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蒙古族儒将挥毫泼墨落笔洞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2147104 上传时间:2017-11-2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12.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元代蒙古族儒将挥毫泼墨落笔洞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元代蒙古族儒将挥毫泼墨落笔洞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元代蒙古族儒将挥毫泼墨落笔洞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元代蒙古族儒将挥毫泼墨落笔洞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元代蒙古族儒将挥毫泼墨落笔洞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元代蒙古族儒将挥毫泼墨落笔洞》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元代蒙古族儒将挥毫泼墨落笔洞(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云从龙挥毫泼墨落笔洞元初蒙古儒将海南赋诗饱含绍兴情结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 王海燕三亚落笔洞因洞中“有二石形如悬笔,笔尖水滴不断”而名。落笔洞留下众多自宋至明清时代题刻,其中居于最显著位置的是云从龙所题“落笔洞”三个大字,尺大有余。落款 “至元癸未” 、 “维山云从龙” ,且赋诗一首:地极南溟阔洞天琳宇奇好山如绣画野路自逶迤不见飞仙蜕空留谪客诗清风驾归羽乘此访安期此诗作于至元癸未,即 1283 年,系南宋灭亡第四年。作者云从龙号维山, “昭勇大将军、广东海北海南道宣慰使” ,也是元朝皇帝2忽必烈派往海南的第一任军政最高长官。全诗是云从龙游落笔洞时所写,以景抒情、气度不凡。诗中豪情不仅缘于云从龙

2、的元代朝廷命官身份,还与其民族归属有关。但在作者豪情万丈、舒适惬意之间, “不见飞仙蜕,空留谪客诗”两行诗句,却多少显得有些落寞,笔者苦思日久不得其解。屡经索隐,终从史料微痕中找出深意。诗句之中,其实隐藏着一个令云从龙魂牵梦绕的地方绍兴。云从龙乃元朝皇帝“钦授宣命,令带已降金牌虎符,授昭勇大将军、广东海北海南道宣慰使” ,为什么会对南宋高 宗 皇 帝 赵 构 的行 都 “绍 兴 ”念 念 不 忘 呢 ?云 从 龙 异 乎 寻 常 的 身 世 与 经 历 , 使 人 很 难 真 正 理 解 这 首 貌 似应 景 的 五 言 诗 。 笔 者 将 从 作 者 身 份 与 经 历 入 手 , 对 这

3、首 刻 于 三 亚落 笔 洞 崖 壁 上 的 元 初 古 诗 做 出 自 己 的 分 析 判 断 。诗作前两句“地极南溟阔,洞天琳宇奇” 。以“地极”喻“海南”,以“琳宇”喻朝廷。“地极南溟阔” ,借鉴自王勃滕王阁序 “地势极而南溟深” 。面对茫茫南海,云从龙想到的不是“深” ,而是“阔” 。崖州八景之一的三亚落笔洞,在元朝已经是位于国土疆域南端的人文胜迹。经过自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国到忽必烈建立元朝,大元成为当时世界上最辽阔、最强盛的国家。站在国土南端的土地上,远望云雾溟溟中的南海,身为蒙古后裔、朝廷命官的云从龙,也许会想到意为“拥有海洋四方的大酋长”的祖先成吉思汗,能成就如此广阔强盛3的帝国

4、难道不是一个奇迹吗?“地极南溟阔”实属直抒胸臆!来到别有洞天的落笔洞,作者竟用“琳宇”喻之,可谓“境由心造” 。 “琳宇”乃殿 宇 宫 观 的 美 称 , 在 洞 中 徘 徊 环 视 之 中 , 浮 现于 作 者 心 中 的 是 元 大 都 雄 奇 壮 丽 的 皇 宫 。 将 落 笔 洞 景 观 之 奇 与 帝王 宫 殿 相 提 并 论 , 有 对 大 都 皇 宫 的 向 往 , 有 对 忽 必 烈 的 崇 敬 , 也有 对 蒙 古 民 族 创 造 奇 迹 的 赞 颂 。 “洞天琳宇奇”与“地极南溟阔”不仅有文字的对仗,其意象上也对仗自然工整以“地”对应“天” ,以“地极”对应“琳宇” , 以

5、“阔 “对应” “奇” ,隐含地方与朝廷、臣与君的关系, “阔”与“奇”是对大元帝国特征的高度概括。另外,云从龙有极其深厚的易经造诣(另文论述) 。诗篇起始,上句写地,下句写天,暗合易经第十一卦泰卦。 泰 卦 的 卦 象 乾下坤上, “天”气下降, “地“气上升,为通泰之象,象征国泰民安。泰卦象辞含“有包容大川似的宽广胸怀” , “能够辅佐公正有道德的君主”之意,喻光明正大,道德高尚。同时,借此对自己南宋即灭即辅佐大元朝廷进行解释。蒙古人在元朝做官应该天经地义,为什么要解释呢?缘于他的特殊身世。云从龙乃南宋进士,落笔洞题诗是在南宋灭亡 4 年之后。尽管当代研究已经证实其为蒙古族,但是,云从龙及

