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答题技巧“归纳概括”和“过度推断”的区分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2153195 上传时间:2017-11-2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61.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行测答题技巧“归纳概括”和“过度推断”的区分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行测答题技巧“归纳概括”和“过度推断”的区分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行测答题技巧“归纳概括”和“过度推断”的区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测答题技巧“归纳概括”和“过度推断”的区分(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网址:http:/ QQ:800037705 论坛:http:/ 年 413 省考 107 题富裕起来的这一代中国父母,仍然处在家庭教育的“初级阶段”内,习惯于用物质欲望的满足、用金钱砸下的“抢跑”来帮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用不肯放手来表达自己对孩子的爱、对教育的重视。快乐对于单纯的孩子而言,实在是很简单的事。有爱心的父母,没有那么多期望与要求,放下怀抱的焦虑感,没有那么多对社会、制度、他人的怨愤,单纯地和孩子在一起,为他们营造一个更安全的环境,一起度过快乐美好的一天。由此可以推出:A.关心孩子会给孩子带来比金钱更多的快乐B.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是一种错误的想法C.满足孩子的物质欲望也是

2、爱孩子的一种方式D.孩子希望父母陪伴而不是把他们送进补习班这个题 B 选项没人选,但是 ACD 都有人选。ACD 按常理来看都没错,但是大家也都知道,做逻辑题不能靠常理、得靠题干和严谨的推理。那理解题干就很重要了。很多人不选 A 的原因都是说题干没提到“更快乐”啊。这是大家的一个主要的误区。在逻辑和言语当中都经常存在这个问题。大家总是认为出现原词原句才叫出现,否则就是没出现。那如果是这样的话,题目也太简单了,小学生也会做了,找相同呗。大家容易忽略一个问题,就是理解。言语需要理解,逻辑题,尤其是类似于言语的一些逻辑题也需要理解。有人可能担心理解是否就加入了主观,这其实是不同的。理解仍然是以原题干

3、为标准、去换一种说法来表达,或者归纳概括一下而已,并没有加入自己的主观。回到题干里面,我们理解一下,题干主要讲了个什么意思呢。总结一句话,不就是说教育孩子要更多地体现精神层面而非物质层面嘛。物质层面就是给孩子吃贵的穿品牌用高档,精神层面就是多陪伴孩子、多关心孩子、多理解孩子。注意这些都是题干所表达出来的意思,而且是核心意思,并没有我的主观色彩,我只是一种归纳和转述。 网址:http:/ QQ:800037705 论坛: http:/ A 就是题干的中心思想也不为过。D 选项其实意思也没错,也基本符合题干的核心意思。但是 AD 非要选一个的话,那只能说题干确实没有出现“补习班”,我们再如何归纳概

4、括和理解,补习班是无法无中生有的,再者说,补习班就一定是物质层面的吗,补习班就不能是精神层面的吗,孩子们真的就不想上所有的补习班吗?这个问题其实也有待考证。还有一点,A 是针对于父母层面讲的,D 是针对孩子层面讲的,很明显题干是写给父母的而非孩子的,从这个角度而言选 A 也更优。再看 C。C 和 AD 相比应该是更容易排出的。C 在文段中没有直接体现,即使我们加上理解和归纳概括,我们也得不出 C。反而题干想说明的意思其实是 C 的反面(注意这种选项在任务题型当中都不可能选)。即使按照常理,很多人也可能不会把满足孩子的物质欲望当做是爱孩子,甚至可能是害孩子,溺爱难道不是害吗?最后中公教育专家总结一下,大家一定要区分,什么是和合理的理解和归纳概括,什么又是无中生有和过度推断。这里面其实有个“度”,也是最难的地方,但是把握好“度”的人就是最智慧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