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全国高考理综试题及答案-福建

上传人:笛音 文档编号:2216260 上传时间:2017-07-21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1.4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年全国高考理综试题及答案-福建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2010年全国高考理综试题及答案-福建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2010年全国高考理综试题及答案-福建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2010年全国高考理综试题及答案-福建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2010年全国高考理综试题及答案-福建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0年全国高考理综试题及答案-福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年全国高考理综试题及答案-福建(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2010 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卷)解析版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生物部分每小题 6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台题目要求。1结核杆菌感染人体并侵入细胞后会引起结核病,体内接触该靶细胞并导致其裂解的免疫细胞是A浆细胞 BT 淋巴细胞 CB 淋巴细胞 D效应 T 细胞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细胞免疫的基础知识。人教版必修三课本 37 页最后一段叙述如下:T 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就会分化形成效应 T 细胞,效应 T 细胞就会与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并使靶细胞裂解死亡。2下列有关造血干细胞中物质运输的途径,可能存在的是A吸收的葡萄糖:细胞膜一细胞质基质一线粒体

2、B合成的细胞膜蛋白:高尔基体一核糖体一细胞膜C转录的 mRNA:细胞核一细胞质基质一高尔基体D合成的 DNA 聚合酶:核糖体一细胞质基质一细胞核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各种有机化合物在细胞内合成有运输的过程。A 项吸收葡萄糖通过细胞膜计入细胞质基质,被分解成【H】和丙酮酸,然后丙酮酸进入线粒体继续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B 项膜蛋白与分泌蛋白一样,都是在粗面型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后进入内质网,然后经过高尔基体的加工和分装,通过具膜小泡运输到细胞表面。C 项在细胞核内经过转录形成的 mRNA,通过核孔出来与核糖体结合,准备开始翻译。D 项 DNA 聚合酶是由于游离核糖体合成后,到细胞质基质经核孔

3、进入细胞核。3下列关于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原理:低温抑制染色体着丝点分裂,使子染色体不能分别移向两极B解离:盐酸酒精混合液和卡诺氏液都可以使洋葱根尖解离C染色:改良苯酚品红溶液和醋酸洋红溶液都可以使染色体着色D观察:显徽镜下可以看到大多数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答案:C- 2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2010 年福建省考试说明生物知识表中所列出的 16 个实验。A项低温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但是着丝点照常会分裂,使姐妹染色单体分裂形成子染色体。B 项解离液是由 15%的盐酸和 95%的酒精等体积混合而成,其作用是使细胞分散开来,改变细胞膜通透性;卡诺氏液的作用是固定细胞形态。C

4、项人教版必修二 88 页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实验中用改良苯酚品红溶液使染色体着色;人教版必修一 115 页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醋酸洋红溶液使染色体着色。D 项在显徽镜下可以看到大多数细胞处于间期,看不到染色体,因为间期时间较长;而且只有少数细胞染色体会加倍,因为突变具有低频率性。4研究发现,胰岛素必须与细胞膜上的胰岛索受体结合,才能调节血糖平衡。如果人体组织细胞膜缺乏该受体,则可能导致A细胞减缓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高 B细胞减缓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低C细胞加速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高 D细胞加速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低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血糖平衡调节过程及其结构基础。胰岛素的

5、功能是降低血糖浓度,使血糖浓度降低的途径是,1、加快细胞加速摄取血糖,使血糖浓度降低;2、阻止肝糖原分解;3、促使血糖转化为肝糖原和肌糖原。受体缺失使得细胞无法识别胰岛素,从而使胰岛素作用丧失,哪么就会导致细胞减缓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高。5下图为人 WNK4 基因部分碱基序列及其编码蛋白质的部分氨基酸序列示意图。已知 WNK4基因发生一种突变,导致 1169 位赖氨敬交为谷氨酸。该基因发生的突变是A处插入碱基对 GCB处碱基对 AT 替换为 GC C处缺失碱基对 ATD处碱基对 GC 替换为 AT甘氨酸:GGG赖氨酸:AAA AAG谷氨酰胺:CAG CAA谷氨酸:GAA GAG丝氨酸:AGC丙

