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上海语文

上传人:雪** 文档编号:22084960 上传时间:2017-11-2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上海语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6年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上海语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6年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上海语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6年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上海语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6年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上海语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年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上海语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上海语文(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试题类型:2016 年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阅读 80 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 1-6 题。(17 分)考据、批评与欣赏朱光潜把快感、联想当作美感,是一般人的误解。有一种误解是学者们所特有的,就考据和批评当作欣赏。拿我在国外大学读的莎士比亚这门功课来说,英国的教授整年地讲“版本的批评”;莎士比亚的某部剧本在那一年印第一次“四折本”,哪一年印第一次“对折本”,

2、各有几次梵音,某一个字在第一次“四折本”怎样写,后来在“对折本”,里又改成什么样自然他们不仅讲这一样,对来源和作者生平也很重视:莎士比亚大概度过些什么书?哈姆雷特是根据哪些书写的?他和戏院和同行的关系如何?“哈姆雷特是不是作者现身说法?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学者们个个埋头于灰封虫咬的故纸堆中,寻找片纸只字以为至宝。这些功夫都属于中国人说的“考据学”。这门课的教授只做这种功夫,对我们也只讲他研究的那一套。至于学生能否欣赏剧本本身,他并不过问。从美学观点来说,我们该如何看待这种考据工作呢? 考据所得的是历史知识,可以帮助欣赏,却不是欣赏本身。欣赏之前要有了解。只就欣赏说,版本、来源以及作者生平都是题外

3、事,因为美感经验全在欣赏形象本身。但就了解说,这些历史的知识却非常重要,要了解洛神赋,就不能不知道曹植和甄后的关系;要了解饮酒诗,就不能不先考定原本中到底是“悠然望南山”还是“悠然见南山”。但若只了解而不能欣赏,则没有走进文艺的领域。通常富于考据癖的学者难免犯两种错误。第一种错误是穿凿附会。他们以为作者字字有来历,便拉史实来附会它。他们不知道艺术是创造的,虽然可以受史实的影响,却不必完全受其支配。第二种错误是因考据之后,便袖手旁观,不肯染指,而我是饕餮汉,对于考据家的苦心孤诣虽十二分地敬佩、感激,但我认为,最要紧的事还是伸箸把菜取到口里来咀嚼,领略领略它的滋味。在考据学者们自己看来,考据就是一

4、种文学批评,但是一般人所谓的文学批评,意义实不仅如此。文学批评学者向来有派别的不同,所认识的文学批评的意义也不一致。区分起来,除开上述帮助了解的文学批评,主要还有两类。第一类是“法官”式的文学批评。“法官”要有“法”,也便是“纪律”,“法官”式的学者心中预存几条纪律,用来衡量一切作品,符合它们的就是没,违背它们的就是丑。他们向作家下批语说:“亚里士多德明明说过坏人不能做悲剧主角,你何以要用一个杀皇帝的麦可白?”但文艺是创造的,谁能拿死纪律来限制活作品?第二类就是近代法国印象主义的文学批评。这一派学者可说是“饕餮者”:只贪美味,尝到美味便把印象描写出来,法郎士说:“依我看来,文学批评和历史一样,

5、只是一种给深思好奇者看的小说;一切小说,精密地说起来,都是一种自传。凡是真正的文学批评家都只叙述他的灵魂在杰作中的冒险。”这是印象派文学批评家的信条。他们主张,文学批评应当时艺术的、主体的,各人应以自己的嗜好为标准。“法官”式的文学批评所持的是“批评的态度”,印象派的文学批评所持的是“欣赏的态度”,它们是相反的。批评的态度是冷静的,不杂情感;欣赏的态度则注重我的情感和物的姿态的交流。批评的态度须用反省的理解;欣赏的态度则全凭直觉,批评的态度预存美丑的标准,把我放在作品之外去评判它的美丑;欣赏的态度则忌杂有任何城建,把我放在作品里面去分享它的生命。遇到文艺作品如果始终持批评的态度,则我是我而作品

6、是作品,得不到真正的美感经验。我是倾向于印象派的,不过我也明白它的缺点,比如看一幅图,内行有内行的印象,外行有外行的印象,它们的价值是否相同呢?我小时候欢喜读花月痕 一类的东西,现在想来不禁赧颜,究竟是从前对还是现在对呢?文艺虽无普遍的纪律,而美丑的好恶却有一个道理,遇见一个作品,只说“我觉得好”还不够,还应说出觉得好的道理。总之,考据、批评都不是欣赏,但是欣赏却不可无考据与批评。有的人太看重考据和批评的功夫,有个人又太不肯做脚踏实地的功夫,以为有文艺的嗜好就可以谈文艺,这都是很大的错误。(有删改)【注】花月痕:清代长篇小说,情调缠绵哀怨。1第段画线的词语“现身说法”在文中是指。(2 分) 2

