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主义条件反射的观点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2082994 上传时间:2017-11-2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行为主义条件反射的观点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行为主义条件反射的观点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行为主义条件反射的观点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行为主义条件反射的观点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行为主义条件反射的观点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行为主义条件反射的观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为主义条件反射的观点(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行为主义条件反射的观点奥尔波特的社会心理学有两个特点,即行为的观点和实验的观点。奥尔波特有行为主义的倾向,这是无可怀疑的。他认为心理学研究行为和意识。他说,行为是解释的原则,意识不能解释身体活动的原因;它不是心理学因果链条中的一个环节,这与行为主义的观点是一致的。但是他不是道地的行为主义者,因为他没有取消意识,也没有创造客观的术语如中介变量来代替意识。在遗传和环境问题上,他也是偏向行为主义的,虽不否定遗传,但也偏重学习的实验,并采取行为主义条件反射学习和学习的原理,解释行为的变化。他不同意麦独孤的团体心灵,也反对他的本能心理学。他要把遗传的作用缩小为比本能简单的反射,他以为人类得之于遗传的是少

2、数优势反射,如(1)惊和退,(2)推,(3)争,(4)饥饿反应,(5)敏感区的反应,(6)性的反应。他说:“应当强调指出,这些活动每一种包括的,不仅是一个单独的反射,而且是一大组受了适当刺激而引起的肌腺运动。 ”他对于这些优势反射的性质分别予以简洁的说明,并分述其在传入和传出方面的变化。关于传入的变化,他说:“侥幸得很,我们有现成的条件反射的定律予以解释。 ”试以退避为例,他的 14 个月的孩子玩球,球滚入暖气炉下。他去取球,烫了他的手,赶快把手缩回。第二天玩球时,球又滚到炉边,他看见了炉子不敢伸手。他的母亲好几次告诉他炉子是烫的。孩子经过教训,下次听到“烫”的声音,就不与有关的器具接触了。这

3、就是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实验中的所谓刺激的泛化,由原初的炉子泛化为语言的刺激。奥尔波特说:“在许多情境中,条件反应都可因应用语言(例如说危险的对象,想象的或现实的)引致原初的反应。 ”不仅传入方面可有变化,传出方面也可由粗糙而趋于细致。奥尔波特说,优势反射,如上文所述,包括大量的联合反应。传出方面的发展是从一组活动中选取最有效的反应完成反射功能的过程,也就是使身体脱离有害的刺激。 “每当一种新型的退避动作学习成功时,就由原始运动的库存中,不仅选出原始的反射,还要动用前已习得的繁复协调的习惯。 ”这种退避可由于学习而发展为逃跑、藏匿的习惯。其他各种优势反射都可有类似的变化。奥尔波特综述这些变化的原则

4、如下:“优势反射的改变起源于它们的中枢部分的神经突触的变化。变化的结果(1)引起反应的刺激更加复杂,范围也随而扩大;(2)反应本身愈益精炼和专门化。第一项结果叫做传入的改变,是根据条件反应的原则导致的,第二种结果产生于传出的改变,是在习惯和思维形成的过程中,所有有效的无定向运动的提炼和凝固。 ”因此,他乃进一步比较本能说和优势反射说的优劣。他以为本能说以完整的活动为起点,然后逆溯儿童的生活把这种活动解释为遗传的有目的的发展,是完全由内部决定的,归因于成熟而不归因于学习。相反,优势反射说采取了发生学的观点,以出生时先天的简单反射为起点,仅借助于学习过程的实验结果说明它们的发展,这样就可以使社会因

5、素发生作用了。奥尔波特指出:“通过社会因素使基本活动得以形成,个体就可达到了真正的社会化,像出于天性似的。这个形成的过程可简述如下:社会的对象如人、姿态、表示和言语都可用为刺激,使各种优势活动得到转移。赞扬和谴责都是反应的条件。与他人接触交往构成了大量学习的机会,使原始的反射转化为有用的习惯。由于儿童青少年是听信大人的话语的,所以许多优势刺激只须间接地通过教导训诫即可奏效。学习过程中所有许多未成熟的错误可预先消除。求保护、求食、求性的适应等的满足的经验都在种族史中解决了。个体承受自无数先代的优势反射开始逐代改善了。思想本身与语言、传统知识、风俗不可分地联系在一起,构成了大部分的社会影响。通过学

