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事阅读理解指导及训练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2121955 上传时间:2017-11-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5.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写事阅读理解指导及训练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写事阅读理解指导及训练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写事阅读理解指导及训练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写事阅读理解指导及训练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写事阅读理解指导及训练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写事阅读理解指导及训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写事阅读理解指导及训练(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写事阅读理解指导及训练例文:星期一早上的奇迹星期一早晨,当我坐上向南行驶的 151 路公共汽车时,车窗外面阳光明媚,但芝加哥的冬季街景却是凄厉的:树枝光秃,残雪堆积,汽车驶过泥水飞溅。汽车要在有着大自然景色的林肯公园里穿越几英里,不过没人对窗外的世界感兴趣。乘客们裹在厚实的冬季外套里,挤在一起。汽车马达发出的单调声和闷热的暖气,令人昏昏欲睡。车上没人说话,这好像是芝加哥乘客们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尽管我们天天见面,都是熟面孔,可相互之间从不打招呼,大家情愿把脸埋在人手一份的报纸后面。这情景很刺目,人们紧挨着坐在一起,但薄薄一张报纸,却使他们相隔千里。突然一个大嗓门儿嚷了起来:“听着,大家听着!”张

2、张报纸刷刷作响,乘客个个伸起脖子。“我是司机,我要对你们说话。”一片肃静,我们都盯着司机的后脑勺。他是个黑人,大约 25 岁,头发修剪得很整齐,语气里有种果敢坚定和不容违抗的口气。“把你们手中的报纸放下,每个人都放下。”报纸一英寸一英寸地下降,司机等待着,我们把报纸折好,放在各自的膝盖上。“现在,请把脸转向旁边的乘客,大家一起转。”奇怪的是,我们都按他说的做了。大家很安静,没人发笑,只是呆头呆脑地跟着做,典型的从众心理。我的邻座是个老妇,她头上紧缠着一条红色围巾,我几乎每天都见到她。此刻,我们四目相对,等待着司机的下一句话。“现在,大家跟着我说”这完全是命令式的口吻,他以一个军事教官的口气说道

3、:“早上好,邻座!”我们的嗓音轻微而又胆怯。在那天早上,我们大部分人还是第一次开口说这句问候语,但却是像学校的孩子那样,异口同声地对旁边一个陌生人说出的。我们都发出会心的微笑,刚才发生的一切既不是抢劫,也不是绑架,大家松了一口气,更有一种微妙的轻松感,好像长久以来的束缚一下子解脱了。我们打过招呼,彼此就算认识,有些人在重复着互道问候,有些人在互相握手,许多人在欢笑。驾驶员不再说话。他不必说什么了。再没有一张报纸被人重新拿起。车厢里是嗡嗡作响的交谈声,大家都在说话,我们对这位了不起的司机大为赞叹,他为每天持月票往返上班的乘客们缩短了彼此之间的距离。我听到了笑声,一种充满温情的,兴高采烈的咯咯笑声

4、,那是我在 151 路汽车上从未听到过的声音。到站了,我对邻座说了声再见,然后跳下汽车。我看见从 151 路车上下来的乘客都面带微笑,富有生气。车上发生的一切真是太美好了。我回头看了看我们的司机,他正全神贯注,在拥挤的交通中把车从空隙中开走。他好像不知道,正是他给我们带来了星期一早上的奇迹。1、找到记叙文的六要素师:写事的文章往往要有六个要素,同学们还记得是哪几个吗?(提问学生)明确:记叙文的六要素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师:那知道了是哪六个要素,在写作中就可以把事情写清楚具体了,那同样的我们作为读者的时候在阅读写事的文章的时候也是可以通过找清记叙文的六要素,现整体的把握

5、文章的主要内容的,也就是知道文章写的是什么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发生了怎样的事。师:那现在大家先来阅读下我们的例文,找出它的六要素,然后看谁用自己的语言给我们说说下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师生交流互动)2、关注事件中的人物师:好的,那我们知道了这是一个什么故事了,那在这篇文章中(星期一早上的奇迹),作者把一件小事冠之以“奇迹”这个光荣称号,为什么?师:大家还记得我们在写人的文章说过可以通过那些细节方面的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特征和思想风貌的吗?生:(外貌、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活动)师:对的,我们都知道人物的描写我们主要可以通过直接描写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里等细节来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