6、氨酸:GCA天冬氨酸:AAU- 3 -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基因突变、转录、翻译等基础知识,及突变对性状的影响。第一步先根据基因结构和氨基酸种类先确定密码子的排列顺序,即 mRNA 上建基排列顺序(GGG AAG CAG) 。由于 1169 位赖氨敬(AAG)交为谷氨酸(GAA GAG) ,结合题干意思即四处只有一处发生突变可确定谷氨酸密码子是(GAG)从而推出是处碱基对 AT替换为 GC。所以选 B 项。26(25 分)回答下列 I、II 题I东海原甲藻(简称甲藻)是我国东海引发赤潮的藻种之一,研究甲藻光合作用的生理特性可为认识赤潮发生机理提供重要信息。(一)某研究小组探究 pH 对甲藻

7、合作用的影响,设计了以下实验:- 4 -将生长旺盛的甲藻等量分成 5 组培养,各组藻液 pH 分别设定为6.0、7.0、8.0、9.O、10.0,在黑暗中放置 12 h,然后在适宜光照等相同条件下培养,随即多次涮定各组氧气释放量并计算净光合速率。将实验结果绘制成右图。(1)本实验除了通过测定氧气释放量,还可以通过测定 吸收量来计算净光合速率。(2)黑暗放置过程中,藻液 pH 会有所变化因此在测定氧气释放量前需多次将各组pH 分别调到 ,这是控制实验的变量。(3)若甲藻圭时间处于 pH10.0 条件下,甲藻 (能、不能)正常生长繁殖,请据图分析并说明原因: 。(4)实验表明,甲藻光合作用适宜 p

8、H6.09.0。但海水在该 pH 条件下,一般不会发生赤潮,原因是生赤潮除了与pH、温度、光照强度等因素有关外,最主要还与海水的 有关。(二)研究小组进一步探究了温度对甲藻光合作用的影响。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甲藻生长繁殖的适宜温度为 15-30。最适温度为 25左右,当温度为 9和 33时,甲藻不能正常生长繁殖。请根据这些信息在右图中画出净光合速率随温度变化的示意曲线。- 5 -答案:(1)CO2 (2)原设定的 PH 值(起始 PH 值) 自(3)不能 因为长时间处于 PH10.0 的条件下,甲藻的净光合作用速率为负值,甲藻不能生长繁殖。(4)富营养化(N、P 含量 或 矿质元素含量)(二)解

9、析:本题关注生态环境方面,以引发东海赤潮的东海原甲藻作为实验材料,通过分析温度与 pH 等环境因素对其光合作用的影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认识东海赤潮发生的机理。(一)净光合速率的观察指标有氧气释放量、二氧化碳吸收量、淀粉的产生量。有题意可知本题是为了探究 pH 对甲藻合作用的影响,所以 PH 值是自变量,且开始时 pH 分别设定为 6.0、7.0、8.0、9.O、10.0,但是黑暗放置过程中,藻液 pH 会有所变化,作为实验的自变量要保持稳定,才能说明不同实验组所出现的实验结果不同是由自变量不同引起的。所以在测定氧气释放量前需多次将各组 pH 分别调到原设定 PH 值或起始 PH 值或者分别调到

10、6.0、7.0、8.0、9.O、10.0,都可以。从图中可以看出在 pH=10.0 条件下,净光合速率为负值,所以甲藻不能正常生长。赤潮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水体富营养化,是由与 N、P 元素增多导致藻类大量繁殖,氧气被大量消耗致使水体缺氧,是水生生物大量死亡,加剧氧气的消耗引起的现象成为赤潮。(二)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甲藻生长繁殖的适宜温度为 15-30,在这个温度范围来净光合速率必须大于零;最适温度为 25左右,所以在 25曲线达到最高点;当温度为 9和 33时,甲藻不能正常生长繁殖,在 9和 33时,净光合速率必须小于或等于零。II. 棉蚜虫蚜体型微小,能附着于棉花植林上生活繁殖,以吸取棉花汁液

