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初中学生偶发违纪事件的研究与对策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2059691 上传时间:2017-11-2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5.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堂教学中初中学生偶发违纪事件的研究与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课堂教学中初中学生偶发违纪事件的研究与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课堂教学中初中学生偶发违纪事件的研究与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课堂教学中初中学生偶发违纪事件的研究与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课堂教学中初中学生偶发违纪事件的研究与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堂教学中初中学生偶发违纪事件的研究与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堂教学中初中学生偶发违纪事件的研究与对策(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课堂教学中初中学生偶发违纪事件的研究与对策华蓥市铜堡初中课题组一、课题的提出案例:初中语文公开课上,老师正讲关雎一诗,“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不料,一位男生大叫一声:“君子好个球!”全场听课老师和在座的同学都惊愕不已。旁边一位女生低声说道:“神经病。”这就更加激怒了他,他迅速站起,一拳砸去,道:“打死你!。幸好那位女生反应快,偏头过去了 。老师立即上前制止,并询问道:“为什么打人?”他居然振振有词:“我神经病,怎么不打人,我还没打你呢?”另一位老师跟上道:“上课,要认真听讲,有事下课说,好吗?”“不好,我愿意现在说,有什么不对吗?”“上课讲话语言要文明,你那么讲是不对的。

2、”“不对,他们做得,我说不得。”“他们是谁?”“我不告诉你?”他站在那里,洋洋自得的摇晃着脑袋。没有办法,只有让着他,好不容易,总算把课给上完了。全体师生索然寡味,不欢而散,闷闷不乐。这堂失败的语文课,引起了学校领导的重视,他们把问题转到课题组,课题组通过讨论研究认为,很有必要对此课题进行立项。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中学阶段,由于促进发育的脑下垂体及肾上腺分泌激素的影响,引起了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因而中学生特别是初中生的情绪容易激动,易急躁,难抑制。而诸多偶发事件就在课堂内外产生,这是其生理原因;就心理而言,初中生好幻想,生活经验不足,理想多于现实,渴望具有独立性,我行我素。就教育而言,目前在广泛实

3、施的素质教育要求中,强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充分张扬学生个性,以学生为主体,激励其创新精神等,都容易引起偶发违纪事件,因而它将成为我们教育工作中必须研究和探索的课题。我们提出这个课题的原因有:本课题基于以下原因进行研究:(1)当前教师教学中,经常遇到学生偶发事件,严重影响课堂纪律,学生纪律观念淡薄,教师对课堂秩序较难驾奴、把握;(2)正常上课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环节,教学中的偶发事件严重影响教师教学任务的完成;(3)教学中对学生的偶发事件,教师的处理方法适当与否,关系到教师威信的树立,进一步会影响到教育教学质量的好与坏。目前,该课题在省内外还没有系统的可操作性的研究专著和成果,只是

4、不少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偶发事件如何正确对待方面进行过探索,撰写了这方面的经验文章,但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在教学中偶发事件的研究与对策方面,更是一片空白。该课题组针对这个现状,也写过一些文章,有了不少点滴经验,这将为今后的研究工作,提供一些依据和方便。但这毕竟是前人未系统研究过领域,又是一个亟待研究的问题,故我们必须从理论认识到工作实践上做出不懈努力,力求有所建树。二、研究成果我校课题组校课题组成员在为期三年的课题研究中对学生进行了反复的调查研究、分析、总结,经过努力探索,取得了如下的成果。(一) 课堂教学中初中学生偶发违纪事件出现的原因。2经学校课题组研究,我们认为:课堂教学中学生偶发违

5、纪事件出现的原因,有来自自身的,也有来自家庭、学校、社会及司法部门的,情况较为复杂。1、爱出风头,哗众取宠。案例:我校王老师正上数学课,同学们正聚精会神的听课,突然学生小张大喊一声:“拿来!”全班学生为之一惊,王老师立声喝住:“什么拿来?”此时学生小张脸通红,已从座位站起,手紧握拳头,欲与同桌打起来。在生理方面:初中学生阶段,处于青春发育期,是生理上激变期,体形剧变,身体机能迅速健全,性开始成熟。他们肌肉力量显著增强,脑基本成熟,神经系统结构上基本上与成人没有多在差异,但是大脑的兴奋抑制过程需到十六七岁以后才逐渐平稳,脑和神经系统完全成熟还得到 20-25 岁以后。初中阶段,由于促进发育的脑下

