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考语文备考(205)蚌埠市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查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213795 上传时间:2017-07-2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年高考语文备考(205)蚌埠市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查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1年高考语文备考(205)蚌埠市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查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1年高考语文备考(205)蚌埠市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查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1年高考语文备考(205)蚌埠市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查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1年高考语文备考(205)蚌埠市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查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年高考语文备考(205)蚌埠市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年高考语文备考(205)蚌埠市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查(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1 年高考语文备考(205)蚌埠市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查安徽省蚌埠市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语文试题一、(9 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3 题。鲁迅的“国民性批判”冯骥才在盘点 20 世纪中国文学时,我们都发现了这个奇迹:鲁迅写的小说作品最少,但影响最巨。倘若从文化角度去看,这奇迹的根由便一目了然,就是他那独特的文化的视角,即国民性批判。作家的眼睛死盯在人的身上。所以,他从这文化视角看下去,不只看到社会文化形态,更是一直看到人的深在的文化心理。那么接下去便是他独有的一种创造:将这文化心理,铸造成一种文化性格,一种非常的人物来。这种人物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个性人物,也不是现实主义文学中的典型人物。

2、他这种人物的个性,全是中国国民共有的劣根性。他是把一个个国民的共性特征,作为个性细节来写的。这就使他笔下的人物具有巨大的覆盖性。比如阿 Q,在现实中绝对没有这种人物存在,但在他身上却能找到我们每个人的某一部分的影子。进一步说,这种共性,不是通常那种人所共有的人性,而是一种集体无意识,是一种文化的特性。这个“文化人”是指特有的文化铸成的特有的文化性格。这种性格放在小说人物身上是一种个性,放在小说之外是一种集体性格。当一种文化进入某地域的集体的性格心理中,就具有顽固和不可逆的性质。当然,任何民族的文化性格都是两面的,一面是优根性,一面是劣根性。但作家的思维天生是逆向的;文学的本质是批判。当它面对文

3、化性格时,肯定要先批判国民劣根性的一面。鲁迅是第一位创造性地使用这个文化视角,来观察、感受、认识、分析和批判生活,然后升华出这种独特的“文化人”来的作家。他的小说的人物不完全是这种“文化人”。比如祥林嫂、孔乙己、闰土等,虽然具有世纪初中国人的某些集体性格特征,但还不是纯粹的“文化人”。阿 Q 则是鲁迅自觉创造的最典型的“文化人”的形象。这种人物所具有深刻的认识价值,学者们多有论述,我只想说,从这里,我们一下子找到了中国社会痼疾最本质的缘故。鲁迅的这种“文化人”,不是真实的而是逼真的,不是生活的再现而是深层的表现。它不仅是悟性的发现,更是理性的创造。它是专门写出来供“批判”用的,而这批判为了唤起

4、国民的自省。他始终是瞪着眼看世界,和瞪着眼写他的小说。鲁迅是充满责任的作家。他压给自己的使命是剪断古老的精神锁链,唤醒世人迟钝的心,催动国民的自审与自奋。他主要想影响比较高层的知识分子,通过他们去影响一般知识分子,最后影响到大众。他的文学最初是作用于“小众”范围之中的。他的思想之所以能够通过层层影响,直抵时代大众,就足以表现这种思想强烈的现实意义及其力度了。1从原文看,下列关于“文化人”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文化人”是一种特有的文化性格,它是特有的文化铸成的。这种性格放在小说人物身上和小说之外有不同的体现。B鲁迅在祥林搜、孔乙己、闰土等文学形象上,更多地表现了民族性中的“

5、优根性”,因此他们还不是纯粹的“文化人”。C“文化人”体现为文化性格的两面性,这是任何民族都县备的特征:一面是优根性,一面是劣根性。D“文化人”不向于现实主义文学中的典型人物,它是指文学中具有“特有的文化铸成的特有的文化性格”的原创性人物,如阿 O 等。2下列各项中,不能作为依据证明“鲁迅写的小说作品最少,但影响最巨”这一观点的一项是(3 分) A鲁迅朋“国民性批判”这一视角,观察、感受、认识、分折和批判生活,升华出“文化人”来。B鲁迅把一个国民的共性特征作为个性细节来写,使笔下的人物具有巨大的覆盖性。C鲁迅的“文化人”,专门是供“批判”用的,而这种批判是为了唤起国民的自省。D鲁迅创作的如祥林

