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低段语文童话课文阅读能力的实践研究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2075333 上传时间:2017-11-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8.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培养小学低段语文童话课文阅读能力的实践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培养小学低段语文童话课文阅读能力的实践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培养小学低段语文童话课文阅读能力的实践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培养小学低段语文童话课文阅读能力的实践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培养小学低段语文童话课文阅读能力的实践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培养小学低段语文童话课文阅读能力的实践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培养小学低段语文童话课文阅读能力的实践研究(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培养小学低段语文童话课文阅读能力的实践研究摘要:童话课文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课本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作为教师,要重 视童话课文的教学,从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出 发,充分 发挥童话课文的优势 ,通过指导学生读一读,问一问,评一评,想一想,演一演, 讲一讲,写一写,画一画,查 一查等有效手段, 让学生体验阅读的乐趣,从而乐于阅读,进而主动阅读,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让童话课文成为教育学生的有力武器,启迪学生智慧的有效手段,认识世界的奇异窗口,全面培养提高学生的 语文综合素养。关键词:童话课文 阅读 语文综合素养一、前言翻阅小学语文课本,你会发现几乎每一册语文课本都安排了童

2、话。尤其是新课程小学低年级语文课本,童话更是占了极大部分。什么是童话呢?童话是儿童文学的重要体裁。是一种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多采用夸张、拟人、象征等表现手法去编织奇异的情节。一般故事情节神奇曲折、生动浅显,对自然事物往往作拟人化的描写,能适应儿童的接受能力(儿童文学辞典 )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刚刚还处于自由自在的玩耍、游戏状态,突然进入严肃、规矩的学校学习生活,孩子的乐趣需要延伸、继续,同时也要上升到新的层次,开拓新的方法和途径。童话课文的阅读为学生认识世界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为学生提供了无穷无尽的乐趣。同时童话也能让学生在思想上得到启迪,情操上受到陶冶。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重视童

3、话课文教学,从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充分发挥童话课文的优势,让童话课文成为教育学生的有力武器,启迪学生智慧的有效手段,认识世界的奇异窗口。二、促使学生童话课文阅读能力的教学策略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过程。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低年级的阅读是“起步阅读” ,成功与否,意义重大。 语文课程标准建议“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阅读教学不但要考虑“教法” ,更要研究“学法” ,创造“乐学”的氛围。教师要采用开放自主的教学形式,科学地指导学生阅读,让学生体验阅读的乐趣,从而乐于阅读,进而主动阅读,逐

4、步培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低年级童话课文的阅读教学中,可以通过指导学生读一读,问一问,评一评,想一想,演一演,讲一讲,写一写,画一画,查一查等有效方法,让学生进入童话世界,在阅读中不仅聆听到美的声音,欣赏到美的画面,感受到美的形象,使阅读成为赏心悦目的享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受,成为自己表现的舞台,成为表达个性化体验和感受的平台,而且逐步使学生学会阅读。(一) 、读一读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加强朗读的训练,要把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贯穿于各个学段之中。 ”朗读是多种感官参与的以声释意的活动,是阅读教学中最为基本的方式,也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因为朗读既可以规范学生的口语

5、,也可以增强学生的语感,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童话课文的语言生动浅显,常常富有音乐的美感,教师应充分利用童话课文的语言材料,合理采用范读、领读、引读、自由读、同桌互读、分角色读、齐读、赛读、演读、默读等朗读形式,让学生充分感知课文准确的用词、生动的造句、巧妙的布局、感人的情趣,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如两只小狮子一课,对话占课文笔墨的大部分。在指导学生读懒狮子说的对话:“我才不去吃那苦头呢”时,可让多位学生上台比读,看谁的朗读更像一只懒狮子。通过比赛、比较、评议,学生既能准确把握句子的停顿、重音、语调、语气、速度,又充分感知了懒狮子那懒洋洋、慢吞吞、不求上进的模样。在指导学生读狮子妈妈

6、的对话:“孩子,将来我们老了,不在了,你靠谁呢?你也应该学会生活的本领”时,低年级的学生可能对妈妈这一角色较难把握,教师可适当范读,让学生体会妈妈的亲切、慈爱。再通过引读、分角色读等形式,使学生沉醉到美丽的童话境界中去,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二) 、问一问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哲学家培根也说:“疑而能问,已是知识的一半。 ”发现问题,是思维的开始。学生只有多思好问,善于提出问题,带着问题读书,才能使思考更深入,学习更主动。童话课文中的许多内容包含着未知因素,为学生的质疑问难提供了条件。教师应善于抓住时机, 在童话课文的阅读教学过程中,