6、思想风貌,那写事的文章离不开写人,因此在阅读记叙文的过程中,也要把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等描写找到,画出来,并且仔细读一读、想一想,体会出人物的思想品质和事件所包含的意义。这样,我们就可以读懂文章的中心思想了。(板书:2、关注事件中的人物)师:好,那现在前面的问题:作者把一件小事冠之以“奇迹”这个光荣称号,为什么?我们现在可以说说了吧?生:(明确:因为从这件平凡的小事中,车上的每一位乘客都得到了一个启迪:人与人之间是需要交流与沟通的,一句问候,就改变了一车的人,那一份友爱,也一定能改变你身边的那个小小世界。在阅读中,我们也体会到,友善的心,是人与人和谐相处的润滑剂,是心与心沟通的桥梁

7、。品悟了文章的情与理,阅读就有了真正的收获。(师生交流互动)3、把握文章的记叙顺序师:我们在前面写人的文章中也说过,可以通过写一两件事例来突出人物的主要特点,那完整的把一件事情叙述清楚,就需要有哪三个顺序了啊?(师生交流互动)明确:一般的写事记叙文是会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写,但也有的文章会先写出结果以吸引读者,再交代事情的起因和经过。4、从题目入手:抓中心词我们还可以从文章题目中的重点词语入手,找到文章的重点,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星期一早上的奇迹这个文题的中心词“奇迹”,就是提示我们:这是一个怎么样的奇迹,奇迹是怎么产生的,奇迹的结果是什么?我们在阅读之前就可以抓住这个“奇迹”为

8、中心词,带着疑问去阅读,这样整个事情的思路就会逐渐线路在我们的脑海里。师:好了,通过前面的阅读分析中。老师也给你们总结出了在阅读写事的文章中应该注意的几点方法了。那现在请你们根据这几点方法再来认真的阅读下这篇文章,然后看谁用自己的语言给我们说说下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师生交流互动)练习一:我们是一家人我进中学那年就开始盼望独立,甚至跟母亲提出要在大房间中隔出一方天地,安个门,并在门上贴一张“闲人免进”的纸条。不用说,母亲坚决不同意,她最有力的话就是:我们是一家人。当时,我在学校的交际圈不小,有位姓毛的圈内女生是孤女,借居在婶婶家,但不在那儿搭伙,每月拿着一笔救济金自己安排。我看她的那种单身生

9、活很洒脱,常在小吃店买吃的,最主要是有一种自己做主的豪气,这正是我最向往的。也许我叙说这一切时的表情刺痛了母亲的心,她怪我身在。福中不知福。我说为何不让我试试呢?见母亲摇头,我很伤心,干脆静坐示威,饿了一顿。母亲那时对我怀了种复杂的情感,她认为我有叛逆倾向,所以也硬下心肠,准备让我碰壁,然后回心转意当个好女儿。当晚,母亲改变初衷,答应让我分伙 1个月。我把母亲给我的钱分成 30 份,有了这个朴素的分配,我想就不会沦为挨饿者。刚开始那几天,我感觉好极了,买些面包、红肠独自吃着,进餐时还铺上餐巾,捧一本书,就像一个独立的女孩。家人在饭桌上吃饭,不时地看我。而且,有了好菜,母亲也邀我去尝尝,但我一概

10、婉拒。倒不是不领情,而是怕退一步,就会前功尽弃。我还和姓毛的孤女一起去小吃店,对面而坐。虽吃些简单的面食,但周围都是大人,所以感觉到能和成年人平起平坐,心里还是充满了那种自由的快乐。这样当了半个来月单身贵族后,我忽然发现自己与家人没什么关系了。过去大家总在饭桌上说笑,现在,这些欢乐消失了,我仿佛只是个寄宿者。有时,我踏进家门,发现家人在饭桌上面面相觑,心里就会愣一愣,仿佛被抛弃了。天气忽然凉了下来,毛姓孤女患了重感冒,我也被传染上了,头昏脑胀,牙疼个没完没了,出了校门就奔回家。家人正在灯下聚首,饭桌上是热气腾腾的排骨汤。母亲并不知道我还饿着,只顾忙碌着。这时候我的泪水掉下来,深深地感觉到与亲人