6、嫂、孔乙已、闰土等形象,具有世纪初中国人的某些集体性格特征。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文学所创作的作品数量与他作品的社会影响力没有必然的等同关系。B鲁迅创造性地使用“国民性批判”这一视角,塑造了一系列纯粹的“文化人”形象,这些形象的个性,全是中国国民共有的劣报性。C在塑造阿 Q 时,鲁迅先生“始终瞪着眼看世界,瞪着眼写他的小说”,因此小说再现了当时真实的社会环境。D“他的文学最初是作用于小众范围之中的”,是说鲁迅的作品并不是一步到位地直接写给大众看的。二、(32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交,完成 47 题襄州宜城县长渠记曾 巩荆及康狼,楚之西山也。水出二山之

7、间,东南而流,春秋之世曰鄢水,其后曰夷水,水经所谓汉水又南过宜城县东,夷水注之是也。又其后曰蛮水,郦道元所谓夷水避桓温父名,改曰蛮水是也。秦昭王三十八年,使白起将,攻楚,去鄢百里,立堨,壅是水为渠以灌鄢,遂拔之。秦既得鄢,以为县。汉惠帝三年,改曰宜城。宋孝武帝永初元年,筑宜城之大堤为城,今县治是也。而更谓鄢曰故城。而白起所为渠因不废,引鄢水以灌田,田皆为沃壤,今长渠是也。长渠至宋至和二年,久隳不治,而田数苦旱,川饮者无所取。令孙永曼叔率民田渠下者,理渠之坏塞,而去其浅陋,遂完故堨,使水还渠中。自二月丙午始作,至三月癸未而毕,田之受渠水者,皆复其旧。曼叔又与民为约束,时其蓄泄,而止其侵争,民皆以

8、为宜也。盖鄢水之出西山,初弃于无用,及白起资以祸楚,而后世顾赖其利。溉田三千余顷,至今千有余年,而曼叔又举众力而复之,使并渠之民,足食而甘饮,其余粟散于四方。盖水出于西山诸谷者其源广,而流于东南者其势下,至今千有余年,而山川高下之形势无改,故曼叔得因其故迹,兴于既废。使水之源流,与地之高下,一有易于古,则曼叔虽力,亦莫能复也。初,曼叔之复此渠。白其事于知襄州事张瓌唐公。公听之不疑,沮止者不用,故曼叔能以有成。则渠之复,自夫二人者也。方二人者之有为,盖将任其职,非有求于世也。及其后言渠堨者蜂出,然其心盖或有求,故多诡而少实,独长渠之利较然,而二人者之志愈明也。熙宁六年,余为襄州,过京师,曼叔时为

9、开封,访余于东门,为余道长渠之事,而诿余以考其约束之废举。予至而问焉,民皆以谓贤君之约束,相与守之,传数十年如其初也。而是秋大旱,独长渠之田无害也。夫宜知其山川与民之利害者,皆为州者之任,故予不得不书以告后之人,而又使之知夫作之所以始也。八月丁丑曾巩记。(选自元丰类稿,有删改)4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壅是水为渠以灌鄢 壅:堵塞B久隳不治,而田数苦旱 隳:毁坏C遂完故堨,使水还渠中 完:修治D及白起资以祸楚 资:资助5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后世顾赖其利”的一组是 ( )(3 分)引鄢水以灌田,田皆为沃壤 民皆以为宜也 使并渠之民,足食而甘饮溉田三千余顷 理渠之坏

10、塞,而去其浅陋 独长渠之田无害也A B C D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鄢水曾改称为夷水,又因避桓温父亲的名讳而改为蛮水。秦将白起为攻取楚国筑渠淹灌鄢邑,白起所筑的这条渠就是后来的长渠。B针对长渠毁坏不修、农田屡遭干旱、人们无从取水的现状,县令孙曼叔向襄州知州张公禀告后带领百姓整修长渠,使长渠恢复了旧貌。C孙曼叔能够修复长渠,襄州知州张瓖也功不可没。他们两人做这件事的时候,想到的是要尽到自己的职责,并没有想到有求于当世。D全文层次分明,首先追溯了鄢水及宜城县长渠的历史,然后记述修渠经过,总结修渠的成败得失,最后说明写作本文的缘由和目的。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

