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怒江州兰坪营盘镇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2080883 上传时间:2017-11-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0.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怒江州兰坪营盘镇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云南省怒江州兰坪营盘镇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云南省怒江州兰坪营盘镇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云南省怒江州兰坪营盘镇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云南省怒江州兰坪营盘镇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云南省怒江州兰坪营盘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怒江州兰坪营盘镇(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兰坪营盘镇不止一次地看见澜沧江。每当我站在这一条江边,看江水丛脚下经过并投入自然屏障的时候,我就被不知它要到哪里去的迷茫所驱使,想跟着大江行走,一直走到它停留的地方。曾经在昌都停留,站在云南桥上看茶马古道上的赶马哥;曾经在德钦停留,领略卡瓦格博下的壮丽山河;曾经在茨中停留,聍听峡谷中百年教堂的钟声;也曾经在版纳停留,寻觅江边小卜哨清越的身影;还有吴哥、西贡这是一条承载着东亚文明的河流,每当它驻足的时刻,就是一种伟大文明的诞生,然后它又义无反顾地向南海奔去,仿佛所有的一切只是这条历史长河中的一抹白浪。又一次站在澜沧江边,那是在澜沧江流经云南的第三个县兰坪的江边。江水穿行于怒山山脉和云岭山脉之间,

2、劈开黄登岩峡谷,到达与拉井小河交汇的地方,形成一个 U 字形的拐弯。在拐弯的顶端,云岭富和山的怀抱中,有一块小小的台地,远远望去,几座高楼伫立在一片青瓦平房的上方。沿山坡而下,一层层的梯田为赭红色的峡谷添上大块的绿,似乎极不协调,好在远处山峦上星星点点的田地起了呼应。江对面是高耸的碧罗雪山,峰顶被大片的云所遮挡,有一条道路曲折地在山脊上蜿蜒,直入云端。这片在澜沧江峡谷中令人感到熟悉而又陌生的土地叫营盘,隶属于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的一个小镇。兰坪是怒江、澜沧江、金沙江“三江并流”的重要门户,被誉为“三江之门”。作为“三江并流”的大门,兰坪地处“三江并流”山脉走向的天然垭口,从这个垭口进入三江腹地

3、,可以全天侯直通“三江之魂”梅里雪山;作为大门,兰坪是唯一连通三条大江的交通枢纽,成为“三江并流”四通八达的交通驿站。作为大门,兰坪是“三江并流”地质独特性、生物多样性和民族文化多元性的起始地带,拥有“三江并流”的景色和品质。如果说兰坪是“三江之门”,那么澜沧江边的小镇营盘,就是这道大门上的锁。营盘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自古以来就是“三江并流”区域,尤其是澜沧江和怒江的交通枢纽。向东,经兰坪、剑川达内地;向西,历来就是进入怒江峡谷的官道;向北,经维西、德钦连通西藏,是唯一不受冬季封山影响的道路;向西,直通保山、六库等地。所以,不论茶马古道、盐马古道,还是银马古道,都从这里经过,使营盘成为一个独特

4、的地方。摘录一段 1932 年一位旅行者的记录,他说:“营盘街,是杨武愍公玉科的故里。为大理、丽江、鹤庆、剑川、维西、兰坪、喇井、泸水、知子罗、上帕等地的贸易中心,是沧江边一大市场。街场周围,瓦房最多,有十字街一条,铺面很多,所有一切洋广杂货,应有尽有(缪悔一沧怒两江见闻录)。从这份记载到镇里老人的回忆,营盘镇过去被称为“小昆明”,是滇西北一带的物资集散中心,从大理的茶叶,邓川的乳饼,丽江的皮革,西藏、怒江的药材,兰坪、云龙的盐,到各种山货、牲畜、农产品,以及印度、缅甸的宝石、洋货,甚至大烟等等,都在这里交易。82 岁的余琨老人说:“杨大人规定这里每月初十、十一和二十四、二十五赶两街,一街两天

5、。每天都有上万人入街,卖药材的最多,有黄连,贝母、秦归。大理人主要是来收药材,运生活用品来卖;保山人主要是来驮盐,运洋布来卖还有大商号,像鹤庆的赵焕然、喜州的杨顺祥,还有剑川金华人李开的都是大商号,常年住在这里。”我们没有等到赶街的日子,虽然随着交通的改变,这里已不复当年“小昆明”的盛况,但仍然是澜沧江峡谷中乃至“三江并流”区的一个大集镇。商铺、食馆很多,还有许多用木杆、塑料布搭的棚子,到夜里十一二点还灯火通明,卖着服装、鞋帽和日用百货。最好销的应该是我们久违了的解放鞋,澜沧江两岸绵延的大山为这种鞋的生存提供了广袤空间。六(库)兰(坪)公路和营(盘)维(西)公路在这里交汇,车子却很少见,街上更

6、多多的是骡、马、驴。周围的村子几乎家家都养着驮畜,虽然公路大多已修通,不过买得起车子的人家很少,大多数的人还是使用这些原始的运输工具。其实,营盘在某种意义上是马帮驮出来的,在 1976 年公路通车以前,各种商品都是沿着一条条古道人背马驮而来。余琨老人说:“那时马帮很多,街天前两天就赶到营盘,镇里住不下,只能到处打野。大马帮主要跑保山、下关,有三四十匹马,去西藏、怒江的马帮很小,一般不到十匹。马帮有的是属于一个马锅头的,有的是临时组合的,大商号一般自己都有几十匹马。”可以想象,当上万个人、上万匹骡马突然出现在这个峡江小镇上的时候,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以我对营盘的认识,在这片窄小的天地里,如何容纳