6、习过程的社会的方向,优势反射弧的传出方面便从纯粹的个体主义的反应演化为高度的社会化的反应。最后,公共的制裁控制了天赋活动所造成的习惯,以致用一种社会起源的有所改善的目的取代了原始的生物学的目的。 ”斯金纳的操作强化原理与他的社会心理学在当代美国, “许多人认为斯金纳是至今仍活着的、最著名、最有影响的心理学家” 。斯金纳最初的兴趣并不在社会心理学,但他的操作强化原理却被引入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中,并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和争论。斯金纳(B.F.Skinner,19041990)于 1931 年以反射行为的研究获博士学位。1936 年,他到明尼苏达大学任教,二次大战后又转到印第安纳大学任心理学系的教授和系主

7、任。1948 年开始,斯金纳在哈佛大学担任心理学系的教授。斯金纳的主要著作有有机体的行为(1938)、 科学与人的行为(1953)、沃登第二(1948)、 超越自由与尊严(1971)。后两本书使斯金纳成为美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在哲学方面,斯金纳深受实证主义的影响。他自己明确宣称他的思想观点的形成受了马赫、彭加勒、布里奇曼和罗素等人的启示。在心理学方面,斯金纳除了受到巴甫洛夫和早期行为主义的影响外,桑代克工具性条件反射的研究也给了他重要启迪。一、操作行为与操作条件反射斯金纳把行为分成两类:反应和操作。反应行为是由先行刺激所引发的,是一种“应答型”行为,无条件反应和巴甫洛夫式的条件反应就属于这种行为

8、。操作行为则没有明确的先行刺激,似乎是自发的,日常生活中的大多数动作与活动都是操作行为。反应行为由刺激控制,而操作行为则由结果控制。斯金纳认为两类行为导致两种不同类型的条件反射。反应行为导致“反应性条件反射”(respondent conditioning),操作行为导致“操作性条件反射”(operant conditioning)。前者同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是一致的,后者则同桑代克的工具性条件反射(instrumental conditioning)相类似。二、建立操作条件反射的原则斯金纳阐述了建立条件反射的两个原则:(a)任一反应若有强化刺激尾随其后则有重复出现的倾向;(b)强化刺激可以

9、是增强操作反应速率的任何事物。例如把一只饿鼠放在实验用的笼子中,老鼠可能表现出多种行为,如乱窜、尖叫等。而一旦触到一根实验者有意设置的杠杆,则有食物落下。经过多次尝试后,老鼠便学会了按棒的行为,即建立了操作条件反射。在这里,食物促使了按棒行为的重复,因而具有强化刺激的性质。动物的学习过程如此,人类的学习亦遵循这个过程。如婴儿牙牙学语,偶尔发出一声“妈” ,母亲就会高兴地抱起来吻孩子一下。实际上,婴儿并不是有意识地叫“妈妈” ,但母亲的吻却给孩子带来温暖。久而久之,婴儿便学会了叫妈妈。这里,孩子的操作行为是“妈”音,母亲的亲吻是强化刺激,孩子学会叫妈妈就是操作条件反射的建立。操作条件反射建立的原

10、理可以应用于许多场合。例如,为了消除一种不良行为,仅需要找到对需要校正行为的个体具有强化作用的刺激物,然后等待理想行为的出现。当个体作出不良行为时就不给强化,而个体表现理想的行为时则给予强化。通过这个过程,不良行为逐渐消失,而理想行为则得以巩固。斯金纳认为,操作强化的原则可以应用于人格发展领域。在他看来,人的特性同他的强化史是一致的,在人身上保留下来的即是那些受到强化的东西,所谓的人格不过是一组反映强化史的行为模式。把这些原则扩展到社会文化的传递和社会规范的延续里,就可以解释文化和社会规范为什么具有连续性。假如一个民族具有特定的文化及社会规范,并有一套判断的价值观念,当一个新的个体进入其中时,

11、他所表现的行为若符合该民族的社会规范和价值体系,则获得“强化” ,如同他人关系和谐,获得尊重等,因而这个新进入者就会表现该民族的规范和价值。若违反了该民族的规范和价值则会受到惩罚,如受到歧视,被剥夺自由,丧失声誉等。因而这个新加入者会努力克服他的不符合规范的行为。三、行为的塑造上面所讲的操作条件反射过程花费的时间过长。因为只有当有机体操作理想的反应时,操作条件反射才能建立,如果个体没有习得这种反应,或长时间内没有操作这种行为,条件反射就无法建立。斯金纳以行为的塑造(shaping)解决这个难题。他认为可通过强化一个近似于理想反应的行为,逐步达到目的。例如,若要塑造白鼠的压杆行为,首先强化白鼠靠

