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精气血津液神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2075498 上传时间:2017-11-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6.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基础理论精气血津液神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医基础理论精气血津液神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医基础理论精气血津液神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医基础理论精气血津液神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医基础理论精气血津液神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医基础理论精气血津液神》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基础理论精气血津液神(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节 精一、人体之精的基本概念二、人体之精的代谢(一)精的生成1、先天之精2、后天之精(二)精的贮藏于施泄 1、精的贮藏 2、精的施泄三、人体之精的功能(一)繁衍生命(二)濡养(三)化血(四)化气(五)化神四、人体之精的分类 (一)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 (二)生殖之精 (三)脏腑之精第二节 气一、人体之气的基本概念二、人体之气的生成(一)生成之源气的生成:(1)先天之气(元气) 肾 先天之精父母 (2)后天之气(宗气)清气 肺 水谷之气 脾胃(二)相关脏腑功能 1、肾为生气之根 2、脾胃为生气之源 3、肺为生气之主三、人体之气的运动与气化(一)气的运动1、气机的概念气的运动(升降出入)2、气运

2、动的基本形式3、气运动的意义4、脏腑之气的运动规律5、气运动失常的表现形式 气滞 气逆 气陷 气脱 气闭(二)气化1、气化的概念气的运动产生的变化2、气化的形式【多选】在气的生成过程中,尤为重要的是:A.肺的呼吸功能 B.肾的闭藏功能C.脾胃的运化功能 D.肝的疏泄功能 Key:A、B、C【单选】在气的生成过程中,尤为重要的是:A.肺的呼吸功能 B.脾胃运化功能C.肾的闭藏功能 D.肺肾协调功能E.心的主血功能Key:B.脾胃运化功能(按:脾胃为生气之源,更为重要)(三)气机与气化的关系四、人体之气的功能(一)推动与调控作用(二)温煦与凉润作用机体维持体温恒定脏腑、经络、形体、官窍正常活动精血

3、津液“得温而行,得寒而凝”(三)防御作用(四)固摄作用 (五)中介作用五、人体之气的分类 (一)人身之气 (二)元气、宗气、营气、卫气 1、 元气 (1)生成与分布 生成:由肾藏的先天之精化生 分布:通过三焦而流行于全身 .难经六十六难:“ 三焦 者,原气之别使也,主通行三气,经历于五脏六腑。 ” (2)生理功能 推动和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机能 推动和调控各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生理功能 2、 宗气 (温煦和激发) (1)生成与分布 生成:脾胃水谷之气肺之清气 分布:聚于胸中,上出息道,贯注心脉,布散全身 .灵枢邪客:“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 ” (2)生理功能 走

4、息道以行呼吸语言、声音、呼吸 贯心脉以行血气心跳、脉搏等 资先天 3、 营气 (1)生成与分布 生成:营者,水谷之精气也 分布:循脉运行全身,终而复始,营周不休 .素问痹论:“营者,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乃能入于脉也。故循脉 上下,贯五脏,络六腑也。 ” .灵枢营卫生会:“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五十度而 复大会,阴阳相贯,如环无端。 ” (2)生理功能 化生血液 营养全身 4、 卫气 (1)生成与分布 生成:卫者,水谷之悍气也 分布:皮肤之中,分肉之间,熏于肓膜,散于胸腹【多选】气对尿液,对汗液排泄的调控作用是:A.温煦作用 B.气化作用 C.推动

5、作用 D.固摄作用Key:B、C、D【单选】与“气主煦之”无关的是:A.气郁久从阳而化热B.体温的维持恒定 C.脏腑经络组织器官正常的活动D.血和津液的循环运行Key:A.气郁久从阳而化热(按:化热属病理变化,不是气的生理功能)【单选】元气的主要功能是:A.推动作用 B.营养作用 C.气化作用D.防御作用 E.固摄作用Key:A.推动作用【多选】元气的生理功能是:A.推动生长和发育 B.温煦脏腑组织 C.激发脏腑组织的生理活动D.固摄津液以防流失Key:A、B、C(按:气的固摄作用算不上元气的功能) .素问痹论:“卫者,水谷之悍气也。其气慓疾滑利,不能入于脉也。故循皮肤之中, 分肉之间, 熏于

