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修【罗石】(可直接打印带进考场版)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2208594 上传时间:2017-11-26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72.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思修【罗石】(可直接打印带进考场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思修【罗石】(可直接打印带进考场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思修【罗石】(可直接打印带进考场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思修【罗石】(可直接打印带进考场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思修【罗石】(可直接打印带进考场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思修【罗石】(可直接打印带进考场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修【罗石】(可直接打印带进考场版)(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0/ 19上篇 实践指导篇第一章 大学特点与适应转变第一节 心理变化与适应一、心理变化及不适1、心理变化: 求新与恋旧、自豪与自卑、独立与孤独、期望与失落、兴奋与空虚、轻松与压抑2、心理不适: 异地他乡的恋旧感;相形见绌的自卑感;知音中断、知音难觅的孤独感;幻想破灭的失落感;目标不明的空虚感;学习紧张的压抑感。二、转变认识,调适心理: 了解心理变化的规律、认识心理调适的作用、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三、防止和克服自卑感:科学认识自卑、全面认识自我、自信自强第二节 生活变化与适应一、大学生活特点:自主性、集体性、多样性、情趣性二、新生生活不适应及表现饮食起居变化较大,习惯不了、自主生活来的太快,承

2、受不了、集体生活约束太多,适应不了、自由支配时间太多,掌握不了、各种活动太多,选择不了、人际关系复杂,应付不了三、适应大学生活:自然环境逐渐适应、日常生活学会自理、集体生活养成自觉、人际冲突注意自制、参加活动多样、适度、有效第三节 学习变化与适应一、大学学习特点广:课程涉及面广、深:课程内容深、强:要求自学能力强、多:学习内容、环节、自习多、快:讲课速度快、新:补充知识新、活:学习方法活、难:取得高分难。 二、新生学习不适应及表现:不适应授课特点、不适应学习方法、不适应自学、不适应学习的计划性三、适应大学学习1、首先抓好听课,会做笔记 (1)详略得当选择记;结合理解灵活记;抓紧时间迅速记;不懂

3、问题特殊记(2)重点、难点、书上没有的记;一般、容易、书上有的不记。2、适当预习,有效复习 (1)掌握预习时间,保证上课效果(2)课后复习:全面、细致、深入。 (3)考前复习:有计划、善总结、会记忆、抓重点。 3、勤问多思,做好作业;先懂后做;注重质量;注意数量。4、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注意学习别人具有普遍性的学习方法;注意总结自己具有特殊性的学习方法。5、培养优良学风:优良学风的基本要求: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第二章 高等教育与成才目标第一节 高等教育和大学精神一、高等教育的性质和职能1、性质: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高等教育是以中等教育程度为基础,为社会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专业教育。

4、2、职能(任务):培养人才(传播知识) 、科学研究(发展知识) 、社会服务(应用知识)二、高等教育的作用1、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社会发展进步经济科技人才教育;现代社会发展知识经济高科技高级人才高等教育2、对人发展的作用:小学是启蒙,中学是基础,大学是关键三、大学精神和大学生责任1、大学精神研习知识,探寻真理2、大学生责任求知1第二节 培养目标和成才之道一、培养目标1、我国教育的培养目标:“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2、我国高等教育的培养要求:“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

5、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3、社会对大学生的需求标准: 德(共 8 项):爱国热情 进取精神 道德水准 政治态度 文明修养 合作精神 敬业精神 自知之明 ; 才(共 12 项):专业水平 工作能力 知识结构 适应能力 计算机使用能力 处理人际关系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 学术视野 外语水平 创新能力 写作能力 科研能力; 其他(共 2 项):身体素质 心理素质A 级相对优势因素(共 8 项):爱国热情 进取精神 道德水准 政治态度 专业水平 工作能力 知识结构 适应能力B 级相对不足因素(共 9 项):文明修养 合作精神 敬业精神 计算机使用能力 处理人际关系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 学术视野

