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哈尔滨市高考复习质量检测试卷兼答案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206750 上传时间:2017-07-2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年哈尔滨市高考复习质量检测试卷兼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1年哈尔滨市高考复习质量检测试卷兼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1年哈尔滨市高考复习质量检测试卷兼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1年哈尔滨市高考复习质量检测试卷兼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1年哈尔滨市高考复习质量检测试卷兼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年哈尔滨市高考复习质量检测试卷兼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年哈尔滨市高考复习质量检测试卷兼答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011 年哈尔滨市高考复习质量检测试卷(含答案及详解)语文一 、 现 代 文 阅 读 ( 9 分 , 每 小 题 3 分 )“楚 辞 ”之 名 , 首 见 于 史 记 .张 汤 传 , 可 见 至 迟 在 汉 代 前 期 已 有 这 一 名 称 。其 本 义 , 当 是 泛 指 楚 地 的 歌 辞 , 以 后 才 成 为 专 称 , 指 以 战 国 时 楚 国 屈 原 的 创 作 为 代 表的 新 诗 体 。 这 种 诗 体 具 有 浓 厚 的 地 域 文 化 色 彩 .。 西 汉 末 , 刘 向 辑 录 屈 原 、 宋 玉的 作 品 , 及 汉 代 人 模 仿 这 种 诗 体 的 作 品

2、 , 书 名 即 题 作 楚 辞 。 这 是 诗 经 以 后 , 我 国 古 代 又 一 部 具 有 深 远 影 响 的 诗 歌 总 集 。 另 外 , 由 于 屈 原 的 离 骚 是 楚 辞 的 代 表 作 , 所 以 楚 辞 又 被 称 为 “骚 ”或 “骚 体 ”。 汉 代 人 还 普 遍 把 楚 辞 称为 “赋 ”, 史 记 中 已 说 屈 原 “作 怀 沙 之 赋 ”。楚 辞 的 形 成 , 从 直 接 的 因 素 来 说 , 首 先 同 楚 地 的 歌 谣 有 密 切 关 系 。 现 存 的 歌 辞 ,较 早 的 有 孟 子 中 记 录 的 孺 子 歌 , 据 说 是 孔 子 游

3、楚 时 听 当 地 小 孩 所 唱 ,“沧 浪 之 水 清 兮 , 可 以 濯 我 缨 ; 沧 浪 之 水 浊 兮 , 可 以 濯 我 足 。 ”这 种 歌 谣 到 秦 汉时 还 十 分 流 行 。 如 刘 邦 有 大 风 歌 , 项 羽 有 垓 下 歌 。 它 的 体 式 与 中 原 歌 谣不 同 , 不 是 整 齐 的 四 言 体 , 每 句 可 长 可 短 , 在 句 尾 或 句 中 多 用 语 气 词 “兮 ”字 。这 些 也 成 为 楚 辞 的 显 著 特 征 。但 值 得 注 意 的 是 , 楚 辞 虽 脱 胎 于 楚 地 歌 谣 , 却 已 发 生 了 重 大 变 化 。 汉 人

4、 称 楚 辞 为赋 , 取 义 是 “不 歌 而 诵 谓 之 赋 ”( 汉 书 .艺 文 志 ) 。 屈 原 的 作 品 , 除 九 歌 外 , 离 骚 、 招 魂 、 天 问 , 都 是 长 篇 巨 制 ; 九 章 较 之 诗 经 而言 , 也 长 得 多 。 它 们 显 然 不 适 宜 歌 唱 , 不 应 当 作 歌 曲 来 看 待 。 同 时 , 这 种 “不歌 而 诵 ”的 “赋 ”, 却 又 不 是 像 散 文 那 样 的 读 法 , 据 古 籍 记 载 , 需 要 用 一 种 特 别 的声 调 来 诵 读 。 这 大 约 类 似 于 古 希 腊 史 诗 的 “吟 唱 ”形 式 。

5、歌 谣 总 是 篇 幅 短 小 而 语言 简 朴 的 , 楚 辞 正 是 摆 脱 了 歌 谣 的 形 式 , 才 能 使 用 繁 丽 的 文 辞 , 容 纳 复 杂 的 内 涵 , 表现 丰 富 的 思 想 情 感 。 顺 带 说 , 现 代 人 为 了 区 别 楚 辞 与 汉 赋 , 不 主 张 称 楚 辞 为“赋 ”, 这 不 无 道 理 , 却 不 能 说 汉 人 这 样 称 呼 有 何 过 错 。 因 为 本 来 是 先 有 “屈赋 ”而 后 有 “汉 赋 ”的 。楚 地 盛 行 的 巫 教 使 楚 辞 具 有 浓 厚 的 神 话 色 彩 , 据 史 书 记 载 , 当 中 原 文 化

