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音乐美学思想浅析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2148677 上传时间:2017-11-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9.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家音乐美学思想浅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道家音乐美学思想浅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道家音乐美学思想浅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道家音乐美学思想浅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道家音乐美学思想浅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道家音乐美学思想浅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家音乐美学思想浅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道家音乐美学思想浅析音乐 111 班高洛机阮籍在乐论中吸取了道家思想的“天人合一” 、 “恬淡虚无”的观点,他的道家音乐理论,把音乐、天地与人联系起来,比起儒家在范围上有着明显区别。同时,阮籍指出音乐必须遵循“白然之道” ,即宇宙万物的本身规律,向简易、平淡的方面发展,这反映了阮籍的道家音乐理论与道家“独任清虚,可以为治”的主张的密切关系。阮籍强调音乐与“无欲” 的关系,这种思想正来自于 老庄的“清心寡欲”、 “返朴归真”的论点。历史上,道教音乐对民族民间音乐贡献很大,如千古绝响高山流水中流水就出自青城山张孔山道长整理的天闻阁琴谱 , 流水可谓道家“山中一日,世上千年” 的意境最完美的再现,试

2、想黄衫道长端坐一侧抚琴,琴声淙淙流淌,让人也心静如水,蓝衫道长在琴声中打着太极,收放自如,于无形中发出的力道却有一种撼人的气场,在动与静之间,红尘间的烦恼统统抛开,让人感觉几千年的岁月就这么无声流过。老子第四十一章中有这么一句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 声, 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始且善成。其中的“大音希声”应理解为最美的音乐是无声之乐,也就是所推祟的道的音乐,它符合道的特征,无形无声,听不见,闻不到,却是一切有声之乐之源,是音乐的最高境界。 “大音希声”命题的提出对探求音乐之玄妙意境自有其重要作用,它所蕴含的追求自然、无为的思想也有助于音乐的自由发展。当然,社会总是在不

3、断变化和进步中,我们这些世俗凡人不能留在大音希声的境界中,但道家对音乐的主张,随着近年来我对道家学说的了解,对我也产生一些影响。所以,平时是越来越少听流行歌曲,少听那些离不开风花雪月的靡靡之音,越来越喜欢的是一些纯音乐和民乐,如凯丽金的萨克斯、理查德的钢琴、宁静的古筝演奏、中国的女子十二乐坊、挪威的神秘园、日本的喜多郎的音乐作品,都是我喜爱的。道家,反对音乐, 老子:“五音令人耳聋” ,反对享乐。但是, 道教曲目比较恬淡,隐逸,幽静,空灵,这是由道家无为而治,顺其自然的思想决定的。老子是古代哲学家,他认为事物的矛盾变化是由一种被称为道 的自然法则所支配。老子处世的态度为消极态度。在音乐思想上,

4、他认为美丑相比较而存在,声音相反相成。天上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庄子以崇高自然的思想出发,认为音乐美的本质表现为人的自然情性。音乐美的准则是自然而不造 作,具有朴素的美感。音乐摆脱礼的束缚,合乎自然、合乎人的本性。庄子认为声音有三种:人籁 (人为的乐音) 、地籁 (风吹草动的声音) 、 天籁 (完全自然的音响) ,这种音乐 听不闻其声,视之不风其形,充满天地,苞裹六极。 道家音乐美学思想由老子提出,经过庄子的改造,便函从否定一切音乐变为只否定礼乐,从否定音乐的一切作用变为否定教化作用肯定娱乐作用;经过嵇康的改造,又从否定有声之乐变为肯定有声之乐,经

