折线图;了解条形图和直方图的区别;了解直方图和折线图

11、的关系。(二)数据分布特征的度量1集中趋势的度量理解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的涵义及其计算方法;了解三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及不同的应用场合;理解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几何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及它们的计算方法;理解四分位、百分位和百分等级及其计算方法。2离中趋势的度量了解全距、四分位差、平均差、方差、标准差的涵义;熟练掌握总体和样本的方差、标准差、标准分数、变异系数的计算,能够利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3分布形状的度量了解偏度和峰度的涵义。(三)相关分析1相关系数理解相关、相关系数、散点图,能够利用散点图判断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2各种相关系数的计算理解积差相关、等级相关、肯德尔和谐系数、点二列相关、二

12、列相关和多列相关等概念和各自应满足的条件;熟练掌握积差相关系数、等级相关系数、肯德尔和谐系数、点二列相关系数、二列相关系数的计算。(四)概率与概率分布1随机事件及其概率了解随机试验、随机事件、简单事件(样本点) 、复合事件、偶然事件、必然事件(样本空间) 、不可能事件等概念及其表示方法。2. 概率的性质与运算法则理解事件的概率定义(包括古典概率、概率的统计定义和主观概率)及其性质;理解事件的补、并、交;理解互斥事件和相容事件。3. 条件概率与独立事件理解条件概率、独立事件、相依事件等概念;会计算条件概率,会判断两个事件是否独立。4加法公式和乘法公式熟练掌握加法公式和乘法公式解决实际问题。5.

13、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和方差理解离散型随机变量和连续型随机变量;了解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和方差的涵义;掌握离散型随机变量数学期望和方差的计算。6. 二项分布了解二项试验应满足的四个条件;理解二项分布的概率计算公式;了解二项分布的数学期望和方差;灵活运用二项分布解决实际问题。7. 正态分布理解正态分布和标准正态分布;掌握如何将正态分布转化为标准正态分布;了解正态分布的图形特点;掌握标准正态分布表;了解正态分布下数据量与标准差的数量关系;灵活运用正态分布解决实际问题。(五)抽样与总体参数的估计1抽样了解抽样设计的意义和原则;了解几种重要的随机抽样方法。了解抽样误差和最大允许误差等概念2. 样本分布了解样

14、本分布的涵义和标准误差概念;理解样本平均数分布的规律(中心极限定理) ,灵活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了解样本方差、样本方差比分布的规律;理解标准误差(标准误)的概念;了解四个理论分布,包括标准正态分布(Z 分布) 、t 分布、卡方分布和 F 分布,掌握它们的图形特点,会查相应的临界值表。3. 点估计了解点估计概念和点估计应满足的四个条件。理解统计量和参数的概念以及它们的区别和联系。4. 区间估计理解区间估计、置信区间、置信度、显著性水平等概念;了解点估计和区间估计的优缺点、区别和联系。5. 总体平均数的估计熟练掌握一个总体平均数的估计,无论总体是否正态,方差是否已知,大样本还是小样本。能够根据条件

15、判断估计统计量是 Z 分布还是 t 分布,并给出相应的标准误。6. 总体比例的估计熟练掌握大样本下一个总体比例的点估计和区间估计,了解相应的标准误。7估计总体平均数和总体比例时样本容量的确定掌握估计总体平均数和总体比例时样本容量 n 的确定方法。8. 总体方差的估计掌握一个总体方差的区间估计。9. 两个总体平均数差异的估计掌握独立样本时两个总体平均数差异的区间估计,区分不同条件下估计统计量的分布及其标准误。总体正态,方差未知时,重点掌握方差相等情况下平均数差异的估计。10.两个总体比例差异的估计掌握大样本、独立样本下两个总体比例差异的区间估计,了解相应的标准误。11.两个总体方差比的估计了解两

16、个独立总体的方差比的区间估计。12.总体相关系数的估计掌握 Fisher-Z 转换的方法对总体相关系数进行区间估计。其他方法作一般的了解。(六)假设检验1假设与假设检验理解假设检验的意义;理解虚无假设(零假设)和研究假设(备择假设) ;能够根据实际问题正确地给出虚无假设和研究假设。掌握假设检验的原理和步骤。2. 假设检验中的两类错误理解假设检验中的两类错误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3. 单侧与双侧检验理解单侧与双侧检验,能够正确判断假设检验问题是单侧的还是双侧的。4. 一个总体平均数的差异显著性检验熟练掌握总体为正态或接近正态,方差已知条件下的检验;熟练掌握总体为正态或接近正态,方差未知条件下的检验;熟练掌握大样本条件下的检验;了解上述不同条件下的标准误。5. 两个总体平均数的差异显著性检验熟练掌握两总体正态、方差已知条件下的检验;熟练掌握两总体正态、独立样本,方差未知但相等条件下的检验;了解两总体正态、独立样本,方差未知且不相等条件下的检验;熟练掌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