7、有意识地、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从课题质疑,从不懂或似懂非懂的地方质疑,从课文的中心句或重点质疑等,使他们逐步学会阅读,学会思考。如小鹿的玫瑰花一课,在细究课文时,教师可出示鹿弟弟说的两句话:“你的玫瑰花白栽了” 、 “你的玫瑰花没有白栽” ,引导学生自读鹿弟弟前后说的这两句话,想想有什么疑问?学生质疑:“为什么鹿弟弟开始说小鹿的玫瑰白栽了,后来又为什么说小鹿的玫瑰没有白栽?”带着问题去感知童话课文,学生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使学生对童话课文内容的理解更深入透彻。如乌鸦喝水一课,在出示一、二自然段后,可让学生说说自己还想知道些什么?学生经过思考,纷纷质疑:乌鸦的办法究竟是什么?乌鸦真的能更多免费资

8、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喝到水吗?带着这些疑问让学生独立学习课文的第四自然段,然后通过讨论、点拨,课文的重点、难点便轻松地得到突破。如一次比一次有进步一课,可在出示课题后问学生:“对于这个课题,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学生们经过思考发问:“谁一次比一次有进步?为什么说他一次比一次有进步?”如称赞一课,也可让学生说说读了课题后有什么想问的?学生们经过思考发问:“什么是称赞?课文中谁称赞谁?因为什么而称赞?称赞的结果怎样?如酸的和甜的一课,在讲读课文时,教师可结合第 7 自然段的“啊!真甜”引导学生质疑?学生经过思考发问:“这么甜,狐狸为什么说是酸的?”经过质疑解惑,课文的重点、难点便在学生的主动参与

9、中得到有效的解决。(三) 、评一评童话课文具有教育性,它往往从现实中取材,而又高于低年级学生的思想和认识水平,引导着他们在阅读童话课文后可以懂得什么是“美” ,什么是“丑” ,什么是“善” ,什么是“恶” ,什么是“对” ,什么是“错” ,从而帮助他们获得正确的道德规范,逐步培养他们美好纯真的情感。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对童话角色进行评判,帮助他们明是非、辨善恶、悟美丑。如两只小狮子一课,可让学生当当两只小狮子的朋友,想对他们说些什么?通过与动物的沟通、对话,使学生深切感悟到“应该从小锻炼生活本领,不依赖父母而生活。 ”如小白兔和小灰兔一课,当小白兔和小灰兔帮老山羊收白菜后,

10、小白兔要了一包菜子,小灰兔收下了一车白菜,对小白兔和小灰兔收下的不同礼物,结合小白兔和小灰兔后来不同的生活状况,让学生“当当小裁判” ,评评这两个童话角色,使学生明白“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 。如雨点儿一课, “小雨儿要去有花有草的地方,大雨点儿要去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 ,这时候,可让学生说说自己赞成谁,分成正方和反方各述理由。通过争辩,并结合结合课文的结尾“不久,有花有草的地方,花更红了,草更绿了。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长出了红的花,绿的草” ,使学生明白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去的地方都是有意义的。如一次比一次有进步一课,在阅读教学时让学生议一议“小燕子飞了一次又一次,多累呀,燕子妈妈为什么

11、夸小燕子?”通过评议,使学生明白我们要像小燕子一样不怕困难,仔细观察,才能一次比一次有进步。如小熊住山洞一课,小熊一家想造一间木头房子住,可是一年又一年,他们都没有砍树造房子,一直住在山洞里。教学时可让学生当当森林里的小动物,评一评小熊一家这样做对不对,通过评议,使学生明白我们要爱护树木,保护环境。(四) 、讲一讲。童话课文语言生动优美、规范浅显,常用反复叙述的手法,是儿童学习语言的好材料。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教师可通过让学生讲童话,来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领会,发展学生的思维,锻炼提高低年级学生的记忆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讲童话就是复述童话,主要包括详细复述、简要复述、创造性复