5、过李贽等的改造,又从提倡“ 无情” 与以恬淡为美变为否定 “无情” 与以恬淡美,从否定郑卫之音变为肯定郑卫之音。道家崇尚自然,必然既追求人的自由也追求乐的解放,故能逐步抛弃自身思想中的不合理因素。崇尚自然为美,排斥人为之乐、有声之乐,推崇“淡兮其无味”的音乐风格 ,倡导自然、无为、体现道之精神的“ 大音希声”。庄子继承了老子的自然观,主张“法天贵真” ,对束缚人性、违反自然的儒家礼乐思想进行了毫不留情地批判(见骈拇 、 马蹄等篇) 。但庄子并没有完全否定有声之乐,而是提出“ 中纯实而反乎情,乐也 ”的命题,要求音乐表达人之自然情性,而不应拘于人为的礼法。基于此, 庄子?大宗师 所载子桑“ 父邪

6、,母邪?天乎,人乎” 的悲歌在古琴审美中就不但实现了对情的肯定,而且实现了对悲乐的肯定, 庄子? 让王中提出的 “鼓琴足以自娱”的命题,则强调了古琴音乐的娱乐作用、审美作用。 庄子提出“ 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外物 ) ,又提出“心斋” “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虚而待物” (人间世 ) 、 “坐忘”“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化通”(大宗师 ) ,要求审美主体忘掉自身、忘掉功利,超越个人的生理感官、摆脱个人之机心,用心灵去感受、体验、想像,达到与自然融为一体、物我合一的自由审美境界。子的音乐美学思想是“ 大音希声 ”,即最大最美的声音乃是无声之音。庄子以崇尚自然

7、的思想出发,认为音乐美的本质表现为人的自然情性。音乐美的准则是自然而不造作,具有朴素的美感。音乐摆脱礼的束缚,合乎自然、合乎人的本性。庄子认为声音有三种:人籁 (人为的乐音) 、地籁 (风吹草动的声音) 、 天籁 (完全自然的音响) ,这种音乐 “听不闻其声,视之不见其形,充满天地,苞裹六极。关于老子“大音希声 ”的美学观点,从音乐本体命题角度来看,学术界有包括“稀声”、 “无声 ”、 “望声” 和 “超越情感之声”等多种说法。 “稀声” 一说,有李槐子根据道德经中“ 希” 的解释为 “稀”,又以乐记 中“ 大乐必易”的解释(“ 易”为简易)为佐证,认为“ 大音希声 ”也可以相同性质理解,意为

8、 “与天地同和的音乐,是旋律简单的音乐” 。 “无声”一说,有持这一观点的钱钟书先生在管锥编中所说的:“大音希声 白居易琵琶行 此时无声胜有声,其庶几乎。聆时每有听于无声之境,乐中音声之作与止,交织辅佐,相宣互衬寂之与音,或为先声,或为遗响,当声之无,有声之用,是以有绝响阒响之静,亦有蕴响酝响之静,静故曰希声,虽希声 而蕴响酝响,是谓大音。 “望声”一说认为, “大音”义指“天乐”, “希” 意指“望、看”,即用耳朵去“看” 永恒和谐的“天乐”。周武彦在揭开“ 大音希声 ”之谜中从“五声”、 “十二律”均来自“ 天象”这一考释入手,提出“ 以日、月、星、辰为音符,以天体的客观运行规律为调式功能

9、,以四季轮回不息为曲式结构,从而形成一部永恒的和谐的庞大的交响织体。然而,这部 交响 织体却又是 听之不闻 的无声的仅有 意象的乐章” ,认为“大音希声”指“仅有意象的无声的天乐 ”。 “超越情感之声 ”一说有蒋永青在“大音希声”辨中认为, “大音”即合道之音, “声”指音乐的情感以声音的形式表达出来,“希声”则指对音乐情感之声的超越。而将 “大音希声” 从哲学的角度来考虑,部分学者认为, “大音希声” 被认为是 老子用来说 “道” 的。比如,殷克勤首先依据老子给“ 大” 下的定义 “强为之名曰大”,提出 “大”不是“ 美”的意思;同时还指出:“ 老子的 道 在实际的生活中是不存在的,只是一个

