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内压监测在危重病患者中的意义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2210575 上传时间:2017-07-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腹内压监测在危重病患者中的意义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腹内压监测在危重病患者中的意义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腹内压监测在危重病患者中的意义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腹内压监测在危重病患者中的意义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腹内压监测在危重病患者中的意义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腹内压监测在危重病患者中的意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腹内压监测在危重病患者中的意义(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腹内压监测在危重病患者中的意义【摘要】 目的研究腹内压(IAP)检测在危重病患者监测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分别分析比较危重病患者死亡组与存活组的IAP 结果、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评分(APACHE II) 、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评分结果,及计算腹内压正常组和增高组的APACHE II 评分和 MODS 评分及病死率。结果存活组入院即刻、第 1 天、第 2 天、第天值均低于死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分别=3.05 、2.56、3.22、3.95,P 均0.05 ) 。监测腹内压死亡组与存活组的入院 IAP 及入院 24 h APACHE II 和 MODS 评分之间比较,差异均

2、有统计学意义(t 分别=3.05、2.56、3.22、3.95、3.07、2.89,P 均0.05) 。腹内压增高组与正常组入院 24 h APACHE II 和 MODS 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分别2.29、2.16,P 均0.05) ;腹内压增高组的预后病死率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88, P 0.05) 。结论腹内压升高与危重病患者的病情及预后有密切关系,对重症患者入院后进行腹内压测定有助于对病情的评估和预后的判断。【关键词】 腹内压 危重病患者 相关性正确评估危重病患者病情和预后是目前危重病医学领域诊治所面2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亦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国外重症监护

3、病房已常规做腹内压(intra abdominal pressure, IAP)监测1。因此本次研究拟通过对例危重患者进行动态 IAP 监测,并结合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ne,MODS)评分、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 II)分析,以探讨 IAP 监测在 MODS 防治中的价值,为临床病情预后判断提供帮助,提高救治率。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选择 2007 年 5 月至 2008 年 5 月绍兴市人民医院重症监

4、护收治危重病患者进行 IAP 监测,即病人有一个以上腹内高压(intra-abdominal hypertension, IAH)/ 腹腔间隙综合征(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 ACS)的危险因子,就为病人测量基础 IAP2) ,共 69 例,其中男性 55 例,女性 14 例,年龄 2171 岁,平均年龄(46.1219.02 )岁,原发腹部疾病(严重腹部创伤或大手术)35 例(其中骨盆骨折伴失血性休克 15例、大面积烧伤 4 例、实质性器官破裂 9 例、空腔脏器穿孔 7 例) ,继发非腹部疾病 34 例(严重创伤 5 例、休克 8 例、心肺复苏术后3

5、例、脑猝中 6 例、农药中毒 12 例) 。根据患者最高膀胱内压是否10cmH2O(1cmH2O=0.098kPa),分正常组 18 例和升高组 513例,根据最终结果是否存活分为死亡者 23 例和存活者 46 例。各组的一般资料比较见表 1,各组间一般资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均 0.05) 。1.2IAH/ACS 的危险因子包括以下:腹部手术或感染(胰腺炎、腹膜炎、脓肿) 、酸中毒(pH7.2) ,主动脉交叉、菌血症/脓毒症、肠梗阻、凝血功能异常病人(血小板减少症) 、昏迷、液体摄入过多(24 h 液体摄入5 L) 、低温(中心体温33) 、肝功能不良、肝硬变、腹水、机械通气或呼气末正

6、压(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assure, PEEP)的使用、多种成分输血、骨盆骨折引起腹膜后血肿、肺炎、气腹/腹腔积血、怀孕、长期低血压、腹主动脉瘤破裂、严重烧伤、严重腹部或非腹部外伤、腹部切口密闭过紧或腹部外科包扎过紧。如果病人有一个以上危险因子,就应为病人测量基础 IAP2。1.3方法IAP 最常见的测量方法采用膀胱内压测定的间接测量法,经尿道在膀胱内置入 Foley 导尿管排空膀胱内尿液,向膀胱内经导尿管注入 50100ml 0.9氯化钠注射液,尿管与三通接头与水压计连接,测压时患者平卧位, 以耻骨联合为零点,在液面读出膀胱压力值3。所有患者在入院即刻以及