11、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曼叔又与民为约束,时其蓄泄,而止其侵争。(3 分)(2)曼叔又举众力而复之,使并渠之民,足食而甘饮,其余粟散于四方。(4 分)(3)故予不得不书以告后之人,而又使之知夫作之所以始也。(3 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89 题,(8 分)秋词(其一)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秋词(其二)刘禹锡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8刘禹锡的同题诗歌两首秋词都描写了秋天,但各有侧重,请找出它们的不同之处。(4 分)9两首秋词都描写了春天,诗人对“春”的感情评价和描写“春”的作用是否一致

12、,请作简要分析。(4 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 5 题)(5 分)(1)不愤不启, 。 (论语选读)(2)苟全性命于乱世, 。 (诸葛亮出师表)(3)羽扇纶巾,谈笑间,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4) ,去日苦多。 (曹操短歌行)(5)可堪回首,佛狸祠下, 。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6)固知一死省为虚诞, 。 (王羲之兰亭集序)(7)亦余心之所善兮, 。 (屈原离骚)(8) ,唯有幽人自来去。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三、(2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14 题。哀 蝶迟子建我童年时曾是扼杀蝴蝶的小妖魔。大兴安岭有一种俗称“大马莲”的蝴蝶,深紫色,羽翼上有一点

13、点赤金的颜色,它比一般在花间蹁跹的蝴蝶要大上好几倍,雍容华贵,飞起来姿态娴雅,美得令人炫目。这种蝴蝶不大喜欢徘徊花间,它们通常是在林间的草地上翻飞悠游。我和许多女孩子那时最热衷的事便是用衣服罩住这种蝴蝶,将它捉到手中,它的羽翼在我的指间簌簌抖动的时候,我们便将它在掌心拍死,然后在蝴蝶的蛹上插一颗图钉,将它按到白纸棚的灯畔。晚上拉亮电灯,哗地一照,灯畔那一圈已死的蝴蝶便栩栩如生了。蝴蝶的美是靠羽翼的震颤来传达的,而它的死亡也是由此带来的。折断它的羽翼,它便丧失了传达美的能力。艺术的羽翼同蝴蝶一样是华美而脆弱的。比如一幅名画,它可以在欣赏它的人面前呈现丰满辉煌的羽翼,给赏画的人以一种心灵的沟通和震

14、动,但同时,一把意外的大火会使它化为灰尘。比较而言,陶器的羽翼才算最为坚硬,无论风吹日晒雨淋,都无法伤害它的本质,即使深埋地下,陶还是陶,所以陶才最能成为中国的象征,才经久不衰。我曾经异想天开,认为应该把伟大的艺术品放入坟墓保存。因为展览大厅明亮的光线会使一幅画改变颜色,人的混浊的呼吸会伤害画的神经。但是如果创造艺术是为了让它进坟墓的话,那么人类又如何进行艺术的传达呢?又如何进行精神的交流呢?人是渺小的,艺术却是巍峨的。我们无法得到梵高身上的一片指甲,但他的向日葵却比地球上所有开放的向日葵都灿烂、明亮和忧伤;我们无法得到柴可夫斯基的一根头发,可他的音乐的羽翼将在漫长世纪的空中低回,并且深深地感

15、染着一代一代的人。所以我不再做把艺术品放入坟墓的梦想。我们庆幸人类的先知,他们创造了音乐、绘画、建筑、文学等等的艺术形式,他们向我们传达了已逝世纪的辉煌与宁静,喧嚣与平和,他们艰难地扇动着艺术的羽翼,告诉我们战争、和平、瘟疫、繁华、颓败等等人类曾经历过的一切,我们承受并延续着这一切。埃及的金字塔不可能成为人类文明的永久纪念碑,也可能再过几万年没人会知道梵高、莫扎特、海明威这些在我们这个世纪仍被视为伟大的人物,因为艺术的羽翼既长久又脆弱,它很可能在飞向某一个世纪的途中而彻底消失在茫茫宇宙中,创造这艺术的人的名字也一同沉沉地消失。但这些担忧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总会有艺术的羽翼会飞向未来的天空,它仍能给人带来生存以外的惊喜和慰藉。如同童年时我在苍茫的暗夜中哗地拉亮电灯,能看到那圈美丽的蝴蝶一般。我曾写过一篇悲观的文章谁为这个世界送葬,说是大地上翻飞的画卷、四散的书籍、破败的琴和空旷的建筑为这个世界送葬。当一颗流星最后一次划破天幕,它会看到大地上我所设想的壮观场景,没有比这种送葬更动人的了。这种杞人忧天的想法其实缘自内心深处对艺术深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