6、 外语水平 身体素质C 级绝对不足因素(共 5 项):自知之明 创新能力 写作能力 科研能力 心理素质二、成才之道 成功= 目标高低 实现概论 白道:从事专业基础知识特别是专业技能要强。黑道:考研深造英语、高数(理工) 、有关专业基础课(文科) 、有关专业课要强。红道:当官走仕途人文社科知识、社会工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要强,最好是学生干部和党员。黄道:经商办厂有关专业知识、经营管理知识要强,最好是学生干部,有一定社会实践经验。灰道:目标暂不确定。第三章 人际交往与友谊爱情第一节 人际交往一、1、含义:人际交往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一定方式相互来往,从而在心理和行为上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人际关系

7、是个体通过交往而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体现着人与人之间在心理上的亲蔬远近距离。2、作用:促进社会化、深化自我意识、促进个性发展和完善、有利于身心健康、获取信息资料、协调社会行为、改善人际关系二、人际交往的影响因素1、主观因素(1)能力因素(2)品德因素(3)性格因(4)互惠因素2、客观因素(1)外貌因素(2)邻近因素(3)熟识因素(4)异性因素(5)相似因素(6)互补因素三、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和失调类型 1、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1)交往需求的迫切性强,主动性弱 2)交往动机的精神性强,功利性弱3)交往对象的选择性强,广泛性弱 4)交往意识的平等性强,权威性弱 5)交往追求的理想性强,

8、现实性弱。2、失调类型 1)与他人交往平淡,缺少知心朋友 2)与个别人难以交往 3)交往效果差 4)交往有困难 5)不愿意交往四、人际交往的原则1、善待原则 2、诚信原则 (诚信缺失原因)3、尊重原则 4、宽容原则五、人际沟通方法(一)言语沟通 1、自然言语沟通要求: 言之有“理” “礼” “ 物” “度” “味” “ 体”。2、自然言语沟通技巧:直言 委婉 模糊 反语 沉默 自言 幽默 含蓄3、辅助语言沟通4、类语言沟通(二)非言语沟通:目光、表情、动体、静体态、服饰、距离、时间第二节 友谊和爱情一、友谊是人们在共同的社会生活和相互交往中,主要基于共同的观念、态度、情趣,所产生的心理距离更为

9、亲近的,彼此相互悦纳、相互信赖的人际关系。22、培养和珍惜友谊:真诚是传播友谊的种子、志同是培育友谊的土壤、关爱是浇灌友谊的雨露、 谅解是呵护友谊的春风、原则是检验友谊的试金石二、 爱情1、1、爱情的本质和属性:“爱情是在传宗接代的本能(按:改为性本能更好)基础上产生于男女之间、使人能获得特别强烈的肉体和精神享受的这种综合的(既是生物的,又是社会的)互相倾慕和交往之情”。自然性、精神性、社会性 2、爱情发展过程: 憧憬 相知 好感 相爱 激情 平静三、大学生与恋爱1、恋爱对大学生影响 动力论 阻力论 均衡论 不定论 2、端正恋爱态度: 盲目从众 慰籍解闷 婚恋分离 爱情至上3、摆正爱情位置:

10、爱情与学业、与友情、与集体、与道德、与理智4、培养恋爱能力: 给予爱 接受爱 拒绝爱 滋养爱 割舍爱第四章 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第一节 心理和心理素质一、1、心理的本质: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能动的反映机能2、心理现象的基本组成(1)心理过程:认知、情绪和情感、意志(2)个性特征:能力、气质、性格(3)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信念3、心理素质(1)含义心理发展水平(2)心理素质测试二、提高心理素质的途径提高认知水平,增强心理调控力。学习调节情绪,增强心理平衡力。加强意志锻炼,增强心理承受力。培养健康个性,增强心理“免疫” 力。注意协调行为,增强心理适应力。第二节 心理健康一、健康和心理健康

