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的教师聘任制改革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2081043 上传时间:2017-11-25 格式:DOC 页数:45 大小:201.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蔡元培的教师聘任制改革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蔡元培的教师聘任制改革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蔡元培的教师聘任制改革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蔡元培的教师聘任制改革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蔡元培的教师聘任制改革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蔡元培的教师聘任制改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蔡元培的教师聘任制改革(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蔡元培的教师聘任制改革尚学明(陕西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62)摘要:蔡元培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伟大的民主教育家。他对大学性质及规律进行了深刻的探索,并以 “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学府 ”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以及民主和法制的管理思想为指导,对北京大学的教 师聘任制度在聘任标准和制度保障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对北京大学的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反思蔡元培所实施的教 师聘任制改革, 对我们当今大学教师聘任制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关键词:蔡元培 指导思想 教师聘任制 蔡元培(18681940) ,字孑民,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教育家,思想家。他生活在一个激烈动荡、变

2、化多端的时代,一生追求进步,为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民主政治的实现,为发展中华民族的教育和科学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被毛泽东誉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 1其中,他对北京大学的改革,彻底地改变了北京大学的面貌,使当时的北京大学焕然一新,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人才,并传播了新思想,甚至影响了近代中国的发展方向,也使他自己成为一个以一所大学影响一个社会的人。教师聘任制是他所实施的改革的核心,决定了他对北京大学改革的成功及影响。研究蔡元培在北京大学所实施的教师聘任制改革,对我们当今大学教师聘任制改革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一、 改革的背景1916年 12月,蔡元培被任命为北京大学校长。北京大学的前身

3、是京师大学堂。1898 年 7月,光绪帝下诏开办京师大学堂,并任命吏部尚书兼内办大学士孙家鼐为京师大学堂首任管学大臣。京师大学堂的教员多由管学大臣一人来决定聘任和辞退,如孙家鼐任刘可毅、骆成骧等为教习 2和后来的管学大臣张百熙任长沙附生范源濂为助教、直隶杨村县丞汪昭晟为德文教习、礼部主事柏锐为英文助教等; 3外国教员则多由总理衙门大臣保荐。大学堂的教师聘任一直都是由管学大臣一人来主导,更没有形成什么机构和稳定的制度。大学堂的初衷是培养能为朝廷所用的人才,所以有为的管学大臣还是可以聘请到真正有学问1 新华日报,1940.3.8.2 萧超然等编:北京大学校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 年版,第 1

4、3 页。3 王学珍 郭建荣主编, 北京大学史料 ,第二卷 .(一),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 年版,第 306308 页。的教员的,但这些有学问的教员本身也多是官员,再加上还有总理衙门大臣保荐的教员,这其中的人际关系因素也可想而知。总的来说,大学堂的教员多是官僚人员,再加上教育的目的,这就决定了:传统的经史仍然是学习的重要内容,学生入学的目的也依然是求获科第而已。京师大学堂后虽经改革,并于1912年随中华民国的成立而改名为北京大学,但学风、校风依然如故。学校官僚积习很深,像个旧式衙门,校败,学校制度混乱。聘请来的教师中, “有些教师不学无术,一心只想当官;有的教师本身就是北洋政府的官僚,学问

5、不大,架子却不小;有的教师死守本分,不允许有新思想。 ”4讲课陈陈相因,敷衍塞责,而“学生们则多是官僚和大地主子弟” , 5来校不为求学而为谋官。整个学校“没有多少学术气氛” , 6封建主义的陈腐思想仍占统治地位,如此便很难培养出科学人才。这被蔡元培称为北大著名腐败的总因。同时北京大学又由于脱胎于封建官僚机构(京师大学堂自开办至 1904年一直是全国最高教育机构),其封建性学缘、人缘、事缘关系也很浓厚,使改革的难度更大。虽然如此,蔡元培却知难而上,出长北大,并立志整治北京大学。他下车伊始,便表明了自己的改革主张和决心:“大约大学之所以不满人意者,一在学课之凌杂,二在风纪之败坏。救第一弊,在延聘

