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抑郁药物的足量足疗程治疗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2214112 上传时间:2017-11-26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7.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抗抑郁药物的足量足疗程治疗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抗抑郁药物的足量足疗程治疗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抗抑郁药物的足量足疗程治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抑郁药物的足量足疗程治疗(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抗抑郁药物的足量足疗程治疗2009-04-11 10:10:40| 分类: 脑病和心理疾病(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许多病人总是抱怨说他们使用了药物但没有用处。甚至有一位网友说他得病半年,使用过了所有的抗抑郁药但没有一个有效,所有非常坚决的对我说,药物对抑郁症是没有作用的。其实他们都没有进行一个足量足疗程的治疗。同时我发现许多的网友在使用药物使病情好转后就随意的停药,最终导致病情出现反复。为此我写下了这篇短文,希望大家对抗抑郁药的使用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抗抑郁药物的足量足疗程治疗 一、为什么要使用药物长期治疗? 1.一般来说我们将抗抑郁治疗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急性期治疗:一般指服

2、药治疗的头三个月。这一期的治疗目标是显著改善原有的抑郁症状,使患者的病情缓解。随便提一下,抗抑郁药的起效时间一般在 24 周。 第二阶段为持续治疗期:是急性治疗期以后的六个月。这一期治疗的目标是巩固原有疗效,避免病情的复燃。 第三期为维持治疗:维持治疗的目的是预防病情的复发。有人对抑郁症患者追踪 10 年的研究发现:有 7580的患者多次复发。有人报道重性抑郁症第一次抑郁发作后复发的概率(5 年复发率)为 50,第二次为 75,第三次发作后复发的概率将近 100,所以对抑郁症患者进行持续治疗是必需的。维持治疗的时间根据不同的情况其时间的长短亦有不同。一般认为,第一次发作且药物治疗临场缓解的患者

3、,药物的维持时间为 6 月 1 年;若为第二次发作,主张维持治疗 35 年;若为第三次或三次以上发作,应长期维持治疗直至终身服药。 目前维持治疗期其实是有点争议的。支持的专家认为三期缺一不可;而有的专家却认为没有必要进行维持治疗,他们认为既然抑郁症的缓解期是完全正常的,就没有必要用药,只要在病情复发时在用药治疗就行了。但是不论专家对维持治疗的观点是什么,大家一致的意见就是抑郁症的治疗必需要经历急性治疗期和持续治疗期。 也就是说对于抑郁症的治疗最起码要连续服用药物 9 个月。 2.长期治疗的剂量问题: 一般认为,持续治疗的剂量应与急性治疗的剂量相同;对于维持治疗的剂量,有许多医师习惯将维持治疗剂

4、量降至治疗量的 2/3 至 1/2。但随着新一代抗抑郁剂在临场的广泛应用,目前有一个被广大临床医师接受的观点即抑郁症的维持治疗的剂量应与急性期治疗的剂量相同。如用氟西汀治疗,急性期和维持治疗的剂量均为 20mg/天(每天一片)。 3.维持治疗仍需要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所以患者应定期门诊。对于复诊的频率,有文献指出,在维持治疗的第一年每 13 个月复诊一次,以后每半到一年复诊一次,如果出现社会心理因素、服药不依从、抑郁症症状再现和出现明显的副反应,应随时复诊。 二、导致不能坚持药物治疗的因素: (一)患者服药不依从,自行减药或停药,是维持治疗失败的首要因素。 患者对服药的不依从,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5、: 1.抑郁症的疾病特征可能导致依从性的下降:.抑郁症可有较长的缓解期,在缓解期患者会认为自己的疾病以完全康复,而自行停药。抑郁症的自责自罪、内疚意识是患者认为不值得治疗而放弃治疗。抑郁症患者的动力不足和迟缓导致患者忘记服药和被动不依从。 2.抑郁症患者的特征也是导致依从性下降的原因。有研究表明与社会隔离的老人依从性比较差,女性患者比男性患者的依从性要差,经济状况差和伴有物质滥用的患者依从性比较差,离婚、未成年人和有偏执意念的患者依从性比较差。 3.其他导致依从性下降的原因为:服用多种药物维持治疗的患者依从性比较差。 一日多次服药的患者依从性比较差。每次服药多片的依从性比较差。总之,服药越烦琐

6、,其依从性就相应下降。 改善服药依从性的方法: 1.让病人和家属掌握一定的抑郁症知识,让他们认识到抑郁症是一种疾病,而不是性格软弱所致。抑郁症是可被有效治疗的,并有多种方法可供选择。抑郁症的治疗目的是缓解抑郁和维持正常的心境,而不是掩盖症状。抑郁症停药后复发率高,第一次抑郁发作后复发的概率为 50,第二次为 75,第三次发作后复发的概率将近 100。 抑郁症的恢复是要遵循一定的规律的,不要有侥幸心理。应警觉复发的征兆,如出现失眠和明显的食欲下降。 2.让病人和家属掌握一定的治疗知识:患者应每天坚持服用抗抑郁药; 抗抑郁药的起效时间要2 4 周; 在抑郁症状完全消失后,患者自我感觉良好也应继续服

7、药;应严格遵循医嘱,不得擅自减药和停药。 3.其他方法:告诉患者抑郁发作时会增加社会功能受损、医疗费用和自杀危险性;询问患者是否按时服药;以积极的态度与病人交谈;重视解答病人的实际问题;医嘱要简单,最好是单一用药、每日服药一次、服药的片数较少。定期随访。 (二)药物的副反应也是导致终止维持治疗的重要因素 虽然目前新一代的抗抑郁药的副反应比较小,但长期应用后仍可能导致明显的副反应而导致患者自行停药。目前的主要副反应有以下几点: 1.体重增加,有部分患者在长期服用药物后导致肥胖,而自行停药,这一因素在青年女性中尤其明显。氟西汀有减轻体重的作用,所以必要时可换用它维持治疗。 2.性功能障碍,有许多抗

8、抑郁药对性功能都有影响,如抑制勃起、射精和性乐高潮等。新一代的抗抑郁药物对性功能的影响要比老的抗抑郁药要小的多。有报道称米氮平(瑞美隆)对性功能基本没有影响。3.失眠,氟西汀最易引起失眠,故氟西汀一般在早上服用。 4.嗜睡,三环类抗抑郁药和米氮平(瑞美隆)可引起明显的嗜睡。 5.其他还有如便秘、胃肠道不适等不良反应也相应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而导致停止维持治疗。 对于药物的副反应,如果一旦出现,患者应及时与医生联系,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用药。 三 停药方法 在达到维持治疗时间后就涉及到一个停药的问题。首先要说的是抗抑郁药是没有成瘾性的,故不会引起药物依赖,所以不存在棘手的停药问题。但是长期使用抗抑郁药治疗会使体内的受体敏感性发生变化,故不宜突然减量或中断用药,而应缓慢停药,以使体内受体恢复到一个平衡状态。总之停药时仍应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患者不应擅自突然停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