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及优秀范文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2083283 上传时间:2017-11-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2.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及优秀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5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及优秀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5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及优秀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5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及优秀范文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5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及优秀范文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及优秀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及优秀范文(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5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范文为了进一步强化学生搜集文献资料的能力,提高学生对文献资料的归纳、分析、综合运用能力,实施文献综述写作制度。为进一步规范文献综述的写作,现将有关要求明确如下:一、撰写文献综述的基本要求文献综述是针对某一研究领域或专题搜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就国内外在该领域或专题的主要研究成果、最新进展、研究动态、前沿问题等进行综合分析而写成的、能比较全面的反映相关领域或专题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的综述性文章。“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

2、系统的评述。二、撰写文献综述的基本注意事项1、文献综述是一篇相对独立的综述性学术报告,包括题目、前言、正文、总结等几个部分。题目:一般应直接采用文献综述作为标题,经指导教师批准也可以所研究题目或主要论题加“文献综述”的方式作为标题。前言:点明毕业论文(设计) 的论题、学术意义以及其与所阅读文献的关系,简要说明文献收集的目的、重点、时空范围、文献种类、核心刊物等方面的内容。正文:无固定格式,文献综述在逻辑上要合理,可以按文献与毕业论文(设计) 主题的关系由远而近进行综述,也可以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总之要根据毕业论文(设计)的具体情况撰写,对毕业

3、论文( 设计) 所采用的全部参考文献分类、归纳、分析、比较、评述,应特别注意对主流、权威文献学术成果的引用和评述,注意发现已有成果的不足。结论:对全文的评述做出简明扼要的总结,重点说明对毕业论文(设计)具有启示、借鉴或作为毕业论文( 设计) 重要论述依据的相关文献已有成果的学术意义、应用价值和不足,提出自己的研究目标。2.要围绕毕业论文主题对文献的各种观点作比较分析,不要教科书式地将与研究课题有关的理论和学派观点简要地汇总陈述一遍。3.评述(特别是批评前人不足 )时,要引用原作者的原文 (防止对原作者论点的误解) ,不要贬低别人抬高自己,不能从二手材料来判定原作者的“错误”。4.文献综述结果要

4、说清前人工作的不足,衬托出作进一步研究的必要性和理论价值。5.采用了文献中的观点和内容应注明来源,模型、图表、数据应注明出处,不要含糊不清。6.文献综述最后要有简要总结,并能准确地反映主题内容,表明前人为该领域研究打下的工作基础。7.所有提到的参考文献都应和所毕业论文( 设计)研究问题直接相关。8.文献综述所用的文献,与毕业设计( 论文)的论题直接相关,与毕业论文 (设计) 的参考文献数量完全一致;重要论点、论据不得以教材、非学术性文献、未发表文献作为参考文献,应主要选自学术期刊或学术会议的文章,其次是教科书或其他书籍。至于大众传播媒介如报纸、广播、通俗杂志中的文章,一些数据、事实可以引用,但

5、其中的观点不能作为论证问题的依据。三、撰写文献综述的其他事项1.一篇毕业论文( 设计)应完成一篇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引用数量原则上不少于 15 篇,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 3 篇,字数不少于 2000 字,并按规范格式附于毕业论文( 设计) 开题报告之前。2.文献综述的撰写格式参见普通本科毕业论文( 设计 )写作规范的基本要求。3.文献综述与毕业论文( 设计 )同为学生毕业资格审核的基本文献,为永久性保存文档,学生应同时提供纸质及电子文档。4.文献综述的成绩占毕业论文( 设计)成绩的 10%。现将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中日历中的方程一堂课中两个颇有感受的问题的设计及在教学中的效果和反思与大家交流。一.

6、 关于问题一这是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第一堂课,因此,让学生感受方程模型的优越性,体验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最终让学生把方程思想烙在大脑思维皮层中是本节课的一个重要目的。但教材中以小颖和小明游戏的形式展开教学:1.圈出日历中一个竖列上相邻的三个日期,把它们的和告诉我,我能马上知道这三天是几号。2.改为圈出竖列上相邻的四个数,告知它们的和,求日期,等等,同时穿插方程解的合理性。虽看上去循序渐进,但缺点是:亦步亦趋,框得很紧,从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看难以达到思维的高潮。因此我设想通过生日数和日历中的数的规律来引入。片段 1问题一(引入):大家对日历中的规律都比较熟悉,今天我来考考大家,在日历上,王老

7、师的生日上下、前后四个数之和是 88,猜猜王老师的生日是几号?课堂反应:两种情况,一类是用算术思想来解决问题,学生高度概括了这五个数之间的数量关系,上下,前后四个数之和是中间数的 4 倍,求出中间数是22。另一类是用方程思想来解决问题,找到数与数之间的关系,用含相同字母的代数式来表示相关量,列出方程求解。两种情况的对比忖托了方程解法的优越性 数量关系简单,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反思:好的初始问题不应该是一个孤零零的问题,而应与整堂课的知识体系“血肉相连”,有较强的情景性和艺术性,且使课的大体方向和大体框架确定,能让学生的思维在一个较大的思维空间里发挥它的张力的思索中起到让整堂课按照问题自身的逻辑

8、展开的作用。二关于问题二片段 2问题二: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日历中的规律,结合你的生日编一个题。有两个要求:1。让组内同学求你的生日;2。小组活动,选出小组内有创意的题目让我们大家一起欣赏一下。本问题设计期望达到的效果:1.感受编题的乐趣,2.让第一类同学逐渐适应和喜欢用方程模型去解决问题;3.为学生编出有新意的问题提供拓展思维的空间时空。在教学组织上,发挥小组学习的作用:改两人游戏为四人小组合作与游戏,改教材上用固定的日历中的数的规律为非固定规律进行游戏,教学活动的组织主要依靠组长来组织,教师是弱势小组的组织者和指导者。课堂反应:学生思维活跃,选出如下自编题目交流的题目如下: 1.我的生日那一横

9、排和为 77,竖排为 54,问我生日为几号?2.我的生日是竖排 5 个数的第一个,我的生日是几号?3.我生日上下,左右 4 个数之和是 80,我的生日是几号?4.我的生日号码周围 8 个数的和是 105,我的生日是几号?5.我的生日下面 2 个数和右边 2 个数想加的和是 44,我的生日是几号?6.我的生日周围 8 个数和为 200,我的生日为几号?7.竖排相加 4 个数的和比横列连续(生日数是第一个)4 个数的和大 36,我的生日是几号?8.我的生日是日历上竖排最的大一个数,它们的和是 72,我的生日是几号?后续活动的交代利用学生编出的题目,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1.体会无效方程,如:竖排相加 4 个数的和比横列连续(生日数是第一个)4 个数的和大 36,我的生日是几号?2.感受方程的解的必须与实际相符,有的同学大意如:我的生日竖排三个数最小一个它们之和是 75,我的生日是几号?3.给学有余力的同学一个天地,有的方程需分类讨论,如:我的生日是日历上竖排最的大一个数,它们的和是 72,我的生日是几号?反思:1.学生的潜力、创造力如此之大,超过我的想象;2.学生的创造力是教学的宝贵资源,要充分利用;3.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能否充分了解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和对学生在课堂上可能生成的知识的预测是一堂课成败的关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