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12-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2165803 上传时间:2017-11-2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12.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12-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辽宁省12-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辽宁省12-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辽宁省12-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辽宁省12-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辽宁省12-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12-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葫芦岛市第一高级中学 2012-2013 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32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48 分)1礼记丧服小记记载“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以其祖配之。而立四庙。庶子王亦如之” 。材料揭示的是西周宗法制下的( )A 权力分配原则 B 宗庙祭祀原则 C 嫡长子继承制原则 D 大宗小宗是相对的2 大学士叶向高言:“我朝阁臣,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取祸。臣备员六年,百凡皆奉圣断,分毫不敢欺负。部务尽听主者,分毫不敢与闻。 ”此语实质说明明朝( )A 君主专制空前加强 B 存在阁臣权势过重问题C 阁

2、臣虽非宰相,但有决策的权力 D 阁员之间相互制衡3(三十七年会稽刻石) “秦圣临国,始定刑名,显陈旧章,初平法式,审别职任,以立恒常。 ”秦律制定的根本目的是( )A 巩固秦朝的封建统治 B 满足兼并战争的需要 C 践行韩非的法家思想 D 避免君权相权分庭抗礼4“桓公五年夏,王夺郑伯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战于葛。郑师合以攻之,王卒大败。祝聃射王中肩。”材料揭示的实质性问题是( )A 分封制崩溃 B 嫡长子继承制破坏 C 周郑交恶 D 战乱频繁5 许多学者认为,秦朝的建立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过去的贵族政治,根据所学知识判断, “官僚政治”的最基本特点应该是( )A 颁布秦律 ,

3、依法治国 B 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免C 丞相掌握大权 D 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系统6诗经保存了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的诗歌,共 305 篇。后来,儒生把诗经作为学习的主要内容之一,这主要是因为诗经 ( )A 是儒家创始人孔子编订的 B 能够提高儒生的文学修养C 蕴含了儒家的核心理念 D 得到了官方的认可7 有人认为,中国古代的文官不仅是管理系统中的工具,而且是一个有意识形态的群体。这里的“意识形态”最早可以追溯到( )A 春秋 B 战国 C 秦朝 D 西汉8 李贽被称为“明代第一思想犯” ,他的著作中有焚书 续焚书 ,之所以这样命名,是因为他认为这些著作将来一定会被焚毁,这主要是由于书中( )A 对

4、正统思想进行了大胆批判 B 反对盲从孔子 C 提出绝假纯真的“童心说” D 认为“理”就在百姓日常生活中9 顾炎武说:“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这一思想的深远影响在于( ) 2A 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 B 激发了中华民族的社会责任感 C 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 推动了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10 董仲舒在答汉武帝的策问中指出:“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材料反映出董仲舒( )A 一生都反对邪辟之说 B 认为政治与思想上的“大一统”是

5、历史必然C 有力地推动了法家思想的发展 D 独尊儒术,反对“尊儒尚法” 、 “外儒内法11 在量子力学的研究中,科学家发现,如果不去测量对象(电子) ,对象(电子)便没有位置。有科学家便把这一现象比喻为:月亮在无人看它时,它不存在,意在突出微观研究领域的特殊性。这种认识论,与中国古代某一学者的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位学者是( )A 孔子 B 董仲舒 C 朱熹 D 王阳明12 日本学者内藤湖南在中国近代史中说:“在贵族政治时代,贵族们有掌握权力的习惯,如隋之文帝、唐之太宗等一代英主出现后,虽然在制度上否决了贵族的权力,实际上在从政中,仍有那种形式的残迹,政治成为与贵族的协议体。 ”下列史实可以佐

6、证这一言论的是( )A 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度 B 隋唐废除九品中正制C 隋唐建立了二府三司制 D 隋唐皇帝受宰相制约13“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造成这一状况的直接原因是( )A 世卿世禄制度下一批统治者高血统低能力 B 征辟察举制度弊端重重C 九品中正制度被地方门阀把持 D 八股取士使然14 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曾经说:“环顾我们国家中的其他部分,你会发现一切都依照规则和法律的规定而运转。 ”这句话反映出当时罗马社会( )A 人人精通法律 B 法律适用于所有人 C 法律至上 D 统治阶级没有特权15 孟德斯鸠认为,罗马共和国“把国家权力分配给许多高级

7、官吏,这些官吏相互之间起支持、制止和限制的作用。 ”孟德斯鸠在这里肯定的是( )A 短任期制度(如独裁官) B 同僚平权制度C 共和制中的民主因素 D 权力制衡的思想16“中世纪的欧洲社会是传统的、农业的、乡村的。和这些相异的一个新阶层的出现,导致了一场社会革命。 ”这场“社会革命”最初的表现是( )A 文艺复兴 B 宗教改革 C 启蒙运动 D 工业革命17 苏格拉底有句名言:“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这理想而奋斗的人,必能获得这种快乐,因为理想的本质就含有道德的价值。 ”这段话表明苏格拉底( )A 捍卫城邦法律尊严 B 对理性的尊崇 C 不满国家权力滥用 D 主张小国寡民 318