7、每隔 8 小时均定时测量腹内压,共连续测量 9 次(中途自动出院或死亡的患者则未测满 9 次)。每天腹内压值为 3 次测得平均值。所有患者均在入院 24 h 进行4APACHE II 及 MODS 评分。腹内压正常组及增高组分别统计病死率。1.4统计学方法采用 SPSS 10.0 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2 检验。设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各项指标比较见表 2由表 2 可见,存活组各时间点入院即刻、第 1 天、第 2 天、第3 天所测得的 IAP 值均低于死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8、 分别=3.05、2.56、3.22、3.95,P 均0.05) ,存活组患者入院 24h 的APACHE II 评分、MODS 评分均低于死亡组( t 分别=3.07、2.89,P 均0.05) 。2.2腹内压正常组及增高组各指标变化见表 3由表 3 可见,正常组患者的入院 24 h APACHE II 评分和MODS 评分低于增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分别2.29、2.16,P 均0.05) ;腹内压增高组的病死率与正常组比较,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88, P 0.05) 。3讨论19 世纪,腹腔内的压力升高及其对呼吸功能和腹内脏器功能的影响就已经成为许多生理学家和外科医生的研究课

9、题。胃肠道是严重感染、创伤及休克等致 MODS 中最早受损的器官之一4。因此人们认为肠道不仅是 MODS 的靶器官,更是 MODS 的启动者5。IAH 所致腹胀是急性胃肠道功能障碍早期的表现,IAH 持续存在与发展是 ACS 的重要原因 6。一旦发生 ACS 常难以挽救。动物实验研究显示, IAP 20 mmHg 时将导致 ACS7。肠道是最易发生缺血、缺氧的器官之一,一旦受累, 往往导致 MODS 迅速发生或恶化,因此 IAP 升高既是 ACS 的临床特征性表现之一,又是其他危重病患者胃肠功能不全以及 MODS 的早期信号之一8。Moore9综合各篇文献分析 ACS 的平均生存率为 53%。

10、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死亡组入院 24h 的 APACHE II 和 MODS 评分均高于存活组,各时间点(入院即刻及 3 d)所测得的 IAP 水平高于存活组(P 均0.05) ,提示 IAP 水平与 MODS 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另外,腹内压增高组患者入院 24h 的 APACHE评分、MODS 评分以及病死率均高于正常组(P 均0.05) ,也说明 IAP 水平可以反映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指导预后判断。如 IAP 逐渐下降,则提示病情及预后不断改善;如 IAP 持续维持在较高水平甚至不断上升,则提示病情不断恶化,最终死亡不可避免10。因而及早发现 IAH,并早期采6取各种措施降低

11、IAP,及时解除 IAH,可以防止病情的进一步发展,且使病情逆转。本次研究未根据腹内压高低对 ACS 进行分级,需要开展更深入的研究。【参考文献】 Ivy M E, Atweh N A, Palmer J, et al. Intraabdominal hyper-tension and 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 in burn pa-tientsJ. J Trauma, 2000, 49(3):387-391.2 Malbran.M.L, Cheatham.M.L, et al. Results from the intern- ational confer

12、ence of experts on intra-abdominal hyper-tension and 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J.Definitions.Intensive Care Med,2006. 32(11):1722.3 陆立, 贾月坤, 谭振刚, 等. 腹部间隔综合征 3 例报告J.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00, 9(4 ):381382.4 邱海波, 周韶霞.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现代治疗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145148.5 李志军, 汤日波, 张万祥. 肠道屏障功能损害与 SIRSMODS 的7发生及其防治J. 中国危

13、重病急救医学 , 2000, 12(12 ):766768.6 程君涛, 肖光夏, 夏培元, 等. 腹内高压对兔肠道通透性及内毒素细菌移位的影响J. 中华烧伤杂志, 2003, 19(4): 229-232.7 Beager P, N ijsten M W, Paling J C, et al. The abdom 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a comp lication w ith many facesJ. N eth J M ed, 2001, 58(12): 1971.8 王配合. 创伤后并发腹腔间隙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3, 16(9):1024.9 Moore AF, Hargest R, Martin M, et al. Intra-abdominal hypertension and the abdominal compartmentsyndrome J. Br J Surg, 2004, 91(9):1102-1110.10 孙华, 翁卫群, 陈峰, 等. 腹内压监测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防治中的意义J.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 2004, (11):687-68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