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学案导学”模式实施情况汇报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2208436 上传时间:2017-11-26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66.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学案导学”模式实施情况汇报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初中语文“学案导学”模式实施情况汇报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初中语文“学案导学”模式实施情况汇报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初中语文“学案导学”模式实施情况汇报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初中语文“学案导学”模式实施情况汇报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学案导学”模式实施情况汇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学案导学”模式实施情况汇报(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 1 -初中语文“学案导学”模式实施情况汇报第一篇:初中语文“学案导学”模式实施情况汇报自推行“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以来,我们学校语文老师认真学习与 “学案导学”这种模式相关的理论材料,到县内外“ 学案导学”模式实施成功的示范学校观摩学习,在思想认识上对这种模式已形成共识,现正在积极推行中。我们在实践中既有了一点浅见,也遇到了很多困惑,现在就这种情况作以下汇报:一、 对“学案导学 ”教学模式的认识 “学案导学”是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以教师的指导(点拨启迪引领)为主导,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注重学法

2、指导,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教学策略。由此,我们形成了以下看法:1、学案作为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师与学生研讨教材的依据和凭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也是教师引领学生探究文本的方案(即教学案一体化,教案学案合二为一,教师备课要结合学案,重点考虑如何将学案上的内容合理流畅的呈现出来) 。它将知识问题化,能力过程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潜移化。其中,问题是导学的核心,没有问题就没有学习,导学也主要体现在问题上,引问题,导问题,从而引发深层次的问题,用问题设计问题,化难为易,高效落实三维目标的教学形式。由此看来,一份切合实际,质量高的学案至关重要。- 2 - 2 -2、教师不能满足于已有的现成的学案。

3、每个班级不同,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同,个体差异的存在也不适合“一刀切” 。把学案运用教条化,不加任何思考地拿来就用,也不能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师要根据所带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选用,在原有学案的基础上增删添减,优化设计,以符合实地情况。3、 “学案导学 ”这种教学模式实施的关键在于学法指导,宗旨是让学生学会学习,老师要把教学重心从研究教法转变到研究学法上,变教学为导学,教师要真正领会“导学 ”的真谛,深入学生,指导学法,让学生的学习活动贯穿整个课堂。不要把课上成习题讲评课,把学案内容简单成对答案。4、在教学形式上,教师启迪引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提倡多元解读文本,允许学生质疑问难

4、,各抒已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发散思维能力,这就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一堂课是否是活跃的,高效的,关键在于教师课堂上的操作,什么时候点拨,点拨到什么程度,这都需要教师课前认真分析,课堂上相机适时处理。5、在这种模式下,学案的设计思路和内容基本上就是教师教学的思路和内容,学生提前预习了解了学习内容,这就由原先讲授下的被动接受学习转变为在学案引领下的主动探究,即常说的“要我学”为“我要学” 。长此以往,使学生由被动学生变为主动学习,优化了学生的学生品质,养成自主自觉的学习习惯,提高了学习实效,达到了减负增效的目的,真正实现“ 教是为了不教”的目- 3 - 3 -的。二、推行过程中的困惑1、教案与学

5、案如何有效合一,教路与学路怎样有机统一,如何将学案上的内容流畅自然地呈现出来?2、教法变学法,从教学到导学,如何导,这都需要老师观念的彻底改变,而这是最难的,对学法的研究是个新的课题。 三、下一步的打算1、多开展听课评课,在磨课中提升每个老师的执教能力,深层次体验“学案导学”模式的优势,逐步摸索出适合我校实际的课型。2、加强学法研究,加大学法指导力度,让学生有法可依,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第二篇: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实施心得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实施心得富裕县励志民族中学张文艳著名的教育家斯宾塞早就告诫我们:“硬塞知识的办法经常引起人对书籍的厌恶, 这样就无法使人得到合理的教育所培养的那种自学能力,反