6、垂体及肾上腺分泌激素的影响,加强了脑和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这既使他们有足够的精力学习,以使他们情绪容易激动,而难以控制。所以出现了学生小张大呼“拿来”的事件,这正是主观原因所致。在心理方面,初中生感知能力、注意观察能力,记忆思维能力明显提高,他们强烈地要求独立自主,喜欢怀疑和争论,不轻信盲从师长,好冒险争奇,喜求新求刺激,但又不够成熟,缺乏经验,知识不足,往往陷于武断和偏激,易草率从事,不顾责任和后果,只顾一时痛快,常动怒争吵,打架斗殴。据统计,未成年人开始犯错误的高峰年龄期是 12-15 岁。正是出现在由少年向青春期发展这个过渡的年龄阶段,即初中阶段。正如案例中的事件,易冲动,心理不成熟。2、

7、父母的“身教”与“溺爱”。案例:我校班主任李老师正上班会课,突然发现学生小何与小王打起架来,小王已把小何按在教室地板上,正在撕扯,小王嘴上大声说:“老子弄死你,我爸是老大。”班主任迅速上前制止。班主任经了解,知道了小王的父亲是社会上的小混混,常因打架、偷盗被派出所关押。经认真调查、研究分析,我校课题组认为:家庭方面,一是本身就有一部分家长游手好闲,好惹事生非,打架斗殴,不够遵纪守法,长期如此,势必传染给学生。加之农村初中学生因为家居农村、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父母文化程度相对较低,缺乏对子女正确耐心的教育,有时教育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不知道如何去教育子女,常以支持或打骂教育孩子为主。为了经济效益在外

8、打工或经商,忽视对自己孩子的教育。把子女留给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监管,而隔辈教育常以溺爱代替教育,有的既不能说服,又不能强制管理,造成家庭教育的不足,更有甚者,有的家长十分放心,让哥哥姐姐看管弟弟妹妹,造成未成年人教育未成年人的情况。3、社会污染源的影响。案例:周老师正上数学课,叫同学演算数学题,得数是多少?很快同学们先后给出了自己的答案:9。突然一名男同学小张叫喊:“糊了,9 筒。”惹得全班同学哈哈大笑。我校课题组认为:社会方面:学生课外多数时间生活在农村这样一个社会里,乡村的经济生活简单,职业门类较少,生活节奏缓慢,时间观念不强,农民出工早也可晚也可,缺乏组织纪律性,效率低,一到农闲,斗地主

9、,打麻将,大桌小桌,蔚然成风。学生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受了父亲的影响。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常造成顾自己家庭,不顾别人,缺乏集体合作观念,这些不足,无疑将对农村学生产生不良影响,一些学生在校就表现出懒散情绪,纪律松懈,大错不犯,小错不断。这些对学生都将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中也极易出现偶发违纪事件。(二)处理偶发违纪事件的原则。3在一个班级中,学生偶发违纪事件都不同程度,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如何处理班级内的学生偶发违纪事件,关系到一个班级的稳定发展,也反映出作为任课教师的管理能力和艺术。处理学生偶发违纪事件应遵循一定的原则,所谓原则既是班级工作实践经验的总结,也反映出任课教师在处理学生偶发违

10、纪事件时对各种基本矛盾关系的调整与把握的基本规律。任课教师只有正确地理解并掌握整个原则体系,才能在处理学生偶发违纪事件中立于不败之地.我校课题组经研究,总结出如下处理原则:1、正面教育原则案例:我校初三 1 班学生做完课间操回到教室,刚要坐到自己的座位上,忽然有人发出“哎哟”的叫声,老师发现原来有人在班干部的凳子上反钉了几个钉子。是立即查找肇事者,还是照常上课?老师选择了后者。他让学生把钉子敲平,就开始上课。到了下课,他留下班干部讨论“钉子事件”的原因,让班干部意识到自己工作上的不足,并让班主任召开了“板凳上的钉子从何而来”的主题班会,让肇事者自我反省,主动承认错误。正面教育原则是处理学生偶发

11、违纪事件的首要原则。任课教师必须抱着教育的目的和心态对待学生偶发违纪事件,本着教育从严,处理从宽,教育全班的精神,既不能一棒子打死,又不能草率行事。公平、公正地对待学生,用科学的态度深入了解调查,从动因分析到全面评估,这样才能达到惩前毖后的目的。通过对偶发违纪事件的调查处理,重在教育当事人。使其认识出现过失的原因,产生的后果,对本人、集体,乃至于他人、学校、家庭、社会带来的影响,促使其保证今后不再出现类似问题。有些偶发违纪事件在集体中产生负面影响,而且集体舆论对其是非有不正确导向,或者所发生的偶发违纪事件应使班级其他同学从中吸取教训,任课教师除了对当事人进行教育处理外,还需要采取适当的形式,把