6、 巫 教 色彩 早 已 明 显 消 退 以 后 , 在 南 楚 , 民 间 的 巫 风 更 为 盛 行 。 在 屈 原 的 时 代 , 楚 人 还 沉 浸 在一 片 充 满 奇 异 想 象 和 炽 热 情 感 的 神 话 世 界 中 。 生 活 于 这 一 文 化 氛 围 中 的 屈 原 , 在 表 述自 身 情 感 时 , 也 大 量 运 用 神 话 材 料 , 驰 骋 想 象 , 上 天 入 地 , 飘 游 六 合 九 州 , 给 人 以 神秘 的 感 受 。 来 源 :GkStK.Com除 了 楚 文 化 本 身 的 因 素 , 其 他 一 些 因 素 对 楚 辞 的 形 式 也 起 了

7、 一 定 作 用 。 屈 原 九章 中 的 橘 颂 全 用 四 言 句 , 又 在 隔 句 的 句 尾 用 “兮 ”字 , 可 以 视 为 诗 经 体 式 对 楚 辞 体 式 的 渗 透 。 在 战 国 时 代 , 纵 横 家 奔 走 游 说 , 十 分 活 跃 。 “余波 流 衍 , 渐 及 文 苑 , 繁 辞 华 句 , 固 已 非 诗 之 朴 质 之 体 式 所 能 载 矣 。 ”-鲁迅 汉 文 学 史 纲 要 中 的 这 一 节 论 述 , 正 确 地 指 出 了 战 国 纵 横 家 华 丽 铺 张 的 文 辞 对 楚 辞 形 成 的 影 响 。当 然 , “不 有 屈 原 , 岂 见

8、 离 骚 ”( 文 心 雕 龙 .辨 骚 ) 。 楚 辞 是 楚 文 化的 产 物 , 具 体 说 来 , 又 离 不 开 伟 大 诗 人 屈 原 的 创 造 。1、 下 列 关 于 “楚 辞 ”的 表 述 , 不 符 合 原 文 意 思 的 一 项 是A、 “楚 辞 ”这 一 名 称 至 迟 在 汉 代 前 期 已 经 出 现 。 它 本 是 泛 指 楚 地 的 歌 词 , 如 孔 子 游楚 时 听 到 的 当 地 小 孩 所 唱 的 孺 子 歌 。2B、 “楚 辞 ”这 种 诗 体 具 有 浓 厚 的 地 域 文 化 色 彩 , 同 楚 地 的 歌 谣 有 密 切 的 关 系 , 后 来专

9、 指 以 屈 原 的 创 作 为 代 表 的 新 诗 体 , 这 种 诗 体 不 使 用 四 言 句 。 来 源 :GkStK.ComC、 由 于 屈 原 的 离 骚 是 楚 辞 的 代 表 作 , 所 以 “楚 辞 ”又 被 称 为 “骚 ”或 “骚体 ”, 而 汉 代 人 普 遍 把 楚 辞 称 为 “赋 ”D、 “楚 辞 ”是 一 种 诗 体 , 而 楚 辞 是 屈 原 、 宋 玉 及 汉 代 人 模 仿 这 种 诗 体 的 作 品集 , 由 西 汉 末 年 的 刘 向 辑 录 。1.B 【解析】 楚辞有时使用四言体。文章第五段“屈原九章中的橘颂全用四言句”2、 下 列 理 解 , 不

10、符 合 原 文 意 思 的 一 项 是A 楚 辞 是 诗 经 以 后 我 国 古 代 又 一 部 具 有 深 远 影 响 的 诗 歌 总 集 , 其 中 的 作 品 每句 可 长 可 短 , 在 句 尾 或 句 中 多 用 语 气 词 “兮 ”字 。B 楚 辞 显 然 不 适 宜 歌 唱 , 不 应 当 作 歌 曲 来 看 待 , 但 又 不 是 像 散 文 那 样 的 读 法 。 据 古 籍记 载 , 它 需 要 用 类 似 古 希 腊 史 诗 “吟 唱 ”的 特 别 声 调 来 诵 读 。C 楚 辞 虽 然 脱 胎 于 楚 地 歌 谣 , 但 是 摆 脱 了 歌 谣 的 形 式 , 它 使

11、 用 繁 丽 的 文 辞 , 容 纳 复 杂的 内 涵 , 表 现 丰 富 的 思 想 情 感 。D 楚 地 盛 行 的 巫 教 使 楚 辞 具 有 浓 厚 的 神 话 色 彩 , 屈 原 就 是 生 活 在 这 样 一 片 充 满 奇 异 想象 和 炽 热 情 感 的 文 化 氛 围 中 , 所 以 他 创 作 的 作 品 给 人 以 神 秘 的 感 受 。2.B 【解析】 “这大约类似于古希腊史诗的吟唱形式”并非古籍记载,而是今人推测。来 源 :高 考 试 题 库 GkStK3、 下 列 理 解 和 分 析 , 不 符 合 原 文 内 容 的 一 项 是A、 为 了 与 汉 赋 区 别 ,

