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关于哲学的七个比喻1. “庙里的神”哲学在一个民族中的地位就像是庙里的神,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所在一个没有哲学的民族就像没有神供奉着的庙一个没有神的庙不足以称为庙,一个没有哲学的民族同样不足以称为民族西方的哲学界曾认为中国是个没有哲学的国度中国不少学者则认为中国有哲学,但缺乏西方那种重逻辑理性分析的哲学,意即中国哲学并非西方框架内的哲学黑格尔关于哲学的七个比喻2. “厮杀的战场”古往今来,哲学派别林立,思想纷呈,各派哲学相互批判辩难,甚至相互否定,因此哲学就犹如一个千军万马厮杀的战场,各派哲学在此驰骋冲杀但是厮杀的结果并非是尸横遍野,一无所留在各派哲学思想的相互否定批判下,哲学一步步向纵深处发展所以在各派哲学的角逐中,没有哪派哲学获胜,而最终获益的只是哲学自身维特根斯坦说:“在哲学中,竞赛的获胜者是能够跑得最慢的人或者:最后一个到达的人 ”3. “花蕾,花朵和果实”植物长出花蕾,而后开出花朵,再后结为果实,由花蕾到花朵到果实,是逐一替代的过程自哲学诞生起,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哲学思想派别后起的哲学并非凭空而生,它总是在批判和继承前期哲学的基础上另有发展,它不可能完全脱离已往的哲学,而是在更广阔的视野下和更新的领域里取得自身的立足之地。
这就如同由花蕾到果实,是逐一替代的过程,体现了在否定中的自我发展按列宁的说法就是螺旋式逐渐上升所以黑格尔认为,哲学是历史性的思想,哲学史是思想性的历史真理在于这个不断变化发展的生命的整体怀特海说:“欧洲哲学传统最确实的一般的特征是,它由对柏拉图的一系列脚注构成 ”4. “密纳发的猫头鹰”希腊神话中智慧女神密纳发肩上的猫头鹰,是智慧和理性的体现猫头鹰的一个特点是在黄昏起飞黑格尔借这个譬喻说明“哲学的认识方式只是一种反思——意指跟随在事实背后后面的反复思考 ”另外它还暗示,哲学家经历长久的沉思,等待瓜熟蒂落的那一刻,犹如猫头鹰等待黄昏的来临,然后展翅飞翔这似乎给哲学研究者一个深刻的启示:进入深邃复杂的哲学领地,注定得甘于寂寞黑格尔关于哲学的七个比喻5. “消化与生理学”黑格尔认为,哲学反思并非有些人认为的“是我们达到永恒或真理的主要条件,甚至是唯一条件 ”他说, “这种说法,无异于认为在没有知道食物的化学的、植物学的或动物学的性质以前,我们就不能饮食;而且要等到我们完成了解剖学和生理学的研究之后,才能进行消化 ”这种说法显然有悖于情理所以对于哲学反思的作用不宜无限夸大,以为人类的存在都系于哲学。
一种较为客观的说法是,不学哲学照样可以思维,不过学哲学可以更好的思维生理学不是教人消化的,哲学也不是教人思维的 研究哲学是训练思维以达到其它的目的在黑格尔的这个譬喻里也隐含着对康德哲学的批判康德哲学的主要课题是考察在什么限度内,思想的形式能够的达到关于真理的知识康德特别要求在考察求知以前先考验知识的能力黑格尔认为这会引起一种误解——以为在得到知识以前已在认识,他打了另一个异曲同工的譬喻说,那是认为“在没有学会游泳以前勿先下水游泳” 黑格尔提出“我们必须在认识的过程中将思维形式的活动和对于思维形式的批判结合在一起” , “必须由其(思维形式)自身去规定自身的限度,并揭示其自身的缺陷” 这即是他所谓的思想的“矛盾发展” 警惕譬喻的陷阱!——试想一个思想可以采用不同的譬喻方式,而一个譬喻方式又可以用来阐述不同的思想我们怎么能够相信譬喻说服力呢?譬喻只是一种修辞,譬喻自身可以为真,但思想不会因譬喻而更真,更具说服力可怕的譬喻!因为譬喻与思想的逻辑常项并不完全相对应,但譬喻自身的思想却经常使思想偏离自身轨道而纳入譬喻自身的思想的轨道,从而走向谬误诚然,不学生理学并非不能消化,但是不懂游泳却冒然下水无疑是危险的。