11、的含义和意义1、健康标准:(1)生理健康(2)心理健康(3)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2、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1)智力正常(知) (2)能协调和控制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情) (3)意志健全(意) (4)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行)(5)能保持完整统一的人格(个性) (6)能保持正确的自我意识,接纳自我(自己) (7)能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他人)(8)具有良好的社会或环境适应能力(社会) 。3、大学生增进心理健康的意义二、心理疾病与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主要诱因1、心理疾病 第一类:神经官能症 第二类:人格异常 第三类:精神分裂症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2、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1)焦虑(2)抑郁(3)孤独(4

12、)自我拒绝3、主要诱因(1)适应问题(2)学习问题(3)生活问题(4)交往问题(5)恋爱问题(6)就业问题 (7)其他问题三、增进心理健康的途径1、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2、参加有益的课余活动 3、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 4、学会主动的心理调节 5、求助专业的心理咨询心理健康 心理问题 心理疾病心理亚健康白 灰 黑3四、心理自我调节的方法1、积极思考并有效行动理智调适法 2、把忧虑的事想到最坏地步,由此重新设计自我和生活升华法3、告诉你相信的人倾诉法 4、 “人在事中迷” 活动情景转移法 5、打开郁闷的大门无害宣泄法中篇 理论探索篇第五章 人的本性与人的本质第一节 人的本性一、人性的含义辨析1、人性

13、是一切人都具有的普遍属性;2、人性是先天遗传与后天发展交互作用形成的属性;3、人性是质相对不变、量相对变化的稳定的属性;4、人性是人独有的特性与人的动物性之和。二、人性的内容特点1、 层次性 一级人性:“物性” 二级人性:生物性 三级人性:动物性 四级人性:人区别于其他动物而独有的特性2、 丰富性逃避本能惧怕情绪 拒绝本能厌恶情绪 求知真能好奇情绪 争斗本能愤怒情绪 自卑本能卑鄙情绪夸耀本能高傲情绪 哺育本能慈爱情绪 生殖本能 结群本能 获得本能 建设本能3、 两面性人有理性的一面,又有感性的一面;人有善良的一面,又有邪恶的一面;人有聪明的一面,又有愚蠢的一面人有多情的一面,又有无情的一面;人

14、有脆弱的一面,又有勇敢的一面;人有高傲的一面,又有自卑的一面三、最基本和最主要的人性道德人性1、道德人性是什么: 道德行为无非四种:利人、害人、利己、害己道德行为的直接心理动因是人的情感欲望:爱和恨道德行为的根本心理动因是人的道德人性:人在根本上是利己的结论:人恒久为自己,偶尔为他人;人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这一结论可以用同心圆来形象表示:2、中国哲学中的人性论评析孟子是性善论的代表 荀子是性恶论的代表 告子是性无善恶论的代表 人性亦善亦恶论结论:人性主观上无善无恶,客观上恶多善少 人或做人则可善可恶,善和恶可多可少3、认识道德人性的意义其一,是社会制度设计的前提依据;其二,是行为规范设计的

15、前提依据;其三,是促进社会和人健康发展的前提依据。第二节 人的本质一、对人的本质问题的主要观点:其一,人是自然的存在还是精神的存在;其二,人是理性的存在还是非理性的存在。二、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及其评析1、人的本质是什么 :一是“劳动或实践是人的本质” 二是“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三是“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2、对马克思观点的评析:关于“劳动或实践是人的本质” 关于“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关于“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三、人的本质在于理性和实践能力第六章 人生目的与人生态度第一节 人生目的一、人生目的的含义和意义:就人生的某一段、就人做的某一具体事来说,可以是有目的的。但就人生本身来说,它完全是一种自然过程,并没有一个先在的、客观的目的。人生目的“争点不是人生的目的是什么,而是人生的目的应该是什么” 。人设定人生目的,是为了活的更好,更充实,更有意义,更有价值。而“未经省察的人生是没有价值”二、人生目的的设定1、有关人生目的分析:其一,为生命而活,主要追求金钱、享乐。 其二,为理性而活,主要追求真理。4其三,为感情而活,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