12、问题放在班级集体中进行讨论。任课教师也可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从而达到自我提高的目的。我校课题组认为,偶发违纪事件多半是比较孤立的事件,也多半发生在少数学生身上,但处理偶发违纪事件却要着眼于大多数,提高教育的效果。除了极个别的偶发违纪事件涉及到个人隐秘,不宜公开处理外,大多数的偶发违纪事件都可以用来“借题发挥”,作为教育的内容。任课教师处理偶发违纪事件,不仅仅要解决某个具体的矛盾,教育某个具体的学生,而且要通过偶发违纪事件的处理,使大多数学生能够总结教训,提高认识,受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也表明:平时,学生的心理处于相对平衡状态,偶发违纪事件的爆发使这种心理平衡被打破。这时,他们对周围信

13、息反应特别敏感,思想矛盾特别尖锐,是学生最易接受教育的时机。抓住这些时机,常可收到意想不到的理想的教育效果。因此,处理得当,偶发违纪事件常常成为教育学生的“契机”。2、冷静沉着原则案例:老师在课堂上很投入地讲课,同学们聚精会神地听讲,老师突然发现一名学生在悠哉乐哉听 MP3,一些老师会当场没收或损毁学生的 MP3,达到威慑学生和维护自己尊严的目的.而面对这样偶发的违纪事件,老师可到违纪学生面前,摘下学生的耳麦,鼓励学生把听到的歌给全班同学唱一遍,在这样的情景中,违纪学生受到的教育应该比教师直接处罚效果要好得多.偶发违纪事件因其突发和难以预料,常常令任课教师措手不及,心理容易失衡。特别是有些事件

14、纯属学生不讲文明、不守纪律所致,有的甚至是个别学生对教师的“公然挑衅”,很容易使任课教师产生“是可忍,孰不可忍”的愤怒情绪,并产生使出“杀手锏”、“杀鸡儆猴”的想法。在这种情况下,任课教师容易产生恼怒、委曲、急躁的情绪,但千万不能失去自制力和理智感,因为处理偶发违纪事件的大忌就是不冷静。首先,通常偶发违纪事件发生后,学生处在不冷静的状态之中,班级气氛也很紧张,学生们都十分关注任4课教师的态度和情绪。任课教师如能遵循冷静沉着的原则,不仅能够稳定事态,同时也是对学生的一种教育和示范,使学生的情绪也趋于平静,这就为处理偶发违纪事件确定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定下了一个良好的基调。其次,任课教师如果缺乏冷静

15、,急于解决问题,就会忽视对偶发违纪事件的成因和来龙去脉作认真的了解,就容易偏听偏信、主观臆断,或是只从“现象”来认识和解决问题,就容易急于下结论,急于判断是非。这样就难以把握处理偶发违纪事件的分寸,造成处理不当和失误。所以,当偶发违纪事件发生后,任课教师要保持冷静,马上了解情况,认真分析,并把握处理的分寸,果断地决策,化解激化的矛盾冲突,稳定当事人的情绪,对全班学生(如果涉及面很广的话)提出要求,并随即采取必要的措施。3、因势利导原则案例:学生在上课时,往往会把由课前发生的事件所引发的情绪带到课堂上来,如果不因势利导,正确处理,就会影响整个课堂教学气氛。 如甲乙两班在学校组织的球赛中,由于老师

16、指导有方,甲班出人意料地战胜了实力很强的乙班,乙班心中不服,第二天这位老师来给乙班上课时发现气氛异常。学生明显带着敌对情绪,他迅速判断出一定和球赛有关,就一改往常进教室的态度,突然严肃起来,然后诚恳地对大家说:“请允许占用一分钟,就昨天的球赛讲三句话,第一句,场上是对手,场下是朋友;第二句,胜者有弱点,负者有长处;第三句,比赛是暂时的,友谊是长存的。”学生听后都鼓起掌来,对这位教师更加佩服了。因势利导是处理偶发违纪事件的一个重要原则。遇到偶发违纪事件,已不可能照搬原来的工作方案,但也不能置原来的计划于度外,这样原有的工作任务便难以完成。要做到因势利导,就必须全面了解学生。任课教师平时要注意观察了解学生,分析研究学生,积累资料。只有这样,任课教师遇到偶发违纪事件,才会心中有数,才会处变不惊,才会找到开启学生心灵之门的钥匙。才会形成较为融洽的师生关系。任课教师平时也要善于组织各种活动,善于调解学生的矛盾关系,善于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当偶发违纪事件发生后,要善于与学生沟通,善于取得集体舆论的支持。这样就便于与学生配合,使学生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