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丰一中12月份联考历史科试题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2071143 上传时间:2017-11-2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26.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丰一中12月份联考历史科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南丰一中12月份联考历史科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南丰一中12月份联考历史科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南丰一中12月份联考历史科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南丰一中12月份联考历史科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南丰一中12月份联考历史科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丰一中12月份联考历史科试题(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江西省南城一中 2011 届高三 12 月联考历史试题第卷(选择题 共 48 分)一、 本卷共 24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计 48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清代乾隆时编纂的四库全书共收书 3460 多种,因其分经、史、子、集四部而得名。下列文献能在四库全书的“集”部中找到的是( )A诗经通义 B李太白文集 C韩非子 D史记2.中国隋唐科举制、雅典梭伦的财产等级制、罗马的万民法,其相似的作用是:( )A拓宽了官吏选拔途径 B扩大了统治基础C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 D实现了选贤任能3明代沉船“南澳一号”发掘引起社会关注,学生以此为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的一条史

2、料是:“(明中后期,有大臣)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不得往日本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几三十载”。对该史料理解最恰当的是( )A明代没有民间的海外贸易 B明政府曾奉行重商主义政策C明政府曾有条件地允许海外贸易 D明政府从此废除“海禁”政策4下列文字所描述的经济现象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机户出资,机工出力”“宗庙之牺(指宗庙中用来祭祀的牛)为畎亩之勤” “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 )A B C D5. 2010 年央视电视剧神话中,主角易小川穿越时空来到秦朝。下列发生的情节可能符合当时历史事实的是( )A在铁匠那

3、里买了把锋利的灌钢刀来防身B被秦始皇任命为九原郡刺史,监察辖区内官员C带领秦军,用火炮攻打岭南地区D人们把秦始皇统一全国的事迹画成壁画,予以纪念6据史载:微子开(因避汉景帝刘启的名讳,故改“启”为“开”),是殷朝帝乙的长子,帝纣的庶兄。纣王即位后,统治黑暗残暴。周武王伐纣克殷后,微子便手持祭器,拿着茅草,跪在地上前行向武王谢罪求告。茅草是祭祀时沾酒用的,交出茅草,表示交出祭祀权,真心投降。周封微子启于宋地,建立宋国,管理商族遗民,奉守商人宗祀公元前 286 年,宋亡后其子孙,以原国名为姓氏,就是宋氏。分析该史料所得出的信息,正确的有:殷商末期,嫡长子继承制可能已确立 只有王族才能分封建国,诸侯

4、国对中国百家姓的形成影响巨大 避讳制度反映了后世君主专制加强对思想文化的影响 神权与王权结合是商周时期政治制度的重要象征 ( )A B C D7. 魏源曾应林则徐之请,编纂海国图志,魏源在书中最向往某国政治制度,提及这个国家“二十七郡,公举一大酋总摄之,匪惟不世及,且不四载即受代,一变古今官家之局,而人心翕然。”魏源最向往的是那一国的制度?他这一段文字在当时有何影响? ( ) A美国:引起当时人们的激烈讨论,遂有清末的变法 B英国:人们颇有同感,认为应该“师夷长技以制夷”C美国:少有人理解,也少有人谈及,几乎没有影响D英国:当时人们对此理论多不理解,只重船坚炮利28. 依据上海警察局档案,19

5、19 年 5 月,上海许多学生家长都收到同样一份由上海华童公学校长发出的通知(见右框)。引发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 A民族工业发展,劳动力需求增加 B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 C淞沪会战,逃避战火 D国民经济崩溃,难以维持学业9废除分封制、建立郡县制以后,秦朝( )A.郡县长官直接由皇帝任免 B.贵族不得担任地方行政长官C.家族势力在地方绝迹 D.县以下不设立基层组织10图 6 中所示经济成分发展的两次高峰均得益于 ( )A政府的支持 B有利的国际环境 C社会制度的改变 D“实业救国”的思潮11“消失的旧时光一九四三,在回忆的路上时间变好慢,老街坊小弄堂,是属于那年代白墙黑瓦的淡淡的忧伤”以

6、上是周杰伦的歌曲上海 1943中的一段歌词,下列情景在 1943 年的上海不可能出现的是( )A青年男女身着西服、婚纱在西式教堂中举办婚礼B恋爱中的青年男女把约会地点放在咖啡馆、西餐厅、电影院C徐小姐爱好很多,读书、阅读申报、看上海当地电视台播放的电视节目D一群爱国学生在街头巷角派送传单宣传抗日救国思想1217 世纪中国出现的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三位思想家的思想实质是( )A宋明理学的深化和发展 B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兴起C对儒家思想的全面否定和批判 D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13近代一位诗人曾言:“和议知非策,瀛东弃可伤,坠天忧不细,筹海患难防。”又言:“初传烽火照辽阳,忽见干戈满故乡。”

7、使这位诗人感到愤闷的历史事件是( )A火烧圆明园 1860 年 B清政府割让台湾 1895 年C八国联军侵华 1900-1901 年 D国民党败退台湾 1949 年14. 外国记者到延安采访时,发出这样的感叹:“原来还有另一个中国啊!”称延安是“思想工厂”。这里的“思想”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 )A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B发表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C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前途等问题 D解决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等问题15田汉诗云:“枝干横斜叶半黄,漳州炉焰对斜阳。炼钢何惜相思树,一寸相思一寸钢。”对于这首诗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颂扬大跃进人民公社运动的巨大成就 B反映了大跃进时期违背客观规律对环

