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隆中对教师文稿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209320 上传时间:2017-07-2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3隆中对教师文稿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3隆中对教师文稿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3隆中对教师文稿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3隆中对教师文稿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3隆中对教师文稿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3隆中对教师文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3隆中对教师文稿(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黄石八中“教、学、 练、评四合一”文稿语文(九上) 18923 隆中对执 笔: 吕 蓓 时间: 一、教学目标1.借助文言知识积累和相关注释疏通文章词句。2.概括分析诸葛亮隆中对策的形式和战略方针。3.学习文章突出重点裁剪的笔法。4.领会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塑造人物的妙处。二、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和概括诸葛亮对天下形势的分析和提出的策略与方针。难点:领会本文塑造人物的方法和叙事的精妙之处。三、教法与建议1.用 2 课时完成教学任务。2.比较分析法:将本课写人叙事的方法与其他史传对比阅读分析其写作特色。3.对话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主体,采用对话形式进行深入分析。四、学法与要求1.自

2、己可从文学作品、民间传说、影视戏剧中了解诸葛亮的形象,为下一步学习做好充分准备。2.学会在阅读中批注、从文中提炼主要信息。 五、教学练评活动程序【活动 1】诊断性评价1.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草堂献策,一段千古佳话留名青史。陈寿 就记载了这段佳话。陈寿, 史学家,他博采旧闻,综合当时各国史料,进行考核取舍,著 ,它以记言为主,集中体现了古代人物传记的艺术成就。 三国志,与 合称四史。2.隆中对选自 的开头部分。标题为后人所加,有的选本亦题为 。本文写的是刘备第三次到草庐时与诸葛亮的谈话。 “对” , 古代 回答 所问的政治、军事、经济方面的策略的回答,这里有“对策”的意思,指诸葛亮对刘备提出兴复

3、大业这一问题作出的回答。3.查字典,读准下列字的读音。好( )为 乐( )毅 诣( ) 屏( )人 度( )德量力 存恤( ) 胄( ) 箪( )食壶浆倾颓( ) 屯( )新野 参考答案:1.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西晋三国志 史记 前汉书 后汉书 。2.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草庐对臣子 君王。3.ho yu y bn du x zhu dn tu tn。黄石八中“教、学、 练、评四合一”文稿语文(九上) 190【活动 2】默读课文,理解内容问题 1:通假字。欲信大义于天下:自董卓已来: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尔来二十有一年矣:点拨: “信”通“伸” ,伸张。 “已”通“以” 。

4、 “阙”通“缺” ,缺点。 “简”通“检” ,挑。 “有”通“又” 。问题 2:一词多义 。已:然志犹未已( ) 自董卓已来( )遂:由是先主遂诣亮( ) 遂用猖蹶( )因: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 因屏人曰( )为:好为梁父吟 ( ) 谓为信然( )贤能为之用( ) 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于: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 ) 欲信大义于天下( )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点拨:已:停止;通“ 以”就; 因此 凭,凭借; 于是动词,吟诵; 判断词,是;表被动,被、替;动词,作为连词,跟、和;介词,在;介词,向。问题 3:古今异义。猖蹶:古义: 今义:许:古义: 今义:就:古义: 今义:可以:古义:

5、今义: 国:古义: 今义:点拨:古义:失败;今义:凶猛而放肆。 古义:承认; 今义:允许,赞许。古义:接近,靠近;b.今义:多用作连词。 古义:可以把(它); 今义:助动词,表示可能或能够。古义:地势;今义:国家。问题 4:语句解析。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点拨:常把自己比作齐国名相管仲、燕国名将乐毅,当时的人没有承认他这种说法。这人只可以到他那儿见他,不可以委屈(他)来。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活动 3】诵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结构黄石八中“教、学、 练、评四合一”文稿语文(九上) 191问题:划分文章层次,归纳大意。点拨

6、:第一部分(第 1 段):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 第二部分(第 2 段):徐庶推荐诸葛亮。 第三部分(第 3、4、 5 段) :刘备往见,诸葛亮详陈对策。 第四部分(第 6 段):刘备对诸葛亮的器重。【活动 4】学习理解第 1、2 自然段,合作探究问题 1:第一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点拨:介绍人物和身份。写诸葛亮“躬耕”而“好为梁父吟 ”“自比管仲、乐毅” ,是正面写他有不凡的抱负;“时人莫之许”从反面衬托,说明一般人不了解他;“惟谓为信然”一句则从侧面写出只有知己才真正了解他。这一段使人们对诸葛亮有一个初步认识。为下文刘备的出场作铺垫,为徐庶荐诸葛亮埋下伏笔。 问题 2:徐庶说诸葛亮是“卧

7、龙”有什么含义?他为什么要刘备亲自去拜访诸葛亮? 点拨:“卧龙”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诸葛亮的超人才智,再一次表明他是一个隐居山野的非凡人物。在徐庶看来, “枉驾”才是得“宜” , “俱来”便为“屈致” ,这就更突出了诸葛亮的才能。为下文“凡三往,乃见”埋下伏笔。 【活动 5】精读课文第 35 自然段,重点研讨问题 1: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时态度和心情怎样?从哪些行动和语言里能看出来? 点拨:“凡三往,乃见” ,既表现了诸葛亮的谨慎性格,也说明了刘备的热心求贤。针对时局特点,表明平生抱负,询问除奸兴汉的大计。谈话简明得体,语气委婉有致,态度谦虚诚恳,流露了对汉室江山的焦虑心情。问题 2:刘备的话有