11、有隔阂、怄气,是何等的凄楚。我翻着书,把书竖起来挡住家人的视线,咬着牙,悄悄地吞食书包里那块隔夜的硬面包,心想:无论如何得挨过这一个月。可惜,事与愿违,因为一项特殊的事,离一个月还剩三天,我身无分文了。我想问那孤女借,但她饥一顿、饱一顿,胃出了毛病,都没来学校。我只能向母亲开口槽三天伙食费。可她对这一切保持沉默,只顾冷冷地看我。被母亲拒绝是个周末。早晨我就断了炊。喝了点开水,中午时,感觉双膝发软。那时的周末,中午就放了假了,我没有理由不回家,因为在街上闻到食物的香味,更觉得饥肠辘辘。推开房门,我大吃一惊,母亲没去上班,正一碗一碗地往桌上端菜,家里香气四溢,仿佛要宴请什么贵宾。母亲在我以往坐的位

12、置上放了一副筷子,示意我可以坐到桌边吃饭。我犹豫着,感觉到这样一来就成了可笑的话柄。母亲没有强拉,悄悄地递给我一只面包,说:“你不愿意破例就吃面包吧,只是别饿坏了。”我接过面包,手无力地颤抖着,心里涌动着一种酸楚的感觉,不由想起母亲常说我们是一家人。那句话刻骨铭心,永世难忘。事后我才知道,母亲那天没有上班,请假在家,要帮助她的孩子走出困境。当晚,一家人又在灯下共进晚餐,与亲人同心同德,就如沐浴在阳光下,松弛而又温暖 如今,我早已真正另立门户,可我时常会走很远的路回到母亲身边,一家人围坐在灯下吃一顿饭,饭菜虽朴素但心中充满温情。就因为我们是一家人,是一家人!人长大后都是要独立的,可家和家人却是永

13、远的大后方,永远的爱和永远的归宿。思考练习:1通读全文,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题_2请根据提示,理清“我”和家人“分伙”后的心理变化历程。开始几天,心里充满了自由的快乐半个月后,_患感冒时,_身无分文后,_。3文中画线的句子用词准确,描写生动形象,请任选一句,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作简要评析。_练习二超越生命的爱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发生在西部的一个极度缺水的沙漠地区。这里每人每天的用水量严格地限定为 3 斤,这还得靠驻军从很远的地方运来。日常饮用、洗漱、洗菜、洗衣,包括喂牲口,全部依赖这 3 斤珍贵的水。 人缺水不行,牲畜也一样,渴啊! 终于有一天,一头一直被人们认为憨厚、忠实的老牛渴极了

14、,挣脱了缰绳,强行闯入沙漠里惟一的也是运水必经的公路。 终于,运水的军车来了,老牛以不可思议的识别力,迅速地冲上公路,军车一个急刹车嘎然而止。 老牛沉默地立在车前,任凭驾驶员喝(h h)斥趋赶,不肯挪动半步。5 分钟过去了,双方仍然僵持着。运水的战士以前也碰到过动物拦路索水的情形,但它们都不像这头牛这般倔强。 人和牛就这样耗着,最后造成了堵车,后面的司机开始骂骂咧咧,性急的甚至试图点火趋赶,可老牛不为所动。 后来牛的主人找来了,恼羞成怒的主人扬起长鞭狠狠地抽打在瘦骨磷峋的牛背上,牛被打得皮开肉绽,哀哀叫唤,但老牛还是不肯让开。 鲜血沁了出来,染红了鞭子,老牛的凄厉哞叫,和(h )着沙漠中阴冷的

15、酷风,显得分外悲壮。一旁的运水战士哭了,骂骂咧咧的司机哭了,最后运水的战士说:“就让我违反一次规定吧,我愿意接受一次处分。” 他从水车上取出半盆水一刚好斤左右,放在牛面前。出人意料的是,老牛没有喝以死抗争得来的水,而是对着夕阳,仰天长哞,似(sh s)乎在呼唤什么。不远的沙漠背后跑来一头小牛,受伤的老牛慈爱地看着,小牛贪婪地喝完水,伸出舌头舔舔小牛的眼睛,小牛也舔舔老牛的眼睛,静默中,人们看到了母子眼中的泪水。没等主人吆喝,在一片静寂无语中,它们掉转头,慢慢往回走 1、在文中正确的读音下面画 。(3 分) 2、联系上下问解释词语。(4 分) 不可思议 。 恼羞成怒 。 3、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1)老牛的两次哞叫,你能听懂了吗?(4 分) 凄厉的哞叫是在 仰天长哞是在。 (2)文中多次写到泪水,运水战士和司机的泪水是为而流的,小牛的泪水是为而流的,老牛的泪水是为而流的。(3 分) 4、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