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高考诗词鉴赏·意象和意境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2210743 上传时间:2017-11-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3.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案)高考诗词鉴赏·意象和意境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教案)高考诗词鉴赏·意象和意境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教案)高考诗词鉴赏·意象和意境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教案)高考诗词鉴赏·意象和意境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案)高考诗词鉴赏·意象和意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案)高考诗词鉴赏·意象和意境(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诗意地栖居品味诗歌的意境【导入】菊花台:菊花残、满地伤、你的笑容已泛黄,花落人断肠、我心事静静淌;北风乱、夜未央、你的影子剪不断;徒留我孤单在湖面成双意境:凄清,苍凉意象:残菊、落花、北风、人影【意象】意:作者的情感; 象:形象,人、物、事练习 鹧鸪天 晏几道 1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问: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答: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乡,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入手。 (表达了作者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迹天涯有家难归

2、的感慨。 )补充 杜鹃,又名子规、杜宇、蜀鸟,是古典诗词中常见意象。传说蜀王杜宇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它的叫声被人模拟为“不如归去”,其声凄惨,因而古诗中的杜鹃也就常常用来表达思亲之情、归家之念。课内链接1、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 (离别感伤)2、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秦观踏莎行 (凄凉乡愁)小结:意象情思物象 融合了主观情思的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1鹧鸪天吟咏词人客中闻杜鹃啼声而触发的感慨,抒写了浪迹在外、有家难归的浩叹。首两句写鹃啼的环境和季节。靠着青山的十里楼台的旁边,在春天百花盛开的深处,听见了杜鹃啼叫。“殷勤”两句说

3、杜鹃在花间不断地叫着,好象对“行人”很有情感,不惜“殷勤”相告,比诸黄莺的随意飞动,对人漠不关心,大不相同。游子在春色烂漫的优美环境中,本该心情舒畅愉悦,但是因为听到杜鹃不停的叫声,仍然勾起了强烈的思家情绪,这样,美丽的景色又正好为杜鹃叫声的感人做了反衬。词的下片由写景转为抒情,写“行人”闻鹃啼的心理变化。 “行人”从梦中惊醒,听到的还是声声的“不如归去” 。 “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表面上是对喋喋不休的杜鹃的埋怨,实际上可以说是游子对于无法掌握自己命运的生活遭遇的愤慨:不是自己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不能决定回去的日期,生活不能由自己主宰,有什么办法呢?【意境】意:作者的情感; 境:

4、诗中所描绘的图景形象形象图景 象象境 意象意象意境 练习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问:这首小令描写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意象: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意境:冷落、衰败。相关意象组合构成特定特定意义的意境。意象是细小的、具体的单位,意境范围大而抽象。创造意境的常用手法(1)触景生情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山行 )Ps. 诗人明确地告诉读者,那么晚了,我还在山前停车,只是因为眼前这满山如火如荼,胜于春花的枫叶。与远处的白云和并不一定看得见的人

5、家相比,枫林更充满了生命的纯美和活力。(2)移情入景(有我之境)most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春望 )Ps. 对乱世别离的悲凉情景,花也为之落泪,鸟也为之惊心。将花鸟人格化,含蓄地表达诗人的感叹忧愤。(3)物我情融(无我之境)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饮酒 )Ps.在自己的庭园中随意地采摘菊花,偶然间抬起头来,目光恰与南山相会。这“悠然”不仅属于人,也属于山。人闲逸而自在,山静穆而高远。物我两相融,悠然而自得。

6、(4)景略情在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Ps. 登幽州台时所发出的慨叹,从这不满现状的呼声中,不仅可以领会出幽州台的氛围,而且也可觉察出当时的社会环境。因而,景虽略了,但意境很完美。意境特点常用词(1)写景状物诗:幽冷 清幽 宁静 静谧 闲适 恬静(2)边塞怀古诗:苍凉 雄浑 苍茫 辽阔 高远 壮阔 (3)即事感怀诗:萧瑟 凄凉 暗淡 萧条 荒凉 冷寂分析答题步骤(1)找出诗中的意象;(2)展开联想和想象,描摹画面;(3)点明意境的特点;(4)分析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练习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益 2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开门复动竹,疑是故

7、人来。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问:第三联渲染了怎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氛围:清冷、幽静 心情:孤单、寂寞练习江汉 杜甫 3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2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李益和苗发、司空曙,都名列“大历十才子” ,彼此是诗友。风,是古人常用来表示怀念、思恋的比兴之物,常常表达对故友的怀念,对故园的思念等。诗中的微风便是激发诗人思绪的触媒,是盼望故人相见的寄托,也是结构全诗的线索。此诗成功地通过微风的形象,表现了诗人孤寂落寞的心情,抒发了思念故人的渴望。诗从“望风怀想”生发出来,所以从微风