8、哪几层意思?点拨:三层意思:(1)概述当前政治形势,站在汉王朝的立场,对曹操等人表示了强烈的愤恨,对汉王朝的命运表示深切关注。(2)申述自己的抱负和处境,俨然以兴复汉室、剪除奸恶为己任。(3)表明几次相访的意图,询问诸葛亮除奸兴汉的大计。这番表白,恰合诸葛亮的抱负,于是他才提出了著名的“对策” 。问题 3:诸葛亮的对策为什么要先从形势谈起?他又是怎样有理有据地分析各方面的政治军事力量,为刘备作出除奸兴汉的决策的? 点拨:先从形势谈起,是对刘备说话时对形势的说明而发,同时分析形势也是为下文确定策略提供根据。 诸葛亮的应对可分两层来分析: 前一层是对时局以及曹操、孙权、荆、益二州的政治、经济、军事

9、力量、地理形势等的分析及对策。 (1)论曹操:因为曹操使“主上蒙尘” , “汉室倾颓” ,是刘备“欲信大义于天下”的头号敌人。曹袁并论,用事实有力地肯定了曹操谋略出众,兵力雄厚,政治地位优越。得出强弱悬殊,难与为敌的结论。 。 (2)论孙权:孙吴方面政权巩固(“已历三世”孙坚、孙策、孙权 ),地理条件优越( “据有江东” , “国险” ) ,人心归附(“民附” , “贤能为之用 ”),由此得出结论:“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 (3)论荆、益二州:荆州的有利条件是物产丰富、军事要塞、刘表无能。由于荆州四通八达,为兵家必争之地,所以只能做外围,不能做主要的根据地,因此最后分析了益州。益黄石八中“

10、教、学、 练、评四合一”文稿语文(九上) 192州的有利条件是: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天然粮仓,条件优越;政权动摇,民心已失。因此有机可乘,并且益州可以作为可靠的根据地。后一层是诸葛亮为刘备制定的建国方针政策,以及伐曹进军的路线。诸葛亮先分析了刘备现有的优越条件:(1)条件如何? 有政治资本;深得人心;人才荟集。(2)怎样准备? 军事上,先保住荆、益二州,积蓄力量;民族关系上, “和” “抚”各部族,解除后顾之忧; 外交上联合孙权,共击曹操;内政上革新政治。(3)如何行动? 等待时机,兵分两路;钳形攻势,直取中原。这样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先主曰:善!”则含蓄地流露了刘备内心的无限喜悦,表明

11、两人的政治见解完全一致。【活动 6】学习理解第 6 自然段内容问题 1:本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点拨:写关、张不悦和刘备称他得亮“犹鱼之有水” ,照应开头,再次从侧面衬托出诸葛亮的卓越才能。这一比喻也写出了刘备对诸葛亮的信赖和极为满意的心情。问题 2:从文章第 1、2、6 段中可以看出本文在叙事上有何特点?点拨:本文在叙事上既简洁又生动,虽系节选,但有首有尾,独立成篇,全文过渡自然,联系紧密,重点突出,结构完整,值得学习借鉴。【活动 7】归纳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问题:本文采用什么方法来刻画人物?点拨:从各个方面描写刻画诸葛亮这个中心人物,是本文最主要的写作特点。开头一段写诸葛亮,从正面写他的非凡

12、抱负;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则从侧面来写。刘诸问答从正面通过人物自身的语言塑造形象,充分表现诸葛亮的天才预见,而刘备三顾茅庐、密谈后“与亮情好日密” 、关张不悦、刘鱼水相答都从侧面表现诸葛亮的非凡才能。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照应,使诸葛亮这个人物形象更丰满。 【活动 8】形成性评价1.词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之:今操已拥百万之众 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B乎:将军岂有意乎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C而:则名微而众寡 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D于:曹操比于袁绍 信义著于四海2.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A尽:利尽南海,东连吴会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B.将: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 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C国:

13、国险而民附 此用武之国D众:今操已拥百万之众 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黄石八中“教、学、 练、评四合一”文稿语文(九上) 1933.加粗字变双音节词有误的一项是( )A非惟(惟一)天时,抑亦人谋也 B挟(挟持)天子而令诸侯C此殆天所以资(资助)将军 D刘璋暗弱(懦弱)4.对下面语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抑亦人谋:也是人的谋划得当。 B西和诸戎:和西部各族处好关系。C不知存恤:不知道爱抚、爱惜。 D总揽英雄:广泛地罗致各种人才。5.翻译。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6.列举。诸葛亮为刘备设计的政治蓝图是: 。诸葛亮为刘备提出的战略方针是: 。(温州2005)臣本布衣,

14、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7.第段中有一个著名的历史典故,这个典故的主要人物是 。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1)先帝不以臣卑鄙( ) (2)恐托付不效( ) (3)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