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里的五角星说课初稿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2075335 上传时间:2017-11-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9.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苹果里的五角星说课初稿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苹果里的五角星说课初稿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苹果里的五角星说课初稿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苹果里的五角星说课初稿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苹果里的五角星说课初稿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苹果里的五角星说课初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苹果里的五角星说课初稿(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苹果里的五角星第二课时说课稿仙霞中心小学 陈艳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今天我所说的课是苏教版第八册苹果里的五角星,这是一篇讲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邻居家的小男孩把他在幼儿园里学到的横切苹果的方法传给“我”的事,告诉人们: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全文内容浅显,叙述清楚,重在引人思考,给人启迪,是适合学生阅读的好教材。2、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编写的意图和新课标的有关要求,结合四年级学生的思维情感、认知发展的需要和教学实际情况,在第一课时初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我确定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为:1、引领学生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来理解词语和句子,同时着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朗读领悟能力。2、渗透情

2、趣性训练意识,促进学生有效内化文本,逐步领悟“创造”的真正含义,懂得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3、教学重、难点:第五自然段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而对于该段中的最后一句话“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的理解,则是教学的难点所在。二、说教法、学法:2根据教材的特点、重点及难点,我主要采用循序渐进的突破法进行教学。以“循规蹈矩”一词为切入口,通过文中语言文字的描述对比,实例演示后的对比观察及朗读的指导,促进学生有效内化文本,体会文中切苹果的两种不同方法所产生的不同结果。以“魅力”为催化剂,引领学生感悟和领会“创造”的真正含义,懂得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

3、的思维方式。指导学生通过“联系实际、读读说说、演示观察、评评议议”等一系列简单易行的教学方式,促进朗读、语感、表达、理解等能力得到有效提高。三、说教学过程:具体教学时,我主要采取六个教学环节来引领学生学习。教学步骤依次是:一、复习回顾、质疑导入;二、朗读词语、引出“循规蹈矩”;三、比较切法、初悟“创造”;四、紧扣“魅力”、深悟“创造”;五、引发思考、升华“创造”;六、总结“创造”、激励“创造”。在第一个环节“复习回顾、质疑导入”中,我先带领学生简单朗读回顾课文第一、二自然段的内容,再由我不以为然的态度自然引出本课将要解决的重点问题:苹果里除了果肉之外,真的只是普通的苹果核吗?苹果里怎么会出现五

4、角星呢?通过苹果里的五角星这个故事,我们又将得到什么启示呢?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是:既复习了第一课时所学习的内容,又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在第二个环节“朗读词语、引出循规蹈矩 ”中,我先请同学朗读课后练习 3 中的词语,以巩固第一课时的字词教学,再相机引3出本课可以贯穿全文、突破难点的重点词之一:“循规蹈矩” 。对于这一词语的理解,我遵循了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先让学生通过工具书简单了解含义,再联系实际想想:生活中哪些做法是属于“循规蹈矩”的做法?整个第二环节的设计意图是:以“循规蹈矩”一词为切入口,激活生活经验,同时为后面的读悟“创造”几个环节做好铺垫。第三个环节是:比较切法、初悟“创造”

5、。在这一环节中,我先让学生从文中找出“循规蹈矩”与“不循规蹈矩”的两种做法的相关语句,再出示苹果实物和学生一起动作演示两种切法,重点使学生明白什么是“拦腰切” 。这样设计的意图是:避免单调机械的讲解式教学,以直观形象的方式来创设轻松趣味的课堂氛围,同时检测学生解读文本的能力。接下来,借交流评议契机让学生了解这两种切法的其它不同说法。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找到句中串连这两种切法的关键词“却” ,并读一读本段中描述这两种切法的句子。这样设计的意图是:渗透语言训练,使学生初步了解关联词“却”的用法,并能通过“却”字体会作者感到意外的心情。弄清楚了这两种不同的切法后,我就请两位同学上台演示一下切苹果的两种