8、骤至写起。傍晚时分,诗人独坐室内,临窗冥想。突然,一阵声响惊动了他,原来是微风吹来。于是诗人格外感到孤独寂寞,顿时激起对友情的渴念,盼望故人来到。他谛听着微风悄悄吹开院门,轻轻吹动竹丛,行动自如,环境熟悉,好像真的是怀想中的故人来了。然而,这毕竟是幻觉, “疑是”而已。不觉时已入夜,微风掠过竹丛,枝叶上的露珠不时地滴落下来,那久无人迹的石阶下早已蔓生青苔,滴落的露水已渐渐润泽了苔色。这是无比清幽静谧的境界,无比深沉的寂寞和思念。可惜这风太小了,未能掀帘进屋来。屋里久未弹奏的绿琴上,积尘如土。诗人说:风啊,什么时候能为我拂掉琴上的尘埃呢?结句含蓄隽永,语意双关。言外之意是:钟子期不在,伯牙也就没

9、有弹琴的意绪。什么时候,故人真能如风来似的掀帘进屋,我当重理丝弦,一奏绿琴,以慰知音,那有多么好啊!“何当”二字,既见出诗人依旧独坐室内,又表露不胜埋怨和渴望,双关风与故人,结出寄思的主题。3 江汉首联“漂泊江汉,我这思归故乡的天涯游子,在茫茫天地之间,只是一个迂腐的老儒。 ”表达出诗人客滞江汉的窘境,有自嘲意。如果说前一句还只是强调诗人飘泊在外的思乡之心,后一句则将自己在天地间的渺小孤独感吐露无遗。颔联“像飘荡在远天的片云一样远客异乡;与明月一起,孤独地面对漫漫长夜。 ”诗人表面上是在写片云孤月,实际是在写自己。把自己的感情和身外的景物融为一片,慨叹自己飘泊无依。颈联“我虽已到暮年,就像日将

10、落西山,但一展抱负的雄心壮志依然存在;面对飒飒秋风,我不仅没有悲秋之感,反而觉得病逐渐好转。 ”诗的意境阔大而深沉,形象地表达出诗人积极用世、身处逆境而壮心不已的精神, “苏” ,复苏。尾联“自古以来存养老马是因为其智可用,而不必取其体力,跋涉长途。 ”用老马识途的典故,比喻自己身虽年老多病,但智慧犹可用,还能有所作为。问: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 、 “孤月” 、 “落日” 、“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答:“片云” “孤月”意境凄凉,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落日” “秋风”意境雄壮、开阔,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

11、达。Ps. 诗人身滞江汉,心有感而作此诗。他用凝炼的笔触,抒发了怀才见弃的不平之气和报国思用的慷慨情怀。前两联写所处之穷,后两联写才犹可用。诗的中间两联,情景相融,妙合无垠,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故历来为所称道。总结:意象情思物象 融合了主观情思的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意境意象意象 诗歌的生活图景与作者思想感情相融合的艺术境界意境题的解答:从意象入手,剖析作者的情感。【作业】下面是一首对仗工整的古代诗歌,它写的是闲适恬静、清幽自然的夏夜情景。分别选出最能表现该诗意境的词。 (1988 年全国卷)4溪涨清风 面,月 繁星满天。数只船 浦口, 声笛起山前。 吹 掠 袭 拂 答( D ) 落 圆 明 上

12、 答( A ) 傍 依 横 到 答( C ) 声 有 几 一 答( D )4 夏日六言这首诗为陆游晚年退居山阴时之作。诗作描绘的是山阴三山夏夜的景色。“溪涨清风满面” 。大雨洗却了夏日的烦躁与郁闷,诗人临溪而立,清风拂面,自然心旷神怡。“月落繁星满天” 。立于溪边,静听水声,直到月隐星现,足见诗人之沉迷、爱恋与执着。“数只船横浦口” 。繁星之下,蒲口的几艘船只隐隐可见。 “横”以动写静,突出星月之夜江边的静谧。“一声笛起山前” 。一阵悠远的笛声传来,将诗人的视线牵到了远方黑黝黝的山影。夜已深,月已落,星光之下,山影朦胧。悠远的笛声,激活了诗人的审美联想与审美期待,产生了无穷的兴味。一句一景,调动了读者的多种感知,虚实相生、动静相宜、层次分明地将一幅清新、恬淡、静谧、悠远的山乡夏夜图呈现与读者面前,实为写景诗中不可多得的优秀诗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