7、第段详细列举“功课”内容,对其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A流露出作者对纯考据工作不满的态度。B证明考据学者只做这种无意义的功夫。C有助于读者对考据工作形成感性认识。D为“考据对欣赏是题外事”提供证据。3概括“法官”式文学批评的特点。(3 分) 4以下对文章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 分)A第段提出文章讨论的对象,总领全文。B第段着重阐述了作者对考据的看法。C第段分别对第段进行了深入分析。D第 段总括了上文,提出了自己的主张。5下列推断与文章一致的一项是( )(3 分)A把考据和批评当作欣赏的人不都是学者。B如果不欣赏形象本身,就不能得到美感经验。C在考据学者们自己看来,文学

8、批评也是一种考据。D“法官”式文学批评者不认为麦克白是一部悲剧。 6分析作者与印象派在文学批评观点上的异同。(5 分) 【答案】1考据学对作者生平也很重视。2B3(1)用死纪律来限制活作品。(2)所持的是“批评的态度”,这种态度是冷静的,不杂情感的;是一种反省的理解;预存美丑的标准,把自己放在作品之外去评判它的美丑。4C5B6相同点:注重自我的情感和物的姿态的交流。欣赏的态度忌杂有任何城建,把自我放在作品里面去分享它的生命。不同点:印象派主张文学批评应当是艺术的、主体的,各人应以自己的嗜好为标准。欣赏的态度全凭直觉。作者认为内行与外行的印象得出的价值未必相同,除直觉外,还要能说出觉得好的道理。

9、(二)阅读下文,完成第 7-11 题。(18 分)湖殇熊久红当一双脚站在干涸的湖底的时候,其实,那种心痛的感觉,就像是自己踩在了自己的骨头上。我说的是,在西部腹地,看着被戈壁荒漠一寸寸吞噬掉的艾比湖;我说的是,面对一片白色的盐碱,以及狂风掠过时卷起的漫漫沙尘。对湖而言,它首先带给我们的,应该是那粼粼的波光,是鸥鸟的翔鸣,是蓝天白云的倒映,是渔歌唱晚的恬静,这些特征是湖带给我们的生活体验,也是湖应有的生命品质。而我脚下的艾比湖,正在丧失这些青春,就像一个散失了光鲜的干瘪水果,躺成一汪奄奄一息的物证,那些越来越多从湖底裸露出来的丑陋的盐碱污泥,总是让我联想到一具行将风干的木乃伊,一个湖的木乃伊。青

10、年时期的艾比湖有着 1200 平方公里的水面;有着几万乃至十几万只野鸭水鸟嬉戏的场面;有着浩浩荡荡芦苇环卫的辽阔水域;有着长河落日大漠孤烟的宁静致远。这些深深的怀念,使得我对眼前的景象,有着撕心裂肺的悲怆。在蛮荒的疆域里安插一个湖,应该是上帝对自己分配不公的一个补偿,她带给我们的是对绝望灵魂的抚慰,是对生存状态的重估,是能枕着入眠的一个梦境,而这个梦,曾经真真实实地存在过,在记忆的回望里,碧波荡漾。那是八十年代中期,一直对巴金的海上日出心存缱绻,期待感受红日出海的璀璨景象。新疆离海太远,使只好以湖的的水域,模仿海的苍茫了。从首府放暑假回来,邀几位同学,骑车六十里,去艾比湖看日出,以弥补对海的贫

11、瘠和渴望。由于道路的崎岖到湖边时,太阳早已三尺竿头了。虽没赶上看日出,却被眼前一望无际、绵延至深的芦苇荡所震撼,清风拂过,波涛汹涌。一如百万雄兵拥围着这一城的浩淼,湖的浅滩上,密密麻麻布满了野鸭、灰鸭、斑头雁,随便朝水中甩一片卵石,都会惊飞几十只水鸟,空中盘旋两圈,又栖落水中。湖面很宽,即使极目远眺,也看不见对岸的轮廓。靠近水边是一排沙滩,赤脚从上面走过,可以感受到温热潮润的细沙与脚趾间密切接触的惬意。几行浅浅的脚印,一派浪漫的行程。二十多年的时间,都无法淡化湖在往事里的色彩,这幅精美的画面早已长在岁月深处,每一次温故,都在重新涂染一遍色彩,所以,停靠在回忆中的湖,其实,一直都很鲜艳,多少次在