10、空谈虚无的概念词,如果我们津津有味地把道看成是产生万物之母的本源,那就和科学的人类发展史大相径庭。 ”另外,王乐耕也指出, “大音 ”即“道之出言” , “声” 在此作“宣扬”讲, “大音希声”应译为:“道之出言是听不到它的声张的”,即只有抽象思维才能把握“ 道” 。“大音希声 ”命题在以上诸种说法均无法得到完全的支持,大多解释与老子的“希声”、 “无为”观点相悖,更有如蔡仲德先生曾在 中国音乐美学史中对钱钟书的观点加以反驳那般引起学术争议。故此命题作为音乐本体命题而言还将在学术界吸引更多的学者对其进行研究和探讨,在提出不同观点的同时不断地发展前进。庄周从哲学的角度提出了“至乐无乐” 的命题,

11、字面来看与老子的 “大音希声”近似,但从实际内容来看却不尽相同。庄周此地所说的“乐” 不是指音乐,而是指快乐和幸福。在庄周看来,世俗的所谓“乐” 不是真乐,真正的快乐是 “无为”:“吾以无为诚乐矣。 ”何为“无为”?“无为” 即为恬淡寂寞,无所追求,随遇而安,与物俱化,因而也就无往不乐。但是这样的乐“又俗之所大苦也,故曰:至乐无乐”。也就是说,真正的快乐是无为,但世俗人又不懂得这种快乐,所以说“ 至乐无乐”。综上所述,道家的音乐美学思想大多强调宁静致远,非无为不为乐。历史上虽常将老庄并称,细细分析二者却也有着各自的特点与不同。我国古代美学思想是取之不竭的巨大宝藏,即便已有前人对其进行不断的研究

12、和探索,但是我相信,只要耐心分析静心钻研,不满足于现有的研究成果、不迷信权威,一定可以在不断地前进当中发现更多宝贵的闪光点。前方,我们要走的探索之路还很长。 老子曰:“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其中,大音希声表明了最美的音乐是无声之乐,这是音乐的最高境界,需要用心细细地体验和感受才能领会。 道家思想的核心讲究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受道家思想影响,传统音乐反对人为之乐、有声之乐,追求含蓄之美,注重意境创造,推崇“淡兮其无味”的音乐风格,倡导自然、清新、无为,可体现道之精神的“大音希声” 。音乐美应该是自然朴素之美,要摆脱礼法的束缚,合乎自然和人的本性。庄子亦从崇尚自然的思

13、想出发,认为音乐美的本质表现为人的自然情性。音乐是心灵的表达,道家音乐反对束缚、追求自由、要求解放、尊重人的主体价值。阮籍 ,竹林七贤之一,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音乐家。阮籍吸取了道家思想的“天人合一” 、 “恬淡虚无”的观点,强调音乐与“无欲”的关系。阮籍在政治上本有济世之志,但当时政治情势险要,其感世事已不可为,于是采取不涉是非、明哲保身的态度。阮籍崇奉老庄是鉴于当时险恶的政治情势,他需要采取谦退冲虚的处世态度,道家思想正好成为他的精神依托。 酒狂是阮籍的感怀之作,全曲以三拍节奏,大跳音程,轻重拍颠倒的韵律,淋漓尽致地刻画了醉意朦胧、步履蹒跚的形象。阮籍是“正始之音”的代表,借古讽今,寄寓情怀,形成了一种“悲愤哀怨,隐晦曲折”的诗风,他的艺术思想成就了他的盖世之音绝世之响,正所谓“心写心声不失真” 。大音希声是一种以自然本色,不事人工雕琢的精神对完美至上音乐的追求与界定,是崇尚自然的一种表现。道家思想与传统音乐交集就和道家思想与中国画一样,追求的是一种无为、宁静、不争、问心的高尚态度与道之精神。大音希声对于塑造理想人格以及个人修养具有启示作用,同时也具有重要的审美意义,其可使人真正具备美善统一、纯朴自然的精神品格。参考文献:中国传统音乐导学 黄云建 王粲主编中国民间音乐概述 肖常纬主编中国古代音乐史 郑祖襄主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