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与孩子共同阅读一本书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2187732 上传时间:2017-11-2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8.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与孩子共同阅读一本书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如何与孩子共同阅读一本书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如何与孩子共同阅读一本书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与孩子共同阅读一本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与孩子共同阅读一本书(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如何与孩子共同阅读一本图画故事书家有小书虫,绝对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情:小书虫的词汇量会很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很有词儿”;小书虫能安安静静聚精会神于一本书很长时间,而不是吵吵闹闹无休无止;小书虫往往见多识广,从书中汲取了大量的信息和知识很多家长都知道家有小书虫的好处,但也为很多关于阅读的问题而苦恼,那是因为他们还不完全理解一本书的阅读过程。有的家长认为,所谓阅读一本书,就是翻开图书,给孩子读故事的那段时间。如果这样理解,就一定会遇到这些问题:书上的文字那么少,怎么读给孩子呢?读了一遍还不行,总是让我读,什么时候才能自己读书呢?我读得那么辛苦,他到底听懂了没有呢?这些是我在讲座时经常听家长提到

2、的问题,这也是我们家长的固有思维模式我们不认识字的孩子只能依赖我们而阅读。其实,要解答这些问题,我们首先必须认清这样几个问题:1、一本好的故事书是值得一读再读的,也是必须一读再读之后才能完整领略到她的魅力的,那种孩子读了一遍就完全理解,可以放在一边的图书绝不是好的图书,或者说不是适合这个年龄段孩子阅读的图书;2、反复阅读不是重复阅读,每次阅读的重点、每次阅读要讨论的问题都是不一样的,把握住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阅读的对话提问重点,才能更好的帮助孩子养成边阅读边思考的好习惯,才能让孩子逐渐从依赖阅读经由对话式的分享阅读最终过渡到独立阅读;3、阅读的目的是理解故事,感受故事,对故事形成自己的看法,

3、为了完成这些目的而进行的阅读才是有价值的阅读,对于低幼儿童,希望通过一次阅读就能学习做人的道理是不太切实的目标。如果能对这些问题达到理解和认同,我们就可以把重点放在同一本书的不同阅读阶段的重点上。当我们第一次拿到一本书,家长首先应快速的通读这本书,大致了解书的内容,这样才能更好的引导孩子去有目的的阅读。下面我们就以愿望树这本书为例,来详细展示一次完整阅读的全过程。首先,阅读图书的封面是必要的,这样就能形成对故事主人公、主要内容或者故事发生背景的大致了解,形成一定的阅读预期。阅读这本书的封面,我们可以告诉孩子,这本书叫做愿望树,它讲的会是谁的故事呢?(小熊),这棵树就是愿望树吗?你猜猜,这棵树会

4、满足小熊的什么愿望呢?2紧接在封面后面的有前言页,还有扉页,这些也是阅读的重要内容,但我们不建议第一次阅读的时候就带孩子看,在后面的阅读中,它有自己独特的作用。接下来,翻开第一页,我们要记住,第一次阅读时,无论家长是为孩子朗读故事书中的文字,还是带着孩子先看图画再看文字,我们都要把阅读的部分权利交给孩子,通过紧密围绕故事主要人物、主要情节的问题,带动孩子主动理解和思考。翻开第一页,我们看到了一只倒挂在树上的顽皮、可爱的小熊,我们可以让孩子说说,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小熊,让他在观察图画的基础上对故事的主人公形成一定预期。朗读图画书中的每一页,在朗读之后,一定要提出问题,让孩子对您所朗读的内容有一个理

5、解和思考的过程。例如,第二页,我们在朗读文字之后可以问孩子:那只小熊是贝迪?他在做什么?(开着红色小车的小熊)弟弟说了什么?(该我了)贝迪会说什么?(我还想玩呢!这是我的车)其中,前几个问题都可以在图画中或文字中找到答案,提问的目的是帮助孩子借助画面更好的理解故事内容,而最后一个问题则是在这页画面中找不到答案的,我们的目的就是让孩子通过对画面的推测,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将自己的主观意识投射到故事人物身上,从而形成自己对于图画书的看法。我们第一次阅读时的提问主要包括这样的一些问题:观察性问题(在做什么?什么样子?什么表情?);判断性问题(什么心情?什么感受?在说什么?);预测性问题(接下来会说什