6、而会使这种能力不断地退步。”这句名言为我们指明了新课改的方向,我们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张扬个性、展示自我,彻底剔除“硬塞知识的办法。一、教师以人为本,充分相信学生学生只有在课堂上真正拥有了时间和空间,才能真正落实学生- 4 - 4 -的主体地位,才有可能是自主学习。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做到了这一点。 “把孩子们当作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让校园里充满民主平等,让老师学生在校园里自由呼吸!教育就不会有多少问题” 。由此,我联想到我们的课堂教学,尽管并不完全是老师“满堂灌” ,但是学生并没有完全地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中,只是被动地听。这样就大大地助长了学生对老师的依赖心理和懒惰心理。因此,在以后的

7、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应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大胆地讲,大胆地说,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当中,在“动”中学。我们教师的任务并不仅仅为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我们新课改的目的!二、让赏识教育推动课堂的高效发展课堂上鼓励每一位学生都要参与讨论,尽量给更多的孩子以表现的机会,特别是性格内向和学困生,为此课堂上,教师并没限制学生发言的机会,大家可以主动争取发言,目的是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学生的学习有了兴趣,就有了热情,有了热情学习成绩自然也就上来了。教师的美是阳光,空气和水,是学生成长不可缺少的养料,在我的心里,我们班的每一个学生都是是最优秀的,对于他

8、们的优点,我总是无限地予以放大,采取表扬,激励等一系列措施,我常说的话是:人,生而无优劣之分,只有勤惰之别,只要克服惰性,都会成为好学生,我坚信,我们班的学生,将来都会成为优秀之才。我觉得今后我们的课堂要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形成亲切、- 5 - 5 -和谐的氛围,给课堂创造一种群体的感情氛围,使师生产生共鸣。今后在课堂上,注意到用自己真诚的心,亲切的教态来组织课堂,来感染每一位同学,并且要潜移默化的教育孩子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三、教师精心备课,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把课堂真正的还给了学生。老师真正轻松了吗?不是的。因为“功夫在课

9、外” ,老师的任务更重了。只有充分预习,才会有丰富多彩的课堂展示。要使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有意义,一定要加强预习。学生的预习实际上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自学,帮助学生明确目标任务、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式方法,教师的精心备课准备,充分自觉地把学生带入了一种想学、能学、抢着学的氛围之中。使学生们不但能积极参与课堂并且能有效地参与课堂。让学生们的思维在课堂上动起来,学生的灵感生发出来,课堂精彩起来!四、新的教学模式是一场持久战学习本身就是艰苦的劳动,新的教学模式更是一场持久战。要想赢得胜利,决不能心浮气躁、急功近利。要有“三心”:爱心、耐心和恒心; 要做到“二益” ,即有益于学生自身的发展,有益于学校长远的发

10、展。我总结为:“三心”之道促高效;“二益 ”之中求发展。教育是一件知易行难的事情:教学之道,任重道远;教学之道取法自然;教学之道,贵在专心;教学之道,更要从实际出发,遵循规律。在这场- 6 - 6 -战争中,我们要有军事家的策略、战略家的眼光、更要有指挥家的才能。最后送给大家两句话,与各位同仁共勉: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大浪淘沙,历练时代英才。我们在激发培养学生潜能的同时,更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惟其如此,才能与时俱进,为学校的发展,为国民素质的提升开创和谐共赢的局面!第三篇:初中语文课堂“问题导学”教学模式初探初中语文课堂“问题导学 ”教学模式初探丹阳市实验学校毛丽娟我们的语文教学以培养学

11、生的素质和技能为主,形成一定的语文能力,然而目前,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中,老师讲,学生听的课堂格局普遍存在。因此老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想办法将教学重心下移,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怎样引导?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是关键,因为一切思维活动均从问题开始,最后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因此, “问题导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有一定的发展空间,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一、 “问题导学 ”教学法的含义问题导学法又称 “设问教学法 ”,也称“问题情景教学法” ,就是通过老师精心设置问题和学生提出疑难问题,形成教学活动的双向交流,以达到培养学生的分析理解、合作探究、开拓创新等能力,并提高学生思维素质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其核心是