康德“要求在考察求知以前先考验知识的的能力”是在为哲学寻求一个稳固的起点,从而能够建立一个可靠的“彼岸世界” 康德无疑是审慎的但黑格尔可能受其譬喻自身的思想和类似思维方式的影响,认为起点可以是一个假设,而让思维对这个假设的思想进行思想,思维考察思维自身,然后回到起点这种思想检验思想自身的“矛盾发展” ,确实可以揭示其自身的缺陷,但是它如何能够证明自身的真理性呢,又如何能够达到他的“绝对”和“真理”呢?马克思看出了这里的破绽,提出在实践中检验思想尼采对黑格尔感到失望,认为人类所有的知识只是对本体的虚构,从而提出要重估一切价值6. “同一句格言”黑格尔曾说,同一句格言从一个饱经风霜的老人的口里说出与从一个未经世事的年轻人口里说出,其效果是全然不同的一个老人口中的格言可能浸透了他所有的人生阅历,他已给这句格言赋予了深厚的切身体验,他口中的格言已非年轻人眼中的一个普通的知性的道理,而是与生命息息相连的理念,其中包含了无数的升沉荣辱人世沧桑因此学哲学不仅需要勤于思维,更要浸入主体的生命体验当哲学饱含人生体验,达到一种审美的境界,才真正体现出理性的伟力哲学通论内容简介(修订版) 简介:本书以全部哲学史和当代哲学为宏观背景,以追问“哲学究竟是什么”为主线,提出并论述了哲学的自我理解、哲学的思维方式、哲学的生活基础、哲学的主要问题、哲学的派别冲突、哲学的历史演进以及哲学的修养与创造等七个问题。
既是一部研究哲学基础理论的学术专著,又是一部新世纪的哲学教材该书获得第四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并于 2001 年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目录哲学通论(修订版) 目录:导言 进人哲学思考1. “爱智”的哲学智慧与爱智——爱智的“大智慧”——爱智的激情2.对“自明性”的分析熟知与真知——名称与概念——有知与无知3.品味黑格尔的比喻其一, “庙里的神”——其二, “厮杀的战场”——其三, “花蕾、花朵和果实”——其四, “密涅瓦的猫头鹰”——其五, “消化与生理学”——其六, “同一句格言”——其七, “动物听音乐”第一章 哲学的自我理解第一节 哲学与哲学观一、哲学观与哲学理论二、当代哲学观概览三、哲学与人类把握世界的基本方式第二节 哲学与常识一、三个层次的概念框架二、常识与经验的世界图景三、常识与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四、常识与经验的价值规范五、哲学对常识的超越六、常识哲学化与哲学常识化第三节 哲学与科学一、作为理论的科学和哲学二、理论思维的两种基本方式三、哲学对科学的反思关系四、反思科学活动的基础五、反思科学研究的成果六、反思科学发展的逻辑七、反思时代的科学精神第二章 哲学的思维方式第一节 哲学的基本问题 一、对哲学基本问题的通常解释二、探索哲学基本问题的经典论述三、近代哲学与哲学基本问题四、现代哲学与哲学基本问题第二节 哲学的反思活动一、反思的维度二、反思的思维三、反思的对象四、反思的特性第三节 哲学的前提批判一、反思的层次二、思想前提及其特性三、前提批判的方式与基础四、哲学前提的自我批判第三章哲学的生活基础第一节哲学与人的存在方式第二节哲学与社会的自我意识第三节哲学与时代精神的精华第四章哲学的主要问题第一节"在":存在论或本体论问题第二节"真":认识论和逻辑学问题第三节"善":伦理学和价值论问题第四节"美":哲学层面的美学问题第五节"人":关于人的哲学第五章哲学的派别冲突第一节考察哲学派别斗争的方法论第二节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第三节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第四节经验论与唯理论第五节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第六章哲学的历史演进第一节哲学历史演进的多重透视第二节哲学历史演进出的基本特征第三节哲学的现代革命和当代趋向第七章哲学的修养与创造第一节哲学的品格第二节哲学思维的训练第三节哲学态度的培养附录一关于开设"哲学通论"课的思考附录二在前提批判中寻求崇高附录三教学要有魅力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