6、么?会做什么?可能会遇到什么?)假设性问题(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批判性问题(你觉得这样做好吗?你觉得这样做的后果可能是什么?)。而这些问题,都是紧密围绕主题进行的,尽可能不问和主题无关或关系甚微的问题。这种在成人对于文字的朗读之后,和孩子一起基于对画面的观察和对文字的理解而进行的对话式的讨论和分享,可以起到启发思考、加深理解、考察理解程度和激发想象力的作用。当这样阅读完第一遍之后,孩子往往会意犹未尽,因为这不是妈妈在给他讲故事,而是他自己在和妈妈一起读故事,这种掌握主动权的阅读会激发孩子更浓厚的阅读兴趣。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就是鼓励孩子马上或者稍微间隔一段时间后再次阅读这本书,并且进行更加细

7、致的观察和更加个人化的思考。仍以这本书为例,当我们第二次阅读此书时,我们仍然要在封面上做短暂的停留,让孩子大致回忆书中的内容,鼓励孩子说出自己能理解能记住的内容。然后打开美丽的扉页,让孩子看看故事发生地点的全景,带着孩子说说哪个是小熊的家,哪一棵是愿望树这样的讨论可以帮助孩子唤起记忆。第二次阅读时,孩子已经大致理解了故事的内容,我们可以给孩子一些任务,让孩子更好的参与到阅读中来,并且进一步体验故事中角色的心理感受。例3如阅读第二、三页时,家长朗读到“弟弟在后面追”之后,就可以先读“弟弟不停地喊。”然后,把弟弟的话留给孩子去读。孩子虽然可能不认识“该我了”,但是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和经验把弟弟

8、的语言合理的添加进去,而家长则可以肯定孩子正确的推测后,再读出书上的文字。在低幼图书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重复的语句,例如本书中的“对于一只的小熊来说,这些也不顶用啊!”反复出现和强调之后,孩子会对这些重复的语句非常感兴趣,家长也可以把这些句子留给孩子去读。在第二次阅读时,家长除了通过给孩子任务,让孩子参与朗读来加强孩子阅读的主动性,还应引导孩子观察一些第一次阅读时没有关注的细节,例如次要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背景的变化;与情节关系较为密切的小材料(例如本书中的油灯、烤饼之类)。切忌在第一次阅读的时候就让孩子关注过多细节,这样并不能很好的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反而会干扰孩子对于故事本身的理解。

9、更多的对话,是在孩子基本理解故事情节之后的第二次阅读中进行的。此次阅读中,也可以让孩子再次体验人物的感受,让通过想象孩子补充人物的对话,这时由于孩子对故事内容已经有了基本的了解,想象和补充的内容会更加丰富。第二次以后的阅读,我们通称为第三次阅读,也就是孩子完全了解故事内容之后,通过阅读,不断加深理解,不断把自己的感受投射到故事中的人物身上的过程。通过前两次家长有目的有步骤的指导之后,孩子会对图画书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并且往往愿意尝试着自己进行阅读。这时,家长要鼓励孩子摆脱文字的限制,用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自己对于图画的理解以及对于故事的理解。实际上,这也就是通过有效的对话式分享,帮助孩子从依赖阅读过渡到独立阅读的过程。在这次阅读中,家长可以尝试着让孩子通过表演、复述、讲述等形式,脱离书本的限制,更多的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也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已有水平鼓励孩子续编甚至改编故事,完成真正的个人化的阅读。由此可见,一个完整的阅读过程至少经历了这样三个步骤:初步阅读以完整领会故事基本情节为目标;体验阅读以深入感受故事中的人物思想,尝试参与阅读为目标;享受阅读以个人情感的投射和对故事理解的展示为目标。而每个步骤中,家长的作用都是一个引导者和对话者,并且担当着激发孩子主动参与阅读过程的角色,家长的作用是逐步弱化的。只有当家长不再是阅读的主人时,我们的小书虫才有可能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