8、、15 世纪西欧一些地区成立了新式寄宿学校,课程设计围绕着教育学生快乐而健康地生活,使学生成为一名负责任的公民。这一课程设计理念体现了( )A 功利主义思潮 B 人文主义思潮 C 理性主义思潮 D 现实主义思潮19 这是人们对某一著述的评论:【观点一】中国人自编的一部最详备的世界史地参考书【观点二】它对西方民主制度有了浮光掠影的支离破碎的认识这部著作是( )A海国图志 B资政新篇 C天演论 D变法通议20、1920 年,受某种理论的影响,陈独秀在谈政治一文中说:“我承认用革命的手段建设劳动阶级(即生产阶级)的国家,创造那禁止对内对外一切掠夺的政治法律,为现代社会第一需要。 ”这一理论对中国社会

9、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 )A 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B 改变了中国人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C 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D 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做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21 人文主义者但丁在政治学名著论君主制中认为,实现人的尘世幸福的前提是和平,但没有国家统一做保障和平是不可设想的,而要实现国家统一,权力就必须集中到君主手中。作者意在强调( )A 人文主义是追求的理想目标 B 国家统一是和平的前提保障C 强化王权是时代的必然要求 D 和平是实现尘世幸福的基础22民报曾经公开讨论君主立宪制对于满族人的利弊。梁启超认为这个问题,不可再辩论下去了,如果硬说君主立宪制对满人有利,那就歪曲了事实,但如果谈论对满人

10、的不利之处,则会增加君主立宪的阻力,于是梁启超选择了缄口不言。这表明梁启超( )A 站在汉族人的立场,客观的阐述历史 B 既不肯歪曲真理,又不想妨害大局C 认清历史发展趋势,审时度势化危机 D 拥护与捍卫真理,从不肯歪曲事实23 伏尔泰认为:“如果全部自然界,一切行星,都要服从永恒的规律,而有一个小动物,五尺来高,却可以不把这些定律放在眼中,完全任意地为所欲为,那就太奇怪了。 ”文中的“永恒的规律”是指( )A 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 B 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C 达尔文的进化论 D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24 李大钊说:“东西方文明有根本不同之点,即东洋文明主静,西洋文明主动也,一为自然的,一为人为的;

11、一为安息的,一为战争的;一为消极的,一为积极的;一为艺术的,一为科学的;一为精神的,一为物质的。 ”此话反映李大钊对待东西方文化的态度是( )A 各有特色 B 扬中抑西 C 扬西抑中 D 无法相通25 在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中,不论是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还是无产阶级 4的思想解放运动,都体现出了鲜明的爱国主义精神。其中,最能说明问题的是( )A 新文化运动 B 新三民主义 C 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D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26 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继承与发展关系的是( )A 智者学派思想-人文主义思潮 B 牛顿经典力学-爱因斯坦相对论C 君权神授-社会契约论 D 罗斯福新政-二战后西方国家

12、经济调整27 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 “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是指( )A 明末清初提出的“工商皆本” B 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C 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 D 义和团运动的“扶清灭洋”主张28 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里说,以“民族国家”为新效忠对象而取代旧式“宗族” , “种族”和“国君的对象” ,反映民国以来社会的历史变化。请判断“”中的内容应该是( )A 五四运动 B 新文化运动 C 辛亥革命 D 土地革命29 鲁迅在某短篇小说中写道:“合伙吃我的人,便是我的哥哥!吃人的是我哥哥!我是

13、吃人的人的兄弟!我自已被人吃了,可仍然是吃人的人的兄弟!”该作品的主要影响是( )A 宣传了民主与科学,抨击了专制和愚昧B 沉重打击了尊孔复古逆流,提倡新道德C 揭露了社会黑暗,树立了新文学的典范D 第一次把马克思主义从西方介绍到中国30 意大利是西欧文艺复兴的发祥地。德国学者迪特里希施万尼茨在其著作中论述“文艺复兴的终结”时写道:“为什么 130 年之后,创造美的源泉就枯竭了呢?因为,一个意大利人(哥伦布)和一个德意志人(马丁路德)把这一孔泉眼给堵上了。”下列各项表述,能够反映作者观点的是( )A 意大利的文艺创作遭到新航路开辟和宗教改革的扼杀B 此二人是阻断意大利文艺复兴进程的罪人C 此二

14、人引导意大利的文艺创作走上邪路D 意大利因此失去了进行文学和艺术创作的财源31 有人曾这样描述上海的戏曲盛况, “当夫礼拜六之夜,演者眉飞色舞,观者兴高采烈。电灯初上,车马争来,接客者候诸门者,将日夜之戏就笺分送各客,谓之戏单。”这一描述中有几处信息表明这种情形发生在近代而非古代( )A 1 处 B 3 处 C 2 处 D 4 处32 法国文学史家爱弥尔法盖说:“它是明确地冷静地观察人间的事件,再明确地冷静地将它描写出来的艺术主张。它要从几千几万的现实事件中,选择出最有意义 5的事件,再将这些事件整理起来,使之产生强烈的印象。 ”这种文学流派是( )A 浪漫主义 B 现实主义 C 现代主义 D

15、 印象画派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题,52 分)33阅读下列材料:17 世纪,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向正统思想发起挑战;18 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把欧洲启蒙运动推向高潮。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茶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材料二:社会公约可以简化为如下的词句: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而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于是,这一结合行为立刻就产生了一个道德的与集体的共同体,以代替每个订约者的个人。卢梭材料三:在伏尔泰的心目中, “奉行儒学的中国是开明专制君主制的典范,那里有真正的信仰自由,政府从不规定国民的宗教信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