6、纯粹之学问家,一面教授,一面与学生共同研究,以改造大学为纯粹研究学问之机关。救第二弊,在延聘学生之模范人物,以整饬学风。 ”7二、 改革的指导思想(一)“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学府”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蔡元培经过私塾教育走上中国的科举之路的顶端,同时他从 1907年开始出国留学,后又多次留洋接受西方现代教育,通过对比使他认识到了科举之路的深刻弊端和现代大学的科学内涵: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学府。担任北京大学校长期间,他反复阐述了这一办学理念,1917 年 1月 9日,他在就任北京大学校长的演说中即要求学生明确大学的性质,即“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 ”8 在蔡元培亲自主持北京大学的 5年间

7、,他每年在开学典礼上讲话的具体内容不尽一致,详略有所不同,强调的基本理念却是相同的,这就是:大学为研究高深学问的学府,入大学就是为求学问。蔡元培从大学应该成为研究高深学问的学府这个根本的办学理念出发,糅合西方大学的办学经验和中国儒家教育思想的优良传统,提出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作为办学的基本方针,蔡元培也在许多场合对此做了阐述。1918 年 11月 10日,蔡元培在北京大学月刊发刊词中,说道:“大学者, 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 礼记中庸曰: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足以形容之。 ” 9以后又分别在 1919年 3月 18日的致和 1919年 8月的(上) 中两次提

8、到这一办学方针。蔡元培所提倡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其主要意思就是学术思想独立自由,思想自由与兼容并包是辩证关系关系,两者相辅相成,互为因果。将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作为办学方针,是大学的性质和真理的发展规律所使然。大学4 金林祥著:思想自由 兼容并包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 年版,第 108-109 页。5 金林祥著:思想自由 兼容并包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 年版,第 109 页。6 同上。7 高平叔编:蔡元培全集,第三卷,中华书局, 1984 年版,第 11 页 。8 中国蔡元培研究会编:蔡元培全集, 第四卷,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 年版,

9、第 768 页。9 中国蔡元培研究会编:蔡元培全集,第三卷,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 年版,第 450 页。要成为“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 ,就必须兼容并包各家各派,并让其自由发展。同时,学术研究旨在求真,而对真理的认识,总是带有相对的性质,因此在学术研究中便会出现不同的甚至相反的学术见解和派别。而学术、真理正是在各种不同甚至对立的学术观点和派别的争论和辩论中发展和前进的。蔡元培深刻地认识到了学术、真理发展的辨证规律,所以他让各种学派并存,让学生有自由选择的余地。从学术发展和学生发展两个角度,蔡元培确定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这也从学术思想方面体现了蔡元培民主主义的思想。以上二

10、点,是蔡元培对大学性质及发展规律的深刻的正确的探索,也就成为他改革北京大学教师聘任制度的聘任标准的指导思想。(二)民主与法制的管理思想蔡元培于 1905 年即加入中国同盟会,受”三民主义”影响甚深。这使得他在教育管理上也表现出强烈的民主倾向。众所周知,民主的前提是有效的法制保障。因此蔡元培特别注重教育中各种法令法规的建设。在任民国教育总长期间,蔡元培就使得刚一组建的教育部就颁布了中华民国教育部普通教育暂行办法、普通教育课程之标准、小学校令、中学校令、大学令、专门学校令、师范教育令、实业学校令、实业学校规程等一系列法令法规。出任北京大学的校长后,他又先后颁布了国立北京大学内部组织试行章程 、 国

11、立北京大学规程 、 评议会会议细则、文理科教务处组织法、教员延聘施行细则 ;并立即组织评议会作为全校的最高立法机构和权力机构,组建行政会议及其下辖的十一个委员会作为学校的最高行政机构和执行机关,设立教务会议及教务处统一领导全校的教学工作。在组建这些机构的时候,蔡元培明确指出其指导思想和原则:“评议会与教务会议之会员,由教授互选取,取德模克拉西之义也;行政会议及各委员会之会员,为校长所推举,经评议会通过,半采德模克拉西主义,半采效能主义” 10,“德模克拉西”即英文“democracy”的音译,也就是“民主”的意思。民主与法制的管理思想始终贯穿在蔡元培对北京大学各个方面的改革之中,这也是他改革北