6、其后裔一直到数十年之前,都未曾公开过自己的蒙古族身份。700 多年的隐匿,其中应该自有道理。云从龙在当时或许还不能、或不想透露出自己的蒙古身世。在南宋即灭时旋即出仕高官,还连升连任推恩父母,而那4些曾经一同谈经论道的同窗、同好则大多拒仕隐居,云从龙一定会遇到不少误解和非议。这种内敛隐晦的解释几人能知、几人能解呢?云从龙其实更多的是在与自己的内心对话。“好山如绣画,野路自逶迤” ,作者的目光从大海、天地之间收至眼前。面对四周的山野风光,云从龙心情格外舒畅, “山”是“好山” ,如画景致以“绣”喻之。 “绣”为刺绣、为人工所为。 “好山”非原始之山,而是有人工痕迹的“好山” 。如果将思路往前回溯四

7、年,就不难理解作者对“好山”的无比珍视。至元十五年(1279 年) ,南宋灭亡,大元一统天下。云从龙“即本年钦奉,宣命给降金牌虎符,授怀远大将军、琼州安抚使” ,这是云从龙初次以元代朝廷命官的身份登上海南岛。经历了南宋末年的海盗横行、宋元战争,连年战乱使美丽海岛满目疮痍、民不聊生,朝代更替让百姓处于惊魂未定之中,云从龙面临尽快抚平战争创伤的重任。云从龙“轻其有差之役,革其无额之徵。 谷峒之氓黎童之种,伺间窃发以为民害者,谕之归来强悍不悛者,设机擒戮,逾年而政成,海隅之邦始获统一” ( 参知维山公传 ) 。与其同时代的邢梦璜在磨崖碑记中对当时“崖风以和,崖人以歌”情景有详细记载爰有远村近峒,色喜

8、相告曰:“此地昔为暴区,今为乐土” 。邢梦璜还进一步阐述“襁负而至者摩肩接踵,殆无虚晷。 5邦人咸愿摩崖纪绩,属梦璜记之,璜虽不文,姑识其实云。 ”局势安定之后“襁负者”摩肩接踵而至,以致“殆无虚晷” ,元朝海南人口的大幅增加佐证此说。邢梦璜所述“襁负而至者”与论语.子路及三国志有关。樊迟问怎么种粮种菜,孔子不会,曰“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论语 .子路 ) ;三国志中刘备劝导脾气暴躁的张飞“一州之人,有乐存之心,闻君盛德,必襁负而至矣。. ”“襁负而至者摩肩接踵”必为“乐土”而来,如一直为“暴区” ,定

9、避之唯恐不及。正因为连年战乱之后的“崖风以和,崖人以歌” ,也给了黄道婆( 约 12451330 年 ) 在安宁祥和的环境中学习黎族纺织技术的环境。黄道婆少年时代流落崖州,元代元贞年间(1295 1296)重返故乡,黄道婆在海南岛度过了大约三十余年时间,上岛伊始的数年间正好是在云从龙任上。海南的一片乐土和淳朴智慧的黎家先民,共同成就了中国纺织技术革命的鼻祖。云从龙抚琼有方不仅获朝廷擢升,且“推恩父母”“十七年(1280 年)庚辰带原降金牌虎符入观,朝廷录其怀柔之功,优诏慰劳,钦授宣命,令带已降金牌虎符,授昭勇大将军、广东海北海南道宣慰使。仍推恩父母,钦授宣命封总管公如职,苟氏封宜人。 ”( 参

10、知维山公传 )6尽管邢梦璜提到“邦人咸愿摩崖纪绩” ,不过海南尚未发现过有关云从龙的“摩崖纪绩” 。依照云从龙的才学个性、为人为官之道,或对“摩崖纪绩”辞而不受。云从龙之名出自周易乾“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 ”此时之“从龙”无论视己为“潜龙” 、 “见龙”还是“惕龙” ,都会谨慎处事。不过经过四年耕耘,崖州百姓安居乐业,受到民众拥戴、朝廷嘉奖,擅诗擅书的云从龙在游落笔洞时才有了题字留诗之举。从“暴区”到“乐土” ,一路走来的艰辛与付出有了回报。云从龙将自己的心境凝聚成“好山如绣画,野路自逶迤” 。“野路自逶迤”包含着作者对百姓能够安居乐业的欣慰之情