11、为食 为了对棉蚜虫害进行监测科研小组从某年 6 月 lO 日开始对某棉田棉蚜种群数量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如下图:- 6 -(1)棉蚜与棉花的种间关系是 。(2)调查棉蚜种群数量可采用 法。据表分析调查期间棉蚜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呈 型,在 (日期)左右棉蚜种群增长量最大。(3)若长期使用农药防治棉蚜,会导致棉蚜种群的抗药基因频率 。(增大、不变、减小)。答案:(1)寄生(2)样方 S 630(3)增大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种群密度调查法,种群数量变化,种间关系,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判断寄生关系有两点,1、寄生虫必须生活在寄主体内或体表;2、必须从寄主体内获取营养。以上两点棉蚜虫与棉花植林都满足。人教版必

12、修三 P62 第一段的叙述“调查某种昆虫卵的密度、作物植株上蚜虫的密度、跳蝻的密度等,也可采用样方法。 ”样方法主要适用与活动能力弱的生物。从上表数据中得知到 7 月 10 日种群增长就停止了,说明达到了环境容纳量即K 值。由此可知棉蚜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呈 S 型,当种群数量达到 K/2 时,种群增长量最大,应在 6 月 30 日。长期使用农药,不断挑选出具有抗药性的棉蚜虫,淘汰没有抗药性的棉蚜虫,最终导致棉蚜种群的抗药基因频率增大27 (15 分)已知桃树中,树体乔化与矮化为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 D、d 控制),蟠桃果形与圆桃果形为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 H、h 控制) ,蟠挑对圆桃为

13、显性,下表是桃树两个杂交组合的试验统计数据:调查日期(月日)6l0 615 620 625 630 75 710 715 720棉蚜数量(只/株)0.42 4.79 4l.58 261.73 1181.94 1976.96 2175.63 2171.46 2173.23- 7 -亲本组合 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株数组别 表现型 乔化蟠桃 乔化园桃 矮化蠕桃 矮化园桃甲 乔化蟠桃矮化园桃 41 0 0 42乙 乔化蟠桃乔化园桃 30 13 0 14(1)根据组别 的结果,可判断桃树树体的显性性状为 。(2)甲组的两个亲本基因型分别为 。(3)根据甲组的杂交结果可判断,上述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

14、台定律。理由是:如果这两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台定律,则甲纽的杂交后代应出现 种表现型。比例应为 。答案:(1)乙 乔化 (2)DdHh ddhh (3)4 1 :1 :1 :1(4)蟠桃(Hh)自交 或 蟠桃和蟠桃杂交表现型为蟠桃和园桃,比例 2 :1 表现型为蟠桃和园桃,比例 3 :1解析:本题主要以蟠桃生物育种为题材考查遗传规律。通过乙组乔化蟠桃与乔化园桃杂交,后代出现了矮化园桃,说明矮化为隐性。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我们可以对每一对相对性状进行分析,乔化与矮化交配后,后代出现乔化与矮化且比例为 1 :1,所以亲本一定测交类型即乔化基因型 Dd 与矮化基因型 dd,同理可推出另外一对为

15、蟠桃基因型 Hh 与园桃基因型 hh,所以乔化蟠桃基因型是 DdHh、 矮化园桃基因型是 ddhh。根据自由组合定律,可得知甲组乔化蟠桃 DdHh 与矮化园桃 ddhh 测交,结果后代应该有乔化蟠桃、乔化园桃、矮化蠕桃、矮化园桃四种表现型,而且比例为 1 :1 :1 : 1。根据表中数据可知这两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32生物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0 分)红细胞生成素(EPO)是体内促进红细胞生成的一种糖蛋白,可用于治疗肾衰性贫血等疾病由于天然 EP0 来源极为有限,目前临床使用的红细胞生成素主要来自于基- 8 -因工程技术生产的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EPO)期间要生产流程如右图(1)图中所指的是 技术。(2)图中所指的物质是 ,所指的物质是 。(3)培养重组 CHO 细胞时,为便于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