12、京大学教师聘任制度的直接指导思想。三、改革的主要内容思想是制度的渊源,而制度是思想成熟和规范的体现,是思想得以落实的保障。在“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学府”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以及民主和法制三大思想的指导下,蔡元培对北京大学教师聘任制度进行了具有突破性意义的改革。1、 聘任的标准: 主要标准:学诣为主,唯才是用。只要教师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其他条件都不重要。蔡元培在聘任教师时,摆脱了学派、年龄、学历、资历、国籍等非学术性聘任标准的束缚,始终坚持学诣为主、唯才是用的标准。其中,典型的例子是:年仅 24岁的梁漱溟中学毕业后自修哲学,并于 1910年在东方杂志上发表了一篇究元决疑论的文章,曾引起学术界

13、的注意。蔡元培看到后,认为也是一家之言,经与陈独秀商议破格请这位仅有中学毕业文凭的青年到北京大学讲授印度哲学。10 王学珍 郭建荣主编:北京大学史料,第二卷(一),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年版,第 81 页。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蔡元培认为教师应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陶冶活泼敏锐之性灵,养成高尚纯洁之人格” 11。为此,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蔡元培一方面于 1918年 1月 19日发起成立进德会,在教职员中提倡个人道德修养;另一方面解聘那些品德底下的教师,无论他们的学识如何渊博,也不姑息,比如英文教员徐佩锐,人品低下,自诩为“探艳团”团长,影响恶劣,就被蔡元培辞退出校。2、制度保障蔡元培

14、出长北京大学期间,执行这种聘任标准时是非常严格的,这种严格是以一套健全完善的制度为保障基础的。这套制度经过了一个不断改进和完善的过程,最终形成了一个由一系列相关的规章条例和一个专门机构聘任委员会所组成有机体系。聘任制的出台:1918 年,蔡元培主持制定了国立北京大学规程 ,对教师职员等聘任的方式、方法及标准等都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其中规定:学长由校长呈请教育总长任之并呈报大总统。正教授、教授、讲师、外国教员、图书馆主任、庶务主任、校医均由校长聘任之并呈报教育总长;正教授、教授延聘以一年为试教时期,期满若双方同意得订立长期契约。职员除讲师外不得兼他处职务。第二表职员(注:包括正教授、本科教授、预科

15、教授、助教、讲师、外国教员)晋级与否由校长参酌下列各种情形定之:教授成绩;每年实授时间之多寡;所担任学科之性质;著述及发明;在社会之声望。 12随后(1918 年)又出台了教员延聘施行细则 ,主要内容是:规定第一年为初聘,有效期为一学年,具有试用性质,至第二年 6月致送续聘书,方才长期有效;过期未送续聘书者,即作为解约。 13这就加强了教师聘任制的可操作性。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之后,立即积极延聘“积学而热心的教员” ,1917 年 1月 13日即聘任陈独秀为文科学长,随后又旋即聘任了周作人、胡适、刘半农等当时著名的学问家为教授。在教师聘任过程中,蔡元培严格实行试教一年的规定,如唐钺、程瀛章、朱

16、经农、何海秋、张竞生、李麟玉、杨芳、徐炳昶等均是通过一年的试教以后才拿到续聘书,成为北京大学的长期教授的。 14聘任制的成熟:蔡元培对北京大学教师聘任制改革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在程序与组织机构上,1919 年蔡元培在校行政会议下设立了聘任委员会,协助校长聘任教职员。委员以教授为限,均为校长按照国立北京大学内部组织试行章程中的规定在教员中指任,并需向评议会推举,经评议会通过而产生,选出的聘任委员也均是有相当公信力与学术声望之人,如当年选出的委员有俞同奎、马寅初、胡适、宋春舫、蒋梦麟、马叙伦、黄振声、陶履恭、顾兆熊; 15委员任期为一年,聘任委员会于“每年九月终时须报告经过情形于校长兼行政会议议长” 。 16国立北京大学内部组织试行章程规定聘任委员会非校长或其代表出席不得开会,以示郑重 17;凡新聘或延聘教授都要经校长向聘任委员会提议,并经过委员会的资格审查与投票决定,审核是相当严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