7、得下如许众多的生命?最著名的古道是东西向的“杨大人的路”,这条路东往内地,西去怒江,是清末名臣杨玉科所筑,历来就是进入怒江的必经之道。因为有了这条路,清末夏瑚由此进入怒江巡边,保住了大好河山;民国元年(1912 年)李根源在营盘设立怒俅殖边总局,管理怒江、独龙江的行政和军务;这条路的终点知子罗,成为怒江的首府,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才迁往六库。这条路又是如此的艰险,要翻越海拔 4000 多米的碧罗雪山,跨越波涛汹涌的澜沧江。缪悔一先生当时循此道去怒江,他写道:“从此而上,山坡坎尤陡,沿山腰迤逦盘绕而上,下临绝壁,路宽不过二尺,危险异常。”后来到垭口,他们又遭遇大风,吹人欲折,冰寒刺骨。“据云:是日

8、风势已经很小,如遇飘雪,狂风一起,甚至将人吹入左侧水塘;山顶飘雪极易,故旅行者,提到大雪山三字,无不胆落呵!”人行一天,马走两天,那时的怒江,连一盒火柴都要运进去,每年还要封山三五个月,封山前要把物资抢运进去,摔死、冻死的人马无数。后来,从保山通往怒江的公路通车了,这条道才人烟稀少起来,只剩下当地人偶尔走一次。营盘镇政府的宣传干事小张说,他上世纪九十年代在六库读书,有时六兰公路不通,如果绕道兰坪、下关到六库,乘车要走 3 天;而走这条古道到知子罗。再乘车到六库,只要一天半时间,这条路他走了五六次。从营盘过江,一直是用溜索和船,根据水多水少采用不同的方式,危险性很大。就有人倡议建桥。据载,192

9、9 年 2 月 18日,兰坪县县长兼维西殖边事务处长吴崇基倡议修建营盘铁链桥,恳请国民政府拨给国币 3 万元。省政府主席龙云批复:“本省库帑奇绌,何能由省筹此巨款?”此事只好放下。后历经三届县长的筹措,于 1931 年 1 月 1 日开工修桥。又历经 6 任县长,停停建建,几经周折,到 1941 年 6 月 20 日才算完工,施工期长达 10 年零 5 个月。营盘澜沧江桥,是怒江州境内第一座跨江铁索桥。营盘的存在是其所在的地理因素决定的,营盘的地位和繁荣却是一个人决定的,那就是从这里走出去的清末名臣、爱国将领杨玉科。营盘,顾名思义,是驻扎军队的地方,驻的就是杨玉科的军队。这里原来叫吉尾汛,杨玉

10、科 1835 年出生在这里,后来他从投奔清军,通过镇压杜文秀起义,成为清廷的一品大员:云南提督、二等男爵、瑚松巴图鲁、钦赐黄马褂。1885 年,在中法战争中不幸壮烈殉国,死后又追赠太子少保,谥武愍,在镇南关和大理设专祠祭祀,并在清史中专门立传。杨玉科称得上是位极人臣,在云南历朝所出的官员中也是数一数二的。不管他的历史功过如何,但他对家乡的贡献是极大的。杨玉科是营盘人的骄傲,每个人都能讲杨玉科的故事。镇里还保留着杨玉科的家祠,建了纪念馆,塑了像,几乎所有的古迹、民间传说都是同杨大人有关的。原因很简单,先有杨玉科,后有营盘镇。他发迹以后,回乡省亲,看到边疆的贫穷落后,不惜投入巨资,一是修建了街道及

11、两旁的铺面,利用自己的声望邀请各地商人来这里经商,算得上“招商引资”第一人,打造出一条营盘镇;二是修建人马驿道,便于货物运输,“杨大人的路”支撑了兰坪县,支撑了怒江州的经济 100 年;三是鼓励植树造林,专门派人到景东购买松树籽种,发给老百姓栽种,使营盘镇周围全部是茂密的松林,可惜在大炼钢铁时期全部砍光了。最重要的一点是发展教育,杨玉科自己吃了许多文化低的亏,他说:“地太边鄙,汉少夷多,或囿于习俗,视读书为末务;或迫于境遇,欲肆业而无资。”回乡后他创办了沧江书院,来校读书的免收学费。他还鼓励当地白族、傈僳族群众学习汉语,学会一个单词奖一文钱,学会一句话奖五文钱。通过种种措施,营盘镇终于成为了一

12、个八方辐辏的“小昆明”,成为了澜沧江和怒江流域的商业中心。杨玉科是个很重乡情的人,他调离云南的时候,专门向持慈禧太后请假,回了一趟营盘,同乡亲们告别。乡亲们为他歌舞:“澜沧江的水是世界上最清的水,你从此喝不到了;碧罗雪山的洋芋是世界上最好吃的洋芋,你吃不到了;喇鸡井的盐是世界上最白的盐,你尝不到了;黑登山的人是世界上最可爱的人,你见不到了”唱得杨玉科直掉眼泪。这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倒在了抗击侵略者的战场上。交通变迁,营盘镇慢慢沉寂了下去,除了当地的山民一如既往地依靠着它,外面的世界则越来越远。公元二十一世纪,宁静的澜沧江峡谷忽然热闹了起来,劈山开路的炮声此起彼伏,黄登岩电站建设,铜矿开发,还有那些驶进“三江并流”的旅游车,仿佛一把把钥匙,将要打开这把“三江之门”的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