12、梦里,潮涨潮落,清波涟涟。但眼前的残败,总让人恍然隔世,觉得这个每年被大风从湖底卷起无数沙尘和盐尘的,这个每年以几平方公里的速度一点点消失的,这个在干涸湖底随处可见禽鸟尸骨和枯苇干枝的,不是记忆里的那个湖啊!它与往日被我们时常念想的碧水清波毫无瓜葛。多么希望艾比湖的枯萎是一次误诊!但更多时候,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串的数字。近 50 年,我国失去的湖泊有 243 个,其中,新疆的数量最多,达 62 个。罗布泊消失于 1972 年;台特玛湖消失于 1974 年;玛纳斯湖消失于 1974 年;艾丁湖消失于 1987 年。这听上去多少有些像宣读阵亡名单,但它们确实是从我们眼中一个一个消失的。那些缭绕碧

13、波的绿茵,那些水中游戏的鱼鸟,那些湖面泛舟的渔人,那些环湖晚炊的村庄,都随着湖的消失而泯灭了。通过同伴的结局,艾比湖一定看到了自己悲情的归宿,所以,湖才有了泪的咸涩。如果能发出呐喊,我想,湖是一定要向上天控诉的,控诉那贪婪者、破坏者、无知者、傲慢者,控诉他们以自己的短视,替子孙们挖掘着墓穴。时常看到一些赞美艾比湖的文章,对它仅剩的三分之一的水域,进行热情歌颂,听上去就像是对着一个病入膏肓的人,赞美她美丽的服饰和迷人的发髻,不知道在鱼缸里长大的鱼,会不会朗诵有关海的诗句。我在为一个湖悲哀的时侯,突然想起了那些鸟,那些以湖为生的水禽,它们的翅膀,如何才能越过灾难,飞抵梦想的天堂。(有删改)7第段中

14、的比喻贴切形象,表现力强,请加以赏析。(3 分)8作者描绘了八十年代中期游湖所见景色,用意是(3 分)9本文是抒情散文,第段却用了若干数据和年份,有何效果?(4 分)10结合全文,分析标题“湖殇”的含义。(3 分)11以第段为例,评析本文语言运用上的特点。(5 分)【答案】7这个比喻,将“一双脚站在干涸的湖底的时候的”感觉比喻为“自己踩在了自己的骨头上”的感觉,十分形象逼真,具有很强的表现力。自己踩在了自己的骨头上,不光是疼痛的感觉,还有因为是自己的骨头而有痛心悔恨的心理;而一双脚站在干涸的湖底的时候,同样不仅有脚底的疼痛,更有因为这湖的干涸是人类自己行为造成的而产生的悔恨心理。8同眼前所见形

15、成强烈对比,巨大的反差能给读者心灵造成震撼;很好地印证了文章的开头,使开头的比喻更真切,更有说服力;抒发作者内心的感情,更好地表现作品的主旨。9这些数据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这些年份之间却间隔较短,这就能让读者能具体地感受到环境遭受破坏的程度之深和速度之快,从而很好地表达作者的情感之深,让读者产生深刻的印象和强烈的共鸣。10“殇”的本意是指没有到成年就死去。现代常用于指重大的灾难事故或心理上的剧烈悲痛创伤或事件所折射出的巨大的悲哀遗憾等。“湖殇”意思就是因为湖的消亡而感到的悲哀遗憾。本文以“湖殇”为题,准确地揭示了文章的内涵,飙到了作者的感情。11这几段在语言运用上主要有下列特点:运用排比的修

16、辞手法(如“那些缭绕碧波的绿茵,那些水中游戏的鱼鸟,那些湖面泛舟的渔人,那些环湖晚炊的村庄”),使作者的感情表达得更悲痛、更强烈,使文章的语气更通畅,更流利;运用拟人的手法,将艾比湖比拟为人,从而让读者将心比心,更真切地体会环境遭受破坏的严重性,更强烈的表达作者对破坏环境者愤怒;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将那些盲目赞美艾比湖的文章比喻为“对着一个病入膏肓的人,赞美她美丽的服饰和迷人的发髻,不知道在鱼缸里长大的鱼,会不会朗诵有关海的诗句”,委婉地对这些文章进行批评;运用联想的方法,由此及彼,由人联想到鸟,联想到鸟面临的灾难,使环境被破坏的恶劣影响更加具体可感,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运用设问的手法提出鸟要“如何才能越过灾难,飞抵梦想的天堂”这个让人惊心动魄的问题,让读者感受到环境问题的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