8、境的破坏C反映了人民群众以高度的热情投入到大跃进运动中通知亲爱的先生:5 月 26 日,星期一。昨天早晨九时,你的儿子无故缺席。但目前仍然缺席。我请你通知我,到底是你儿子自行缺席,抑或是你希望他继续荒废学业校长:LH泰纳(Turner)3D展现了十年探索时期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16. 一位学者研究了中国共产党“十一大”(1977 年)至“十七大”(2007 年)七个报告的词汇变迁,其中四个报告的词汇使用有如下特点,按照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中国特色”和“市场经济”成为报告的新词汇 “改革”、“对外开放”第一次出现在报告中报告中“毛主席”一词高居所有实词的第一位,平均每个自然段提及两次报告中“

9、理论”和“邓小平”成为高频词汇( )A B C D17. 下表反映了我国某一时期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的变化情况。该时期是( )工业年份 农业(%)轻工业(%) 重工业(%)第一年 26.6 32.1 41.3第二年 27.2 34.3 38.5第三年 28.8 36.7 34.5A19491951 年 B19531955 年 C19581960 年 D19791981 年18. 图中的两人在治国方略上存在很大差异的根源是 ( )伯利克里 秦始皇 A君主专制与民主法制 B奴隶制商品经济和封建自然经济C“三公九卿”与“公民大会” D“政事共商”与“皇权至上”19. 在菲律宾

10、马克坦岛上航海家麦哲伦遇难的地方,有一块石座铜碑。碑的下面有这样的文字:“1521 年 4 月 27 日,费尔南多麦哲伦死于此地。他在与马克坦岛酋长拉普拉普的战士们交战中受伤身亡。麦哲伦船队于 1522 年 9 月 6 日完成第一次环球航海”这块碑的背面,则刻着另一段文字:“拉普拉普。1521 年 4 月 27 日,拉普拉普和他的战士们,在这里打退了西班牙入侵者,杀死了他们的首领-费尔南多麦哲伦。由此,拉普拉普成为击退欧洲人侵略的第一位菲律宾人。”由此我们可以做出以下判断( )A对历史人物的价值判断具有随意性 B纪念碑正面和背面镌刻的文字互相矛盾C对历史人物的价值判断具有相对性 D纪念碑对历史

11、人物的评价不够客观20美国 1787 年联邦宪法规定,参议院的议员名额每州不论大小,均为两名。众议院议员名额则按各州人口比例分配,5 个黑人折合 3 个人来计算南方各州的人口总数。上述规定体现了( )A权益平衡思想 B民主共和思想C民族平等思想 D主权在民思想421. 1950 年,法国外交部长舒曼针对法、德即将开展的合作说,今后“在法、德之间发 生 战争 是 不 可 想 象 的 , 而 且 在 物 质 上 不 再 可 能”。 舒 曼 在 此 所 说 的 合 作 主 要 是 指 ( )A.矿业资源互补 B.人力资源共享C.科学技术交流 D.消除贸易壁垒22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的塞万提斯曾在堂吉珂

12、德第二部的作者献辞中,开玩笑的提到中国皇帝给他带信,要他到中国成立一所学院,皇帝委任他当院长。这一史料说明( )A新航路的开辟极大冲击了欧洲神学思想 B康熙帝对西学非常热忱C西班牙作为文艺复兴发祥地的中心地位 D新航路开辟后世界的交流、影响与融合23. 资本主义经济学的鼻祖亚当斯密无论如何也不曾想到,在经过了几百年风霜雪雨的洗礼之后,他理想中的经济自由化竟然在现实中会遭遇如此的困境,并出现如此的“异化”这种异化在十九世纪晚期表现为( )A.资本主义经济完全实行自由竞争与自由贸易 B.资本主义经济出现垄断现象C.资本主义国家大力干预经济D.资本主义国家大规模推行福利政策24莎士比亚(156416

13、16)的主人公哈姆雷特的一段独自: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动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某研究者从中得出“莎士比亚宣扬理性,他是启蒙思想家。”该推断( )A材料充分、理解准确,结论正确 B材料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正确C材料不充分、理解准确,结论正确 D材料不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正确第卷(非选择题共 52 分)二、本卷共四小题:第 26 题 15 分、第 27 题 12 分、第 28 题 11 分、第 29 题 14 分,共计52 分。26、(15 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

14、题材料:西汉农民家庭年收入(粮食)与支出情况表 单位:钱项目 数量 备注收入 粮食 8500 折算为货币后的大致值田租(上缴实物) 283 同上赋算赋和口赋(上缴货币)406役 兵役和徭役 2300 除部分兵役必须亲身应役外,其余可亲身应役或上缴货币代 役, 2300 钱为代役的货币数量食 4918 据战国比例推算衣 2732 同上支出日常开支祭祀等仪式 300 以战国数据为参考5资料来源:汉书食货志;居延汉简甲乙编释文注:秦汉史料中典型的家庭是五口之家问题 :(1)计算材料中西汉农民家庭年收入(粮食)与支出的差额。(2 分)(2)据汉书食货志记载,冬天农闲时,农妇常聚集在一起夜织。结合问题(1)的计算结果,简要分析材料中的西汉农民为什么会采用这种耕织结合的经济形式。(4 分 )(3)西汉在耕织经济体系下出现了引人注目的商业繁荣现象。根据材料和问题(2)中的信息,简要分析西汉赋役政策和耕织经济形式如何促进商业繁荣。(4 分)(4)有人认为,西汉商业繁荣说明当时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根据问题(3)中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判断这一观点是否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