6、方法,让学生观察并说说看到了什么?当学生说到这两种切法所带来的不同结果时,要求学生用上“却”这个关联词,使学生有效地内化并学会了运用语言。随后让学生找出第四自然段中描写横切后产生图案的句子:“真的,从横切面看,可以清晰地看出,苹果核果然像一颗五角星。 ”以这个句子为载体,进行品词品句及朗读训练。接下来稍4作小结后,相机进行有序的语言表达训练,即“对于这两种情况,谁能用连贯的话来说说自己的感受,最好也能用上却这个词。 ”在学生有序表达的基础上,再引读第四自然段第二句话,并引导学生抓住“却从未见过” 、 “更没想到”进行有感情的朗读。这样设计的意图是:以学生演示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教学

7、直面文本,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同时将一系列口头表达训练交织于读悟的各个环节,扎实培养学生表达及读悟的能力。通过上面几个环节的铺垫,我想学生们已初步领悟到不循规蹈矩、不同常规的思维方式所给我们带来的意外的惊喜和收获。这时,我请学生默读第五自然段,并联系全文说说“你喜欢哪种切法?为什么?”相机渗透“不循规蹈矩切苹果,也就是拦腰切苹果,发现里面有五角星,这其实就是创造的结果。 ”这样的设计意图是:既又给了学生一个语言训练的机会,又扩散了学生的思维,把学生思维逐渐引向深处,借机提炼文章的主旨。课文第五自然段是课文教学的重点,而文末最后一句话“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

8、种切苹果的方法。 ”又是教学的难点。如何突破教学的难点?我在“紧扣魅力深悟创造 ”这一环节中就以“魅力”为催化剂,逐步引领学生感悟和领会“创造”的真正含义。首先我让学生从第一次这样切苹果的人谈起,相机揭示作者的感触,并出示这句话:“使我深有感触的是,这鲜为人知的图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 ”对于本文“魅力”这一重点词的理解,我先让学生说说在工具书中了解到的魅力的意思,再想想文中指什么很有魅力?并5联系生活说说为什么这里的五角星格外有魅力?以前是否想到过五角星有这么大的魅力?句中哪个词也表明了“没有想到”这个意思?这种魅力究竟大到什么程度?这仅仅是五角星的魅力吗?一问扣一问,步步深入。从而得出这魅力

9、不仅仅是苹果中五角星的魅力,更是创造的魅力。于是, “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 ”这一教学难点便被自然引出。对于这句话的理解,我没有直接灌输,而是先请学生们想一想:生活中是否有过类似的经历?为了进一步激活学生的思维和生活体验,我先举一个范例,告诉学生我是如何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巧妙地利用儿子爱下五子棋的特点,使他由坚决拒绝吃苹果转变为爱上吃苹果的。因为这个例子生动有趣,又不乏创造力,学生的思维和说的欲望肯定会一下子被激发。于是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进行说话训练:“创造力,就是换一种( )的方法,比如我有一次( ) 。在学生自由练说的基础上,我再追问:“

10、从小男孩切苹果的方法中,从老师以及你们自己类似的经历中,你想到了什么?”集体交流以后,我再相机点拨渗透:创造力,从具体实例来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使孩子爱上吃苹果”的方法。往大处说,其实就是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至此,文章重、难点便被一一突破,并且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读、悟、说等能力均得到有效训练和提高。但是,我们说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不循规蹈矩的思维方式,是不是说在任何情况下,生活中的任何事都可以不循规蹈矩呢?为6了避免学生学完课文后,产生这一误解,我又设置了一个“引发思考,升华创造 ”的环节。通过联系实际、思考讨论,使学生懂得:生活中的基本行为准则我们还是要遵守的。我们这里所讲的“不循规蹈矩” ,不是指什么规则都不遵守,而是指要敢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和处事方式。运用新的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从而创造出更多有魅力的东西来。最后一个环节,我先让学生畅谈学本课后的收获,然后借助板书对全文进行总结,再激情励志。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不言而喻,以学生谈收获和板书为载体,回归整体,总结全文,强化文章主旨,激励学生积极创造。真正使学生学有所得,学以致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