11、,云从龙对大自然的崇尚也溢于言表。自然之“野”是一种境界,但当写下此句,蜿蜒曲折的“野路”触动了作者记忆深处最柔软的情弦。从登岛后的一路曲折,作者的思路飞速穿越琼州海峡,掠过曾经供职的广东、邕州(今抚州) ,最终停留在了“仙都” 绍兴。 小桥流水的江南风情与崖州“野路”迵然相异,早期的学习讲贯情景涌上心头,便有了诗之下句“不见飞仙蜕,空留谪客诗” 。诗中之“蜕”指鸟换下来的毛,“不见飞仙蜕”意即“连神仙飞过的羽毛都看不到。 ”一直写实抒情的作者为什么突然提到“神仙”呢?因为绍兴有“仙都”之称。历史上许多诗人都为神仙之都留下过绝美诗句仙都难画亦难书,7暂合登临不合居。绕郭烟岚新雨后,满山楼阁上灯

12、初。元稹此方定是神仙宅,禹亦东来隐会稽。苏轼烟姿玉骨尘埃外,看自有神仙格。花中越样风流,曾是名标清客。膏腴上地,亩值一金。宋书昔闻咸阳帝,近说稽山侬。或著仙人号,或以大夫封。李商隐立于遥远的南海之滨,寓居绍兴时的兰亭丝竹、曲水流觞、高会群贤已恍如隔世。 “不见飞仙蜕”含蓄透露出作者对自己少年、青年时代长期求学、生活之地的深刻眷恋。“落笔洞”三个字,就足以令云从龙想起留有书圣父子墨宝的8仙都鹅池。云从龙曾为绍兴才子胡三省题过一幅对联,落款便是“鹅池云从龙拜题” 。 在落笔洞的两支钟乳垂笔之侧挥毫泼墨,作者的思绪不由自主飞到了“翰墨风流冠古今”仙都绍兴。或许作者曾经在兰亭与书友谈诗论道,在鹅池侧畔

13、临过书圣墨迹。 “仙都”毕竟遥不可及,只能感叹此处非是神仙都,别说有神仙驻留,就是神仙飞过落下的羽毛也看不到啊! 一时间难以自拔的情愫,竟然让身为朝廷命官的云从龙体验到了被贬充边的感觉,遂在“不见飞仙蜕”之后,紧跟一句“空留谪客诗” 。此时的作者完全把自己当做了像苏东坡一样遭贬流放之人。从“不见飞仙蜕,空留谪客诗”展示的落寞与怀恋不难看出,一生充满理性与智慧,在官宦之路上步步高升的云从龙,其实也是性情中人。云从龙并没有沉溺太久,他很快调整了在“仙都”与“谪客”间飘忽的情绪,回归现实的作者以轻松惬意的笔触结束了诗篇9“清风驾归羽,乘此访安期” 。此诗作于 1283 年二月,落笔洞正是清风送爽之时

14、。从追忆中收起思绪的云从龙,重新找回了自信,甚至有些自得,他相信自己完全有能力驾驭人生。作为地方官,云从龙应该不止一次到过落笔洞,并且可能是乘坐马车前往。尽管“不见飞仙蜕” ,但随风飘动的马鬃令心情格外轻快,似乎要像羽毛一样向上升腾。从“清风驾归羽,乘此访安期”的诗句中能够感受到,在战乱创伤得以抚平,朝廷再次擢升并推恩父母的情况下,云从龙再次来到落笔洞并题名赋诗,内心深处非常享受。这首诗具有强烈的空间感、层次感、画面感,其中的色彩、动感、空间与时间的交错,似一幅幅画卷依次展开。涉及意象带来的联想极为丰富海洋、山路、皇宫、贬官,江南繁华、崖州野趣、蒙古奇迹,在不着痕迹的咏景之中蕴含气象万千。写景抒情起承转合、错落有致。大到“南暝“之阔,小到“飞仙”之“蜕” ,在作者构建的大乎其大、微乎其微的境界中,有天有地、有君有臣、有人有仙、有虚有实、有海有山、有远有近。诗作张弛有度、文字娴熟,虽然蕴含丰富却丝毫不现生涩之感,浑然天成、清新自然,令人叹为观止。云从龙题字题诗之后,元明清各代不断有文人骚客留字留诗于洞窟之中,落笔洞就此声名远播。笔者穿越时空,勉力建构与云从龙的心灵对话。但是,限于知识、能力、阅历诸多局限,只能对其特殊身份、特殊经历、特殊学10养、特殊胸怀、特殊成就理解一、二而已,对云从龙落笔洞一诗的理解难免失之偏颇,此篇分析姑作抛砖引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