6、肓膜,散于胸腹 。 ” .灵枢本藏:“ 卫气 和则分肉解利,皮肤调柔,腠理致密矣。 ” (2)生理功能 防御外邪 温养全身 调控腠理 (三)脏腑之气、经络之气(略)第三节 血一、血的基本概念.灵枢决气:“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 ”二、血的生成(一)化生之源(二)相关脏腑功能 1、脾胃血液生化之源 2、心肺参与血液生成 3、肾“精血同源”三、血的运行(一)影响血液运行的因素 脉为 血府 (二)相关脏腑功能 心主血脉推动 肺朝百脉宣肃 肝主疏泄推动 肝主藏血固摄 脾主统血固摄四、血的功能 (一)濡养 面色红润 肌肉壮实 皮肤和毛发润泽 感觉灵敏运动自如 (二)化神第四节 津液一、津液的基本

7、概念津液:是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津清稀流动性大,布散于皮肤、肌肉、孔窍,并能渗入血脉滋润液浓稠流动性小,灌注于骨节、脏腑、脑、髓濡养.灵枢决气:“腠理发泄,汗出溱溱,是谓津。 ”.灵枢决气:“谷入气满,淖泽注于骨,骨属屈伸,泄泽补益脑髓,皮肤润泽,是谓液。 ”二、津液的代谢(一)津液的生成.素问逆调论:“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 水精四布,五经并行。 ”【多选】对水液代谢起重要作用的脏腑功能有:A.肝气疏泄通利 B.肺气通调水道C.脾气运化转输 D.肾气蒸腾气化Key:A、B、C、D【单选】与血液的运行和调节有关的是:A.肝的疏泄功能 B.肝的藏

8、血功能C.两者都有关 D.两者都无关Key:C(二)津液的输布 三脏一腑(肺脾肾、三焦) 肝气疏泄脾“ 脾气散精 ”上归于肺肺宣发肃降将津液布散至全身 (输布津液) 以灌四旁直接将津液布散至四周各脏腑肺“ 肺为水之上源 、 肺主行水 ”肺气宣发将津液布散至外周体表和身体上部 宣发肃降,通调水道 肺气肃降将津液输布至身体下部和内部脏腑 将代谢产生的浊液输送至肾或膀胱肾“ 肾主水 ”推动调控生命的原动力、气化的原动力 (主宰整个过程) 升“清”降“浊”蒸化浊液将其清者重新吸收 将其浊者化为尿液排泄三焦水道通利肝肝主疏泄调畅气机,气行则水行.素问至真要大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素问太阴阳明论

9、:“脾为胃行其津液。 ”.素问玉机真藏论:“脾脉者土也,孤脏,以灌四傍者也。 ”.素问经脉别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 ”.素问逆调论:“肾者水脏,主津液。 ”.素问水热穴论:“ 肾者 ,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上下溢于皮肤故为胕肿。 ”.素问灵兰秘典论:“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 ”.景岳全书:“盖水为至阴,故其本在 肾 ;水化于气,故其标在 肺 ;水惟畏土,故其制在 脾 。 ”(二)津液的排泄 尿液 汗液 呼气、粪便三、津液的功能 (一)滋润濡养 (二)充养血脉第五节 神一、神的基本概念二、神的生成(一)精气血津液为化神之源(二)脏腑精气对外界环境的应答三、神的作用 (

10、一)调节精气血津液的代谢 (二)调节脏腑的生理功能 (三)主宰人体的生命活动第六节 精气血精液神之间的关系一、气与血的关系(一) 气为血之帅1、气能生血2、气能行血3、气能摄血(二) 血为气之母 1、血能养气 2、血能载气二、气与津液的关系(一)气能生津(二)气能行津(三)气能摄津(四)津能生气(五)津能载气“吐下之余,定无完气”三、精血津液之间的关系(一)精血同源肾藏精,肝藏血,精能生血,血可化精“肝肾同源” 、“乙癸同源”(二)津血同源“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 、 “衄家不可发汗” 、 “亡血家不可发汗” 依据:血和津液都由饮食水谷精微所化生(同源于水谷之精气) 二者可以相互资生,相互转化(津可以化血,血可以化津) 四、精气神之间的关系(一)气能生精摄精(二)精能化气(三)精气化神(四)神驭精气附:研究进展【单选】“肝肾同源”的主要依据是:A.厥少二阴之气相通 B.相火寄于肝肾C.肝肾同属于下焦 D.精血互生互化Key:D【多选】 “津血同源”的主要依据是:A.津可以化血,血可以化津 B.津血源于水谷精气C.髓能生血,津能养髓 D.津亏血燥,血燥则津枯Key:A、B(按:D 选项为“津血同源”的病理表现,不是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