12、 我 们 不 主 张 称 楚 辞 为 “赋 ”。 而 汉 人 因 为 楚 辞 “不 歌 而诵 ”, 称 它 为 赋 , 这 也 并 不 为 过 。B、 刘 邦 的 大 风 歌 , 项 羽 的 垓 下 歌 , 篇 幅 短 小 而 语 言 简 朴 , 体 式 与 中 原歌 谣 不 同 , 但 不 应 属 于 以 屈 原 的 创 作 为 代 表 的 新 诗 体 “楚 辞 ”。C、 从 楚 辞 中 可 以 看 出 诗 经 对 楚 辞 体 式 的 渗 透 , 也 可 以 看 到 战 国 时 代 纵横 家 华 丽 铺 张 的 文 辞 , 使 楚 辞 与 诗 经 朴 质 的 体 式 有 所 不 同 。D、

13、楚 辞 的 形 成 有 多 种 因 素 , 除 受 巫 教 等 楚 文 化 的 影 响 较 大 外 , 同 时 还 受 到 不 同 文学 体 式 以 及 形 成 时 代 的 影 响 , 但 不 会 受 个 别 诗 人 创 作 影 响 。3.D 【解析】 “不会受个别诗人创作影响”错,原文最后一句“具体说来,又离不开伟大诗人屈原的创造。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一)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7)刘显,字嗣芳,沛国相人也。幼而聪敏,六岁能诵吕相绝秦、贾谊过秦。【刘显,字嗣芳,是沛国相人。刘显小时候就聪敏,六岁就能读吕相绝秦和贾谊的过秦论。】琅邪王思远、吴国张融见而称赏,

14、号曰神童。【琅邪王萧思远、吴国的张融见到他便称赞他,刘显被称为“神童 ”。】族伯瓛 hun 儒学有3重名,卒无嗣,齐武帝诏显为后,时年八岁。【族伯刘瓛在儒学界很有名望,但没有儿子继承,齐武帝下诏,让刘显做他的后人,那年刘显八岁。】天监初,举秀才,解褐中军临川王行参军,俄署法曹。【天监初,考中秀才,任命为中军临川王行参军,不久就转为法曹。】显博涉多通。【刘显涉猎广博并且对很多领域都通晓。】任昉尝得一篇缺简,文字零落,历示诸人,莫能识者,显见云是古文尚书所删逸篇。【当时任昉得到了一篇残缺的简书,但是是残缺的,文字脱落,他多次把文章展示给很多人看,没有能辨识的。刘显看见以后,说是古文尚书里删掉的“逸

15、”这一篇。】昉fng检周书,果如其说。昉因大相赏异。【任昉检看周书,果真像刘显说的那样。任昉因此相当赏识刘显。】丁母忧,服阕qu ,尚书令沈约时领太子少傅,引为少傅五官。 【刘显母亲去世,服丧期结束后。尚书令沈约那时候当太子少傅,引荐刘显为少傅五官。 】约为丹阳尹,命驾造焉。于坐策显经史十事,显对其九。 【沈约当了丹阳尹,命令刘显驾车去那里。在座位上问刘显关于经史的 10 件事,刘显对上来 9 条。 】约曰:“老夫昏忘,不可受策;虽然,聊试数事,不可至十。 ”显问其五,约对其二。 【沈约说:“我年老糊涂健忘,不能接受测问了;虽然如此,但是姑且试问几件,不能到十件。”刘显问了五件,沈约仅对上来 2 件。】陆倕闻之击席喜曰:“ 刘郎子可谓差人【ch 差人( 奇异的人 )】 ,虽吾家平原诣张壮武,王粲谒伯喈ji ,必无此对。 ”【 陆倕听说这件事后,高兴地排着席子说:“刘显可以称得上是奇异的人,就是我们家平原到到张壮武那里去,王粲见蔡邕(字伯喈),也必然没有这样的对答。”】其为名流推赏如此。 【刘显被名流推崇赏识就像这样子。】五兵尚书傅昭zho掌着作,撰国史,显自兼廷尉正,被引为佐。 【兵尚书傅昭当著作郎,修筑国史,刘显当时兼职廷尉正,被傅昭召去帮助修国史。】 及革选尚书五都,显以法曹兼吏部郎。后为尚书仪曹郎。 【五到了选尚书五都的时候,刘显以法曹兼职吏部郎,后来当了尚书仪曹郎。】尝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