12、近杠杆的行为,当白鼠学会靠近杠杆时,进一步强化碰杆的行为,再下一步强化压杆的行为。通过这一循序渐进的过程,白鼠逐步建立了压杆的条件反射。行为塑造包括两个重要方面,一是辨别强化(differential reinforcement),意即指仅强化多种反应中的某些反应,其他反应则不予强化;另一方面是连续接近(successive approximation),指的是只有那些逐渐接近理想行为的反应才受到强化。四、环境决定论斯金纳是一个环境决定论者,早在他的博士论文里他就表述了环境控制行为的观点。以后的多种场合中,他都坚持这一信念,他坚信:“控制环境,你就可以控制行为。 ”在 1971 年的超越自由与

13、尊严一书中,斯金纳从否定所谓的“自主人”这一立场出发,系统地阐述了他的环境决定论的观点。一般认为,人是独立自主的,人可以通过意识自由地控制自己的行为。正因为如此,人类具有自己的尊严与价值。斯金纳则反对这一观点,他根本否认自主人的存在。他认为人没有自由选择的意志,人的行为乃是受环境刺激所决定的。人没有所谓的心灵、意志、感情,人只是环境的产物。他没有选择的自由,他能选择的范围只是环境给提供的,人的行为受环境控制。斯金纳认为,人类为了追求自由,曾向大自然挑战,以图克服大自然加之于人的种种不自由。但事实怎样呢?正如弗洛姆认为的那样,愈追求自由,反而愈脱离自由,人类为了克服自然所赋予的不自由,而更复杂了

14、自己的环境。现在,人类面临着核战争、污染、失业、饥荒等危险,这些危险恰恰是人类在追寻自由中给自己带来的不自由。因此,斯金纳认为根本没有什么“自由” ,人的一切都要依赖环境。以往我们所认为的自由不过是对环境中令人厌恶的刺激的一种逃避倾向。 “人类为自由而战并不是出于自由的愿望,而是由于人类有机体行为过程的某些特点,其主要作用是躲避或逃避环境的厌恶特点” 。换句话说,斯金纳认为连人类的自由也是环境特点所决定的。斯金纳认为,人类从来没摆脱环境的控制,但人类认为自己更自由了。人类无权选择自己的生存,无权选择自己的环境,人类一直处于某种系统的控制中,社会的经济、政治制度、文化风俗、宗教信仰都是一种控制。

15、人们不应该反对控制,自由的反面并不是控制,自由并不是完善,控制亦并非罪恶,在好的控制下,人类可以更幸福。斯金纳认为,人类不要一味地反对控制,法律制裁实际上是一种控制,但谁能否认法律的必要性呢?教育乃使现代人变得更加文明,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控制,它给好的行为以“报酬” ,给坏的行为以“惩罚” ,人类离开教育会变成什么样子呢?事实上,人类正在走向“控制”的文化却不愿意承认这个现实,为了人类的尊严,紧紧抓住“自由”而不放手,这实际上是信仰同实际生活的矛盾,是人类的悲剧。在这种矛盾面前,人类是继续以假象欺骗自己,还是揭开谎言,正视现实?斯金纳认为,人类应选择后者,应揭开自由与尊严的幌子,克服心理上的障碍

16、,研究完善的控制形式,当然,这样做并不是要人类承认自己不自由,没有价值与尊严,而是要改变控制,完善控制,使人类的自由与尊严不再成为进步的障碍。怎样才能改变控制,完善控制呢?斯金纳认为通过建立行为科学可以达到这个目的。但是行为科学的建立需打破自主人的观念,把人纳入物理系统,以物理学或生物学的方法,分析人的行为,把行为的原因放在环境上,基于人道的立场,行为科学不可能像研究动物一样来研究人类,那么纯粹由动物实验所得到的结果,怎样应用于人类呢?斯金纳认为,解决的办法是:细致地分析环境,确实掌握环境的各种变化因素,配合以实验室中足以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项,相互参照,相互修正,就能达到目的。斯金纳强调把心理学原理应用于社会生活实践,以解决社会存在的各种问题,其目的是善良的。但是斯金纳把资本主义社会对人类自由所施加的种种限制看作是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他试图以他的行为技术学完善资本主义社会的制度形式,而忽视了经济与政治方面的因素对社会制度的决定作用,这就不可避免地走上歧途。斯金纳的另一个错误是把人同动物等同起来,以为人同动物一样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