12、以学生自我探究为主,重视学生主动学习和能力培养,老师诱导点拨,略加示范,实现课堂教学模式从“教师为主”到“学生为主 ”的转变。这种方- 7 - 7 -法的实质是在学生意识形态领域内创设一种探究问题的氛围,让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的活动状态,以达到掌握知识,培养语文能力的目的。 “问题导学法”把“教学”改为“导学” ,用“问题”启发学生来学习语文。在这教与学的过程中,语文老师应特别注意三点:1、以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为中心,把教学内容问题化,老师是教学过程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者,解决问题的指导者,学生学习的鼓励者;2、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大胆阐述自己的观点,直到学生理解弄懂为止;3、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条件帮助

13、学生解决问题。二、 “问题导学 ”教学法的操作模式根据“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的思维活动规律, “问题导学”教学法要求老师根据所授内容的特点和所授对象的认知水平,将一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划分为一些前后联系的动态环节,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展示总结 迁移提高”等五个环节,让学生用自己的头脑来获取知识,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强化师生的互动双边活动。一般以两课时为一教学内容。第 1 页 共 4 页1、激情入境,引发兴趣。语文课和其他课不同,属于人文学科范畴,阅读篇目饱含作者创作的激情,因此,在问题提出之前,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兴趣是学生学习知识、

14、接受教育、发展能力的主要动力,它可以使学生保持积极向上的情绪状态,- 8 - 8 -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激发兴趣的方式多种多样,或示范、或表演、或朗诵、或吟唱、或模仿等均可,尤其是运用多媒体技术,使得导入环节容易准备和操作。该环节时间不宜太长,控制在 5 分钟以内。作者、背景简介等可设置问题导入。2、质疑问难,活跃思维。这就是阅读思考,启发思维的环节。“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思维由问题引起,疑问是发现之母。问题可以是老师课前精心设置,也可以是学生预习自主提出;可以个人提出,也可以合作研讨提出。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善疑好问,要善于巧妙设疑

15、,创设问题的情境,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从“会答”到“会问” 。 当然,问题的设计应注意以下方面: 问题要针对教学内容,不能偏题; 注意启发性,选择的角度要新颖,精心设计“若隐若现,可望可及”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设置的问题要有层次,由易到难,由小到大,由简到繁,由已知到未知,层层推进,步步深入。为此,抓住各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以此为设计各个问题的依据。在教学的实践中,应根据学生实际,按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分层次,有梯度的设问,把学生思维逐步引导向更深层次,让学生在克服重重困难后获得成功的喜悦,更加激发求知欲望,从而更加主动地继续钻研和探索; 涉及面要广,不能只针对某一部分学生,应

16、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同时,问题的设置应照顾大多数学生的知识水平,选择恰当的设问,使学生通过思考后能回答,- 9 - 9 -也就是在“跳一跳能够得着”的高度上,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问题可以板书于黑板或用学案下发,也可以用课件显示,时间控制在 5 分钟以内。3、自主合作,探究答案。 对问题的理解,较容易的可由学生单独探究来完成,较难的可分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来完成,从而达到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可根据座位的不同摆放采取不同的思考问题的形式:秧田式的座位排列可用单独或“四人帮 ”的形式思考或讨论, “四人帮”形式即前 2 人和后 2 人形成学习小第 2 页 共 4 页组展开讨论;茶馆式的座位排列可利用小组内部异质,小组之间同质的特点展开思考,小组成员不同知识层次的互补产生小组内部成员之间的合作,小组之间优差生的均衡带来小组间的良性公平竞争,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答案,为理解课堂知识奠定自身的基础。这个环节大约 30 分钟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