12、述。大部分童话课文故事情节生动,可在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较接近童话课文原文的详细复述。简要复述主要用在科普童话课文中,即抽掉童话的形式,讲讲童话课文中所讲明的科学知识和科学现象。如地球爷爷的手一课,可让学生简要复述地球爷爷的手是什么,有什么用。 棉花姑娘一课,可让学生简要复述棉花姑娘生病后,请了哪些医生来治病,最后谁治好了她的病。创造性复述就是要求学生根据童话课文内容,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复述,主要包括改变人称、增添角色、续说结尾等形式。如小蝌蚪找妈妈一课,可让学生当小蝌蚪来讲讲自己找妈妈的经历。 小猴子下山一课,可增添一个猴妈妈的角色,让学生复述时说说小猴子

13、下山前猴妈妈怎么说,当小猴子空着手回家时猴妈妈怎么说,小猴子又怎么说。 雪孩子一课,可让学生续编雪孩子又回来了 ,想想小白兔和雪孩子见了面会做些什么,说些什么。 美丽的小路一课,可让学生续说美丽的小路回来后,动物们会怎么爱护美丽的小路,把小动物们的心灵的美、行为的美再深化,使学生更好地体会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五) 、想一想。幻想是童话的基本特征,也是童话反映生活的特殊艺术手段。低年级学生是处在最富想象的年龄段,童话课文以它所特有的幻想色彩为他们提供了许多想象的空间。在童话课文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这一独特的教育功能,适当借助教师的语言描绘及一些直观手段,让学生去想象童话课文的场景、童

14、话课文的角色、童话课文角色的语言、内心以及童话课文的语言形象,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如纸船和风筝一课,在导入新课时,教师可一边描述一边贴画:“从前有一座山(出示山 ) ,松鼠住在山顶(出示松鼠 ) ,小熊住在山脚(出示小熊 ).”剪贴画随着教师的描述逐一出现,组成了一幅图画,让学生去想象故事发生场景。虽然图画简单,但在教师的语言描绘和眼前画面的协同作用下,学生脑海里能想象出更美更生动的场景。如丑小鸭一课,在教学“丑小鸭离家出走后来到树林里,猎狗住追赶它”时,可让学生想象猎狗追赶丑小鸭时的神态动作,说说可用哪些词语来形容。学生们通过想象,说出了“凶神恶煞、紧追不舍”等词后,更生切地体会了丑小鸭的

15、不幸遭遇。如象鼻桥一课,在教学“两只大象在河边静静地站了好几天,动物们非常感动,也很惭愧”时,可让学生想想动物们看到两只大象为他们架起象鼻桥,心里是怎么想的,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会说些什么。通过想象说话,学生们更深切地理解了这两只大象的热心,以及小动物们的知错就改。如自己去吧一课,小鸭和小鹰分别让自己的妈妈带他们去游泳、看风景,他们的妈妈让他们自己去。 “过了几天” ,小鸭学会了游泳,小鹰学会了飞翔。教师可结合“过了几天”这一词语,让学生想象:这几天中,小鸭和小鹰是怎么做的?通过想象说话,学生更深切地体会到要靠自己努力才能学到本领。如荷叶圆圆一课, “小水珠躺在荷叶上” 、 “小蜻

16、蜓立在荷叶上” 、 “小青蛙蹲在荷叶上”这三个句子中的“躺、立、蹲”是传神之笔,教学时,可让学生想象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在荷叶上的情景,再想想自己生活中什么时候也能用上这几个动作。通过想象,使学生既正确理解了这些词语,又充分体会了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学生的语言鉴赏能力也会在这样的训练中得到有效的提高。(六) 、演一演主体教育论认为:“好表现是孩子的需要,孩子的特点。 ”低年级学生的表现欲特别强,他们喜欢表演,渴望表演。角色决定着人的思维、情感和语言的活动,让孩子扮演、担当特定的、而又是与教材相关的角色,是很有意义且非常有效的。角色的出现使教学内容与学生更为贴近,让他们以特定的角色去学习教材内容,都促使学生带着情感色彩去学习。活动中孩子担当、扮演“他角色”的新鲜感与情感体验,使孩子们兴奋不已。儿童在情感驱动下,主动投入的那种“力”,几乎是无法遏制的。童话课文中常常有许多生动的角色以及对白,教师可让学生扮演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